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2023-04-15蒙莉

文教资料 2023年23期
关键词:融入思政课

蒙莉

摘 要:思政课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把握中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是加強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青少年成长成才以及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内容为王”,确保融入的准确性;要以“形式出彩”,提升融入的创新性;要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提升融入的实效性。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 融入 思政课

学习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任务,而且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也是保障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还是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因此,系统地回答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主要内容和实践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丰富滋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青少年成长成才以及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当今世界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新表现,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发酵等,给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1]可见,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青年强,则国家强。”[2]青少年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储备力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3],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4],挺膺担当,以奋斗的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

一是有助于教育引导青少年知党爱党跟党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的关键作用,更加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切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高度认同“党是领导一切的”[5],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最佳成绩。

二是有助于强化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做出明确判断:“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6]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有可能被各种敌对势力、错误思想、网络新媒体的消极影响误导和迷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少年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是非曲直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三是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使命担当,以昂扬的姿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奋发有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开展使命担当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少年认识到自身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任,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道德品格,健康成长,蓄力成才。

一是有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7]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力量之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少年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期,正确认识到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有助于青少年始终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追随者和笃实践行者,并持之以恒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辍前行。

二是有助于青少年练就过硬本领。青少年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8]。过硬的本领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将其中的“道理”讲深,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为奋斗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才干;把其中的“学理”讲透,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为创造精神,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将其中的“哲理”讲活,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为劳动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是有助于青少年锤炼道德品格。“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9]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青少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锤炼道德品格,追求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

(三)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着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方面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另一方面丰富和拓展了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一是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创新教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10]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等在内的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思维,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青少年思想新变化、行为新特点、成长成才新要求,运用寓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丰富教育资源,以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

二是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更新。青少年思维活跃、勇于探索,求知、求新、求实、求快是他们思维的显著特征。青少年求知、求新、求实、求快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偏好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我国取得的最新成就,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最新任务,准确研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将面临的新风险,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境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深化和创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我国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制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性课程的内在要求。

(一)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融入思政课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概述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五年工作基础上,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十年我国的伟大变革。新时代十年我国的伟大变革,包括完成三件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十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伟大变革四个方面里程碑意义。将这些伟大变革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我们要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变革融入思政课教学。在政治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经济建设方面,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这个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在文化建设方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在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3];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等等。

(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三大时代课题”,全面论述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蕴含着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坚持人民至上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将坚持自信自立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将坚持守正创新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将坚持问题导向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将坚持系统观念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思考问题时突出前瞻性、謀划未来,是推进各项工作全局性、整体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将坚持胸怀天下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不仅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致力于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

(三)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融入思政课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青少年将个人的理想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在共性上体现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即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等;讲清楚在个性上体现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的普惠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享性,“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全面协调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互利性;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本质要求和五项重大原则;讲清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

(四)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融入思政课教学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加深对党的政治品格、政治优势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清楚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讲清楚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五)将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融入思政课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14]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之一,是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创造丰功伟绩的重要法宝。将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青少年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强硬的钢铁”,教育引导青少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5]。

将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融入思政课教学,讲清楚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讲清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牢记“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16],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奋勇前进、团结奋斗,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内容为王”,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融入的准确性;要以“形式出彩”,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融入的创新性;要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融入的实效性。

(一)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融入的准确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17]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规划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18]。因此,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否能准确地融入思政课教学,关键要看思政课教师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学识涵养和教学能力。党的二十大精神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思政课教师要学先一步、学深一层,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准确性。

(1)读原著、学原文,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19]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集党的二十大報告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权威辅导材料,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思想和实践要求。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结合起来,与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和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发展的角度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2)善用集体备课,以更加宽广的学术视野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备课是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举办的系列讲座和专题辅导报告,在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融入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跨地域的集体备课活动,共享教育资源,共话经验与做法,不断提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融入教学打牢基础。

(3)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究,为融入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才能更好地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十五个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才能深刻掌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术研究和学术阐释,以科研成果提升融入的学理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融入创新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固然很多,但课堂学习更具基础性和系统性。”[20]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质量高低必然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效果。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课堂为核心深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专题式、体验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提升融入的创新性。

(1)精心设计专题教学,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党的二十大报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整体。而青少年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难以充分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吃透摸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思政元素,找准融入的热点、难点、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专题教学,讲深、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专题:一是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专题,主要内容包括“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等。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等。三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专题,主要内容包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

(2)善用新媒体,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今社会,青少年是网络的“原住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借助形象化、可视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方面,善用新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通过微视频、微课等形式,将政治性的文件话语体系转化为契合青少年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形式,以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比如,在融入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内容时,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以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方式让青少年感受中国之变,增强青少年的“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充分利用雨课堂、慕课、“学习强国”等网络虚拟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相互补充和相互衔接。

(3)以红色文艺为载体,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的感染力。红色文艺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活动中生成的文艺的总和。红色文艺主要包括红色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以红色文艺为载体,讲好党的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能够以高扬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

(三)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加强实践教学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向“社会大课堂”拓展,充分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通过“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的模式提升融入的实效性。

(1)鼓励学生“走出去学”,切实感受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表现。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网上走向网下,通过社会调查、劳动锻炼、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用心用情体会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场馆实地参观学习,接受现场教育,通过“研学体验与内化踐行”相结合的方式感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峥嵘岁月,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场馆参观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红色革命场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更好地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将校外优秀师资“请进来教”,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积极选聘优秀地方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另一方面,建设高质量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先进代表以及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通过“请进来教”,充分发挥理论工作者的学术优势和实践工作者的经验优势,引导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的结合中全面系统地把握“五个牢牢把握”的提出背景、具体内容和实现目标,学深、悟透其中的深刻内涵,从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伟力转化为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佳成绩的实践动力。

参考文献:

[1] [2] [3] [4] [6] [12] [13] [14] [15] [1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6,71,71,71,60,34,11,70,71,70.

[5] [17]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6,331,519.

[7] [8] [9]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11,11.

[10] [1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18] 刘先春,葛英儒.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多重意蕴[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4):150-158.

[20] 《十谈》编写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3.

基金项目: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2023SZ141),2023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两个确立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研究”(JGY20232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入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