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骨健康锻炼指南*

2023-04-15许学猛刘文刚李义凯蔡迎峰陈泽华李俊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肌骨功法牵拉

许学猛,刘文刚,李 慧,胡 敏,张 援,李义凯,刘 刚,蔡迎峰,卢 超,姜 涛,陈泽华,李俊毅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30;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45;3.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4.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63;5.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15;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东广州 510515;7.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广东广州 510130;8.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 412007;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州广东 510405)

21 世纪以来,随着视屏显示终端的普及、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以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我国社会疾病谱发生显著变化,与肌肉骨骼健康相关的疾病呈年轻化发病趋势。肌骨相关疾病常涉及中老年、慢性痛症以及亚健康高危人群。其中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CMP)相关疾病发病率较高,以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腰肌劳损(lumbar muscle degeneration,LMD),背部筋膜炎(Fasciitis of back,FB)等最为常见,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

运动锻炼是提高国民肌骨健康水平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运动锻炼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等方面中的重要作用[2]。但是,基于目前现状,我们意识到,肌骨健康锻炼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其在增强国民体质、防控疾病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亟待发布相关的指南性文件,指导大众运动。

该指南旨在帮助大众进行科学的、规范的肌骨健康锻炼,以期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指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效果。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本标准只能作为参考文件,实践活动中应根据自身基础情况等灵活决策,避免机械照搬。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 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出,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31)归口。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肌骨健康锻炼的方式、强度、锻炼时间、锻炼活动、锻炼方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常见肌骨健康问题的预防保健和健康锻炼,尤其适用于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肌劳损、背部筋膜炎等慢性痛症病人以及亚健康高危人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肌骨(musculoskeletal)肌肉骨骼系统,由肌肉、骨骼、韧带、肌腱组成,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为人体各器官的系统运作提供保护[3-4]。

3.2 肌骨健康(musculoskeletal health)肌肉骨骼系统维持自身生理功能及稳态,抵抗内外界不良刺激以适应个体健康生活需要的能力。

4 肌骨健康锻炼方式

4.1 有氧运动

4.1.1 分类 有氧运动分为中等强度运动和大强度运动:

(1)中等强度运动主要包括健身走、慢跑(6 km/h~8 km/h)、骑自行车(12 km/h~16 km/h)、登山、爬楼梯、游泳、传统功法(详见4.3)等。

(2)大强度运动主要包括跑步(8 km/h 以上)、骑自行车(16 km/h以上)等。

4.1.2 目标人群 以提高心肺功能、减轻体重、调节血压、改善血脂为主要目的的人群。

4.2 力量练习

4.2.1 分类 力量练习分为非器械力量练习和器械力量练习:

(1)非器械力量练习是指克服自身阻力的力量练习,包括俯卧撑、原地纵跳、并腿左右横跳、仰卧起坐等。

(2)器械力量练习是指人体在各种力量练习器械上进行的力量练习,包括哑铃、杠铃、拉力器、举重盘等。

4.2.2 目标人群 以提高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发育和骨健康为主要目的的青少年人群及以提高平衡能力、防止跌倒为主要目的的中老年人群。

4.3 传统功法锻炼

4.3.1 活动形式 传统功法锻炼包括太极拳(剑)[5-10]、五禽戏[11-14]、八段锦[15-16]、、六字诀[10]等。

4.3.2 目标人群 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柔韧性、协调性和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状态为主要目的的人群。

4.4 牵拉练习

4.4.1 分类 牵拉练习分为静力性牵拉练习和动力性牵拉练习:

(1)静力性牵拉练习包括正压腿、侧压腿、压肩等。

(2)动力性牵拉练习包括正踢腿、侧踢腿、甩腰、广播体操(第九套)、肌骨拉伸功、肌骨功法两对半、肌骨拳腿功等。

4.4.2 目标人群 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人群。

5 锻炼强度

5.1 强度划分

5.1.1 小强度 小强度锻炼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小,锻炼过程中心率一般不超过100 次/min,如正倒走等。

