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审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真实性影响的研究
2023-04-15杨忠翠
杨忠翠
(贵州车秘科技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1 财报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
财报审计本身,一直都是企业中十分重要的机构,它主要负责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事务进行有力的监督,这也是财报审计重要性的直接体现。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财报审计可以进行高效的审计监督,让企业的生产经营符合公司的具体规定和市场的直接要求。同时,财报审计还可以让企业本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尽可能和社会整体的国民经济保持协调一致,让企业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力,更好更持续地发展[1]。
在当下的许多企业中,投资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在管理方面,层次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整个企业的内部系统错综复杂,管理的难度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中的一些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层,更加难以直接管控企业中的整体经营管理状况,难以做好日常的高效监督工作。而财报审计,却可以对这种状况进行改善。财报审计本身,是公司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充分考虑公司的全局发展,并更加精细化地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进行高效的监督和调控。
在财报审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十分熟练,同时长期从事于内部的一些具体职务,可以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有着十分具体的把控。财报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对各项技术和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企业的整体决策和方向进行精准的评价评估,并对管理者进行高效的监督。除此以外,财报审计在进行项目实施时,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并进行调整,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行高效的内向服务,让经营管理活动高效进行[2]。
1.2 协作组织进行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和评估
在企业的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较为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庞大繁杂的系统。在企业的组织中,需要更加细化每位员工的基本职责,让各个环节的操作高效完成。在风险管理中,董事会进行战略的制定,高层的管理者负责进行风险管理,然后高层管理者再继续分配部门工作,同时有专人进行工作的监督。而在风险管理中,财报审计部门主要进行的工作是对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价和保障。在管理层提出建立相关系统的规定时,财报审计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决策支持,但是需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不能超出自身的职责范围,需要进行正常的咨询和保证[3]。财报审计的专业人员,需要促进和协助风险管理的建立过程。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如果决策者尚未进行明智的决策,便需要财报审计人员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督促,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在风险管理中,财报审计人员需要进行严密的审计调查,尽可能地去掌握一些一手资料并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隐患,配合风险分析的过程依据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审计工作计划的全方位制订,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状况。在决策者高效建立相关风险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则需要财报审计人员加快计划制订的过程,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作为内部的审计人员,一是需要对组织的风险管理作出高效的监督,评判风险管理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当下企业发展的整体需求。在评判的过程中,需要站在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基本管理工作理念的角度,判断当下的风险管理是否符合公司的基本性质。二是财报审计人员还需要判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否达成,以及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具体执行情况是否满足了预期的标准。除了基本的检查和评价以外,财报审计人员还需要做好部门的协调工作,从各个领域寻找工作过程中的漏洞并作出评价,对各个部门的内部风险和整体风险进行协调和整体评价,协调好各个部门共同高效参与企业的宏观决策,抵御风险,完善风险管理。
1.3 测评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在内部控制系统,公司的财报审计人员可以进行关键控制点的测试,接着需要对其中的制约和控制作用进行评判,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4]。同时,财报审计人员还可以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预判,对其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和调整。
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评过程中,内部的审计人员需要对相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高效的收集,并探索相关的规章和方法,深入相关的部门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相关情况以后,通过各种高效的审计方法,加强对内部控制流程的完善和调整,并对诸多的控制点进行精准的测试。接着需要高效分析测试资料,对控制系统的基本健全状况进行评价并依据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内控中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点和失控点,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高效的健全性测试,检测内部的一些关键点是否齐全和精准[1]。
除了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进行测评以外,财报审计人员还需要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测评。需要在测评的过程中,找出内控制度强有力的控制点和存在一定薄弱环节的控制点,同时需要测评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执行力。在检查的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方面。首先,要关注控制点是否得到高效的执行,执行力度是否符合预期的标准。同时还需要判定所规定好的控制点是否符合实际的状况。除此以外,还需要核查控制措施是否在管理系统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是否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各项操作。
2 财报审计对内控重大缺陷披露真实性影响分析和相关假设
2.1 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影响
在当下的许多国内外学者,都详细分析过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它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对相关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十分详尽的阐述。内部控制的审计意见类型有很多,首先考虑的是标准无保留的上市公司。针对这种类型,通常而言可操纵性的利润具有较低的水准,相关的评价报告也呈现出大量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相关学者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2011年,William R.Kinney发现,一些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报告的审计意见等相关数据对比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一些公司相比于其他公司,所需要支付的审计费用通常更高[2]。在内部控制报告中,注册会计师的加入可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让公司的整体财务水平再上一个新高度,同时也方便企业进行更好的融资。在2011年,Stephen Kwamena在相关的实践研究中还发现,审计意见本身,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基本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除此以外,在2006年,娄权还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在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诸多的上市公司中,善于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通常都是审计意见和业绩较好的公司,在一些审计意见较差的公司中,往往会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内部控制的缺陷,而这些重大的缺陷又会进一步导致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出现较大的问题。相关研究还发现,在资本市场中,一些投资者会十分重视内部控制的具体报告,同时审计的意见类型又会深刻影响到资本市场。
