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宁夏回族民歌概况与艺术风格

2023-04-15耿学刚

戏剧之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号子小调回族

贾 滢,耿学刚

(内蒙古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一、宁夏地理风貌、文化与民歌的关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东部与陕西北部相连,属于陕甘宁革命老根据地的一部分,南部隔着六盘山与甘肃相邻,西北部则沿着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黄河由西南往东北方向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横贯而过,形成了约八百里的平原,其中沟渠纵横,湖泊遍地,常被人称作“塞上江南”。

史料中关于宁夏音乐文化的记载有很多,但是关于宁夏回族音乐文化的记载则是凤毛麟角。与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的回族人民一样,宁夏回族人民也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宁夏境内。最早追溯到唐宋时期,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到我国经商和传教,与我国汉族、蒙古族人民长期相处,逐渐出现了回族。虽然回族的宗教信仰、思想方式、经济文化特征等还保留着来自伊斯兰国家的一些影响,但总体而言,回族仍然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和主体。唐代时期,汉族与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的生活和交流频率增加,因此形成了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黄金时代。中亚的乐器和舞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波斯乐”也成为唐代宫廷十部乐中的一种。回族音乐到了元朝才迎来真正的黄金时期,此时在宫廷音乐中,回族音乐与汉族音乐、河西音乐形成三足鼎立的状态,也是回族音乐文化的奠基时期。

回族的通用语言为汉语,并且受到居住地方言的影响,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少量的古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因此回族的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以前回族深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在公共场合或者在长者面前唱情歌是失礼的行为。然而,唱情歌作为自娱自乐或者日常解闷的活动,一个人或者多个人在山野间劳作时唱情歌却是可以被接受的,这就是花儿“野曲”之称的由来。事实上,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音乐和回族人民的生活都有着极其密切和广泛的联系。在过去,即使是被牢牢禁锢的回族妇女也将“口弦”(当地叫做口噙子)作为必不可少的饰品挂在胸前,在劳动之余弹唱起来,充分展示了底层劳动妇女爱好音乐、热情奔放的特征。

就历史本源来说,宁夏回族民歌的传统音调同时受到伊斯兰教、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因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回族人民在即兴演唱与抒发情感时会自然地融入自己熟悉的伊斯兰音调,使得这种回族民歌在调式、旋律和节奏等方面有别于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民歌。同时,由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在各民族杂居的地区是常见现象,一部分回族民歌是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和渗透的产物,尤其是使用通用汉语的回族民歌受汉族的影响更多一些。这类民歌有两种特点,一是随着在回族内部的长期流传以及演唱习惯和审美习惯的改变,逐渐变得“地方化”与“民族化”;二是在长期流传中逐渐脱离了汉族的影响并不断改变,其调式、旋律和节奏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变化。民歌素来有“十唱九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的具体情况。在回族聚居地区,也有一部分民歌是回族民间歌手自主创造的,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找到其他民族民歌的痕迹,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演变,逐渐成为新的歌种。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盛传的民歌“山花儿”,其结构与风格与当地汉族的民歌就迥然不同。

二、宁夏社会生活与民歌的关系

宁夏民歌的题材十分广泛,其内容也包罗万千。民歌是历史的见证和生活的结晶,体现了社会的缩影及人民的心声,直接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愿望与要求。比如劳动者在劳作时触景生情,创作出“花儿”“信天游”等抒情短歌,即所谓的“有感而发,因事而作”。对于劳作者来说,唱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劳作时的疲惫,所以古代就有“古人劳役必讴歌,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之说。

宁夏地区出现了许多反映生产劳动的民歌,比如《夯歌》《黄河船工号子》《场歌》等。这种类型的民歌大多是随情所至、即兴编唱的,其节奏鲜明有力,音调雄伟热烈,表现了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旧时代中国农村的主要矛盾是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因而产生了许多揭露地主阶级荒淫奢侈的生活和残酷压榨剥削农民罪行的民歌,像《揽工调》《长工苦》《父子揽工》等,其中民歌里所唱的“富人吃成蜘蛛了,爪爪子也不能动了;穷人(哈)饿成干柴了,有骨没有个肉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恶行。还有许多民歌表现了人民对封建道德观点的不满与鄙视,其中反映妇女生活状况的民歌尤为突出,比如《骂媒人》《小女婿》《媳妇受折磨》等,深切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表现了其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在宁夏民歌中,情歌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花儿和信天游,其描绘了炙热的爱情、缠绵的相思和痛苦的离别。在这些情歌中,年轻男女表白自己所爱并展开热烈追求,展现了人民大众真挚的爱情观。还有一些劝人为善、借古喻今以及普及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民歌,比如《对花》《数螃蟹》《尕老汉》等。这些类型的民歌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娱乐性与趣味性,其特点是语言生动、朴实无华,能够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

