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研学报告 精准复习备考
——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看2023 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方向
2023-04-13李鹏程刘进全
李鹏程 刘进全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2022 年10 月16—22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既有对过去十年党的工作的总结,又有对近五年党的工作的总体规划,是党和国家今后五年的行动指南。大会闭幕会全党和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二十大报告的高潮。作为高中历史党员教师,我们下载并打印了二十大报告全文,反复研学,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并将报告与高考历史复习备考相结合,分析了2023 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方向。
方向一 国际局势与中国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的第一部分首先把过去取得的成绩置于国际局势大背景之下,可见准确研判国际局势对制定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我国既有惨痛的教训,又有辉煌的成绩。地理大发现以后,一个以西欧(不能用“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掀起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在此期间,虽然我国台湾一度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美洲的玉米和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也传入中国,因购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药材等物品,欧洲从美洲掠夺的大量黄金、白银,但明清时期的中国无视当时世界局势的变化,不但没有对这一有利的因素加以利用,反而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坐失发展机遇,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欧。工业革命后,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历史由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领先于世界的科技等令国人骄傲的历史逐渐演变成了任列强瓜分宰割的屈辱的历史。这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屈辱史是中国无视国际局势变化而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一惨痛代价也使得当时的中国对国际局势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由鄙视(称外国为“夷”)到被迫卷入和加以利用。传统教学大多关注此阶段的国际局势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的确是主要方面,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也不应忽视还有通过对局势的利用攫取权力、谋求利益的积极影响,如:一战期间,利用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市场的控制的机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的发展,被形容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应协约国的“邀请”派出十四万劳工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并在战后以战胜国的身份争取到了一系列权益;二战期间,由于日本的大举侵略,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通过《开罗宣言》等一系列协定,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逐渐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在华部分特权,维护了国家主权。总之,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中国被卷入到两次世界大战中,但也利用世界局势的变化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及国家独立争取了一定的条件。同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因相互厮杀而削弱,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亚非拉殖民地及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并发展,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平时我们对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重点关注两条线:一条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条是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这样教学是最能体现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但新课程标准还有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能从国际局势和中国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考查这一段历史,无疑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帮助。2023 年高考也可能参照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这一思维方式,考查俄乌冲突等国际局势变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我们高三老师也应关注这一历史热点,留意这一命题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利用国际局势制定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当时的世界局势是:两极格局正在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达到了高峰,中国外交“一边倒”,赢得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建设的支持,打破了帝国主义外交孤立;积极与新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参加万隆会议时,面对帝国主义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挑拨各国关系的企图,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召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石油危机等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美国实力下降,与苏联争霸力不从心,谋划与中国缓和关系,利用中国遏制苏联。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苏关系破裂的现实,中国主动开展了乒乓外交,缓和了与美国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国际局势的研判是: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利用这一有利的和平外部环境积极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外交由“一边倒”的单边外交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外交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基于近现代中国对待国际局势的态度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我们可得出以下规律:
在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备考中,我们高三老师要带领学生,梳理上述规律,认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一经验教训,从全球观视角观察、思考国际局势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这一命题方向。
方向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二十大报告中回顾过去十年的成绩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十年来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对于建党一百周年,2021 年的高考全国乙卷文综试题历史部分第42 题明显考查了这一历史热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 年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备考同样要重视这一命题方向。关于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我们高三历史老师要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观这一命题方向,将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观与古代中国如宋朝的扶贫救济或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等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四个自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既然是新时期,那必然和以前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相似点包括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均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制度都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不同点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水平更高。就高三历史热点复习备考来说,就是要关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这一命题方向。列表归纳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不同阶段给我们的启示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在高三热点专题复习备考中,我们高三教师要让学生知晓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等相关知识,把握2023 年高考对这一热点的命题方向。
方向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二十大报告的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如果说关注世界局势是“谋全局”的话,那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谋万世”,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重大飞跃: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毛泽东思想主要回答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问题。
三次飞跃有哪些共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都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涉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包括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革命寻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等;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包括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结合以上实践可以看出,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中国的改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中国得以快速发展。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墨守成规、教条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就。
在高考历史复习备考中,高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的相关知识,留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这一高考热点命题方向。
方向四 中国式现代化
二十大报告论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主要指欧美)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一、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方是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人口规模较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贫富差距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相对缺失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方现代化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西方现代化有侵略和掠夺、奴役别的国家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也有与西方现代化的相似之处,如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经济科技化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今后五年建设中国的宏伟蓝图,教育是为党育才,高考是为国选才,所以高考命题专家肯定要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并在高考试题上予以体现。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关注的领域较窄,问题剖析较浅,写作此文,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教育界同仁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与高考历史热点相结合的角度关注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关注高考热点命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