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老年照护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探究

2023-04-12罗文平胡必梅柳雪玉单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期

[摘" " " " " "要]" 目的:探讨校院共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将其应用在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实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校院合作结合“课程思政”共建《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实训技能教材》,并对2016级医养结合二院班学生开放使用,学期末采用量性研究对学生技能考核成绩、职业认同感、人文关怀能力及对老年人态度进行评价,采用质性研究对教师进行访谈评价。结果:2016级医养结合二院班学生的技能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及对老年人态度与2015级二院班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实验前后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提高,教师对该方式评价积极。结论:校院合作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并用于医养结合老年照护实训教学中,提高了护生职业认同感、人文关怀能力和对老年人的态度,有利于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 " 键" "词]" 课程思政;医养结合;人文关怀;校院合作;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69-04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从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出发,为各类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体化的医养服务[1]。随着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也复杂化、多样化[2],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面临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主载体,构建“三全”育人格局[4],实现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如今护理教育开展课程思政尚处于探索阶段,苏颖等人[5]将思政教育融入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有良好成效。史瑞芬教授[6]认为目前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机制需完善。(2)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需加强。(3)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需提升。同时,她提出制订课程思政案例库能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我校自2007年起与本市多家医院开展“221校院双元”办学模式,本研究是在校院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结合老年照护实训技能教材中,并在2016级医养结合二院班实训教学中进行应用研究。

一、组织建设团队

(一)团队分工及内容安排

本研究基于校院合作基础上构建《医养结合老年照护技能实训手册》,团队成员包括二院教师15名,均为副高以上职称,年龄(42.56±4.74)岁,主要负责实训手册操作流程的编写、课程思政素材的收集及实训手册的应用;学校教师5名,其中副高2名,讲师3名,主要负责实训手册课程思政资料的收集、校对、修订以及应用评价等。根据校院合作医养结合方向和护理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目标,确定实训教材内容为老年人生活照护技术、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技术、老年人家庭治疗照护技术、老年人常见意外急救技术4个章节76个子项目。每个项目均包括案例介绍、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知识链接以及评分标准。

(二)编制课程思政案例

校院共建QQ交流群,校院双方教师每周开展一次讨论。首先院内教师展示操作流程初稿,校院双方采用头脑风暴法集中讨论,划分该操作流程具体的思政内容,展示收集的相关材料,大家集思广益,结合思政教学修订操作流程,由校内教师归纳整理育人资源,形成案例手册。思政内容具体包括5个方面:(1)教学内容体现爱国主义教育;(2)教学内容加强信仰价值提升;(3)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4)教学内容提高科学精神;(5)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陶冶相结合。如讲授概论部分时介绍国家针对老龄化国情所进行的应对措施,升华爱国精神;讲授老年人噎食、误吸、心肺复苏、外伤包扎时强调护理对人类健康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护理的宗旨是造福人类,从而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讲授测量生命体征、护理肠造瘘等病人时介绍临床护士的创新发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为老年人刮痧推拿时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国传统美德。形成初稿后由护理教育专家进行审核,校内教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校正、修订,最后编写成册,印刷成校本教材供学生使用。

二、应用及效果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6级二院班3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名,占5.71%;女生33名,占94.29%,年龄19~21(19.87±0.55)岁。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于第七学期开设,为医养结合方向品牌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训课36学时,本案例教材应用于实训教学。学生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进入市二院学习,实行“半天病房、半天课堂”教学模式,已完成内、外、妇、儿、急危重症等专业课程,能按照护理程序完成护理措施。

(二)具体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安排任务,学生仔细阅读实训手册,分小组完成任务讨论。课中,教师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给予回答。课后,学生练习操作并书写反思日志。以协助老年人喝水实训操作为例展开说明:(1)课前,教师发布《医养结合老年照护技能实训手册》,学生仔细阅读手册并回答3个问题:问题一:操作前评估什么?问题二:操作中注意什么?问题三:操作后宣教什么?学生阅读手册分小组进行讨论。(2)课中,教师针对课前问题进行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答,并回答原因。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如操作前需洗净双手;寻问老年人有无特殊要求;保证环境温度适宜,无异味;协助老人安置舒适半坐体位,避免呛咳;评估老人自理能力并根据情况选用耐摔防滑的器皿和吸管等物品。操作时注意水温、水面高度(杯中的水应装至杯壁的1/2-2/3),根据老人的吞咽节律控制速度,观察老人有无呛咳、喘憋等现象,喂水完毕后擦尽水痕,将水杯放置安全、方便的位置,提醒老人每日按时喝水,进水后不宜立即平卧等,将操作步骤融入人文关怀,渗透关爱,同时介绍针对老年人照护服务的相关政策等,升华爱国情操。学生分小组练习操作,并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正。(3)课后,学生书写反思日记,将操作视频上传平台。

(三)效果评价

1.技能考核成绩

学期初校院共同制订实训考核计划,于期末课程结束后完成考核,考核时为避免人为干扰因素,由非授课教师进行全程一对一考核。操作满分100分,及格分为60分。考核成绩与2015级二院班(n=40)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2.护士职业认同感

采用邓芳丽等人[7]翻译的中文版《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包括把握感和自我效力感、一致感、有意义感、影响感和自我决定感5个维度21个条目,使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别为1~7分。于课程结束前和课程结束后分两次发放,教师统一指导,采用无记名方式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100%。