综合上述的论断可以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会受到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影响,在公司内部的报表或者内部控制中,审计意见类型,在内部控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对重大缺陷披露的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这一点,可以提出两点假设。第一个假设便是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真实性,和财务报表的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呈现正相关。第二个假设便是把财务报表变成内部控制,其余的假设内容不变[3]。
2.2 审计主体规模的重要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De Angelo在相关的研究发现,审计的质量,和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规模存在着较强的联系。从整体来看,事务所本身的资产,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失误,产生的损失也会随着事务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基于这种状况,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提高收益减少损失,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计质量,防范各种风险。在1993年,Dye认为,在审计的具体过程中,一些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会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高效审核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同时配备素质较高的人员和技术,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高效的核查和解决。在2005年,Ge和McVay两位学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程度更高的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工作中往往要求更高,更倾向于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现自身的更多的问题所在,让审计报告的真实度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许多上市公司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的状况,会受到会计师事务所整体规模的深刻影响。在这一基础上,可以作出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便是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真实性,和财务报表审计主体的规模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通常情况下为正相关。第二个假设将第一个假设中的财务报表转换为内部控制,其余条件不变。
2.3 审计主体变更的整体影响
2009年,三位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在一些公司中,往往会聘请较为固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频繁调换,便可以大体得出公司本身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公司的一些状况难以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协调。在这样的状况下,这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披露[4]。在近年来,刘亚丽、马晓燕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但凡一些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停止了以往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通常是在公司的内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正是反映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除此以外,针对财务报告重述的问题,同时表示出相关的公司出现了财务的错误报告,这种状况下往往意味着在内部控制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陷。
综上所述,在一些上市公司中通常不会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往往意味着这些公司本身的内部控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陷。依据这种状况,可以得出相应的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便是财务报表审计主体,会深刻影响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真实性,两者在一般状态下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第二个假设便是将财务报表转变成内部控制,其余假设内容不变。
2.4 审计客户规模的重要影响
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进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到许多的方面。相关的研究发现,对于财务方面的披露最为重要。通常而言,对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财务方面进行披露,比在其他方面进行披露的相关公司而言,规模会相对更大一点,成立时间通常也相对更早一些。在当下的许多上市公司中,通常而言,善于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的公司,往往具有更大的规模,公司的相关制度和整个管理方面的体制和系统也更加复杂,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内部控制进行披露。
依据上述论断可以发现,在当下的上市公司中,公司规模会深刻影响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得出相关的假设,两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2.5 审计客户的具体财务状况影响
在当下的注册会计师工作过程中,公司的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审计判断过程,在审计意见的出具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依据。在一些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的企业中,常常会更容易得到一些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而在一些规模较小库存量较高的企业中,也更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较高,通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的审计意见[5]。
依据上述分析内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会对企业偿债产生影响,提高风险发生的概率。而在亏损现象发生以后,相关公司会对亏损的信息进行谎报,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依据这一状况可以得到一种假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控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真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
3 结语
在当下的许多上市公司中,财报审计对公司内部控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中也有着多维度的影响。在当下,对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真实性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主要分析并提出五个相关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