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安宁疗护服务现状和发展研究
——基于广东省6 个试点城市的调研
2023-04-15林钰渊何立敏詹懿宁
林钰渊 何立敏 詹懿宁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 5230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医疗健康进入“全民需求时代”。人们对临终前生命质量要求有所提高。终末期病患群体对临终服务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满足传统医疗救助的生理需求层面,而是转向更高层次的情感与尊重需求。如何让每一位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终末期病患实现生命尊严,帮助他们更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安宁疗护给了人们最完美的答案。安宁疗护服务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尊严,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医疗资源,实现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目标。
然而,我国安宁疗护服务的现状并不理想。安宁疗护的对象分别为临终老人和重症患者,但是目前广东省应对老龄化尚且集中在建立和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对安宁疗护服务的探索仍较为缺乏。另外,在京-广-澳肿瘤预防经验交流暨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专委会2020 年年会上,专家表示广东省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超过21 万例,但只有极少数医院能够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对重症患者的安宁疗护有着较大的供给缺口,广东省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二、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的供需现状分析
(一)需求现状分析
在老龄化加剧和癌症率逐年攀升,医疗健康理念步入“全民需求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不仅关注生存质量问题,也开始关注死亡质量问题。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量与任务量将逐渐增长、增重。
对所收集问卷中广东省6 个试点城市中不同特征群体安宁疗护需求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宗教信仰,以及家中是否曾有临终患者是影响居民对安宁疗护需求的关键因素。可见,高学历、高收入、无宗教信仰和家中曾有临终患者人群是安宁疗护服务的主需求人群。
通过查阅医学伦理的相关文献得知,现阶段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医疗手段延长临终患者生命,而忽略了临终患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安宁疗护专业人才稀缺,无法提供从生理到心理的关怀服务,这些无疑影响了安宁疗护服务的质量。
(二)供给现状分析
广东省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严重不足,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支持的宁养院在广东仅有5 家。除去这类慈善性的安宁疗护机构,从地域供给上来看,目前广东省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同时,广东的机构覆盖率较低,相比上海平均一个试点机构覆盖1.78 万人,广东6 个试点城市的试点机构平均覆盖人数高达47.13 万人。可见,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广东,基本上依靠医生和护士进行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团队结构上的欠缺,导致现有的服务仅能帮助缓解身体上的疼痛,在精神层面的照护有所缺失。为了推行安宁疗护服务,6 个试点城市先后出台了各市的《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方案》,但从文件内容上看,大多是指导性的意见,缺少具体的实操规定,操作起来落地性尚缺。
三、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体制不健全,资金支持力度低
当前虽设有安宁疗护服务,但具体流程框架尚未确立,很多具体流程措施还处于蓝图阶段,也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目前广东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缺乏高层次的心理护理与心理疏导,只是社工部联合医护护理部简单地对患者进行关怀和照料。此外,还缺乏安宁疗护护理人员的准入标准。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安宁疗护护理证,只有养老证中涉及少量安宁疗护方面的知识。
目前,安宁疗护机构缺少资金支持,深圳市人民医院表示:“受资金因素影响,并未对外大力宣传安宁疗护服务项目。”大部分人在考虑是否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时,价格方面是主要考虑点,价格越亲民,接受的人越多。但由于本土资金的注入十分有限,无法在融资渠道上巩固好安宁疗护发展的根基。
(二)服务质量欠缺,政策支持不足
调研发现,综合医院的大多数医护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宁疗护培训,导致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及专业化水平不高,也使得医护人员不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来应对临终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
另外,广东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单位覆盖面不足一成,广东6 个试点城市加起来仅有42 家试点机构,对于拥有3600.22 万户籍人口的6 个城市来说,明显供需不平衡。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安宁疗护的社会实际覆盖率仅为10%。试点城市中做得比较好的深圳市在现有的75 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仅有1 家机构明确表示有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关于养老机构,现有的31 家养老机构中也只有3 家机构明确表示有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广东现有的出台政策几乎一片空白,有的也只是略有提及,更多的是一种鼓励式政策。目前只有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涉及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相关政策,除此之外就是计划性的工作安排,大多是从宏观层面对安宁疗护进行前瞻性的设想,缺乏针对性的具体配套政策法规,具体制度、措施、内容和概念模糊不详尽,使得医护人员在实施安宁疗护时无法可依,缺乏监管,随意性强。
(三)安宁疗护教育滞后,宣传推介力度低
在查阅相关资料和了解广东各地区学校后,发现广东省关于生死观和安宁疗护方面的教育较少,而在一些国家,生死观教育是从小学就要学习的。在家属方面,安宁疗护较为容易让人误解。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表示:“把亲人送去机构,就意味着放弃治疗,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临终”观念与传统生命哲学存在一定的对立,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对安宁疗护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在对医护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没有救治希望的重症患者的家属还是会选择以化疗等方式延长救治时间。在寻找访谈对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重症患者和患者家属面对“临终”这个名词比常人更加敏感。在上海和香港等经济发达和安宁疗护工作开展时间较久的地区,民众对该项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而广东才开始起步,观念上的转变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广东政府、媒体、社区多方对安宁疗护的宣传暂时有所欠缺。经调查,目前广东省对于安宁疗护的报道篇幅较小,报道格式上以短消息或资讯为主,深度报道的数量较少,难以分析和挖掘出安宁疗护主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与背景,导致宣传力度薄弱,传播效果有限。
