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林童话》中的暴力书写分析

2023-04-15周筱钰张华南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格林童话暴力行为约翰

周筱钰 张华南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 连 116044 中 国

一、引言

《格林童话》原名是《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由格林兄弟,即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从民间搜集编撰加工而成的民间童话集。《格林童话》一经出版就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和成人读者的广泛喜爱,其出版量居于世界排名第二位,同时也是德国文学作品中被重译次数最多的作品。《格林童话》也与《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童话。但是《格林童话》中的童话故事并不总是幸福快乐的,甚至其中还包含着许多的暴力情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暴力几乎无处不在(马嫽,2016),暴力不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人的精神产生恶劣的影响。成人读者和儿童读者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和理解童话中的暴力书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辨识出存在于生活中的暴力,从而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另外,如果儿童读者不能够正确地、辩证地理解童话中对于暴力的书写,那么这也可能会对他们的思想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以约翰·加尔通的暴力理论为基础,从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三个方面出发,对《格林童话》中的暴力书写进行分析,以此使得成人和儿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看待和理解故事中存在的暴力书写,进而从中获得启发,实现其中的教育意义。

二、约翰·加尔通的暴力理论

在人类社会中,作为生物本能的暴力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其矛盾在于,人类一直自称为理性的、社会化的群体。针对这种矛盾,弗洛伊德提出,当人类的生物本能被不断压抑并且最终累计达到一定程度时,本能就需要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这时本能或者升华变成向上积极的创造力,或者聚集变成向下消极的破坏力。暴力通常被定义为一种以实现施暴者的意图为目的的,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强制力。世界卫生组织对暴力的定义为:“暴力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左高山,2010)。这一定义体现了暴力可能不仅通过躯体的力量对他人造成伤害,还可能是通过社会中更高的权力或是控制对另一方产生伤害。

挪威和平理论学者约翰·加尔通是现代和平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建立了欧洲第一所和平研究所,有着“和平学之父”之称。约翰·加尔通更加明晰地定义了暴力并进一步提出了暴力理论。根据加尔通的暴力理论,他将暴力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直接暴力,也被称作身体暴力,指的是施暴者对受暴者进行身体上的攻击,从而对受暴者造成直接伤害。直接暴力带来的伤害是能够被直接看见的,如受伤、流血甚至是死亡。结构性暴力,也被称作间接暴力,是通过隐含的压迫和剥削产生的。在结构性暴力中,通常是没有直接施暴者的,一般来说,结构性暴力的来源可能是某种社会或是某种社会体制。所以与直接暴力所不同的是,结构性暴力的施暴方式是无法被直接地观察和认识到的。此外,通过压迫和剥削产生的结构性暴力也相比于直接暴力会对更多的人造成更持久且更严重的伤害。基于上述两种暴力,加尔通还进一步提出了文化暴力这一概念。在加尔通看来,文化暴力是指文化中那些由宗教和意识、语言和艺术、实证科学和形式科学所阐释的,能够用来证明或使得直接暴力或结构性暴力合法化的各个方面(约翰·加尔通,2006)。如果说直接暴力是生活中的一个事件,结构性暴力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那么文化暴力则是基本恒定且持久的一种状态,并且虽然文化暴力会随着基础文化而发生一定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非常缓慢的,所以即使在很长的时间内,文化暴力相对来说仍然还是恒定的。

