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再探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

2023-04-15赵志红

中小学校长 2023年2期
关键词:研制新课程育人

□赵志红

2022 年4 月21 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擘画了未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的育人蓝图,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切实将新课程落到实处,作为课程实施终端的学校,当务之急是研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学校课程方案,构建校本化的课程蓝图。

一、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的新变化与新要求

本次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落实党中央教育政策新要求特别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特别是要体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时代的特征,迎接时代发展新挑战特别是要关注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培育的大背景下[1],总结梳理过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课程进行的一次全新优化,是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的系统修订。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包括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三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目标,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强调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强调教育评价在课程构建与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等。这些新的变化,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进入实施阶段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作为课程实施的终端,学校课程建设应根据国家课程的调整进行合理构建,从而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方案,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2]。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育人的行动蓝图,通过这份蓝图,校长与其他学校领导可以明确学校课程如何“排兵布阵”以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师可以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课程为孩子的生命成长贡献哪些力量。学校课程方案的科学研制与高效落实,对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现状与需求

对于当下多数中小学而言,学校课程方案并非一项新生事物。自21 世纪初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来,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学校赋予了课程自主权。在二十余年的课程改革探索中,许多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实践,如校本课程建设、课程实践化等,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以系统思维为引领,探索学校课程的全面建设,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研制学校课程方案。

虽然多数学校对于课程方案已不陌生,但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不同地区的中小学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在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课程改革行动引领全市中小学在课程建设的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学校完成了课程方案的研制,并以之指导学校的课程实践。但在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课程往往按照国家规定课时“常规推进”,拥有一份科学规范的课程方案对于这些学校来说“遥不可及”。关于这个话题,我国很多研究者曾做过调查研究,例如,有研究对中部某市的学校课程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学校的课程规划意识开始觉醒,部分学校已经研制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课程方案,但课程方案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分布皆不均衡。[3]因此,在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的阶段,有必要重申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重要性。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新要求,无论学校当下的课程建设基础如何,都应研制一份落实新理念的学校课程方案。

二、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基本规范

(一)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要把握方向性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由于立场与视角不同,观点会千差万别。同样是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视角不同,认识也会不同。站在宏观视角看,学校课程方案首先是国家课程方案在学校层面的落地实施方案。新课程方案明确指出:“学校依据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立足本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注重整体规划,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既然如此,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应该严格把握方向性,即将国家的育人要求和地方的课程实施办法落实到位,做到“不逾矩”。

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有”培养目标,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这些变革“既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化,细化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要求,又为确立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核心的课程实践体系明确了根本遵循,更是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4]。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对国家课程在地方的落地实施、地方课程的组织开展、校本课程的开设等都有相关要求。因此,研制学校课程方案,首先要学习、吸收文件精神,系统把握各级要求,并将相关要求有机融入方案。

(二)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要彰显校本性

在方案研制过程中,“学校固然要依据自上而下的要求做好工作,但同样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需求保持敏锐的洞察和积极的适应,以创造性的实践把国家的要求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统一起来”[5]。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从内部发展的视角看,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就是要提出学校课程育人的理想地图,为学校成员的育人行动引路导航。每所学校由于具有地理位置、办学历史、学生来源等的独特性,在育人工作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学校课程方案在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也要充分彰显个性化的育人特色,要能为学校未来的毕业生画像,即通过学校课程的“全面滋养”,让毕业生呈现出不一样的品格和风貌。比如,北京某小学用“眼里有光,脸上有笑,脚下有力”为学校毕业生画像,那么,学校的课程工作就要围绕培养这样的学生而开展。

学校课程方案的校本性,首先体现在对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落实上。课程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载体,是学生发展现状与学校育人目标之间的桥梁。合理的课程设计与高效的课程实施,是学校育人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例如,学校想要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必然要注重相关课程的开设与系统落实。其次,学校课程方案的校本性也体现在对现实基础的深刻把握与尊重上,主要包括对现有课程目标的合理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师资的专业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等的梳理与分析。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突破,才能做到特色鲜明、切实可行。例如,一所在棒球项目上有悠久传统、拥有校内专业教练团队的学校,在体育课程特色的打造方面,从棒球项目入手的可行性必然高于从其他项目入手。

(三)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要遵循科学性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从现实教育走向理想教育的路线图。研制方案时,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范,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确保学生在接受适宜教育的基础上健康成长。这是一项关涉学校发展全局的复杂工作,其“思维基础应该是整体性的”[6]。一般而言,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建设背景、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实施方略、课程评价设计等内容。方案的研制要系统考虑各要素的定位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影响学校课程的外部因素,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

第一,梳理课程建设背景。课程建设背景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一般包括国家与地方教育政策要求、学校已有课程实践和相关理论基础。具体到当前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应关注国家与地方对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围绕学校已有的课程实践,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多维度进行全要素梳理,分析优势与不足,找到课程生长点;结合学校需求,学习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等相关理论,为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提供学理依据。

