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历史数据材料题型的解题策略

2023-04-15黄子伟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2期
关键词:藏书家所学选项

黄子伟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东山中学)

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是基于对史料展开的研究或讨论。将数据史料融进我们的历史研究,可以将历史概貌比较精确地反映出来,与已有的历史认识形成互证或者补充,所以数据史料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从命卷角度看,数据史料的运用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数据史料开展辨别、对比、分析等,可以提升其通过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同时对其归纳、比较、概括信息,进行史论结合,探寻历史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历史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作为数据材料型的历史题,一般在命卷中是如何进行考查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历史数据的描述在真题中是如何呈现的。其常见的形式有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通过文字材料中引用数据、数据表格等。其中折线图、柱状图和饼状图等其呈现的形式清晰明了,关于数据间的关系、规律、发展趋势等一目了然,实际上已经是将数据的处理进行了更深度的加工,所以在对数据解读时更容易上手。而通过文字材料中引用数据、数据表格等则提供的是一些原始数据,需要我们透过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解读,通过数据对比去发现数据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单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更高。其次,我们要了解历史数据的处理经历了哪些过程。对于数据的处理一般是经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几个流程。在历史数据命题中,最常见的就是在题干情境中通过呈现第三个数据处理环节,即数据描述,然后由学生完成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环节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联结所学知识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时出题者还可以通过呈现数据描述,让作答者对数据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严谨性进行反思,然后反推前期数据收集、整理阶段的干扰因素,因为数据的整理是受整理者的主观意图、个人素养、技术条件、社会背景等因素影响的。以下笔者通过三个例子对文字材料中引用数据、数据表格两种数据呈现方式分别如何在“得出结论”和“数据收集”两个环节进行命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刍议。

一、数据析果类:稳走三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例1】1983 年,全国平均每百人拥有缝纫机7.5 架、自行车15.4 辆、手表22.2 只、收音机20.9 部、电视机3.5 部,分别比1978 年提高1 至10 倍。这表明当时 ( )

A.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B.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C.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解题策略分析】第一步,确定时空定位。本题涉及两个时空信息,分别是1983 年和1978 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链接到知识点改革开放。第二步,分组数据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分组归类,第一组数据是“缝纫机7.5 架、自行车15.4 辆、手表22.2 只、收音机20.9 部、电视机3.5 部”,第二组数据是“(1983 年)分别比1978 年提高1 至10 倍”。其次挖掘有效信息体现的主体概念,通过第一组数据中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电视机”这几个主体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其上位概念为轻工业。再次对主体概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第二组数据以及结合前面的时空分析,可以得出轻工业在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得到了较大程度发展的结论。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数据信息的变化关系。轻工业指的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其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轻工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反映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在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的重心是发展重工业。由此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后,通过国民经济的调整,轻重工业比例结构相对协调,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第三步,针对问题分析。材料情境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内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并未描述对外开放情况,而且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的标志是2001 年中国加入WTO,时间也不符,故排除A 选项;材料中取得发展的空间是“全国”,并非仅限“农村乡镇”,空间不符,故排除B 选项;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是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时间不符,排除C 选项;选项D 描述的国民经济调整符合改革开放的时空和内容,故正确选项为D。

【例2】材料

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

——据《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藏书家分布的地域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解题策略分析】第一步,确定时空定位。通过表格信息可以判定其时间是在清代。第二步,分组数据分析。首先,进行数据分组归类和对比分析,表格数据体现的是不同地域其藏书家人数的不同,故数据可以按照空间地域进行分组,浙江、江苏、安徽藏书量最大,属于江南地区,而中原地区相对较少;以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东、上海、湖北、江西为代表的南方较多,以北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为代表的北方较少;以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东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较多,以四川、陕西、贵州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较少。其次挖掘有效信息体现的主体概念,材料信息的主体是“藏书家”,此处我们可以先对藏书家的特点进行分析。藏书家是指其收藏的书的数量规模较大、文献价值较高的人,故藏书家得有钱和有知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书的印刷需要印刷业支撑,印刷业的发展又需要对应的消费群体支撑,故收藏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且经济较为富庶;藏书意味着不宜公开,这往往又是受当时政治文化专制环境影响,如清朝的文字狱频频案起,故很多知识分子不敢随意发表公开言论,而专致于古籍考证和整理的考据学风自然盛行,这也是藏书家发展的原因。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数据信息的对比关系。根据收藏家的特点和数据的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即藏书家集中分布的特点与清朝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第三步,针对问题作答。第一小问要求作答的是藏书家分布的地域特点,我们可以从总体的分布上看得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从局部对比上看,可以得出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经济中心多于政治中心。第二问要求作答分析其分布特点的原因,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展开论述。由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有利于出版业的发展,所以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由于宋明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方也成为文化重心,程朱理学在南方迅速发展,所以南方多于北方;由于江南地区远离政治中心,清政府控制力相对薄弱,所以经济中心多于政治中心。

通过以上两道例题,我们面对此类题目基本都是通过三大步进行分步解决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一步中又可以分成多个小步进行,根据每道题的具体情况设计好每一个小步骤的组合,但是目的都是只有一个,即通过分析得出这些数据想要说明的是哪些主体概念因时间或者空间的变化或者差别而产生了哪些变化或者差别。

二、数据推因类:仍走三步,逆向分析,厘清意图。

【例3】

读下表

——据《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949—1984)》

上表统计者力图说明 ( )

A.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工业建设地区布局日趋合理

D.内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解题策略分析】第一步,确定时空定位。本题涉及两个时空信息,分别是1952 年和1983 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链接到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二步,分组数据分析。本题已经将数据分为三组,首先要对每组数据的意义进行分析,第一组是“绝对数”,即原始数据;第二组是加工数据,即增长的速度;第三组也是加工数据,即占比大小。其次挖掘有效信息体现的主体概念,从题目中可以提炼出两组主体概念,第一组分别是“全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全国职工人数”“全国工业总产值”,由此可以提炼的上位概念为“工业的发展状况”;第二组分别是“沿海”“内地”,由此可以提炼上位概念“空间的分布情况”。由此可以得出此表描述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工业的发展从沿海到内地呈现出来的不同状况。再次对主体概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增长速度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内地比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速度更快;通过占比大小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内地比沿海地区的工业总量占比逐渐加大并且超过了沿海地区。综上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改革开放,内地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布局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均衡境况。第三步,针对问题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结合选项信息,我们可以推导出正确选项A。但是此时再看其他选项,又发现其时空内容描述基本都符合史实,这就为选项A 的选择增加了更多的难度。此时我们再反观问题的提问,其要求回答的是“统计者力图说明”什么问题,由此可知此表在数据收集和加工过程中都带有统计者的主观意图,故我们要反思数据收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选项A 要佐证结论“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生产力”,那应该收集的数据是包含了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个产业的数据,单纯依靠工业发展的数据无法全面说明生产力得到发展;选项B 要佐证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那应该收集的数据是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数据才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整体的发展;选项D 要佐证结论“内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那应该收集的数据是包含了内地居民的工资、储蓄、饮食结构、恩格尔系数等数据才能进行有效说明。

因此,解决此类型的命题,需要进行结论逆向推导,只有让史料数据收集的量足够全面或者足够具有代表性,才能保证历史研究的认识结论更科学和严谨。所以从史料实证的科学性上分析,对于历史数据的解释,应秉承一分数据说一分话的原则,避免过度推测,导致数据与解释无法相匹配。

猜你喜欢

藏书家所学选项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