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调研

2023-04-12董明杰杨庆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期

[摘 " " " " " 要] "针对云南边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到云南边疆高职院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信息化教学重比赛轻应用,缺乏专业的培训、激励制度和有效数字化教学资源,科研与教学改革脱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力不高、信息技术教法单一,加之云南边疆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学生行为习惯差、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已严重制约云南边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对此,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

[关 " "键 " 词] "边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057-04

信息化教学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教师主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资源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1,2]。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进行信息化教育,这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还要改变观念,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将信息化技术真正运用于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最终服务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和设计成了广大教育学者研究的新课题。

一、研究综述

(一)国家政策支持

1993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建设开启了全球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国也紧跟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出台新政策,积极推进信息化教育改革: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用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3];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构建关于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机制,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主要依据[4];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5];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6];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继续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7]。国家政策支持,不断明确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研究现状

余胜泉学者曾在2012年提出,未来十年信息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8];何克抗学者提出教学改革的现状是教师长期只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变革,轻教学结构改革的教学变革,使学校教学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9];钟志贤学者提出个体—接受、群体—接受、个体—探究、群体—探究的信息化教学模式[10];何克抗等学者提出课内整合教学模式和课外整合教学模式[11]。以上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应用,同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性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江苏某职业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研究发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教学让绝大部分学生满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2];胡宏铎等学者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性研究过程中发现,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学生为课程点赞[13];任旭等学者在研究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性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平均成绩比传统教学成绩上升五个百分点,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可[14]。

(三)国外研究现状

很多学者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脉络轨迹发现,信息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已经大大改变[15],特别是在2012年加州大学的Armando Fox和David Patterson推出世界第一门软件工程MOOC后[16],MOOC和微课等信息化教学的模式逐渐成为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基本模式[17];Misita提出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18];Shimizu等人发现,部分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一般[19]。Misita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教师、技术、教学因素四个方面[20]。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关注点更多在于此教学方法带来的优势、问题及对策研究,但是针对我国教育落后地区,特别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提出的对策较少,不能真正适用于云南边疆高职院校,目前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二、研究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以云南边疆5所高职院校(德宏职业学院、大理护理职业学院、红河卫生职业学院、文山州卫生学校、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教师为调研对象,调研云南边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调研方式采用实地考察访谈和线下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题组到5所院校实地考察访谈,了解各校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构成、招生就业情况、信息化教学改革案例等。第二阶段发放线下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的基础信息,包括学校的性质、教师性别和学历等;二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现状,包括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原因、信息化教学意识及态度、现有信息化教学设备及模式、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困难,每个方面设对应的题目。每所学校发出问卷110份,共5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问卷有效率占比91%。

(一)实地访谈

课题组于2021年1月对云南边疆地区5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访谈会议由各校教务处处长、各专业带头人,部分教研室主任参加,会议采用被访谈学校做基本介绍+提问的方式进行。普遍提出的问题:云南边疆地区大多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高职院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居多,很多民族学生在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1];边疆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浓;传统课堂中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弱,手机与网络的频繁使用和滥用等因素已严重制约边疆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经济欠发达,交通闭塞,国家对高职高专的教育不够重视,办学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的基础资源薄弱,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办学规模不断扩张,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师资缺乏,教室、教学和实验室仪器资源有限的问题凸显,使很多学科的教学质量面临“质量竞争”等方面的考验,很多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于提升教学的“量”,而非“质”;教师工作任务繁重,60%的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兼顾行政工作,在对教学改革上投入的时间就很少。

(二)问卷调查

1.基本情况调研。调查教师的基础信息,调研的对象均为公办学校的教师,500份有效问卷中有106名男教师和394名女教师,男女分别占比21.2%和78.8%,女教师数量是男教师的3倍以上;本科学历315人,硕士学历18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3%和37%,本科学历教师占比大,高学历人才占比小,其性别结构、学历层次与云南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情况吻合。

信息化教学改革相关课题5所学校仅有6个,其中5个均为校本课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做课题仅仅是为了完成课题,很少真正将其运用于课堂,科研与教学改革严重脱节,科研并未真正促进教学改革。

2.信息化教学现状调研。调查教师想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原因,设置为多选题,分析结果显示:能提高教学效果占比90.07%、个人感兴趣占比56.03%、参加比赛用占比24.11%、考核要求占比18.44%,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很想开展信息化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与国家提倡信息化教学的初衷是一致的。

调查信息化教学意识及态度,设置为多选题,分析结果显示:100%的教师都愿意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教学,80.14%的教师基本了解有效信息化教学的步骤,90%以上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具有良好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强、态度坚决,对信息化教学能够带来的效果认可度较高。

调查现有信息化教学设备及模式,设置为多选题,分析结果显示:几乎全部教师都配备了电脑,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但是仅有53%的教室能联网,这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阻碍。96.45%的教师仍然采用常规的多媒体(如PPT)运用的教学模式;采用微信的教学模式,占比35.46%;其他教学模式,例如虚拟实验、微课、翻转课堂、微视频资源、网络课程、开放教育资源应用、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占比较小,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运用的信息化教学仅仅停留在多媒体(如PPT)支持的常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