5.1.2 中等强度 中等强度锻炼对身体的刺激强度适中,锻炼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 次/min~140 次/min,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肌骨拉伸功、肌骨功法两对半等。

5.1.3 大强度 大强度锻炼对身体的刺激强度较大,锻炼中心率超过140 次/min,如跑步、快速骑自行车、快节奏的肌骨拳腿功等。

5.2 强度监测

5.2.1 心率监测锻炼强度 可用最大心率百分数和锻炼中的实测心率监测锻炼强度。具体如下:

(1)心率在最大心率85%及以上或实测心率在140次/min以上,相当于大强度锻炼。

(2)心率在最大心率60%~85%范围内或实测心率在100 次/min~140 次/min,相当于中等强度锻炼。

(3)心率在最大心率50%~60%范围内或实测心率低于100 次/min,相当于小强度锻炼。

(4)最大心率公式:MHR=220-Y,Y 表示年龄,单位为岁(y);MHR 表示最大心率,单位为次每分(次/min)。

5.2.2 呼吸监测锻炼强度 呼吸监测锻炼强度如下:

(1)呼吸轻松:与安静状态相比,锻炼时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变化不大,呼吸平稳,可以唱歌,相当于小强度锻炼;

(2)呼吸比较轻松:锻炼中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增加,可以正常语言交流,为中小强度锻炼;

(3)呼吸比较急促:锻炼中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述长句子,为中等强度锻炼;

(4)呼吸急促:锻炼中呼吸困难,不能用语言交谈,为大强度锻炼。

5.2.3 主观体力感觉监测锻炼强度 主观体力感觉监测锻炼强度如下:

(1)小强度锻炼的主观体力感觉为轻松。

(2)中等强度锻炼的主观体力感觉为稍累。

(3)大强度锻炼的主观体力感觉为累。

6 锻炼时间

锻炼时间宜根据个人时间调整。上午和晚上宜小、中等强度锻炼,下午宜进行中等、高强度锻炼每天宜锻炼30 min~90 min,可分一次或多次进行,锻炼初期,时间可稍短,待适应后可延长时间[17-20]。

7 锻炼活动

7.1 准备活动 时间宜为5 min~10 min,主要包括:

(1)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2)各种牵拉练习。

7.2 基本活动 锻炼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有氧运动、力量练习、传统功法锻炼等),控制适宜的强度和时间。

7.3 放松活动 时间宜为5 min~10 min,主要包括:

(1)行走(或慢跑)等小强度活动。

(2)各种牵拉练习。

8 锻炼方案

8.1 初期 刚进行锻炼的人,运动负荷宜小,初期锻炼的时间宜为8周,具体方案为:

(1)锻炼方式: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传统功法锻炼、牵拉练习。

(2)锻炼强度:55%最大心率,逐渐增加到60%最大心率。

(3)持续时间:每次锻炼10 min~20 min,逐渐增加到30 min~40 min。

(4)锻炼频率:3 天/周,逐渐增加到5 天/周。

8.2 中期 初期过后,继续增加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间逐渐增加到每周150min或以上,使机体能够适应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期锻炼的时间宜为8周,具体方案为:

(1)锻炼方式:保持初期的锻炼方式,适当增加力量练习。

(2)锻炼强度:逐渐增加到70%~80%最大心率。

(3)持续时间:每次锻炼30 min~50 min。

(4)锻炼频率:3 天/周~5 天/周。

8.3 长期 适应中期锻炼后,应建立长期稳定、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方案。长期稳定的锻炼至少应包括每周进行200 min~300 min 的中等强度锻炼,或75 min~150 min的大强度锻炼;每周进行2次~3次力量练习,不少于5次的牵拉练习。具体方案为:

(1)锻炼方式:保持中期的锻炼方式。

(2)锻炼强度: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60%~80%最大心率,大强度运动达到80%以上最大心率。

(3)持续时间:每次中等强度锻炼30 min~60 min,或大强度锻炼15 min~25 min。

(4)锻炼频率:5 天/周~7 天/周,大强度锻炼每周不超过3次。

猜你喜欢

肌骨功法牵拉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美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肌骨放射学milestone解读与思考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活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