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3-04-15原,孙

戏剧之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智能型民间舞蹈生命力

平 原,孙 彤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高校民间舞蹈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民间舞蹈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民间舞蹈人才培养存在重视技能灌输,忽视创造力培养等问题,导致民间舞蹈缺乏时代性与生命力,不利于艺术传承与可持续发展。高校要结合民间舞蹈艺术发展情况与民众审美需求,对民间舞蹈人才培养策略进行调整,强化民间舞蹈生命力,在不断创新中推动其持续性发展。

一、高校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培养主要问题

(一)重视技能灌输

民间舞蹈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其来源于劳动生活,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折射出人民精神面貌。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需要人才支持,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十分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存在对民间舞蹈认识不足,过度重视技能的问题。人才培养中如果仅灌输民间舞蹈技能,学生所掌握的就只是机械的方法,缺乏对民间舞蹈历史的了解,无法掌握舞蹈文化与精神内涵。这会使学生掌握的民间舞蹈丧失灵魂,难以感染和打动观众,不利于民间舞蹈的发展。民间舞蹈人才培养处于技能层面,缺乏创造力,将会使艺术发展受限。

(二)忽视创造力培养

在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实际培养过程中,教师按部就班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学习和民间舞蹈相关的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感悟与思考少,自主编排与创造能力不足。人才是民间舞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学习中,学生未能充分运用智慧,仅机械式地学习,不能依据民众审美变化与艺术环境,对民间舞蹈进行创新。民间舞蹈人才培养局限于课堂,缺乏创新实践,不符合民间舞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培养策略

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要从技能灌输向智能型人才培养转变。所谓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指的是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充分融入智慧,不仅学习和民间舞蹈相关的知识,还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创造,以推动民间舞蹈更好地发展。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契合民间舞蹈发展需求,将更好地扛起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的重任。

(一)舞蹈教学与历史文化相融合

民间舞蹈从生活中来,是劳动人民在劳作中创作的舞蹈,除了融入文化传统,还包含精神面貌[1]。民间舞蹈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具备很强的生命力,有良好的激发情绪与振奋人心的效果。当前,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缺少灵性和生命力的问题,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要明确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与训练中进行调整。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要契合发展需求,加强民间舞蹈历史渗透,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历史的情况下把握民间舞蹈原始生命力和本质。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学好民间舞蹈,掌握相关技能,还能使其明确精神与文化内核,增强艺术灵性,在此基础上对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在继承的同时推动民间舞蹈持续性发展。

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模仿民间舞蹈动作,反复练习。教师通过示范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动作和技能,协助其了解舞蹈风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舞蹈教学与训练存在过于封闭、缺乏氛围的问题。基于此,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要融入社会、大自然之中[2],增强氛围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舞蹈精神内涵和生命力,促进其理解,激发灵感。另外,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要加强对民族历史的渗透,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具体生活环境与相关风俗习惯,强化体验感,在过程中把握舞蹈的情绪力、凝聚力、生命力等。

民间舞蹈教学融入文化传统等,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增强驱动性,使其深思民间舞蹈与群众生活的关系、与精神和生命的关系[3]。学生将会从过去被动学舞蹈技能,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发挥智慧,从而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创新,让民间舞蹈永葆生命力。引入民间舞蹈历史,并让学生理解舞蹈形成的生态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与现实生活,引导其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和民间舞蹈相关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展示从网络搜集的图片、视频等,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民间舞蹈相关的历史文化、风俗、艺术形式、劳作环境等,使民间舞蹈人才获得发展,成为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将来在该领域中不断创造,助力民间舞蹈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理论课程开设与教学工作

在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舞蹈形式,通过各种训练使其掌握动作、技能、技巧等,还要做好理论课程开设与教学工作,以确保学生能够手脑并用,成为当前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所需的智能型人才。民间舞蹈人才培养如果局限在会跳这一层面上,缺乏智慧性,将会使学生难以在舞蹈领域立足。因此,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要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智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做好研究工作,开设理论课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民间舞蹈理论与技能,还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

