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设的显著成效

2023-04-15陈蓉蓉

文教资料 2023年23期
关键词:管理权领导权意识形态

陈蓉蓉

摘 要:意识形态问题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新时代高校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通过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力、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通过加强意识形态的制度供给、促进意识形态的制度执行、推进意识形态的队伍建设,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通过促进教材话语转向教学话语、丰富话语形式焕发课堂活力、构建网络话语引导校园舆情,凝聚价值共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关键词:高校 意识形态 领导权 管理权 话语权

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培育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是否抓紧抓牢,对于整个社会能否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党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设,夯实高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效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为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意识形态之争背景下赢得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提供思想保障与智力支持。

一、引领社会思潮,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要是指高校通过校党委、党政组织、党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小组等行使规范、引领和监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职责与权力,以保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竞争中获得广泛认可,使其在高校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并自觉转化为人们的政治信仰与实践,从而起到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作用。新时代各高校通过严格规范课堂教学、积极引导社团活动、构建创新校园文化等途径,大力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从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并且确保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发展,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高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针对部分高校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各种思潮中的引领作用。“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教育部党组继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会议精神,并且按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稳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部分高校还专门增设新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就教学大纲和教学建议的制定展开了专门的研讨与修订,增设新课程分教指委,编写使用系列教学辅导用书与学生读本,大力促进高校在强化马克思主义引领力方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高校师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供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由党员干部推进,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方针下,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框架、核心要义、理论特质等,增强了全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以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提升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高校是人才的高地,同时也是思想和文化的高地,高校聚集着拥有高深学问、广受尊敬的专家学者,吸引着最具批判精神、创新精神、思想活力的新时代青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這些特征使高校自然地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殿堂,不同的思想、观点、主张在这里交融交锋,推动了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高校不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地带和敏感中心,而且是天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地。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也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加强学理性建设推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与阐释。针对现实中部分高校还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解释力不够等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相统一”要求,其中把“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放在首位。这正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必须深化学理性研究,从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问题阐释清楚,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和指导力。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加大对高校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例如,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数量大幅增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也大幅增加。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新时代高校整体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过深入挖掘高校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构建思政育人合力,推动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接地气、更易接受,进一步提升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三)增强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成分、收入分配体制、生产组织形式等发展也助推人们的思想活动趋向多元化,思想文化领域的复杂多变给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主导作用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制度间思想文化交锋的河流暗潮涌动,客观上造成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干扰与解构等结果。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树立崇高理想与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对于打着学术交流与研究等旗号的多元社会思潮难以分辨与认识。这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践行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高屋建瓴,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引领,强调高校必须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大对错误思想的斗争力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与此同时,依靠国家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部创设了“周末理论大课堂”、筹办“云上大思政课”、组织多期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各省市高校也纷纷仿效学习,陆续建设一系列网络思政平台,如“青椒论坛”、“名师大家讲党史”、“手拉手”集体备课会等,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对社会热点问题深入解读,实现全国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大大提高了广大高校教师在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时准确把握原则立场的能力,为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主要是指高校在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计划、约束、指挥、协调等各种管理手段,对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各个二级学院以及全体师生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展开管理的职责与权力,以此加强对高校全体成员意识形态的引领。新时代各高校党委组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旗帜,聚焦本校学生思想领域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积极主动地展开风险研判,通过加强管理与制度设计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凝聚力与引领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制度供给

制度设计与治理优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特点。从顶层设计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制度供给,既是继承与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需要,也是为高校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供的具体遵循,对于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党中央以党内法规建设促成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出台多项相关意见和制度,为高校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与政策依据。

在宏观制度方面,党中央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如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等,都是党中央基于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高度对构建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制度方面做出的重要指示,推动了各高校在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追责问责等方面做成系统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地方各级党委普遍建立省级领导听讲调研高校思政课制度;高校各级党委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把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摆上重要议程。

在微观管理层面,针对不同部门和人群,细化分解管理制度和办法,针对引导和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从加强理论指引、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工作组织领导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和部署;针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等重点人群,创建“点对点”责任分工制和“一对一”面对面沟通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针对宣传部和团委等职能部门,加快构建督查考核制度等。高校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使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能够在高校以一种可预见、可操作的制度化安排有序、规范地推动下去。