三、基于加尔通暴力理论的《格林童话》中暴力书写分析

根据约翰·加尔通暴力理论的观点,暴力分为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本文将分别从这三种暴力类型出发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对《格林童话》中的暴力书写进行分析,并对成人读者和儿童读者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正确理解其中的暴力书写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是施暴者对受暴者的直接伤害,主要会对受暴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精神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暴力的表现形式有杀戮、殴打、抢劫等。其中杀戮是《格林童话》中经常出现的直接暴力的表现形式,比如在故事《忠诚的约翰》中,国王为了复活因自己而死的忠心耿耿的约翰,他亲手砍下了自己两个孩子的头,并把他们的血抹在约翰的石像上。再比如在故事《强盗未婚夫》中,未婚妻意外发现未婚夫是强盗,在她躲在强盗未婚夫的林中小屋时,看到强盗们绑架了一名少女,让少女接连喝下三大杯酒后,少女的心炸裂开来,强盗们剥掉少女的衣服,把少女的身体砍成碎片撒上盐。这种十分残酷的杀戮情节可能会引起读者的恐惧情绪,但是故事中这些暴力书写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更生动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比如《忠诚的约翰》中国王杀死自己的孩子复活因自己而死的约翰这一行为塑造了国王知恩图报的形象,《强盗未婚夫》中强盗们对少女的一系列残忍的行为是为了突显强盗们残酷冷漠的特点。故事中此类直接暴力书写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向读者突显结局的美好,使故事情节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比如《忠诚的约翰》中最后没有人失去生命,所有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强盗未婚夫》中强盗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除此之外,不同于成人读者,儿童读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对于故事中一些情节的模仿,比如《忠诚的约翰》中国王出于约翰为自己而死的愧疚,不惜杀死自己的孩子来复活约翰,复活后的约翰感受到了国王悔过的心情,所以又复活了国王的孩子,最后故事里的人物们都其乐融融地活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复活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及故事中出现的杀戮、殴打、抢劫等直接暴力都是现实生活中所禁止的违法行为,所以儿童读者需要了解不能对故事中的暴力行为进行模仿的重要性。

另外,根据加尔通的暴力理论,直接暴力的表现形式除了杀戮、殴打等直接身体攻击之外,由于虐待也对受暴者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所以虐待也属于直接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故事《小弟弟和小姐姐》中,小弟弟和小姐姐的继母除了整天殴打他们,还只给他们吃剩下的硬邦邦的面包皮;以及《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故事中,在冬天女人用纸糊了一件衣服让小姑娘穿上,去森林里采一篮子草莓。这种虐待等直接暴力行为也可能出现在读者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之中,所以读者们很有必要培养识别虐待这种暴力形式的能力,从而在生活中遇到此类情况时,能够及早发现甄别暴力行为并尽可能避免受到更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二)结构性暴力

加尔通认为,剥削是典型的结构性暴力的体现。剥削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身居高位者获取比地位低下者更多的收益,从而使得地位低下者身处于不利的境况之中,如饥饿、疾病、甚至死亡等。另外,剥削还可以通过对地位低下者进行精神上的控制从而使其处于不利地位,如在独裁统治的社会体制中,君主是身居高位者,臣子百姓是地位低下者,在这种独裁统治的精神控制下,地位低下的臣子百姓不容置疑地服从于君主的所有要求;父权制也是如此,地位低下的女性接受着身居高位的男性的标准,进而失去自己的地位转变为从属于男性。因而相比于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对受暴者造成的身体和精神伤害是更持久且更严重的。

在故事《忠诚的约翰》中的国王喜欢一位公主,于是找借口把公主骗到船上,船开动后公主意识到自己被欺骗绑架便想要自杀,但是当国王说明自己的对公主爱慕的情感后,公主便立即接受了自己被绑架的事实,甚至还爱上了国王。故事中公主在这一过程中想法的转变表现出在父权制度下女性地位低下的境况,她们只能服从于身居高位的男性的要求并进一步失去地位变得从属于男性,这充分体现了加尔通所提出的结构性暴力中父权制对地位低下的女性的剥削。此外,在《忠诚的约翰》后面的故事情节中,国王不分青红皂白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大臣约翰处死,以及在《十二兄弟》故事中国王为了他十三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儿能够得到更多的遗产并继承王位,下令杀死他的十二个儿子。这两个故事中国王残暴专断的暴力行为都直接表现了结构性暴力中王权或独裁统治的不可质疑性,反映出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并展现了王权或独裁的绝对统治对其他人无情的剥削。这种源自某个社会或某种社会体制的精神上的控制会使得人们无意识地身处于剥削的境况之中,这就是结构性暴力的典型特点。正是由于人们很难直接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结构性暴力,那么就更需要读者们在阅读此类童话的时候,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于结构性暴力表现的辨识能力,使自己具备辨别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以便在未来生活中能够保护自己免于隐藏于某个社会或某种社会体制中的结构性暴力所带来的剥削的伤害。