调查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困难,设置为多选题,分析结果显示:信息化教学技能主要获得途径范围窄,78.72%是基本自学,76.6%是校本培训,其他更高级别的培训占比不超过8%,少之又少。加之近几年大部分培训均为网络培训,81%的教师表示培训效果较差,73.05%的教师认为缺少硬件条件支持,72.34%的教师认为缺少有效优质教学资源,56.03%的教师认为缺乏设备应用技术支持,49.65%的教师认为计算机技能不足,37.59%的教师认为缺乏学科整合应用指导,21.28%的教师认为学生不适应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困难重重。

三、云南边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信息化教学重比赛轻应用。云南省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高校教学能力比赛,学校每年先组织校赛,后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省赛,云南边疆高职院校在省赛中获奖概率并不高,这也有力地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但在学校层面忽略了比赛“以赛促教”的宗旨,每年比赛结束未能引导教师真正将信息化运用于教学。

2.缺乏系统长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制度。调研的5所高职院校并未制订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培训计划,对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投入较少。目前,专业的培训几乎是在教学能力大赛备赛前进行,更多的培训集于网络培训,大部分教师不适应网络学习,教师培训参与度不高,效果较差。

3.缺乏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调研的5所高职院校并未出台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制度,包括激励机制。没有资金投入,没有考核和激励机制,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利他行为,而非利己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

4.缺乏有效数字化教学资源。从调研实际情况来看,所调研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均提出缺少有效优质教学资源,现有的资源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低,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教师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潜力。

(二)教师个人

1.科研与教学改革脱节。部分教师未将科研与教学改革进行有机、深度融合。且由于保障资金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欠缺,部分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科研成果没有运用于教学,科研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改革。

2.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力不强。虽然学校投入了大量新设备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但对教师接受和真正运用到教育教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人力不足和人力素质不均衡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运营问题。目前5所学校“学习通”覆盖率、教师与学生注册率较高,但教师、学生使用仅仅停留在发放与完成课后作业这一功能。

3.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单一。从调研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运用的信息化教学仅仅停留在多媒体(如PPT)支持的常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教师不自觉地认为信息化教学是多媒体工具和现代化手段在现代化教育中的运用,仅仅是让学生只能在多媒体课上讲课。加之很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改革。

(三)环境影响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落后,教育支撑不足。云南边疆地区大多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高职院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居多,不同民族之间在认知方式、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于交通闭塞,教师外出培训机会较少。

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始终坚持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的宗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此类比赛,并在赛后由学校教务处督促团队将参赛的此门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制度,包括培训、教学改革、监督、考核、激励等方面[22]。学校充分对外挖掘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23]。学校科研处和教务处有效联动,让教学改革相关的科研成果真正运用于教学。

(二)教师个人

以专业群为基础,建设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奉献教育信息化,工作、年龄、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较高的教师团队[24],团队将现已制作完毕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优化和升级,建设各种优秀课件资源和电子教案及与课堂教学有关的音频、视频等各种资源库[25]。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各类比赛,创新教学,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研究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的团队,要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在课堂上真正用活信息化平台如“学习通”,克服困难,积极有效地参加相关的培训,并将其分享给团队成员,运用学校挖掘的教学资源,改变只用PPT上课的传统模式,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更多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22]。

五、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尽管云南边疆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步伐缓慢,但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投身到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特点解决边疆高职院校的教育及教学发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有效提升边疆高职院校的教育及教学水平,实现边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出台[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19-20.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4(7):8-11.

[5]任友群,郑旭东,吴旻瑜.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3-9.

[6]None.《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19(3).

[7]王运武,李炎鑫,李丹,等.“十四五”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态势分析与前瞻[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6).

[8]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9]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2.

[10]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分类[J].现代教育技术,2008(7):5-8.

[12]殷士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5-132.

[13]胡宏铎,陈兰丽.浅谈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34(35):179-181.

[14]任旭,王菲.浅析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

[15]甘容辉,何高大.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70-76.

[16]Fox,A.,Patterson,D. A. amp; Ilson,R. et al..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Technology Transfer:Lessons Lea-rned from MOOCs and SPOCs[R]. UC Berkeley Technical Report,2014.

[17]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18]M Fernández-Gutiérrez,Gimenez G,Calero J. "Is the use of ICT in education leading to higher student out-comes?Analysis from the Spanish Autonomous Commu-nities[J].Computers amp; Education,2020,157(1).

[19]Sokku S R,Anwar M.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CT in Education[J].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19.

[20]M Fernández-Gutiérrez,Gimenez G,Calero J . Is the use of ICT in education leading to higher student out-comes?Analysis from the Spanish Autonomous Communities[J].Computers amp; Education,2020,157(1).

[21]许思安,郑雪.少数民族的认知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07-1211.

[22]喻思妍,洪雨菲,薛晓倩,等.信息技术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基于广东10市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21(6).

[23]赵艳丽.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讨[J].河南农业,2021(4).

[24]张婉蓉.江苏省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8.

[25]韩江.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J].数码世界,2019(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