(二)促进高校意识形态的制度执行

制度建设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全局性、长远性作用。制度的效能必须通过高校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发挥出来。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工作安排,使《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与《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有机结合,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高校仍然普遍存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强化制度执行成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重中之重。[3]为此,党中央进一步压实高校党委的领导责任,通过举办全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题研讨班等形式,引导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不断强化他们的思想理论认识和政治责任意识,从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部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统筹指导与监督;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联系一线教师,走进教室听课授课,普遍建立了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的机制并稳定运行;部分高校针对学术讲座、学生社团、各类报告会,还专门建立了备案审查制度,通过开展自上而下的督查考核,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的精准考核,加强了阵地管理。制度建设的有力执行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推进高校意识形态的队伍建设

高校意识形态的队伍建设主要是指培养一批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辩证思维、勇于创新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引导,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经过长期努力,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省市高校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数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已高达12.7万人,较2012年增加7.4万人,教师配备总体上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要求。教育部一体化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国家关键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于2019年起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青年成为思政教师的预备力量。目前,高校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本硕博在校生已达6.2万人。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大幅提升。近年来,为了满足全国思政课教师队伍扩招的需求,各高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使得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呈年轻化趋势。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水平,教育部加快构建全方位、体系化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仅举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还开展常态化的思政研修培训。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待遇明显提高。各地区陆续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各类科研基金都设立了思政课研究专项;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设立奖励基金,奖励表彰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等。这些举措吸引了优秀的人才资源投身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育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凝聚价值共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主要是指高校通过构建一整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在引领师生思想动态方面所具有的话语影响力和控制话语舆论方面的权力。具体地说,就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价值判断、理论观点的能力,从而有资格和能力主导、指导高校的发展。[4]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直接影响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辨明多样化社会思潮、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近年来,各高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使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行为指引。

(一)促进教材话语转向教学话语

能否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是高校能否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内容。高深、晦涩的教材话语必须通过灵活、生动的教学话语表达出来,便于高校大学生理解和掌握,进而将之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如此才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说服力和价值引领力。近年来,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促进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

一是聚焦现实问题,使教学话语更加贴近新时代的具体国情,回应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讲深讲透中国故事和中国理念。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这些都是促进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的鲜活素材。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故事、“一带一路”案例等,不断增强教学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现实成就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吸引力与话语权。例如,自2019年以来,以“四史”等为主题开展的多期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广受学生喜爱。二是关注学生群体,开展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教育类型、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高校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等特征,教学过程必须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关切学生的所思、所需、所疑、所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语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提高话语表达的渗透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课堂,形成了网上授课新样态。

(二)丰富话语形式,焕发课堂活力

善于运用多种话语形式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对于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全国高校正在广泛推进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高校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改革创新激发传统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活力,如运用案例教学、情景展示、主题研讨、知识竞赛、座谈交流等形式,通过图文解读、微视频、微电影等技术,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融入具体化、微观化叙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感。二是高校积极拓展教学空间,通过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高校积极探索打造“思政大课”,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红馆馆长等走进大学课堂,通过经典故事与现实案例,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深入持久的思想引领效果。三是高校正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主动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化纪念馆、工矿企业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力求打造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致力于把鲜活的实践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相融合。

(三)构建网络话语,引导校园舆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5]。当代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他们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的改革创新,把构建好网络空间话语作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引导并推进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内媒体与网络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形成二者的优势互补。目前,高校在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校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方面,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常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高校网络建设,建立网络话语平台。现如今,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各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标配”。以这些网络平台为主导,通过分析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心理特征,及时主动地推出时效性强、政策导向正确、形式新颖活泼的内容,努力提高高校师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使作为社交软件的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成为高校学生接收官方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统领作用。为提供坚强的网络阵地保障,教育部还重点建设了200个优质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强化对高校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通过校园网客户端认证平台,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实名制,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高校网络环境。

四、结语

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聚焦于如何使高校师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权聚焦于高校日常工作中具体的、实际的、可操作的管理职权;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则聚焦话语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彻底性,从而产生话语影响力、掌握话语权。但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可以说,领导权是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最终目的;管理权是实现领导权的手段;话语权又是实现领导权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高校意识形态的“三权”统一,既要从整体上把“三权”结合好,促进“三权”互相监督、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又要就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通过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从而赢得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3.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 王海威,王艳.新时代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J].思想理論教育导刊,2019(7):118-122.

[4] 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2015(4):10-14.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6.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23JDSZK17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未来向度研究” (23MLC01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1SJB0586)。

猜你喜欢

管理权领导权意识形态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温《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医保管理权归属不宜“一刀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医保整合管理权归属应尽快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