(三)文化暴力

文化暴力是根植于文化之中的。构成文化暴力的这些文化因素包含文化中宗教、意识、语言、艺术等,这些文化因素为直接暴力和结构性暴力进行辩护,使直接暴力和结构性暴力合法化,并让其对于正在遭受暴力或即将遭受暴力的人们来说变得可以接受。加尔通指出文化暴力对直接暴力和结构性暴力进行辩护的两种途径,一种是对暴力行为的道德色彩进行改变,也就是把错误的事物转变成对的事物,或者至少是转变为中立的或者可接受的事物;另一种是对暴力行为的事实真相进行混淆,即让人们看不到暴力行为及其事实后果,或者是让人们不将其视作是一种暴力行为(马文平,2017)。

宗教是构成文化暴力的文化因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宗教因素让《格林童话》中许多暴力情节没有被视作为暴力行为或事实,比如在故事《圣母玛丽亚的孩子》中,圣母玛丽亚因为女主人公王后不承认自己曾经趁圣母玛丽亚不在的时候打开过第十三道门,所以圣母玛丽亚就一次又一次地将她刚生下来的孩子夺走,而王后因此遭受流言蜚语,最终被判处烧死,圣母玛丽亚也依然无动于衷。圣母玛丽亚夺走孩子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抢劫的暴力行为,属于直接暴力的一种。此外,她专断的夺走孩子的行为还体现了结构性暴力中身居高位者对地位低下者任意处置的情况。但是在故事中圣母玛丽亚的行为并没有被认为是暴力的,反而被认为是合理的,其暴力行为的道德色彩的转变是通过圣母玛丽亚在宗教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来实现的,这就是文化暴力的体现。读者应该正确理解上述此类的暴力行为及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暴力,与当时的社会里宗教拥有很大的权力并且对人们有着很深的影响所不同的当今法制社会里,即使像故事中的王后撒谎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人们也无权借宗教之名对他人进行审判。

除了宗教,伦理和道德也常常被用作文化暴力的手段,比如在故事《狼和七只小羊》中,狼想要吃小羊的计划失败,反过来羊妈妈和小羊们在狼的肚子里填满石块将狼杀死了,最后小羊们欢呼“狼死了,狼死了”,在这个故事中将狼想吃羊以及随后的羊杀死狼的暴力情节设计成善与恶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依照所谓的伦理道德的要求,善对恶判处了死刑,使得这一冲突中所包含的直接暴力和结构性暴力在构成文化暴力的伦理和道德的辩护下变得合理化和可接受了,但是与上述所说的构成文化暴力的宗教相同的是,在当今的法制社会生活中,人们也同样无权以伦理和道德为借口,私自地对他人进行审判。因此,读者通过阅读能够认识到文化暴力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是为了读者本身能够使自己免于通过文化暴力合理化的直接暴力和结构性暴力行为所带来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还可以避免自己在今后生活中借助构成文化暴力的文化因素无意识地对他人造成伤害。

四、结语

本文在约翰·加尔通暴力理论的指导下,从加尔通暴力理论所阐述的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三个方面出发对德国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格林童话》中的暴力书写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格林童话》中确实存在杀戮、剥削等各种暴力的书写,这是因为当时的德国一直处于战争之中,所以暴力是当时德国文学避不开的主题,但是有些暴力书写已经不符合现今社会的价值观并且可能会对儿童读者产生不好的影响,然而并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把《格林童话》中的这些暴力书写摒弃掉,而应该使成人和儿童读者辩证地看待并正确地理解这些暴力书写,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暴力依旧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人承受着显性的直接暴力,更多的人则是承受着隐性的结构性暴力和文化暴力而不自知。本文通过对《格林童话》中的暴力书写进行分析,以期为成人和儿童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培养辨别生活中各种暴力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启迪和帮助,从而使人们能够在今后生活中尽可能地免于遭受各种暴力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伤害。

猜你喜欢

格林童话暴力行为约翰
译介铸经典,瑰宝恒流传——《世界各地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国际接受的动态流变》述评
约翰·科林斯
青蛙王子
“过期”的《格林童话》
“过期”的《格林童话》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
新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