APP下载

生活化与实践性: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23-04-16欧丽贤

中国德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治日本课程

欧丽贤 蓝 曦 任 平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施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实现全民守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然而,《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报告(2018)》显示,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法治课程不受重视、法治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限、法治教育的法律保障机制不足等。[1]

日本系统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法教育)有30余年的历史。世界经合组织的国民幸福度调查、英国《经济学家》的全球安全城市报告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城市犯罪率较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该国法治教育实施的成效。剖析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能够为我国法治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也能为一些共性问题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思路。

一、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发展及核心理念

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随国家民主化建设进程而发生数次变化。随着日本法治教育目标从“培养作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的国民”变化为“培养自由而公正的社会公民”,其核心理念也从早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法治思维教育和社会参与式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重新确立宪法,决意建设民主国家,将“培养作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的国民”作为教育目标写进《教育基本法》。早期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着重于宪法教育,教育理念侧重传统的知识灌输。20世纪末21世纪初,面临信息化、全球化和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日本开始实施一系列大规模的司法制度改革,因此中小学教育承担起培养具备法治知识、法治素养的“自由而公正的社会公民”的责任。在法务省主导、文部科学省配合,以及司法界和教育界人士的协同下,2003年“法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法治教育研究协议会”等组织机构相继成立,为日本学校法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不同时期的调研数据、咨询报告等,这都为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系统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法治教育实践及研究的深入,日本深刻反思了以往的知识灌输型教育,将法治教育定性为“对法律和规则背后的价值观、司法制度的功能和意义进行思考的法治思维教育,是增强社会参与意识的社会参与式教育”[2]。可见,其法治教育兼具两种不同视角,分别是法治思维教育和社会参与式教育。法治思维教育旨在避免使法治教育成为让学生记忆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的知识灌输型教育,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洞悉法律和规则背后体现的社会价值,体悟司法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社会参与式教育主张法治教育是以尊重个人为根本价值,培养自由公正社会的中坚力量的教育,也是以法治价值为基础,让受教育者参与到具体场景中思考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教育。[3]从21世纪初期至今,虽然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目标及核心理念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但随着《学习指导要领》①日本中小学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中国的教学大纲,每十年大规模修订一次。日本最近一次《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是在2017—2018年。的两次大规模修订,其课程内容大幅增加。特别是随着青少年法定成年年龄的降低等变化的出现,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亟待进一步完善与改进。为此,法务省联合文部科学省,在法教育研究会等组织机构以及多方民间力量的协同下,致力于构建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体系,以保障学校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4]这也成为法治教育走向深化的重要阶段。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本中小学社会科教育研究者中平一义提出,应将政治、经济及社会变化纳入课程,建构“动态的法治教育”理念。[5]新理念为法治课程建设带来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二、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

日本中小学并未设置专门的法治类课程,而是以小学和初中的社会科、高中的公民科为主要实施路径,并辅以其他学科教学渗透融合的方式实施法治教育。由于社会科和公民科均属于综合性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重点教授历史、地理、公民等学科内容,而高中阶段主要涉及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学科内容,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所需的法治教育可以有效融入其中。综合分析,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坚持将解决现实法治问题作为目标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彰显出生活化与实践性的特点。此外,日本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建构的协同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法治教育的实施。

(一)课程内容涵盖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培养自由而公正的社会公民,日本中小学主要从树立规则、私法和消费者保护、宪法以及司法四个范畴开展法治教育,涵盖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法规,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息息相关。通过中小学法治教育,学生一方面需要了解日本的国家体制、国家机关架构、司法制度等基本知识,以便在社会参与中行使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也需要学习未成年保护法、私有财产保护法、消费者保护法、劳动保护法等,熟悉个人生活、职场、社会等不同场域的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于,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各学段课程设置特点,将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以初中阶段为例,以社会科(每周2~3课时)为主要途径,在家庭与技术科、美术科和音乐科等其他学科中也融入法治教育内容。[6]一是社会科的历史与地理领域会涉及相关内容,主要在公民道德教育领域较为集中且显性地开展法治教育。例如,在“现代社会机制”模块中,学生主要学习日本国宪法、三权分立等与国家体制建设相关的内容;在“国民生活与政府角色”模块中学习宪法和司法中关于政府的职责,如政府机构的设置及承担的角色、国民权利与义务以及民主政治、国家主权、国际社会中的角色等;在“市场活动与经济”模块中学习消费者保护法、私有财产保护法、劳动保护法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其他学科隐性地渗透法治教育内容。譬如技术与家庭科,在技术领域教学中融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网络言论自由、个人信息保护权益等知识;在家庭领域中导入消费者基本法,通过模拟消费生活中的冲突与争执等权益受到侵害的场景,提升学生利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美术科和音乐科中,引导初中生了解美术、音乐等艺术作品创作中所需要遵守的与知识产权、肖像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总体而言,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并没有开设独立而系统的课程,而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将法治教育内容渗透到不同学段的学科教学中,以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软着陆”方式实施法治教育。

(二)教学实施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通常作为学科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呈现在具体场景中,采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运用多种策略的方式开展教学。除了教师授课外,其他常见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集体讨论式合作教学,如民主决议、解决冲突等;场景模拟式教学,如模拟法庭、模拟议会、模拟调停、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如邀请律师等法治工作者入校分享工作经历、讲授真实案例;体验式活动教学,如邀请学生参观法院等司法机构,并参与司法审判过程的旁听等。

