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恭城瑶族纹样的转译与创新演化逻辑研究

2023-04-14刘小菊和钰

设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

刘小菊 和钰

摘要:随着社会的更替与大众审美的变迁,民族纹样在不规范的设计复刻中日渐式微。为了在保有民族纹样原真性的同时,与现代时尚文化形成融合创新,尝试建构民族纹样的转译与创新演化逻辑,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对广西恭城瑶族纹样的艺术特征分析,因子提取与色彩采集,进行纹样的基本形转译,依照纹样衍生性推演规则,进行衍生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此项技术从文化创新的角度,以再生产的形式对原有纹样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在保持原有民族色彩和文化特质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审美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实现民族纹样的视觉设计突破,赋予其新的文化艺术价值,使民族纹样焕发新的文化创造力。

关键词:民族纹样 恭城瑶族 转译 推演规则 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05-0026-04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public aesthetic appreciation,national patterns are declining in the non-standard design reproduction.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authenticity of national patterns,and integrate and innovate with modern fashion culture,try to construct the translation and innovative evolution logic of ethnic patterns,and realiz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By analyz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Yao nationality patterns in Gongcheng,Guangxi,factor extraction and color collection,basic shape translation of patterns,and derivative innovative desig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derivative deduction rules.The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novation,in the form of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pattern resource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national color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into the modern aesthetic needs,throug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sign means of national pattern visual design breakthrough,give its new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make the national pattern coruscate new cultural creativity.

Keywords:National pattern Gongcheng Yao nationality Translation Deduction rules Design innovation Nanling Yao nationality

引言

民族紋样艺术作为一种视觉外化形式,与民俗信仰观念及日常生活审美存在密切关系,在民族族群的精神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更替与大众审美的变迁,民族艺术中民俗性信仰逐渐淡化,观赏性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民族纹样从一种观念符号逐渐走向产业资源转型[1],其存在价值也从“娱神”走向“娱己”,形成了新的艺术范式。但从文化资源视角而言,具有丰富观念基础和形式积累的民族纹样艺术在泛产业化的发展中却日渐式微,民族纹样强基因在不规范的设计复刻中流逝,日益异化。因此,如何在保有原真性的基础上对民族纹样进行转译与再生,使其在契合当代受众审美需求,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民族纹样基于时代的文化转型,成为目前民族纹样创新设计研究的重点。广西恭城瑶族纹样是在恭城地域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生成的特定的历史性视觉文化符号,其独特的文化成因构筑了丰富的视觉形式意味,但随着原生社会语境的变迁,恭城瑶族纹样开始失去其原始的精神观念需求基础,转变为大量“拿来”与“复刻”的物化图形资源,对其的创作还停留在纹样的收集、分类、直接提取应用,在当前文化产业背景下,既未能彰显出纹样自身的艺术价值,又无法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2]。因此,当代“文化-审美-产业”三维度语境下,如何在保有恭城瑶族传统纹样原真性的基础上,与现代时尚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是民族文化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恭城瑶族纹样的转译及创新演化逻辑研究,建构传统纹样视觉审美形式的新突破,赋予恭城瑶族纹样新的文化艺术价值。

一、恭城瑶族纹样的艺术特征分析

恭城瑶族纹样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文化性质的代表性图案,其纹样题材形式大多来源于生活,极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恭城地区原生社会语境与历史文化背景下瑶族人民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且也体现在生活方式演变过程中,人们通过各类载体上的纹样创作建构实现对美的追求。通过探索恭城瑶族纹样的艺术特点,有助于正确解读民族纹样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思想观念与地域差异,同时能够精准定位恭城瑶族纹样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整体或局部图案元素,为纹样的再生设计提供创作灵感及来源。

(一)丰富的题材内容

恭城瑶族地区在曾经的农业文明下,人们迁徙流动较少,保持着固定的地域空间,在气候、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恭城瑶族纹样作为一种带有表意象征性质的文化艺术形式,以直观视角展现了瑶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特征、审美变化以及民俗信仰等。恭城瑶族纹样的题材种类非常丰富,在艺术造型上包含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自然形态纹样、人物纹样等多种纹样形态。从题材内容而言,大多依照自然界事物进行创作,如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水里的游鱼等,还包括“盘王过海”等神话故事。从表现题材上看,瑶族纹样的形成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的效仿,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在经过历史流变之后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反映民族文化的重要印记。它们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民族历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关于图腾崇拜的纹样包括狗纹、鸟纹、龙纹、蛇纹;自然崇拜包括树纹、八角花纹、禾苗纹以及一些被赋予特殊意义的几何纹样,如由线条组成的“井”字纹,寄托着对水的崇敬。与民族历史和宗教信仰相关的包括“三王纹”“血手印”“瑶二印”除此之外,还包括对生殖崇拜的人形纹、鹿纹、对狗纹。这些纹样通常用刺绣的形式呈现,以服饰作为应用载体,体现出一种为祈求自身繁衍昌盛的精神依托。

