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3-04-12位艳宾刘郁吴红刘焕
[摘" " " " " "要]" 医药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医药工业实力的整体提升,既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又能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健康产业,在此背景下,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对于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OBE 教育理念为设计导向,以调查反馈数据为设计依据,明确职教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思想道德、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奋发有为四个评价维度设计高职药品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期为我国医药工业培养有学历、有技能、综合素质高的能工巧匠提供参考。
[关" " 键" "词]" OBE教育理念;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101-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医药工业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我国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我国医药行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传统的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多以授课教师为主体,以考试分数为评价准绳,而忽视了素质评价、技能水平和行企需求,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因此创新育人模式,构建与职业教育理念、岗位技能要求及综合素质发展相匹配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成果导向教育(以下简称OBE)又称为需求导向教育或目标导向教育,于1981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Spady等提出,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2]。OBE理念认为应以学生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逆向设计所有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及教学成果的客观评价,通过持续反馈需求、不断调节教学活动达到期望的成果目标[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4],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4],与需求导向教育理念相一致,即“需求导向”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满足经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和构建满足经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药品生产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宗旨就是为徐州、连云港、江苏乃至全国的医药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医药化工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持。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如何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成果的评价主要从教育方出发,评价标准由学校设定,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就业率,忽视了企业对技术技能的需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还局限于不同侧面的研究,没有形成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4]。具体到医药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一)行企参与程度低,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评价角度主要从教育者出发[5],用人企业、社会机构、学生家长、行业专家所占的权重非常低,表现出评价主体太单一、评价结果不科学。
(二)技能评价占比小,评价指标片面
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倾向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训关注较少,职业技能水平的评价比重较小,这往往会出现培养的学生与岗位需求脱节,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的情况,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影响职业发展。
(三)过程评价周期短,评价机制机械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关注在校三年的教育成果,还要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因此在构建评价机制时,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理念、企业需求、个人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动态反馈,实时调整与完善,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实用技术人才。
(四)评价维度狭窄,评价方式单调
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高低往往与学生的就业率紧密相关,因此“就业率”成为评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6]。“就业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才培养质量,但并非全然正相关,评价维度应多元化。
(五)评价对象统一化,评价内容静态
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应届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之外,根据《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退役军人、下岗职工、企业职工、农民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均纳入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7]。学习者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学生教育背景不同,学习需求差别较大,基础水平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分层次、个性化评价,不能统一而论,评价内容应因人而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又要考量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职业发展能力、综合表现素质及持续学习能力[8],因此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动态的体系[9],应用这个体系对于学习者的评价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客观的[10]。根据医药生产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特殊需求,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及药品生产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归纳探索出构建医药企业实用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体如果只有学校和教师,则得到的评价结果不公平,太片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育人模式下,来自用人企业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社会机构、学生家长、行业专家及学生本人的评价同样非常重要。
(二)评价标准科学性原则
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应凸显科学性,评价标准科学性是指所选取的指标应全面科学地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状况[11],建立以素养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凸显现代化职业教育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评价方法可操作原则
在某些评价体系中,考虑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但应用起来非常困难,没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评价系统仍然是个空架子。可操作性是指设计的评价标准是可评的,或是通过量化的数据,或是通过成果的展示,或是通过行为的体现,能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或企业的管理工作相结合,评价结果力求符合客观实际,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水平。
(四)评价过程全周期原则
在人才质量评价过程中,不能从微观上单单以课程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也不能仅仅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这样既不能得到公平的评价结论,又不能真实反映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成长历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工作过程、操作流程及毕业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实时跟踪评价,实现评价过程全周期。
(五)评价机制多样化原则
每个高职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学习能力有差异,因此评价体系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设置,这样才能体现人才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评价体系成为激励、鞭策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改革学生评价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树立科学成才价值导向,以促进全面育人为根本目的,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全面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增强艺术素养、锤炼坚强意志、崇尚工匠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据OBE教育理念及前述的评价原则,构建药品生产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12],运用专家评判法,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学校学工处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管院长、资深辅导员、资深班主任及家长代表等50人对文献梳理出来的评价要素进行二次筛选,确定药品生产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由思想道德、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奋发有为4个评价维度构成,包括11个评价要素,30个评价观测点,如文末表1所示。
思想道德评价维度包含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职业技能评价维度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职业技能进行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维度是指学生参加、承担并完成校内外艺术、体育、劳动、创新创业、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社会工作等方面综合能力所作的评价;奋发有为评价维度主要考查学生在荣誉表彰、科研水平、文体素养及工作岗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每个要素的评分采用百分制,学生的总成绩=“思想道德”×20%+“职业技能”×50%+“实践能力”×15%+“奋发有为”×15%。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以OBE教育理念为蓝本,充分结合学生在校三年的成长规律、成长需求以及学生毕业后企业对学生和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紧跟国家和行业政策导向,不断完善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合“1+X”证书制度、课程思政及产学研育人方式,丰富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形式,进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只有明确行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正向反馈,校方依据人才需求,积极调整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育人模式及教学策略,科学运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成才,培养符合新时代医药行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构成环节,主要任务是为我国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OBE教育理念注重成果产出,以“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作为衡量标准,构建以德技并修、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奋发有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大国工匠,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不竭活力。
参考文献:
[1]尚慧霞,蒋祥龙.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3):84-86.
[2]杨忠华.基于OBE理念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以铜仁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7):174-175.
[3]窦新宇,王建龙,王玉娜.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2):65-68.
[4]万磊.基于TQM的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5):100-105.
[5]陈圆圆,何福男,沈茜.高职软件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21-23.
[6]王永红.对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培养的思考:由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引发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2):101-103.
[7]高亮,胡煜.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3):54-56.
[8]高雁南.重构高职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3):84-86.
[9]王若维.我国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46-47.
[10]高玉芝,李卫民.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主题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41):41.
[11]何晓蓉,龙山红,余绍军.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刍议[J].职教论坛,2010(8):68-69,72.
[12]檀慧玲,王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考试,2021(8):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