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高职院校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的“三融入五进阶”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3-04-12原玉萍宫海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期

[摘" " " " " "要]" 立足国家职业教育美育工作要求,结合建筑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以依托专业实施美育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如何将美育与专业技能教育高度融合,如何创新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的育人理念,如何建设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的教学资源,如何形成适合建筑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的特色育人模式,从以美育人的角度,研究如何为建设行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 " 键" "词]" 高职院校;美育;技能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33-04

美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未来15年的高等学校美育发展的目标是:到2035年,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美育工作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还不相适应,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还不相适应,尤其是部分职业技术类院校过多关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对学生美育思想的培养相对缺乏重视”等问题开展研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动态

对美育及相关概念作界定,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审美教育育人工作、构建审美教育育人体系的前提。席勒最早提出“美育”一词,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对人的心灵进行净化,从而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王国维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他提出“美育(即情育)是也”。蔡元培先生对美育做如下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滕守尧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彭吉象认为:“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国外学者对于“高等学校美育”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对艺术教育的改革测评等方面。与“审美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相关的研究均是对审美教育或者是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在现代西方教育体系中,美育课程得到重视。美国在《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规定必须保证学生艺术学习的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美国教育法》中将艺术教育定位于中小学的核心课程,奠定了美育的地位。美国对美育的重视在大学尤其突出,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塑造整个学生比传授特定知识更为重要”,《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规定学士要修的16门课程类别必须包括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哲学、美术与音乐。哈佛大学规定音乐为必修课。美国大学对美育的重视还表现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数学、物理、化学或阅读等课程,都提倡并积极运用艺术教育形象的方法、戏剧性的方法去教,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英国教育也非常重视美育,除了中小学对美育的推行外,大学都必须开设相关的审美课程,以便于学生选修;德国、法国更是将美育纳入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之中。

中国现代美育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与美育有关的概念、命题、观念得到深入研究,美育的价值逐步得到了教育界、学术界的认可,美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国内学者对于高等院校美育的研究,多侧重于普通高等教育,专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审美教育的研究专著相对缺乏,一般以章节形式在高等职业院校综合研究专著中出现。现有的对于高职院校美育的研究普遍认为,在高职教育中,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内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追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目前,职业教育的美育研究主要基于宏观方面,缺少深层次的探讨和有特色的研究,现有成果多关注基础美育工作,分别为美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方面的研究;美育对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美育在职业课程教学方面实践应用的细化研究。对于高职院校美育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较少,美育的课程建设和教材的编写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目前已有研究的实施路径主体主要以学校居多。在研究视角上,陈旺通过解读大学审美教育的目标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审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实施路径,为大学审美教育提供借鉴。

鉴于高职院校美育的研究现状,如何将美育与专业技能教育高度融合,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美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下高职教育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二、建筑类职业院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国家建设中心目标。基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对建筑类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建筑类高职院校以培养美丽中国的建设者为使命,以培育新时代鲁班传人为己任,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如何培养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感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至关重要。结合行业特点、专业要求,对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职场岗位需要,提出“以美育德、以艺涵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美育育人理念,明确以培养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建筑类职业院校美育工作总体目标。

三、建筑类职业院校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的“三融入五进阶”模式构建与实践

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对建筑类行业人才素质要求,结合行业特点、专业要求,对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职场岗位需要,学院明确以培养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美育总体目标。经过5年半的实践检验,创新构建了建筑类高职院校美育育人体系。

(一)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创新高职院校依托专业实施美育的育人理念

树立“凝传统美、习技艺美、创时代美”的美育理念,根据建筑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美育理念深植各专业,将美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融美于技,以技筑美。结合行业特点、专业要求,系统构建了培养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模式、实施过程等较为完整的审美教育育人体系。在育人过程中从制度、整合审美教育资源等方面对接学生专业教学要求、职业岗位要求,把审美教育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美育与专业技能教育高度融合。

(二)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建设“共享型美育师资体系、融合型美育课程体系、开放型美育环境体系”为一体的教学资源

1.搭建“美育顾问团队+公共美育导师团队+专业美育导师团队+专业艺术家导师团队”共享型美育师资体系

美育顾问团队:聘请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负责美育体系论证、培训指导;公共美育导师团队:由美术教师、基础部相关教师组成,承担审美教育公共课程(独立式美育课程),将成果贯穿美育体系建设,渗透到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专业美育导师团队:由全体专业教师组成,承担融入美育的专业课程(植入式美育课程,即美育植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做到育人先育己,全系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筑牢基础,打造全员美育特色;专业艺术家导师团队:依托山东工艺美术协会,由画家、书法家、艺术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组成。建设艺术家校园工作室,助力院校美育工作。