四、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的优化路径
(一)让生命有条件地谢幕——建立“四位一体”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1.医院提供技术支撑,市场渠道筹集资金
针对安宁疗护的重要群体,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政府可以依托医院肿瘤科等科室的医疗技术和条件,以及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将医院作为安宁疗护临床研究基地,在医疗技术层面为安宁疗护服务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及各类药物设施的使用,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身心的痛苦。同时,政府可以为安宁疗护事业提供专项资金作为保障,鼓励红十字会及慈善基金会发挥作用,争取将更多的社会资本用于安宁疗护。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以正式公文的方式明确补贴,为社会机构提供支持。
2.家庭承担基础护理,社会服务覆盖居民
目前,广东已经开始大力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将其与安宁疗护服务相结合,让市民在观念上更容易接受,也可以让家庭医生与患者家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还能够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让医院节省床位,使得资源利用到最大。
家庭承担了基础护理,社会服务也尽力普惠到每一个人,政府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安宁疗护服务事业,并出台专门的政策,针对社区卫生中心的扶持及医护人员的培养形成专门的章程,包括资金来源、具体拨款方式、培训时间、队伍建设、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激励措施等,通过政策倾斜、章程规范来推动社区卫生机构逐渐普及安宁疗护领域。
(二)让生命有质量地谢幕——优化安宁疗护资源配置,提高安宁疗护服务质量
1.拓宽社工发展空间,壮大志愿队伍
目前,对45 家广东社工单位的调研数据显示,社工平均离职率在20%左右,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专业队伍建设。因此,要制定安宁疗护专业社工培训方案,推进社工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完善社工晋升渠道,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让社工队伍在本职工作上有长远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加强志愿者组织管理、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上岗前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等方式来使志愿者充分发挥优势。
2.推进医护人员专业化培训,携手湾区城市培养专业化队伍
要想提高广东省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服务水平,提高专业能力,有以下三点措施。一是增加安宁疗护基础知识的培训,培养社区医生与护士具备开展安宁疗护的资质;二是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让医护人员通过科学的心理关怀等方法,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咨询,缓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痛苦,真正发挥安宁疗护的作用;三是指导社区医生、护士对药物的使用,规范药物的管理,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居民能够在优生的同时也能实现优逝的目标。
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上,广东可以依靠地域优势吸引优秀人才,联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培养服务于广东的定向专业护工,同时设定考核提高护工的专业度,为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的支持。
(三)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正确认识生命价值,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伦理道德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但是人们的死亡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需要经过教育,改变民众以往对死亡及安宁疗护的传统理解,让人们逐渐接受现代死亡观。
大力开展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死亡观教育,通过设置生命价值教育课程,将安宁疗护引入课堂教学,发挥教育在传播死亡观问题上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对安宁疗护服务的思考,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理念。
在对安宁疗护服务的宣传推广中,我们应着重关注社会中学历较低的群体,同时要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渠道,面向全社会开展大型死亡观教育和安宁疗护教育活动,加强公众对安宁疗护服务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让广东市民理解“优逝善终”才是临终者追求的目标,进而让患者能够以自然、平静的乐观态度面对死亡。
五、总结与展望
安宁疗护事业是人类最高尚神圣的“夕阳工程”,也是关系到所有人的系统工程,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安宁疗护事业需要社会大众、政府、组织机构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完善过程中,需要通过立法等方式来有效推动临终安宁疗护事业与医养的充分结合。
面对安宁疗护服务中存在的发展缓慢、缺乏活力、举步维艰的问题,广东省可在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让生命有条件、有质量、有尊严地谢幕为三大落脚点,立足本土文化,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探索建立以市级安宁疗护中心为引领、社区服务覆盖居民群体、安宁疗护机构市场形成补充、以居家安宁疗护形式为配合的“四位一体”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优化安宁疗护资源配置,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解决安宁疗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广东省安宁疗护工作顺利开展。安宁疗护让生命有尊严,照护有品质,生死两相安,用爱来温暖这生命的最后一程,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广东满载责任、满怀憧憬地步入这一领域,虽在安宁疗护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已经有所发展,但在安宁疗护事业的漫漫长路上仍需下功夫,才能稳健成长起来。试点城市应以点带面,为广东省其他城市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提供借鉴经验,形成全省覆盖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