(二)多样的构成形式

恭城瑶族纹样与其他民俗图形一样,起源于族群民间生活劳作,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转化成了具有装饰性的纹样,用来装饰服饰、器物等。恭城瑶族纹样的构成形式丰富且形态各异,主要的构成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将几何纹样作为主体纹样,植物纹样作为次要纹样进行点缀,结构层次较为清晰,特点较为显著,造型生动;二是将动物或者植物纹样作为主体纹样,由点和线组成的较为抽象的简单构成,也有相对写实的纹样造型,辅以几何纹样组成装饰纹带,形成对纹样主体的烘托;三是画面全部由几何纹样图案充当,相互穿插组合,图形走向对称,整体构图统一,这样的纹样构成也避免了纹饰的单调性[3]。从纹样整体构成形式来看,几何纹样是运用得最为广泛且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纹样。构图方式多是互相衔接或连续的形式,追求画面的整体效果。大部分几何纹样都是以简单的点、线、面作为为基本构成要素,组成的图案纹样与内容和谐统一,前后关系分明,疏密有致,画面韵律感均衡且稳定。

(三)纹样组合的规律性

从恭城瑶族纹样的构成形式中梳理可见,其遵循有序的组合规律,一般采用重复构图的形式较多,从而形成一种重复的秩序美感[4]。如主体造型为八角花纹,而边角装饰也会重复的出现八角花纹;又如主体造型为花草或动物纹作为主体纹样,而边角同样使用花草纹或动物并且采用二方连续的形式进行装饰。纹样的整体架构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主要以水平骨骼、垂直骨骼和回形骨骼为主。遵循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设计方式,创造出来的画面具有重复性的秩序美感。

(四)强对比的色彩运用

由于地域特征、民俗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恭城瑶族纹样颜色大多以纯色的形式呈现,色彩饱和度较高,用色大胆、艳丽丰富,既能做到强烈对比的多样化,又能实现协调不突兀。在恭城瑶族纹样色彩配比中,通常以个体或组合出现的色彩主要有黑、红、黄、绿、白,这也是恭城瑶族纹样色彩搭配的核心颜色,直到现在还一直保留这种传统配色。其中,黑色在瑶族象征着土地,表达了人民对土地的向往和热爱,因此瑶族服饰中黑色为主要用色[5];红色代表着对血液的缅怀,对生命力的旺盛给予希冀;黄色则作为暖色,在瑶族中象征着太阳,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体现了一种精神寄托;綠色象征着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白色则代表纯洁和活力。恭城瑶族纹样通过不同的色彩配比,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几种色彩在直观视觉中形成了强对比,在现实设计中加以运用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使原本较为单调的纹样图案彰显活力。

二、纹样设计的转译与创新框架

基于转译原理与形状文法的衍生模型,尝试建构民族纹样设计的转译与再生设计框架(见图1)。首先,对目标纹样进行锁定,以具有深刻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的人文背景为切入点,选择具有地域性特征,能够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及具有时代象征的代表性纹样,并且分析、提取、归纳;其次,将所选取的目标纹样通过形状文法进行图形转译,生成基本单元图形,再利用衍生性规则生成新的基本单元图形;最后,对衍生出来的新图形进行合理的选择,在符合美学法则的情况下进行重构设计,从而生成创新性的纹样设计方案[6]。

(一)南岭瑶族纹样的基本形转译

1.纹样因子提取:通过恭城瑶族纹样的艺术特征分析可见,信仰观念、地域因素等使得其民族纹样多体现自然崇拜,题材内容也多源自于自然事物,主要代表性纹样有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自然纹样等。其中,植物纹样大多采用对称手法构成,有莲花、姜花、梧桐花、谷穗、石榴花、桃花、杉树等;动物纹样主要有奔鹿、龙、猪、牛、蜘蛛、蝴蝶、鱼形、孔雀等以及天空中的飞鸟,形态既有具体,也有抽象的[7];自然纹样主要通过点线面的手法构成,主要包括日、月、星、云、山、石头、水等题材。几何纹样更为丰富,内容也更为多义化,主要包括男性、女性人形纹、祖先和神像、“井”字纹、“卍”字纹等。