为系统呈现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本文选择高中公民科的“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教学案例进行介绍。[7]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与生产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导入阶段。教师课前让学生以求职者的角色搜集招聘广告并选择最心怡的工作场所,思考选择时关注招聘广告的哪些内容以及选择该工作场所的原因是什么。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求职时所关注的劳动条件等。第二,展开阶段。首先,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劳动权益受侵犯与维护的具体案例,如涉及工作早退、假期加班等问题的案例。学生除了从旁观者角度发表对案例的看法外,还要尝试转换角色,以当事人(劳动者)或雇佣者(企业方)的视角再次分析同一案例。其次,为案例中的当事人提出建议。该环节需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因此,教师需要讲解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法律法规知识,分析案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并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第三,总结阶段。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让学生再次分析最初招聘广告中涉及的劳动条件以及其他要求,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求职或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劳动权益问题。

可见,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并不拘泥于某一类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综合利用多种策略创设与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参与相关的情境,让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在情境中对可能涉及的法治问题进行思考、模拟、预演、试错,进而形成相对系统的法治思维,提升其法治素养,促进青少年真正实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三)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机制有效保障课程实施

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已形成了政府与学校、家庭、社会多主体协同的课程保障体系,具体分工如下。政府多个部门主要负责统筹法治教育的实施:法务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法治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监控法治教育的基本方向;文部科学省通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落实法务省制定的法治教育目标。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支持法教育研究会、法治教育研究协议会等组织机构的成立、参与,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辅助与支持;委托司法和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参与法治教育调研、制定和修订法治教育大纲、编写法治教育教材等工作,有效保障法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很多社会专业组织也积极参与法治教育,如法与教育学会、全国民主主义教育研究会定期在其杂志刊发法治教育相关文章,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经验;日本律师协会、日本司法书士会等组织则会定期派遣专业人士入校协助模拟法庭等课堂教学活动,也会定期为一线教师开展法治教育培训等。[8]为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协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会结合本地青少年成长状况,整合地方司法部门、法律人士等社会资源,制定符合本地区特征的法治教育协同育人方案。以东京都教育厅编制的《学校与法治工作者合作的案例集》为例,该案例集介绍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合作方案,例如教师向司法机关、律师协会等组织机构申请由专业人士提供法治教学建议或教学案例,也可和法治工作者合作设计法治课堂,或邀请警察、律师、检察官、高校法律系师生分享其工作经验及学习体验,讲解相关主题涉及的法律法规,分享涉法问题的解决方案等。[9]法治工作者的参与使得法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与法治的紧密联系。

同时,日本家庭教育中的法治教育主要通过父母身体力行地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来影响孩子,重视在生活领域中让孩子树立规则和守法意识,了解一些基础的法律法规。日本政府和学校也致力于从家长入手提高家庭协助学校实施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法治学习环境。例如,组织家长教师协议委员会开展家长协作法治教育的经验分享会、法治教育知识培训会等活动;针对青少年网络法治犯罪问题,日本政府委托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市民志愿者开展“网络指导员”主题培训,后期则主要由志愿者去指导更多缺乏网络安全知识的家长。[10]

由此可见,政府、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使得法治教育的实施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这也有效推动了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顺利实施。一方面,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可以系统传授法治知识;另一方面,政府、家庭、社会搭建的多主体协同机制可以为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上文分析了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程保障,可为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以下三点启示。

(一)提升法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实践性

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改革进程,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法治问题,精选与各学段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法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实践性。具体而言,首先要及时更新《道德与法治》《政治与法治》等涉及法治教育的教材及配套教辅的内容,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真实案例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的、生活化的情境,增强法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社会的关联。其次,应当构建实时的法治教育动态数字资源库,尝试组建由司法界和教育界专业人士组成的法治教育研究团队,开展相关实践研究;也可向警察、律师、检察官等法治工作者公开搜集相关的具体案例。此外,还需重视加强法治教育内容的多维度融入,包括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开发等。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现实法治问题

为了解决中小学法治教育缺乏生活气息等问题,我国可借鉴日本的经验,从当代青少年面临的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法治问题入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法治问题场景进行提前预演,或围绕相应的法治问题设计主题式课堂活动,联合师生及校外法治工作者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联合当地的司法部门、律师协会等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创造走进行政、司法、立法等机构现场观摩庭审的机会,“零距离”对其进行法治教育。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现实法治问题的教学思路,一方面,能提升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及社会现象的能力,激发其主动参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使学生在面临类似问题时能及时作出价值判断,并迅速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合理合法地解决相关问题。

(三)积极构建法治教育的课程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存在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限、法律保障机制不足的问题,借鉴相关经验,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应当积极联合多个部门,共同构建法治教育的课程保障体系。一方面,法治教育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需由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参与统筹,以确保法治教育的实施符合国家的法治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此外,法治教育的开展需要联合司法和教育领域专业人士开展合作研究,以确保法治教育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学校日常课程教学应充分调动地方法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凝聚高校法学专业资源,积极建设学校与社会协同的渠道,从而全面推进场景模拟式教学、专业人士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活动教学等在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运用。此外,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样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法治启蒙,政府和学校要为家庭教育中的法治学习提供有益的环境支持。

猜你喜欢

法治日本课程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探寻日本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黄金时代》日本版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