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23-04-15张淑祯

文教资料 2023年23期
关键词: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淑祯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指明了新形势下人类的发展方向。因此,厘清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深刻的赓续发展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继承“和合”思想中以和为贵的交往观、协和万邦的治理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天下大同思想的同时,为其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全新平台。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 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这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谈到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我们恰当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历史线索。马克思主义只有扎根中华文明、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指导本民族的实践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扎实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智慧,凝聚了大国担当。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实践活动的精神凝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哲学、人文思想。中华民族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为中华民族不惧险阻、勇往直前提供了精神指引。我们必须要继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这是应对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来,中国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展现大国责任担当,积极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内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理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丰富、实践日益发展进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深刻的赓续发展关系。

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養分。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核心都有相应的中华“和合”思想依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中华“和合”思想中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理念一脉相承。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与“天下大同”的追求如出一辙,二者都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与憧憬。从古代的“天下大同”到今天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广胸怀和伟大战略,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诠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将“天下大同”这一美好憧憬融入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为其注入更符合当今时代精神的内容,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理念的新时代体现,表达了现代人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望。通过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以及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一系列实践,我们更加能够切身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次内涵和重大意义。此外,我们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直接照抄照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探索挖掘了其中适应当今世界发展形势的精华,并且积极改造其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其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传统文化和全人类前途命运的谨慎态度。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有深厚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根据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中华“和合”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沃土

“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凝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和”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不同事物中达到统一与和谐,“合”更多指相符、符合,“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从始至终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不是禁止差异、矛盾的存在,而是强调在不排除差异、矛盾的情况下实现新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推动交往、安全、经济、文明、生态多方面建设,其中包含着中华“和合”思想中的思想精髓,期望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在国家交往方面,“和合”思想推崇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并将和平作为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3]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前提,和平这一理念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是中华民族始终如一的追求。传统古训“国虽大,好战必亡”时刻警醒我们谨慎对待战争;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兼爱非攻”也启示我们要爱天下所有人,反对侵略战争。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郑和七下西洋到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生动实践。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将和平作为国家交往的一项重要原则,追求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在国家治理和发展方面,“和合”思想中有协和万邦的智慧。“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从家族和睦,到国家和顺,再到各个邦国和谐相处,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体现了中华民族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不仅追求单个民族、某个国家的和谐发展,还将自己与他国视作一个互利共生的统一体,实现整体的合作共进、共同发展。同时,中华“和合”思想中的“睦邻友邦”也强调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邻国之间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倡导以共同体意识凝聚多边共识,这是协和万邦理念的新时代回应。[4]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坚持促进国际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争取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在文明交流方面,“和合”思想蘊含着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生万物,同则不继”,事物如果完全一致,就不能继续发展,这体现了“和”的重要性,世间万物都因“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对于文明交流,“和”意味着尊重文明之间的差异,承认冲突存在的合理性,不要一味追求“同”。当今世界文明是多元的,和而不同的观念启示我们不仅要尊重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兼容并包的态度,主张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底蕴,各种文明应该相互交流借鉴,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包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在人与自然的相处方面,“和合”思想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地万物与人息息相关,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不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建立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但是当前很多国家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我们面临着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破坏等多种多样的生态问题。面对新形势,所有国家都应该对自己负责,严肃对待生态环境问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不能忽略环境保护,坚持走绿色的发展新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天下大同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

天下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是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启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天下大同思想,吸收了古代传统天下观的精髓,将人类社会视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思考、规划的结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以中国智慧积极地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引领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的方向。它的奋斗目标与天下大同理念所憧憬的整个世界和谐统一、亲如一家的理想状态一脉相承。天下大同思想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社会发展的期望,二者都致力于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了儒家大同思想,向世界展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自信。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实践的智慧凝结,是饱含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但要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命脉、文化基因,而且要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世界不稳定性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弘扬与发展了中华文化。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侧重继承,是对传统文化中内涵上有借鉴意义但是形式上陈旧落后的部分进行改造性的继承;创新性发展注重发展,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二者相互配合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前者是前奏,后者是升华,改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并且为其增添一些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当代社会发展进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在此意义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智慧宝库中的养分,但也抛弃了其中封建落后的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我国历史上长期坚持的和平外交思想的历史延续,但是它打破了历史上等级分明的局限性,倡导在全球建立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这是一种改造性的继承。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极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中华“和合”思想中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都获得了更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阐释。天下大同思想也通过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相融合再次展示出了自己的光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吸收借鉴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在吸收世界上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提升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能够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国际影响范围,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基。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让世界了解到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自信,增强讲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底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华文明对外交流互动,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积极宣传其背后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全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更加积极地投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三)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世界上多元文明的发展关系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关系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世界上各种文明一律平等、和谐共生的态度,倡导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助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6]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使中华文化获得世界各国的价值认同,化解并超越文明冲突,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各国应该在理念上理解其他文明,在行动上尊重其他文明,尽量避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对抗,争取实现各种文明的“百花齐放”,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世界各种文明和平共生、和谐共处,倡导各种文明要进行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携手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解决全人类面临的难题的同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为化解文明冲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动力。

四、结语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它吸收了中华“和合”思想中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和天下大同思想,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丰富了其时代内涵、赋予了其新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其国际影响力,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整个世界的文明进步也有重要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和规划,是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充满中国智慧的方案,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还造福世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中国将继续秉持天下一家的追求和信念,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大国的昂扬姿态引领世界继续向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59.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4] 吴志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基础[J].政治学研究,2023(1):24-33,156.

[5] 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3):13-14.

[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47.

[7] 刘勇,章钊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弘扬[J].学术交流,2021(10):5-14,191.

[8] 李幸.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保定:河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