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2023-04-12李媛媛
[摘" " " " " "要]" 高等数学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教师要本着“够用、必需”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以此突出教学重点、核心概念,让学生扎实掌握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并且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思政案例、数学史知识、数学建模思想来讲解高等数学知识,重视精讲和导学的整合,借助互联网优化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素养,培育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展开探究,希望对于高等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 " 键" "词]"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45-04
一、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过程缺乏新的理念
在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所有关注点几乎都投放在“灌输知识、经验、技巧”方面,忽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1]。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由于数学教学过程缺乏新的理念,教学模式单一、落后,依然将“教师为中心”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采用讲解概念、习题练习、知识总结的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习题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扎实、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还会让学生对于参与高等数学教学活动存在抵触心理。同时,在讲授新知识期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提问,通常都是让学生背诵公式、定理、概念,无法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课堂氛围非常枯燥。另外,由于教学过程缺乏新理念,导致学生的思维存在局限性,学生不具备拓展知识、多元思考、自主实践的意识,不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2]。
(二)教学内容陈旧
伴随着时代的持续进步,社会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解、灌输知识外,还需要发展学生能力、思维、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差异、个性学习需求,学生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单一。同时,在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较为关注如何体现数学逻辑体系、理论知识严谨性,始终把数学知识作为本位,让学生机械式地概括数学知识,学生缺少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3]。另外,教师习惯于把教育内容局限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忽视了对课内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推理、忽视探索”,实验、实践教学比较少,不利于学生探索数学课程中的未知领域。
(三)教学评价单一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考核期末成绩”来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对学生缺少综合、全面了解。同时,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高等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为了提高期末成绩,会采用背公式、记定理的形式来参与学习活动,根本无法透彻掌握高等数学知识内涵、原理,不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另外,在高等数学教学评价中,依然是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如,学生的读书报告、课堂参与、学生互动、随堂练习、团队讨论等,以上内容都需要教师去了解、评价。因此,在之后的教学工组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评价形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4]。
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更为扎实、全面地掌握数学课程知识。
1.明确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原则
在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展示出数学建模思想的教育价值。首先,教师要遵循“分清主次”的教学原则,明确知识间的关联性。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专业的情况下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如,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高等数学是一种技术型工具,只有学好高等数学知识,才能够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安排数学教学进度、时间,结合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学习、应用新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遵循“灵活应用”的教学原则,改变之前“生搬硬套”的形式,把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建模思想相互融合,展示出数学课程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针对性”原则,在讲解低难度数学问题的时候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在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思想规律的情况下,再逐渐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引领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更为全面地掌握数学核心概念、难点知识[5]。
2.把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在实际案例中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在实际案例中,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够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如,在“微积分模块”中,教师讲解函数极值、最值问题期间,可以展示“水果最佳收获时间模型”“最佳车速模型”等案例;在微分方程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传染病模型”“学生宿舍规划模型”等案例,并且运用数学软件让学生感知数学建模思想,用数学建模思想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
(二)重视精讲和导学的整合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精讲和导学的整合,帮助学生全面吸收、内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质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会逐一讲解数学知识,这样的知识讲解过程缺乏重点,丧失目的性,并且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学生会产生学习疲倦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赶数学教学进度,会快速讲解教材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效率比较低。因此,教师要通过精讲和导学的整合,让学生有导向地探索数学知识,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在“精讲”课堂环节,教师需要用最少的时间突出重点知识,科学分配教学时间;在“导学”课堂环节,要先展示一些核心、关键问题,如,典型例题、基本技巧、数学公式、基本概念、数学定理等,较为关注如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发展学生发散、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如,在曲面积分、曲线积分计算公式推导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图形的方式形象展示微元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猜想罗尔定理结论、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等,掌握多种证明方法。只有实现精讲和导学的结合,才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核心知识,拥有独立探索、实践、思索的机会,也才能构建融洽的数学课堂氛围,发展学生多项学科能力、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6]。
(三)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思政案例
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和习题,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重视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教师可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思政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端正学习态度。
1.灵活选择案例,启发、了解学生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想展示出思政案例的价值、作用,教师要灵活选择案例,注重启发、了解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发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思考,提升高等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真实情况,选择对应的思政案例,让学生在解析思政案例的过程中,深化对高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选择一些趣味性、实践性强的高等数学思政案例,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深度钻研、思考。同时,教师要重视思政案例的应用性、真实性,结合实际生活问题来引出知识点。如,在讲解“导数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东京奥运会全红婵10米跳台夺冠案例”,并且提出问题:“如果在10米高的跳台上跳水,全红婵离水面时间、高度构成函数关系,分别计算某时刻、某时间内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在此过程中,既能够增强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探究性,还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其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深度感悟。另外,教师在选择思政案例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如,对于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定积分应用”相关知识期间,教师可以选择“2020年3月9日,我国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案例,让学生把定积分理论知识和物理学做功问题相互融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综合成长、发展[7]。