在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熟悉民族历史、民俗,明确其与民间舞蹈艺术的渊源,同时还要了解宗教、文化等对民间舞蹈的影响,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制约性,另外一个是发展性[4]。理论课程应涵盖上述内容,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这些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整合与民间舞蹈本质和形式相关的内容,并搜集与提炼民间舞蹈编排方法。学生在民间舞蹈学习中自主进行思考,形成个人认识与见解,有助于自身民间舞蹈创新与编排能力提升,同时,成为当前社会需要的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

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应打破局限性,拓展知识面,使舞蹈突破形式限制,同时,应使学生在掌握原有风格与类型,认识舞蹈本质的情况下,夯实理论基础,开发智力。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既要让学生成为民间舞蹈表演者,还要使其成为民间舞蹈文化传播者,同时确保其成为民间舞蹈创造者。

(三)强化即兴表演能力培养

在高校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即兴表演能力训练。即兴表演是民间舞蹈的重要特点。民间舞蹈变化性强,随着舞者情绪发展与情感变化,以及音乐的变化,通常具有无穷变化性,这一般体现在动作和力度,以及舞蹈节奏方面。

在民间舞蹈相关研究中,部分人认为这种舞蹈形式没有规律可循,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民间舞蹈虽然变化无穷,但是其内在具有一定规律性。比如,即兴表演就是民间舞蹈的规律[5]。民间舞蹈即兴表演充满活力,舞者可以更好地进行情感传递与表现,观众将会被其影响与感染,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艺术表现力和张力会更强。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只有具备即兴表演能力,才能将舞蹈创新力和生命力彰显出来,适应民间舞蹈发展需求,并且贴合当前人们对这种舞蹈艺术形式的审美要求。

当前,民间舞蹈人才不仅即兴表演机会少,而且其即兴表演在很多时候停留在模仿层面。高校在智能型民间舞蹈人才培养中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除了要搭设各种平台,锻炼其舞蹈表现力,还要引导学生从内向外表现,张扬个性,让民间舞蹈充满爆发力与活力,打破舞蹈千篇一律的局面。高校教师可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进行智力开发,让学生结合民间舞蹈理论、舞蹈形式、舞蹈方法、舞蹈生态环境等进行即兴表演[6]。学生会在表演中调动所有和民间舞蹈相关的知识,突破限制,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思考,更好地进行身体表现,增强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让舞蹈折射出智慧与创造的光辉。

(四)借助民间舞台进行锻炼

高校民间舞蹈人才培养朝着智能型发展,应当脱离校园与课堂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在民间舞台表演中积累经验,实现自我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各种类型的文化节与艺术节层出不穷,这为民间舞蹈发展提供了空间。

民间舞蹈人才培养要让学生走进民间舞台[7],既要与大型艺术表演活动结合,又要与民间舞蹈团体结合。高校要与民间舞蹈艺术团体合作,支持学生参与活动。围绕活动主题,编排民间舞蹈,并进行排练,保证舞蹈契合主题,充满创意。这样的民间舞蹈能成功吸引观众注意力,加深人们对民间舞蹈的认识,扩大辐射面,推动舞蹈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还可与广场舞结合,改善社会中民间舞蹈人才不足的状况。学生在参与民间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向不同团体学习民间舞蹈,不断积累舞台经验与表演经验,有助于拓宽视野,加深对民间舞蹈的认识和感受,在表演过程中激发艺术灵感,增强创造力。

民间舞台可与旅游产业结合,利用景区得天独厚的条件,有针对性地编排舞蹈,进行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锻炼机会,扩大了民间舞台,也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高校要寻求机会,在定向对口的情况下,针对民间舞蹈表演签订协议,让学生走出校园与课堂,在民间舞台表演中得到锻炼。这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和国外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弘扬独特的民间舞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在反思的基础上自我改进,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阵地,应根据艺术发展变化与需求,做好人才培养调整工作,从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当前,一方面要在人才培养中融入民间舞蹈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形式等,另一方面要通过做好理论课程开设与教学工作,培养即兴表演能力与提供民间舞台等,提升学生民间舞蹈表现力与创造力,促进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智能型民间舞蹈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浅谈智能型工业相机的应用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
凌华科技 工业级智能型相机NEON-1040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