第二,确立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是课程建设“所要到达之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以新课程方案中提出的“三有”培养目标为引领,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主动为学校毕业生画像,从中提炼出学校所要培育的校本化学生核心素养,并据此确立课程建设目标。

第三,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学校课程内容体系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学校“学什么”的问题。打造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内容体系,应该立足“五育”并举,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习兴趣,在确保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严格落实的前提下,创造性地研发精品校本课程,形成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整合发展的特色化课程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个性的课程内容。

第四,设计课程实施方略。在学校课程方案中需要系统设计课程实施方略,确保课程的落实有路可循。总体而言,课程实施方略需要完整回答所有课程“由谁来做”“在哪做”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如何实现创造性实施,校本课程如何能在实施中体现创新性特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能更好地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五,重视课程评价设计。需要针对课程评价进行合理规划,“谁来评”“评什么”“如何评”都是做评价设计时需要关注的要素。概括来讲,需要对学校课程的全要素、全流程开展多元主体、多种形式的评价。学校课程方案中的评价设计应依据上述原则和具体情况,做到详略得当、具有可操作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行动策略

(一)明确主体:多元主体参与,群策群力

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是一项关涉学校全员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务,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在研制过程中要寻求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一,校长是整体负责人。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领导,是学校发展的主心骨,对学校发展负总责。校长能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对学校的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和思考。从现实来看,不管是出于学校内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求,还是出于对外宣传的需要与行政部门的要求,最终,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都与校长的迫切程度息息相关——校长如果迫切希望推进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就要主动思考和行动。

第二,教师是第一责任人。教师作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为学校课程方案的设计贡献智慧。学校要引导和激励教师基于自己的专业能力、对教育和课程的理解、对学校现状与学生需求的把握等,形成自己对课程的思考,并为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出谋划策。忽视了教师声音的学校课程方案,会在学校形成“校长独唱改革高调,教师们我行我素”的局面,“严重时,可能导致校长与教师矛盾激化,学校冲突四起,学校发展遭遇重重障碍,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情况”[7]。因此,在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状况,针对教师队伍特点组建研究团队,让教师充分参与,发挥才能,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三,学生、家长是参与责任人。学校存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份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要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方案的研制需要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这就必须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另外,家长作为学校之外的利益相关者,站在校外看学校,旁观者清,也会对学校的课程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第四,专家是科学专业的助力者。一份好的学校课程方案,需要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研究而形成。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从校长到教师,都可能存在理论积淀和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难有时间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学校可考虑引进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专家作为助力,指导或协助学校研制课程方案。

(二)制定策略:运用科学工具,分步骤开展工作

研制一份优质的学校课程方案,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工具,严格按照合理的步骤开展工作。

第一步,分析学校课程现状,厘清方案研制的起点。学校课程方案是以当下为起点,对学校课程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是一种学校课程理想。学校课程方案的设计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使其在承继学校传统、具备特定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向着理想的目标行进。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进行分析,明确学校课程基本状况、优势和不足,可以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并为其顺利推进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8]。因此,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第一步,便是系统分析学校课程现状。在操作上,可选用SOWT 分析模型等适切的分析工具,对关乎学校课程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引入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文本资料的搜集、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多角度收集信息,从第三方的视角全面、深入分析学校的课程现状。

第二步,通过“头脑风暴”,初步确定基本内容框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多元主体通过“头脑风暴”,整合各方面因素,初步确立能凸显学校特色的课程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工作的核心领导者及课程方案的整体负责人,需要组织领导班子和骨干团队,借助相关专家的力量,提出关于学校课程方案设计的初步构想和论证框架,为“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提供素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元主体的研讨和论证,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初步确定基本内容框架。

第三步,凝练表达,形成文本。内容框架确立后,在团队中选择课程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且有较高站位、宽广视野的干部或教师,基于前期的研讨进行文稿撰写,形成学校课程方案文本。随后,由不同主体进行多轮研讨,对方案的科学性、结构的完整性和文字表达的精准性等进行评判。经过多轮修改、打磨,最后确定方案文本。

第四步,通过公开宣讲,促进理解与认同。虽然在学校课程方案形成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学生、教师、家长等相关群体的意愿和需求,但方案文本在确立之初,往往只是被领导班子和骨干团队等所熟知。如何使其在全员中达成理解和认同,是学校课程方案研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方案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为达成这一目的,校长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学生、家长等知晓学校课程方案,比如,在公开场合进行宣讲。另外,可以通过引导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故事讲述、论文撰写、案例积累等,加深教师对方案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既非一蹴而就的事,也不能一劳永逸。学校课程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应结合自身改革发展内外部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学校课程方案,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猜你喜欢

研制新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