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课堂 落实减负增效
2023-04-15江苏省盐城市明达初级中学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初级中学
张俊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教学不仅仅是追求分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标提出:“如今的教育,要将目光从教学结果转向教学过程;要从追求统一模式的教学方式转向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更要从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的形式,将减负增效切实落到实处[1].”鉴于此,笔者特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谈一些看法.
1 充分研究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每个教师都在努力地做好“教书”的工作,但关于“育人”,大家又思考了多少呢?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综合特征与个性特点,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自内心地爱护学生,让学生感知到教师的善意,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减负增效创造条件.
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是为实施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问题能在学生的“踮起脚”中得以解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高效性[2].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分层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发展.此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言语来伤害任何一个学生.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不少学生所畏惧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气氛.本节课,笔者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具有两个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出自己不经过计算,就能快速说出他们所写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这个提议瞬间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一个个都想难住教师.随着教师将一个个答案完美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都伸长脖子,期待教师揭晓求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积的方法.
学生此时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到课堂上,对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对解题方法充满了探究欲,整个课堂研究氛围尤为浓郁,师生关系也特别和谐,本节课的教学相当成功.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源自惊讶与问题.”教师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随着教师魔术般的能力展示,成功地实现了学生积极情感的正迁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2 深入研究教材,巧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知此知彼,百战不殆.”教学除了研究学生之外,还要研究教材,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灵活应用,并机智地应对课堂中的各种“意外”.
研究教材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整体上对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才能有节奏地引领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②明确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做到前后呼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关系,为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奠定基础;③做好单元内容的分析,根据“主线”纵览全章,形成整体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提出:“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深度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巧设情境,达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知、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案例2“物体位置的确定”的教学
问题情境:(1)若你购买了一张7排5座的电影票,拿着票如何能快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2)7排5座的位置与5排7座的位置一样吗?怎么描述它们的区别呢?
(3)若乘坐远洋客轮航行于太平洋上,我们该怎么表述自己所在的位置呢?
这三个生活情境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构作了铺垫.因为每个问题都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想要深层次理解这部分内容,这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过程不仅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 遴选经典例题,演绎课堂精彩
教材所呈现的例题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而来,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但受篇幅的限制,在深入拓展方面与当前的中考试题相比,尚有不足.为了减负增效,最大化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教师可遴选经典中的经典,通过例题的讲解与拓展,让学生在问题由浅入深的变化中感知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为获得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案例3“去括号”的教学
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对后期的运算具有直接影响,如化简代数式、配方法运算、因式分解等都会运用到这个内容.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这部分内容,笔者根据教材例题,作了如下设计.
(1)计算:①3a-(3a-b);②3x2+2(3x-x2);③4b-2c-[-3a+(3b+c)]+c.
(2)有理数a,b,c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化简代数式:|a|-|a+b|+|a-c|+|c-b|.
图1
问题(1),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去括号应遵循怎样的法则;问题(2),结合数轴进行去括号的创新应用,意在让学生通过a,b,c的正负及大小关系判断每一步计算,这也凸显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问题(3),不仅体现了学生“去括号”的综合应用能力,还体现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本题学生要经历“列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论”的过程.
学生的思维随着循序渐进的问题逐级向上,此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形成良好的融会贯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精心遴选典型例题,不仅能演绎课堂精彩,还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以点带面的教学中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4 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中学生对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广大学生的厚爱.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跳出传统“注入式”教学的陷阱,与学生一起探讨微课、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先进设备的应用,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中,自主探究知识的发展,优化教学效果.
案例4“路程最短问题”的教学
问题一条马路的两侧有A,B两个住宅区,A小区的大门与马路之间的距离为3公里,B小区的大门与马路之间的距离为9公里,若要在这条马路旁边建一个购物中心,使其到两小区的总路程最短,该购物中心与两个小区大门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遇到此问题都是先画图,再思考;也有不少学生看到此类问题就头疼,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笔者在教学时借助几何画板对问题进行分析,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几何画板中将A,B两个小区定义为一条直线l(马路)两侧的两点,待建设的购物中心设为点C,此时就是将问题转化为已知两点A,B到直线l的准确距离,求该直线上的一点C,使得点C到点A,B的距离之和最短.
几何画板的直观性与新颖性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几何画板的演示下,学生很快就自主获得了问题的答案.本来略显枯燥的问题,在几何画板的参与下,变得生动、有趣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减负增效理念的实施是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静下心来,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聚焦数学课堂,反复推敲知识的结构,选择处于学生认知发展区内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教学手段的革新,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与点拨,不仅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增效,还能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