2.增强思政案例的趣味性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思政案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教师要增强思政案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论知识,使其高等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和完整。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高等数学知识无味、枯燥,让人缺乏学习欲望。对此,教师要借助趣味思政案例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芝诺提出“芝诺悖论”,主要讲述的是乌龟与阿基里斯赛跑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案例、课堂知识提出如下问题:“乌龟可以比阿基里斯早10米开跑,乌龟速度是1分钟1米,而阿基里斯速度为1分钟10米。如果阿基里斯跑了10米,这时候的乌龟领先了1米。如果阿基里斯再跑1米,乌龟领先了0.1米,这样一直类推下去,他们两者有何关联性?”学生经过激烈讨论,十分肯定地认为阿基里斯很快就能够超越乌龟,但是实际上阿基里斯可以无限接近乌龟,但是却无法超越乌龟。这样的答案和学生的认知处于相悖状态,教师可以引入“级数思想”来解答这个案例,既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史知识,还能够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四)基于互联网背景优化教学过程
1.构建信息化教育平台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展现互联网平台的教育优势,通过构建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整合,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首先,互联网平台涉及的学习资源比较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进度、特点、喜好,在信息化教育平台搜索资源、拷贝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深化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记忆。其次,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特征,灵活安排高等数学微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巩固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最后,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简化、调整数学教学内容,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的形式具体化展示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数学知识视野。另外,教师要在信息化教育平台设定交流沟通模块、自主学习模块、全真模拟考核模块等,让学生在信息化教育平台查漏补缺,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优化教学策略与模式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要想展示互联网的教育价值,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与模式,用学生喜爱、可以接受的形式来落实数学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构建翻转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线上自主预习、学习,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课堂导入、预习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解答难点、核心数学问题,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其次,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积极点拨、引导,强化和学生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效率。最后,教师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考核模式,改变之前单一考核学生期末成绩的情形,对学生展开综合考核,如,考核学生学习状况、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理清学习思路,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另外,教师要借助互联网构建师生沟通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请教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师生共同进步,取得最佳的数学教育成果。
(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思维导图
在高等数学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比较多,如果不加整理直接灌输给学生,很容易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混乱,打击学生探究、整理、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高等数学理论知识,这样便于学生高效记忆,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于Mindmaster软件绘制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并且把思维导图、概念图运用在备课环节、授课环节、板书环节、复习环节,实现高等数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梳理,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提高学习效率、质量。
1.在备课、预习环节运用概念图
在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灌输教材知识的教学现状,就要遵循知识规律、教学规律,在备课、预习环节中运用概念图,这样既能够突显难点、核心内容,还能够优化教学过程,理清教学思路,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效。如,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课程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如图1所示,其中爱心图标标志定积分的本质,五角星图标展示核心、重点内容,旗子图标展示的是难点内容。借助于概念图能够清新呈现讲解思路,让学生对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梳理、整理,明确学习思路。利用概念图备课、预习,能够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利用思维导图导出教学知识
在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导出教学知识,展示出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的高等数学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和完整。在高等数学教材中,一元函数中的微积分学与多元函数中的微积分学有着较大关联,如,一元函数中微积分学的计算方法、定理、性质、概念都能够运用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中。如图2所示,教师为学生展示定积分概念图,详细绘制二重积分内容,借助于概念图的形式总结、归纳,如图3所示。
在课堂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让学生有条理地解析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探索、实践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六)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
高等数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具体包含了公式、公理、定义、定理等内容,高等数学知识内容单调、抽象,很多学生依然采用机械记忆、背诵的形式来参与学习活动,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要讲究方式、技巧,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了解高等数学中涉及的语言、精神、观点、方法、思想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有全新、全面的认知。
1.教师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想丰富学生数学史知识视野,教师要先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数学史涉及的空间跨度、时间阔度比较大,教师要深入了解数学史知识,通过学习《数学史简编》《古今数学思想》《数学史概论》《世纪数学通史》等知识,感知数学史中蕴含的魅力、精神、价值,并且把这些内容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摆脱以往形式化、抽象化的教学形式,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讲解知识、传授经验。
2.把数学史知识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
在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科学融入数学史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史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从中感知高等数学课程中蕴含的人文魅力、精神。首先,教师要借助数学史知识来解决教学问题,如,在阐述“费马大小定理”课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费马的一生,为学生讲解费马定理的出现背景、年代等;在讲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公式并不是莱布尼兹与牛顿合作研究的,而是在各自国家研究、探索出来的,并且时间线也是一致的”,还要让学生熟知牛顿是在探究微积分、力学的时候研究出来,而莱布尼兹则是在研究几何问题的时候得出来的。虽然两者之间的研究背景存在差异,但是研究成果却是一致的,这表明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让学生在研究真实数学事件的过程中,强化对微积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结语
综上,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解、传授高等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创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重视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方案、方法的改革,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来阐述、讲解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案例、数学史知识、建模思想展示数学问题,让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的欲望,通过自身努力来构建完整的高等数学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个体进步、发展,为将来投入工作、学习做好准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华,毛绪平,张瑜,等.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的“第一公里”问题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J].高教学刊,2021,7(36):69-72,79.
[2]罗李平,曾云辉,吴雄韬.解决高等数学教学问题的七点措施: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高等数学研究,2022,25(1):105-108.
[3]周靖楠,刘振男.高等院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J].贵州农机化,2022(1): 51-54.
[4]卢博,路艳琼.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以高等数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242-243.
[5]解小莉,薛海连,吴养会.农林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30-32.
[6]陈瑞阁,黄光东.多元化、立体化、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3):52-55.
[7]盛海林.新工科背景下医药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6(8):152-156.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