2.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构建“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公共课程+美育专业课程”的融合型课程体系

对接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构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融合型课程体系,通过美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劳的发展。

美育公共课程:专业开设以“传统之美、建筑之美、艺术之美、文字之美、技艺之美、劳动之美、他山之美、自然之美”为主要内容的独立式美育公共课程;美育专业课程:融美育于专业课程,形成植入式专业课程,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美育,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成一批如建筑形态构成与模型制作、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等融入美育内容的专业示范课程,课程参照“感悟美—研习美—传承美—创造美—传播美”的五步进阶式教学模式完成专业教学。

独立式(美育公共课程)和植入式(美育专业课程)双线并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习技艺中凝美习美,专业实践中创造美、传播美,实现美育与专业技能教育高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营造“课堂美育+校园美育+社会美育”的开放型美育环境体系

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育人过程中建设“四课堂”,即教学课堂、技能工作室、学生社团、社会服务创业团,实现课堂美育。以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课堂为第一课堂,悟美识美;以中国古建筑构建收藏馆、书画教育研究院、创艺工坊、研泥空间、研木空间、研帛空间、书画院、公共艺术工作室等专业技能工作室为第二课堂,凝美习美;以书法社团、鲁班讲堂、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社团活动为第三课堂;社会服务创业团为第四课堂,创造美、传播美。

校园环境是美育承载者,注重生态美育,把校园打造成美育大课堂,实施校园美育,在校园中实施沉浸式美育,整合校园美育资源建设校园美育平台,借助鲁班文化广场、怀旧广场、特色教室、温馨宿舍让学生体验美、鉴赏美、融入美,提升学习兴趣,以美育己。

与建筑业行业企业、社会服务对象互动互联,搭建开放的社会美育平台,依托社会服务创业团(摄影工作室、设计中心、创艺工坊、研泥空间、研木空间、研帛空间等),树立服务社会、创造美、传播美的责任感、使命感,育人过程中实践社会美育。

以校外美育实践基地为中心,将美育课堂教学延伸到合作企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社会服务场所(农村、社区),开展艺术设计扶贫,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价值,实现对社会的服务功能,最终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美育教学效果。

(三)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构建“三融入五进阶”育人模式

育人过程中探究并构建符合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的“美育融入全课程”“美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美育融入全专业”的“感悟美—研习美—传承美—创造美—传播美”“三融入五进阶”育人模式,形成美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育人特色。

专业审美教育注重美育的深度和广度,共享型美育师资团队参与育人过程,美育融入每个专业,惠及每个学生,美育全员;融合型课程体系实现全程育人,独立式(美育公共课程)和植入式(美育专业课程)双线并行,突出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美育的特点。从学生入校到就业,美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的各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放型美育环境体系助力全方位育人。

融美育于专业技能教育的“三融入五进阶”模式构建与实践的过程,育人成效显著:师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美育比赛中成绩优异;就业率稳步上升,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是“素质高、用得上、靠得住”。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学院作为唯一高职院校做《打造文化育人高地,培育时代鲁班传人》典型发言;山东卫视、《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建设报》等媒体对学院的专题报道达80余篇;学院文化育人、美育工作被作为典型,在全国职业院校各类会议上作经验交流30多次;经验做法被120多所高职院校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旺,王路刚.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实施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26-28.

[2]闫兴亚.对高校美育教育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121.

[3]程岭.“以美立人”:美育“新境界说”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3):3-6.

[4]赵伶俐.创建贯穿学校教育全程的大美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7-06-29(006).

[5]房文婷,梁庆东.高职教育融合美育精神的路径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52-53.

[6]苏康敏.高职院校构建美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7):90-91.

[7]霍艳杰.“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建设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4):48-49,52.

[8]董丽华.基于立德树人的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案例:以秘书事务所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37):78-80.

[9]张想林.“双高”语境下高职院校美育融合发展的三重维度[J].科教文汇,2022(19):32-36.

[10]刘大欣,庄伟.新时代美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分析与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8-20.

[11]李晓伟.美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培育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现路径研究[J].新美域,2022(2):120-122.

[12]李心慧.高职院校美育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创新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164-165.

[13]宋帅文.高职院校“以美育人”课程开展路径探析[J].艺术评鉴,2019(17):138-139.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