在针对恭城瑶族纹样因子的提取中,从植物纹样中提取了八角花纹样,作为象征太阳的形象符号,其是瑶族人民崇拜自然和敬畏神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写照,体现了瑶族人民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动物纹样中提取了鹿纹,恭城瑶族先民有动物图腾崇拜的风俗,鹿是其中之一,鹿纹主要以线构成抽象纹样,通常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在瑶族服饰中,象征本民族兴旺发达。在几何纹样中提取了人形纹,恭城瑶族纹样中的人形纹有别于其他题材,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基础人形纹样和着装男女人形纹样,形态特征较为明显,婀娜多姿,仿佛在舞蹈一样,这与生活中瑶族人民的行为形态比较吻和,也从侧面体现了瑶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人形纹通常被绣在衣襟上,既有对农耕风调雨顺的厚切希望,更有一种延绵子嗣的的寄托。因此,考虑地域差异、图腾崇拜、信仰观念等因素,对恭城瑶族纹样进行分析、提取、归纳,提取八角花纹、鹿纹与人形纹因子进行下一步的基本形转译设计。

2.代表性纹样基本形转译:对恭城瑶族纹样的基本形转译设计,首先应建立在基础纹样深入理解和剖析之上。通过收集和整理恭城瑶族实物资料,以上一步提取的“八角花纹”“人形纹(着装男人形纹)”“鹿纹” 为基础纹样,在多类实物纹样载体中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出每个纹样中最具代表性的强基因,包含对该纹样造型轮廓、组织结构和色彩方言的提取,进而生成纹样基本形转译(见表1)。

3.纹样色彩采集:汉代时期瑶族人民就有“好五色衣裳、衣斑布,色斑澜”的着衣特色,这种色彩方言与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也从侧面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情怀。当代随着调色技术的更迭,恭城瑶族纹样的颜色摆脱了原有自制颜料颜色偏差弊端,色彩表现更是朝着丰富、艳丽的方向发展,各种图案的色彩交织运用,呈现出了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因此,在纹样色彩采集中,考虑原始纹样由于时间及技术导致的色彩偏差,通过与近代纹样色彩对比与还原,进行色彩校正与采集,分别采集到“红”“黄”“绿”“黑”“白”五种典型色彩(见表2),为后期纹样创新设计提供配色方案。

(二)纹样的创新演化逻辑

视觉转译多指原真图形的视觉转化与再创,转译过程遵循初始图形的强基因特征保留,是将原有的基础图形作为复刻特征合成新的图形图案的过程。恭城瑶族纹样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的纹样再生设计,也是从原真理念出发,在保留原有纹样的基础上,丰富其造型特征,以传统瑶族纹样为基础,通过强基因提取与转化,创新性生成图形的系列化转变,通过纹样创新实现民族传统视觉语言的传承,并与现代视觉设计形成形意关联。

转译过程依托形状文法实现,该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George Stiny基于语言学中衍生文法概念提出的一种具有强实操性的设计方法,在当代设计中被大量运用于绘画与雕塑创作,并影响涉及产品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8]。笔者在纹样转译的实验中,遵循形状文法语法再生逻辑:SG=(S,L,R,I)。S(shape)指有限的形状合,L(lable)指有标记的有限集合,R(rule)指有限集合的推理原理,I(initial shape)指提取的初始形状,SG表示为S经平移、旋转、镜像等推理规则衍生出新的形状集[9](见表3)。

通過单独纹样或单元纹样在初始位置,按一定规律,向一定方向进行平移、旋转、镜像等单个路径的变化,以产生新的图形纹样。以下表为例(见表4),设字母“A”为提取的初始纹样形状,遵循基本形形状文法规则,设置A1-5路径,分别从水平镜像,垂直镜像,以边角45°旋转和以45°为中心的旋转、倾斜移动,转译生成的新基本形。遵循形状文法衍生性规则,将转译新生的基本形作为一个整体,通过A6-9路径,即倾斜镜像、水平镜像,45°旋转与垂直镜像,进一步产生更多衍生图形形状。从衍生新图形可见,通过设计方式的规律性演变,能够产生简洁美观、具有审美普适性,且保留原始强基因的纹样设计。形状文法的运用改变了对于传统纹样的分析和创造思维,将纹样创新的整个过程转译为语言的组织和表述过程。故而将其运用于民族纹样创新中,建构恭城瑶族纹样的创新演化逻辑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恭城瑶族纹样的创新演化过程

依据以上的推演规则,将提取出来的“八字花”“人形纹”“鹿纹”的纹样元素,依据现代美学的设计法则进行再设计,采取夸张、变换、重复等手法将所选取的纹样进行基础变形,使其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标准。

(一)纹样衍生性推演规则

恭城瑶族纹样的衍生创新设计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基本形规则将恭城瑶族纹样初始图形生成基本单元图形[10]。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形成的基本单元图形进一步进行衍生性规则演化[11][12]。根据A6、A7、A8、A9的演化规则进行新纹样的衍生。衍生1组以八角花图形元素为初始图形,依据A1、A2规则进行图形的衍生,再通过A6的衍生性规则得出以四个单元图形组成的衍生图形。衍生2组以着装人形纹图形元素作为初始图形,采用A1、A2再到A1的规则,同样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衍生图形。衍生3组采用A2的垂直镜像规则进行衍生,再利用A1的规则得到新的图形,得到的图形继续通过A8的规则进行衍生,由此得到新的图形(见表5)。