三、宁夏民歌的分类及音乐风格

宁夏民歌在流传和演化中逐渐形成了五大类,分别是“劳动号子”(夯歌、喊号子)、“山歌”(山曲子、野曲)、“小调”(小曲子、唱曲子)、“叙事歌”(大本曲子)和“儿歌”(搞娃娃调),又可以根据流传地区以及使用场合的不同再次将其分为不同的亚类。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劳作者进行体力劳动时创作的民歌,歌曲节奏与劳动者的劳动节奏紧密配合,属于古老的民歌体裁之一。劳动号子根据劳动场合的不同,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黄河船工号子、挑渠号子和场歌。不同的劳动号子有不同风韵的曲调,有的音调粗犷豪放,节奏明快有力;有的音调高亢而悠长,节奏缓慢而沉重。它们体现了民众在集体劳动中呼吸和步伐统一的特征,有鼓舞人心、协调动作的作用。劳动号子在内容上大都是随性所至、即兴编唱的,因为其歌词大多具有活泼诙谐、妙趣横生的特点,并且大量运用衬词与衬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山歌

山歌一般泛指在野外即兴而唱的抒情短歌,宁夏地区又将其称作“山曲”或“野曲”,主要流行的山歌有“花儿”和“信天游”。

花儿又被称为“少年”,流行于我国西北部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藏族等民族中。目前,花儿主要在宁夏回族中流传,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分别是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其中,河湟花儿由歌唱者自编自唱,其曲调十分丰富多彩,并多以对唱的形式产生,因而在两个句子之间常习惯性地加入称谓性短句,比如“阿哥”和“尕妹子”等。洮岷花儿则主要是在花儿会上演唱,多以互问互答、对唱的形式产生,其曲调有着朴实无华、单纯的特征。

信天游是回族和汉族人民都喜欢唱的山歌,又被当地人称作山曲子或脚户调。宁夏地区流传的信天游多为有着上下句结构的“两头句”分节式山歌,上句用于比兴,下句则用于写意,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与爱情生活状况。其歌词以七言为主,但句式较为随意,有六字、八字和九字的,语言朴实无华,比喻巧妙精湛,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优美动听。其曲调多由徵、商、羽三种调式构成,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在歌手演唱时,同一首歌曲的曲调可高可低、可快可慢,皆由歌手自由发挥。宁夏盐池和陶乐一带的信天游由于受到蒙古族长调与甘宁花儿音调的影响,风格显得粗犷奔放、高亢悠扬。

(三)小调

小调在城乡各个阶级中都有流传。宁夏回族和汉族人民在农耕和劳作时都特别喜欢唱小调。得益于职业艺人的发展与传播,相比于劳动号子和山歌,小调有着更多的艺术加工成分,其音乐风格和结构形式等方面也显得更多彩多样。小调主要以展现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状态为主,从不同层面揭露社会矛盾所在以及人民丰饶的内心世界。小调的曲调为代代相传的古老民歌,其歌词的主题大多是“四季”和“五更”等生活现象或传说故事。小调主要有社火调和风俗调。

社火调是在民间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耍社火或演剧时所唱的小调。宁夏的社火及民间歌舞种类繁多,如其中演唱的有“高跷”“跑旱船”“杠子老爷”等。在社火活动中也经常穿插一些民间小歌舞剧,如“小放牛”“下四川”等。最初社火主要在汉族中流行,回族人民喜欢观赏,久而久之受到影响,回族人民也组建了自己的社火队自娱自乐。

风俗调是在婚礼、节日、庙会等民间风俗活动中演唱的小调。回族人民中最流行的风俗调为“宴席曲”,是我国西北地区回族人民在婚礼时演唱的一种具有传统仪式感的歌舞曲。宴席曲的曲调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并保留了元明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古老的歌舞风貌。宴席曲包含散曲、叙事歌和插曲三种类别,由于地区和宗教派别不同,它们的具体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有“尔买力”(阿訇念经)、“待客”(轮番坐席)、念“尼卡哈”(阿訇念征婚词征婚)、“闹新房”(闹房形式)、“耍公婆”(游戏方式耍笑逗趣)。宴席曲的曲调优美婉转,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给婚礼增添了欢乐与热闹的氛围。

(四)叙事歌

叙事歌主要以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为题材,一般为一首民歌曲调反复咏唱,有的只有百余行,有的则高达数百行,如《拉骆驼》《吆骡子》,被当地群众称为“大本花儿”或“大本曲子”。

(五)儿歌

宁夏回族和汉族民间有很多种类的儿歌流传。一种是母亲用来哄小孩睡觉时所唱的摇篮曲,又被称为“娃娃调”;另一种是家长教小孩游戏的游戏歌,或为了传播知识、锻炼智力的嬉戏歌;还有一种是小孩子自编自唱的游戏歌,因此大多数是顺口溜的形式。曲调不多,其中一些是按方言自然音顺口吟唱的儿歌。

四、总结

宁夏民歌绚丽多彩,其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通过调式、旋律、节奏、曲式等表现出来,这些又和当地居民的心理活动、审美趣味和地方语言相关联。宁夏面积虽小,历代频繁的移民迁徙和行政区变迁使之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艺术。

同一首民歌,由于语言和审美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民歌十唱九不同的原因”。宁夏民歌从宏观方面来说是以徵调式为主的,又因为回族民歌有伊斯兰音乐基础,并且融合了中原汉族的音调特点,所以形成调式、音列、旋律等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在“花儿”歌种中就有所体现。

宁夏民歌多种曲体变化与历代移民迁徙和民族杂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宁夏民歌将在继承、取舍、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号子小调回族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唱起号子走汉江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川江号子(重庆)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