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备考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从2022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谈起

2023-04-13黄健文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课程标准

黄健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2022 年高考广东卷在试题的情境设计、选项设置、材料摘编上,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气息,这对我们高考备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饱含“家国情怀”的2022 年高考广东卷

从内容比重上突显“家国情怀”。2022 年高考广东卷的选择题中,中国史部分共10 道,共30 分,占比62.5%,世界史部分共6 道,共18 分,占比37.5%。非选择题中的必考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7 题)占14 分,中国近现代史(第18 题)占14 分,世界史(第19 题)占12 分。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分值比重约为2:1。另外,在非选择题中的选考部分,中国史占2 道,世界史占1 道,考查内容明显偏重于中国史。

从情境创设上融入“家国情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规定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课程标准》也提到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是以新情境下问题解决为重心,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2022 年高考广东卷在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时,尤其强化对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等“四史”的考查。例如第2 题“奉朝请”,强调国家大一统的意义;第4 题“儒学危机”,强调社会责任;第8 题“娜拉出走”,突出时代困境;第10题“新中国初期外交”,强调走向世界的重要性;第14,21 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强调资本主义的保守性与局限性。此外,2022 年高考广东卷还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又发挥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作用。例如第8 题“娜拉出走”,反映当今社会的妇女解放问题;第17 题“白银货币化”,映射当今中美贸易战、美国金融霸权等问题。

从答案设置上渗透“家国情怀”。参考答案,是考查内容的重要落脚点,也是高考发挥价值引领功能的重要一环。表1 是笔者对2022 年高考广东卷部分题目答案的汇总。不难发现,命题人通过答案设计渗透家国情怀的意图相当明显。另外,笔者发现命题人还依据不同时空,从正反两面设计参考答案以渗透“家国情怀”。例如,正面设计有:秦汉时期,围绕的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魏晋至宋时期,围绕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明清时期,围绕的是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的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和走向世界。反面设计则有:北洋政府时期,围绕的是时代发展的困境;近代世界(德国、英国等),围绕的是资本主义的保守性与局限性。

表1

二、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要重视部编版教材的地位

新教材是新高考命题的出发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2019 年教育部组织编写、发行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版教材”)要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上,重点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力图使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叙述、辅助栏目设置等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起有机的、内在的联系。另外,2023 年广东高考是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年,那么统一教材版本下的高考与教材关联度几何,引发人们无限遐想。表2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 课《人民解放战争》为例,整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或许能够部分回答这一问题。

表2

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要重视情境和问题链的设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课程标准》都强调新高考命题应该以情境为载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考查。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应该变教材为学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或补充课外资料,以形成与教材内容相对互补、相关互印、相悖互证的情境,再通过设置能力层级递进(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调动知识与能力、解决问题)的问题链,以实现“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目标。

例如设置“相对互补”情境。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链:①指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4 页两幅地图的标题与课文标题“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何不一样。②将这两幅地图的标题直接改为“文明遗址分布图”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根据教材两幅图的相似性设置情境,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掌握“人类遗址—文化遗存—文明起源”的发展线索,感受中国上古先民的艰苦创业)

又如设置“相关互印”情境。在学习第18 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时,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链: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但是并没有进入紫禁城;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不仅攻陷紫禁城,还坐上了中国皇帝的宝座以及在紫禁城前检阅联军部队。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②为什么教材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前检阅联军部队。这是对清王朝最大的侮辱”?③清政府前后采取的自救运动有何不同?(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列强前后两次进入北京时的不同侵略行为,设计问题链,强化学生关于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的认识)

再如设置“相悖互证”情境。在学习第22 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时,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链:①阅读教材第128 页“史料阅读”,思考毛泽东所说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指的是什么。②结合下图和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建立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在经过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后开辟革命新道路,并补充材料“白色区米价高于赤色区”,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当时土地革命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材料: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2016 年全国Ⅱ卷第29 题

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要兼顾学生学习起点。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学生知道“局部抗战”,但是对其具体表现缺乏了解;又如大多数学生认同中国抗战的艰难,但是对其中的“艰难”又缺乏理性认识。针对学生这一学习起点,为了让学生清楚中国人民在“局部抗战”中的英勇抗战,我补充了以下一组照片;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中国抗战的艰苦卓绝的认识,我补充了王奇生先生在《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一书中提到的“湖南会战:战时国军的作战能力”的相关材料。

1932 年,美国纽约唐人街爱国华侨劝募献金,支援祖国抗击日本

材料国军士兵的射击技能远不如日军,大多数士兵打仗时只是胡乱扳放。不单技能差,且不沉着,往往过早发射,甚至一发现敌人,即到处放枪,无疑暴露了自已的位置,给敌炮以良好地射击目标。投掷手榴弹,大多失之过早,常常被敌人掷回。由于缺乏沉着应战的功夫,日军在攻击国军高地时,常在远处大声呼叫,诱使国军过早投弹或射击,以消耗国军的弹药……冲锋和白刃战是国军制胜最有把握的方法。在抗战初期,日军最怕国军的白刃战,但到抗战后期,国军的劈刺技术比不上敌人,有时两三个士兵尚不能活捉一个日兵。

——摘编自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三、“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效果的测评尝试

高考,离不开书面考试;高考备考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效果,同样离不开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4 关于“家国情怀”素养的相关要求,在高考备考实践中,我尝试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对“家国情怀”进行书面测评。

原创题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试题,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例如在进行选择性必修2 第14 课《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学习时,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以下两道选择题,以期帮助学生了解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对世界的贡献,增强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原创题1)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将这一思想逐渐丰富,包括未病先防、病起速治等五个方面。此后,这一思想为众多中医药学家所继承和发展。由此可知 (D)

A.中医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B.统治者重视中医理论研究

C.古代中医理念先进于西方

D.中医药学家重视理论研究

(原创题2)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对艾草就有认知,艾草常常作为糍粑、泡茶、做汤的原材料,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材。此外,许多地方有端午节在门前挂艾草辟邪(瘟疫)驱蚊的习俗。后来,艾叶逐渐成为重要的药用之物。这体现了(C)

A.古人对艾草的功效了解较早

B.艾草在古代药学中地位重要

C.中医药发展得益于劳动实践

D.时代环境决定了中医药发展

历史小论文的撰写。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范围是有界限的,而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开放的。要了解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达标情况,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便是较好的方式。老师布置撰写任务,不限题材,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在撰写的过程中,会经历资料搜集、核实资料、论证等过程,对已有认识进行补充或者修正;老师在批阅时,可以检查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价值关怀、人文关怀,是否关注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升实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学科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抓手,而“家国情怀”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更显持久和深厚。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情境、问题链、测评方式及关注学习起点等策略,以实现学生在应试中从学会做题到学会做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赣鄱情怀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