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企业转型模式分析
——以区县级城投J企业为例
2023-04-15杨云娇
杨云娇
(江苏金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200)
1 城投公司及其转型的必要性
1.1 城投公司的定义
根据国发〔2010〕19号文,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城投企业,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者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且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长期以来其核心职能是政府性项目投融资,主要的业务以公益性业务为主,部分兼有准公益性、经营性业务。
1.2 城投公司转型的必要性
(1)政策因素。成立城投公司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政府性项目的投融资问题,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弥补分税制下地方财政实力不足的问题。自2013年银监会出台10号文以来,银监会、财政部、国务院、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出台多个政策文件,用于规范城投平台融资行为、切割融资平台与政府的关系,从人员、资产、职能、信用等方面划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特别自2021年银保监会出台15号文以来,要求严禁新增或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也就意味着城投公司与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厘清,也打消了各金融机构对城投公司债务由财政兜底的幻觉。十年来各类文件的不断出台及强监管,在政策层面推动了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
(2)经营需求。随着上述政策的出台,政府信用逐渐消失,城投将面临并且已逐步开始启动去杠杆的工作,在去杠杆的进程中,以往的借新还旧、以债偿债的方式将不再行得通。以2021年末至2022年初,交易所、证监会及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对城投债的窗口指导而言,禁止债务率超一定比例地区的城投企业新增公司债券,对于过往存续的公司债规模在借新还旧的同时按照10%或一定比例进行压缩。然而,城投企业由于过往经营所滚存下来的债务规模庞大,远远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在不新增债务且债务规模需要逐年压降的要求下,如何使得公司具有经营性利润,打造城投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城投企业自身的需求。
2 城投公司转型难点及应对方式
(1)市场化能力弱,专业化不足。第一,思想较为保守,专业人才不足。城投公司高级管理层大多来自政府部门或者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但在多年工作中形成了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思维逻辑,受限于体制内想法,整体思想较为保守。同时,城投企业转型必然面临专业化事务的运营,公司内部专业人才不足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二,机制较为死板,灵活性不足。大部分城投公司的股东为当地政府,受限于国资监管,相关业务流程需要报国资进行审批,整体效率较低。故而应当建立科学机制、引进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2)主营不清晰,定位不准确。过往城投公司仅作为政府业务的承接主体,多数情况下处在政府让企业做什么,企业就做什么的状态,整个企业对于自身的目标、使命及战略定位没有明确的规划。同时,由于涉及业务较多,无法辨别出何为自身的主营业务及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顶层架构的搭建更能够指导企业发展,城投转型中应当首先明确企业短中长期的战略目标,以战略指引业务推进。
(3)历史包袱重,财务风险较大。城投企业过往承建了大量的公益性项目,以收取代建费用作为主要的经营收入,代建费率较低,产生的经济收益较差。在历史阶段中承担的角色,导致城投企业整体债务规模较大,资产中往来款项较多,资产流动性较弱,整体资产质量一般,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因而,在公司资产规模确定的情况下,应当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减少往来挂账,增加资产流动性,同时寻求政府支持,减轻过往的历史包袱。
3 区县级城投J企业现有业务分析
J企业为江苏省苏南地区区县级城投企业,现有业务内容较多,几乎涵盖了城投类企业涉及的大部分业务,包括基础设施代建、安置房委托代建、土地开发整理、水利水系综合治理、房地产开发、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业务类型较为零散,作者将通过业务归并整合,将公司业务划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工程代建板块、环保板块、房地产开发板块和城市资源运营板块。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板块业务特征及后续战略选择,笔者利用波士顿矩阵(BCG矩阵)方法对公司现有业务进行剖析,进而分析如何使企业的业务组合适应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
3.1 “明星”业务
该部分业务具有高市场增长率和高相对市场占有率,在整个J企业中,符合该要求的主要为环保板块业务。环保板块涵盖了公司建设及运营的城市污水处理、化工园区的工业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供水管网等业务内容。该板块中的大部分项目处于刚建成投产的状态,在企业整体业务中边界较为清晰,能够简单有效的和其他业务进行区分,管理和经营相对来说比较独立。该部分业务在当地具有垄断地位,市场占有率高。同时,随着国家、地方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后续监管的进一步加强,环保业务的收入将较为稳定,当具备一定的建设运营经验后,环保业务具有向外扩张的可能性,未来市场增长率较高。
对于该类型的业务,建议J企业采用事业部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搭建完整的管理和经营团队,需要由既懂生产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员担任事业部的负责人,或者分设两名副总,分别负责技术控制和市场营销。基于其未来的高增长性,公司应当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其快速成长。
3.2 “问题”业务
该类型业务具有高市场增长率和低相对市场占有率,在整个企业中,符合该要求的主要为城市资源运营板块。城市资源运营板块涵盖了城市路灯建设安装和运营、广告经营、建筑质量检测、园林绿化业务等。这部分业务主要是对城市现有资源进行运营来产生收益。由于过往区内这部分业务分散在不同的建设和运营主体上,市场集中度较低,公司对这部分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随着区内平台业务的整合、政企职能的分开,城投企业成为承接该部分业务的优质主体。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对于自身资源的运营效率、运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故而在后续业务发展过程中,该部分业务的市场增长率较高。