3.对老年人态度

采用中文版Kogan老年人态度量表(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KAOP)该量表 Kogan[8]编制,用来测量对老年人的情感态度,共34个条目,其中17个条目表示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条目总分为消极态度总分;另17个条目表达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条目相加总分为积极态度的总分。量表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7分”,总分34~238分,136分为中立,大于136分表示态度为正向,总分越高表示态度越积极。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于课程结束后发放,共发放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100%,量表得分与2015级二院班(n=40)得分进行比较。

4.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采用黄弋冰等人[9]编制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量表包括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决困难8个维度共45个条目,反向条目10个。量表采用Liket5级评分法,从“完全符合=5”到“完全不符合=1”,反向条目反向计分,总分45~225分,分数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4,量表得分与2015级二院班(n=40)得分进行比较。

5.质性访谈

课程结束后选择3名参与授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选择宽敞、空旷的教室为访谈场所,采用标准化的开放性访谈形式。访谈前告知受访者目的、内容、保密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以取得受访者的理解和同意。访谈内容根据访谈者的主题展开,受访者根据主题畅所欲言。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做好详细记录。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学生考核成绩

2016级学生操作考核成绩为(83.321±2.045)分,与2015级采用传统教材的学生相比[(81.241±1.2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1,P<0.001)。

(二)实验组护生实验前后职业认同感比较,见表1

(三)两组护生对老年人态度评价比较,见表2

(四)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比较,见文末表3

(五)质性访谈结果分析

1.对专业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解剖与分析

老年病人与别的病人不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强调一些保护安全、增加舒适度等细节,但是没有将这些细节具体到专业内容中。现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案例的编制中,让我们对内容掌握得更具体,讲解起来也更加有说服力。

2.加强了课程思政的意识

我们所带的班级是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教师也同样边工作边教学,所以往往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不够。现在将思政内容具体到教材中,无形中提醒着我们上课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3.提高了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能力

在参加学校培训时,总会听到课程思政这个词语,想加强思政教育,但是总是找不到突破口,加上工作忙碌,没有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如今将课程思政的内容编制到案例中,课程思政的能力提高了很多。

四、讨论

(一)校院合作结合课程思政编制《老年照护技能实训手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在于其以课程为载体,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的专业教学中[10]。护理院校肩负着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更为重要。据调查发现[11],护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价值引领。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是思政教育的职责,专业课程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另外,现代学徒制班授课地点在医院,医院带教老师因工作压力大、教学经验少等原因,往往较难将思政元素不着痕迹地融入课程。根据技能考核成绩可以看出,2016级二院班使用融入“课程思政”实训教材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优于2015级二院班使用普通实训教材的学生考核成绩。另外,质性访谈结果显示,3名带教老师在之前的教学中往往将立足点放在专业课上,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对相关的政策更是知之甚少,也从未考虑过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中。实验后3名带教老师能轻松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因此,校院共建“课程思政案例库”促进教师主动地收集资源,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思政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老年照护实训教学中能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有研究对五年制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2],绝大多数护生因为老年人难沟通、老年人卫生意识差、工作辛苦等原因不愿意从事老年照护等相关工作,这也大大影响了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干预后职业认同感明显高于干预前,分析原因为:(1)学生在“半天病房、半天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已有3个学期的临床学习和工作经验,接触的老年患者较多,对老年照护有了初步的了解,仅知道照顾老年患者的不易,却没有激发其照顾、关爱老人的爱心和责任心。另外,我校学生年龄较小,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缺少与老年人相处的经验,较难与老人和睦相处,学生对老年照护的职业认同感不强。(2)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实训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小故事、小知识将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信仰价值等观念传递给学生,学生耳濡目染,领悟到老年照护的重要性,与老人相处时能理解老人、关爱老人,消除对老年照护相关工作的偏见,实现职业道德、信念价值、人文素养的提升,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老年照护实训教学中能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

陈光毅[13]、杨依[14]等人研究认为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要提高。鞠晓红[15]、周一锋[16]等人研究认为,课程思政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据表2及表3结果显示,实验前后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得分、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缺乏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加上受与老年人相处的经历、照顾意愿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护生不能与老年人和谐相处,体现人文关怀,这与我国老龄化国情背道而驰。将课程思政融入老年照护实训教学中,给学生树立了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激发了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使他们领会到老年照护的意义所在。学生更愿意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愿意照顾老年人的感受,注重与其沟通技巧,这使得学生的整体素养得以提升,对老年人的态度得分也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照护的需求也日益上升,提高老年照护的质量是护理教育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将课程思政融入老年照护实训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还能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和人文素养,但是由于校院双方教师工作负担重等原因,思政案例素材还需完善,因此,在之后研究中,可与多家医院合作共建案例库,丰富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邓洪华,程岩,刘媛,等.医养结合在老年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16):2534-2538.

[2]孙靖,姜小鹰.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21):2650-2653.

[3]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4]成永军.探索有效模式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9(5):37-39.

[5]苏颖,韦冰梅,黄萍,等.思政教育融入参与式教学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9,6(34):156-158,165.

[6]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8):586-590.

[7]邓芳丽,张健,李宣霖,等.中文版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17):47-50.

[8]Kogan N.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the deve-lopment of ascale and an examination of correlates[J].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1(62):44-54.

[9]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10]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11]戎贤,张健新,李艳艳,等.高校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9-53.

[12]杨玉洁,李惠萍,方勤.五年制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14):75-77.

[13]陈光毅,郑翠红,李华萍.407名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4):409-412.

[14]杨依,蒋晓莲.实习中期护生人文素养能力与同理心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12):3185-3188.

[15]鞠晓红,张晓宇.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改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3):93-94.

[16]周一峰.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以急救护理与技术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