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情,指向高考,落实时空观念素养
——以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例

2023-04-13张意珠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时空

张意珠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在所有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素养是考查频次最高的一种素养。因此,一轮复习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水平。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革命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斗争,不怕牺牲,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的《2022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中指出:试题通过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中的重大史实和重要历史线索,考查学生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掌握及认识程度,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加上新民主主义阶段史实多、考查细,学生容易混淆,以这一考点为例来探究时空观念在一轮复习中的落地实践具有代表性。

一、立足学情: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痛点”

学情是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的重要依据。经过初步的主干知识梳理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随堂测试,以了解学生的“痛点”,找到教学的“突破点”。

典例1.下表为1942—1944 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本题答案为B,正确率19.8%,一半的学生错选D。材料时间:1942—1944 年,空间: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广大贫农的户数在减少,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据此可得出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故B 项正确。D 项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典型的隐性时空词语,对应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典例2.1941 年初,日本《对华长期作战计划》称:“在作战方面为使华北方面出现划时期的治安新面貌,准备从华中方面调来第十七师团及第三十三师团主力。”这说明 ()

A.日军侵华兵力已大幅减少

B.中国抗战开始转入了反攻

C.国民政府的抗战压力加重

D.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

本题答案为D,正确率26%,不少学生反映无从下手。这一题真这么难吗?非也,掌握时空信息,理解其背后的内涵,便可轻松解题。本题时间:1941 年初,正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非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 项。根据“1941 年”“使华北方面出现划时期的治安新面貌”,定位史实:百团大战后日本的应对,说明百团大战具有重大的战略和政治意义,故D 项符合题意。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对战争的三个阶段划分不清,以及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空间范围定位不准。

通过以上典例,我们看到,部分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不能理解隐性时空词语背后的内涵,史实掌握较为混乱;对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把握不清;学习时忽视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空间及其流转变化,缺乏历史空间意识。

二、指向高考:确定提升时空观念素养的目标

1.高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考查情况

认真研究近三年的全国乙卷和广东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板块试题,不难发现时空观念素养题必考,考查时多以选择题形式,材料题间或出现。以2022 年全国乙卷第30 题为例:

20 世纪30 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首先,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指出历史事物发生的时间,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等隐形时空的判断;其次,考查学生对阶段特征的把握,如20 世纪30 年代的上述调整,应该是团结各阶层,全民族抗战,而非武装反抗国民党。

由此可见,近年试题主要以第二、三、四层次的考查为主,材料一般包含明确的时空,选项多为隐形时空。多选用变化节点的时空,如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等。理解时空内涵,将材料置于具体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探究是解题的关键。

2.确定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目标

黄牧航、张庆海教授从具象到抽象、从静止到变化、从孤立到交错三条路径,确定时空观念素养的测评层次具体如下:

据此确定本考点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目标:

(1)理解时空符号,能准确定位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能用一定的表达形式(大事年表或时间轴等)梳理阶段史实。

(2)理解时空词语背后的内涵,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

(3)能长时段观察历史事物,理解其演变。合理划分阶段,把握阶段特征。

(4)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主题。

三、一轮复习落实时空观念素养的实践

1.梳理时间轴,明确时空定位

针对前面的测试中暴露出学生时空定位能力较差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本的帮助下,梳理时间轴。时间轴是整理史实、梳理时间线索最经典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史实之间的关联,准确指出历史事物发生的时间,为下一步的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任务1:根据下列要求完成时间轴:

A.包含但不局限以下史实,将史实以某一标准分类整理,并在时间轴上体现出来: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八一宣言》、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八一三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抗战胜利、中共七大、双十协定、解放战争、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B.分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C.辅助线条和文字,说明史实之间的联系。

D.添加必要的相关的经济、思想史实(联系你做过的题目)。

时间轴清晰地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对照着时间轴,学生可以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拯救民族危机、推动社会转型是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发展主题。

2.理解时空内涵,总结阶段特征

教师根据近几年全国Ⅰ卷和广东卷高考试题,整理出一些同类型的隐性时空词语,如: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时空内涵,定位史实或阶段,并根据隐性时空词语,总结阶段特征,帮助学生在“一团浆糊”般混乱的细碎知识中构建知识网络。

任务2:请将以下史实填入表格,并概括阶段特征。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双减双交”“进京赶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东北抗联、延安、瑞金、陕甘宁边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中央红军、工农武装割据、《论持久战》、革命道路选择、革命形势转危为安、工作重心转移、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游击战、联合政府。

3.巧用地图,培养空间意识

时空观念素养包括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但空间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短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受重视。部编版教材大量增加了地图的数量,近年高考试题中涉及空间概念的题目越来越多,这些都在引导中学历史教学要努力提升学生的空间素养。历史地图隐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研究,尤其是战争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轮复习可以充分利用地图,涵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不少学生,尤其是非地理选科的历史考生缺乏中国区域地理基本常识。因此要给学生适当补充跨学科知识:如华中、华南、华北的划分。鉴于此,通过任务驱动,引领学生读图获取历史信息。这一过程要注意渗透读图基本方法的指导。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广东专用)中的地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工农运动》为例:

任务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工农运动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例的提示逐项观察地图,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宣传报刊的出版、研究团体的出现,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思想和人才基础;再观察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交通沿线,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小农经济较快解体,工人阶级数量较多,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此外还有东京、巴黎两个海外早期组织,说明仁人志士在不同地区不懈探索坚持斗争。从空间上看,早期工农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宣传报刊、研究团体活跃区域、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地高度重合,此外发起多次铁路工人罢工,说明这一时期工农运动的重点。

4.关注人文空间,强调制度变化

黄牧航、张庆海教授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空间既指自然的地理空间和人造的建筑空间,也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制度空间、文化空间和技术空间。基于此,涵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使用地图强调自然地理空间,更要强调人文空间。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为例:

材料一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

材料二《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指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

材料三木版画《减租会》。

任务4:请将下列材料连接对应的阶段。

A.土地革命时期

B.全面抗战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任务4 旨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将不同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与对应时空联系在一起,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材料四1932 年,美国的一份文件认为,红军的活动将导致“农村经济下降,农产品减少”,其原因包括突然改变土地法、富农出逃和他们的财产被扣押、农民普遍感到不安。

任务5:(1)材料中“红军的活动”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这一活动对革命斗争的必要性。

(2)美国文件对“红军的活动”有何认识?你是否同意这一文件的认识?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五1937 年2 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 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任务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与土地革命时期相比有何调整,并分析中共此次土地政策调整的政治原因。

任务7:综上,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任务5~7 意在引导学生将中国的土地政策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认识不同时期中共进行土地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对推动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进而得出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因势而变、为民而为。

经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有以下感悟:无论是全国Ⅰ卷还是广东卷,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备考的基础性工作。时空观念包含时间、空间观念,日常教学不能忽视地图的使用,甚至还应该为不选地理学科的学生普及基本地理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找到材料的时空这一抓手,将材料放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时空
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中央委员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时空之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群沟通机制有效运行的结构分析及启示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