对于这部分业务,城投企业应当进行管理和筛选。对于那些未来具有较高收益,并且经过改进后具备发展为“明星”业务的部分,进行重点投资,力求寻找更多市场占有率和更快的市场增长率。对于没有发展前景或者具有纯公益属性的资源经营类业务,企业应当签署固定的运营协议,明确收入来源,并且保障收入能够基本覆盖业务成本支出。在业务之间进行取舍,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效益较好的“问题”业务。
3.3 “现金牛”业务
该业务类型具有低市场增长率和高相对市场占有率,在整个J企业中,符合该特征的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业务板块。基于过往安置房建设经验,J企业子公司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且目前已在市区开发3处商业楼盘,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项目体现了国企品质,获得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创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房地产开发业务在区内整体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考虑到国家未来对房地产行业仍将采取紧缩政策,在“房子是用来住的”大的指导方向下,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降低,房屋保有量呈现上升趋势,未来该部分业务的市场增长率较低。
对于这部分业务可以采取维持巩固的稳定战略。房地产开发业务在城投企业中能够带来大量的、稳定的现金流,这部分现金流可以为其他业务提供资金、满足其他业务的需要。因而,在事业部中应当选取具有市场营销和推广能力的管理者,稳定市场占有率。但是考虑到这部分业务未来的行业趋势减弱、发展态势不强,后续业务增长率不高,不宜大力发展,稳定巩固可持续是其选择的主要策略。
3.4 “瘦狗”业务
该类型业务具有低市场增长率和低相对市场占有率,基于J企业短期内无法脱离城投企业的现实情况,传统代建类业务在后续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超公司业务规模的50%。其主要负责传统类城投业务,即代建类业务,该部分业务涵盖交通路网的建设、公共设施用房的建设、景区配套建设、河道水利清淤、生态环境修复等。但是随着未来城投基建类业务的减少和外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相对市场占有率将会下降,市场增长率甚至会出现负数增长。同时,该部分业务占用了大量的企业资金和现金流,但是带来的利润极少,大多数代建业务,城投企业仅赚取低比例的代建费,在考虑一定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情况下,代建类业务处于保本微利状态。
对于该部分业务,公司应当在维持的同时逐步进行整顿,引入市场化理念进行管理,力求获得较多的利润,并且通过与政府的及时结算,以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和通胀的影响。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该部分业务也将自然处于衰退状态,未来可纳入其他业务进行统一管理。
4 城投J企业转型方向——基于SWOT分析
4.1 企业内部优势
第一,业务专业性优势。城投J企业过去往往承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代建、安置房代建业务等,在业务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建筑施工和工程运营经验,通过安置房的开发建设,城投公司积累了一定的房地产开发经验。虽然安置房的开发建设带有一定公益性质,但是整体地产开发流程与商业化地产类似。过往业务的承建给城投J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业务专业性的优势。第二,市场占有率较高。城投J企业部分固有业务市场占有率高,甚至带有垄断性质,比如垃圾焚烧、污水处理、路灯建设安装等。这部分业务在当地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分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无下降趋势。稳定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巨大优势。
4.2 企业内部劣势
第一,缺乏项目前期投资决策。大部分城投企业包括J企业在内,由于过去主要承接政府类的投资项目,对于项目是否需要建设、项目成本如何管控以及项目是否盈利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出于市场化业务推进以及企业管理规范的要求,投资决策愈加重要。当提出建设某项项目时,企业内部应当做好相关业务的前期调研分析,对投资项目做出明确的是否应该投资的决策。第二,缺乏企业经营激励机制。城投J企业目前制定的工资薪酬体系仍沿用了老国有企业的固定薪酬机制,内部员工无论企业经济效益还是自身工作忙闲,获得的工资报酬均是固定的,存在“旱涝保收”的情况。若要克服这一劣势,后续应制定现代企业的薪酬制度,将员工薪酬与企业效益、工作强度、工作成果进行挂钩,将企业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城投企业员工身上。
4.3 外部环境机会
第一,当地政府的支持。J企业作为当地重要的城投企业之一,与当地政府多年来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老项目的续建或维护,J企业占有一定的先决优势。除此以外,在和政府各部门沟通的过程中,J企业能够比其他公司体现出更多的沟通便利。第二,区域建设需求扩大。近年来J企业所在区域发展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已突破60亿元,在此强势发展基础上,企业所在的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多的业务发展机会。
4.4 外部环境威胁
J企业作为区县级城投,市场化启动较晚、发展较慢,整体市场化能力弱,故而,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受制于自身招投标机制、商务谈判、审批流程的问题,J企业通过公开市场获取项目的机会较少,仅有少量业务可以完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成功落地。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及经济环境影响,供应者对城投J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强。近期主要表现为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价格的上涨,同时,J企业的地产及建设业务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也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且上述要素均为外部大环境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故而,企业自身对其议价能力不强。
5 结语
近年来,区县级城投转型逐渐成为同级政府及企业管理人员较为关注的事项,城投转型需要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以及公司的业务优势进行。J企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利用政府的支持和垄断性的资源,结合自身在过往业务中积累的专业优势,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高效地分配到合理的业务组合中去。未来J企业将更多的去向城市资源运营商、城市服务类企业转型,同时可以兼顾房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业务,力求一部分业务开拓市场、拓展增量,另一部分业务保证现金流、稳住余量,创造符合自身属性的转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