基于衍生性推演规则对恭城瑶族纹样进行衍生创新设计,能够产生大量新的图形纹样,结合前期恭城瑶族纹样的色彩提取,运用采集到的色彩比例与规律进行搭色,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获得保留了原有纹样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意味。将这些创新性纹样设计合理地应用于多品类设计中,既能实现恭城瑶族纹样的原真性保有,不失传统文化底蕴,又能体现当代设计的时尚感。因此,基于纹样创新演化逻辑与衍生性推演规则的民族纹样设计方式,能够转译出了大量创新性纹样图案,为纹样的再生设计提供了巨量创新方案。

(二)恭城瑶族纹样设计应用

1.衍生图形设计:综合上述民族纹样的创新演化逻辑与规则,将提取色彩通过配色比例运用于基本形,形成整体简洁美观,个性鲜明的创新性纹样。

2.设计定位:在对恭城瑶族创新纹样进行具体应用时,首先应当根据产品类别和功能、目标消费群体进行设计定位,使其更加满足当代大众的审美趋向。将恭城瑶族纹样应用在当下较为流行的生活日用品中,如现在较为流行且简约时尚的帆布包、蕴涵民族气息的丝巾,以及作为居家必备单品的时尚抱枕和日常办公所需的鼠标垫等。设计中融入了纹样的传统文化寓意,使得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此文创产品设计,能够将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

3.设计应用:基于民族纹样文化内涵、类型特质的前提下,将前述方法所得的恭城瑶族创新纹样运用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图2-4)。产品以纯色为底,采用恭城瑶族纹样传统配色,即黑色、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整体色彩和谐统一。视觉冲击力较大,图案辨识度高,能产生浓厚的感染力。从文化创新的角度,以再生产的形式对原有纹样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在保持原有民族色彩和文化特质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审美需求,并实现了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的良好结合,形成极具个性和张力的新型设计[13]。

结语

民族纹样体现着该民族独特的信仰观念和人文思想,即使在不同地理时空中存在着不同的视觉外化形式,但同样凝聚着族群丰厚的精神文化特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意义。民族纹样的转译与创新演化逻辑研究通过设计技术手段的干预,深度挖掘民族纹样的内在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民族纹样在现代视觉设计的转型提供可行性。同时,通过纹样创新性设计与应用实践,对民族纹样资源进行重审和了解,深度挖掘了民族文化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弘扬与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图像学视域下广西恭城瑶族纹样转译与再生设计研究”研究成果(2022YCXS097)。

参考文献

[1] 周著,民俗图形从观念符号到产业资源的转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版),2015,36(06):163-167.

[2] 李楠,张毅.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的艾德莱斯绸纹样创新设计[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0,33(01):21-26.

[3] 玉时阶.瑶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38-41.

[4]邵永杰.恭城瑶族服饰图案的设计艺术性田野调查[J].参花(下),2018(01):138-139.

[5] 徐云,练佳,张真真.连南排瑶服饰色彩心理效应的创新研究[J].丝绸,2021,58(02):115-121.

[6]李新宇,饶永.海南黎族织锦纹样设计再生与应用研究——以动物纹样为例[J].设计,2021,34(11):70-72.

[7] 唐慧妮.浅析江华瑶族服饰图案纹样构成形式[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09):130-131.

[8] 杨延璞,陈登凯,余隋怀,等.基于形状文法的泛族群产品形态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19(09):2107-2115.

[9]王偉伟,杨延璞,杨晓燕,等.基于形状文法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4,35(01):68-73.

[10]章依凌,季晓芬,刘洋洋.稻作文化飞鸟纹样的语意表达与构形衍生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20,10(06):71-74+118.

[11] 白兴易,赵清,冯波波.秦绣针法纹样的转译与设计再生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02):195-201.

[12]马皎.宁强羌族刺绣纹样的转译与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0):22-28.

[13] 曾霞.侗绣桃冕太阳纹及其创新设计应用[J].丝绸,2021,58(10):129-134.

[14] 李晨晨,龚任界.畲族银饰纹样文化基因提取与再设计应用[J].设计,2022,35(20):26-29.

[15] 赵妍,张敏言,任艳博.澄城刺绣纹样提取与设计应用[J].设计,2023,36(3):66-69.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
西咸新区三桥新街BRT及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基于PLC理论的新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方城黄石砚石工艺品产业升级途径探讨
研究多感官体验设计理念融入书籍中的积极影响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众媒时代党刊设计创新的四重维度
竹材创意产品的设计创新研究
运用设计建立品牌价值与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