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体育课“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路径探究

2023-04-12高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期

[摘 " " " " " 要] "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及新时代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出发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探索并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课“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知,在“学”的环节,通过“学什么”“怎么学”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手段,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创”的环节,通过“谁来创”“创什么”鼓励不断探究、积极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用”的环节,引导学生将结构化组合学以致用,并逐渐迁移,学会服务社会。本教学模式实践后得出结论:利用在线课程等信息化手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实践的需求,对于提高高职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 " "键 " 词] "互联网;“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模式;健身塑形瑜伽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045-04

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教育战略之一,自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方案以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利用现代技术优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本文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及新时代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教法上进行创新、在学生学法上进行改进,探究并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课“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模式,利用在线课程等信息化手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达到高职体育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一、“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创、用”是高职体育课特别是瑜伽课教学的三大要素,三者能否互相补充,关系到高职体育课的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

“学”是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将所学到的体育技能与运动能力转为自身能力的行为。“学”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创”即创编、编排的意思,是瑜伽这种操舞类运动的特色,学生通过课前在线课程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将所学到的单个技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创编出一套适合长期锻炼使用的瑜伽组合动作。

“用”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学生课后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社区居民乃至全社会的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以健身塑形瑜伽为例

本课程分为三大块:结合身体部位学习基本体式;根据需要创编体式组合;模拟真实场景运用(见图1)。

(一)“学”——结合身体部位学习基本体式

1.信息化连接线上线下,导入新课,明确方向

教师在课程导入时使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学生自学作业反馈情况,运用在线课程,将学生的自学体式共享到大屏上,进行正确、错误体式对比,导入教学主题,明确教学重难点。

2.任务驱动,学习探究

任务一:舒活肩颈。以空乘专业为例,根据专业需求,空乘服务人员需要良好的身体形态,但很多学生肩颈打不开,存在驼背、耸肩等形态问题。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改善方法,运用多种辅助练习手段解决难点,同时融入思政内容,强调只有坚持练习才能有效改善肩颈问题,培养学生姿态美的意识,形成瑜伽运动精神美的认知。

任务二:强健核心。核心类体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腰腹、背部肌肉力量,塑造优美、挺拔的姿态,增强身体控制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互动的作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体式,小组间相互合作,通过小组长负责制,共同探究出多种辅助练习方法,加强核心力量,培养学生善思勤练的良好品德,提高合作能力。

任务三:腿部塑形。空乘专业学生需身体匀称,形象气质佳,通过腿部塑形类体式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代谢能力,提高表现力,缓解飞行任务后的腿部紧张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瑜伽砖、弹力带等辅助工具,探究出多种练习手段,分小组合作练习,分小组展示,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展示美的能力。

3.效果对比,归纳总结

学生经过多种辅助手段反复练习后,将同一体式练习图与课前自学练习图作对比,归纳易错点,促进知识点的内化。

(二)“创”——根据需要创编体式组合

1.情境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学生是空乘专业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分为碎片化时间锻炼情境、完整时间锻炼情境。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放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一,学生分组完成舒活肩颈、强健核心、腿部塑形三大类体式创编。在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主要是针对工作之余有完整的锻炼时间的情况下,学生分组合作创编出不同组合的瑜伽体式,为今后在职业生涯中提供自我锻炼的方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分组教学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瑜伽体式创编通过小组任务合作完成,在分组时,课前教师有意识分组,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为组内相互帮助提供可能。

3.融入课程思政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在讨论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组内学生互帮互助,集思广益,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体式创编过程中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大胆尝试;在体式组合展示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

4.思考改进,展示成果

在体式创编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改进,最后将改进后的体式组合上传至在线课程的作业平台上,展示最后成果,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模拟真实场景运用

1.立足岗位,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专业,增强学生职业自信

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模拟空乘工作之余的锻炼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成果展演的形式,将所学瑜伽体式灵活运用。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体现自信阳光的一面,提升专业形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集体展演、形体优美、自信阳光”,真正提高素养。

2.评价全方位,塑造成就感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优秀代表推选完成组内互评、利用课上评选进行的全体学生互评。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满足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三、“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学”——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主要指学习,包含“学生学什么”“如何去学”。在上课前或者上课时,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学什么十分重要。

1.“学什么”——结合学情,重构模块化教材

在瑜伽选项课中,教师基于教材《现代大学体育》中瑜伽章节,重新整合教材,将瑜伽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健身瑜伽;模块二:塑形瑜伽;模块三:舞韵瑜伽。

以模块二:塑形瑜伽为例,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什么,瑜伽体式种类繁多,不同的流派,体式分类也不同,教师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结合学情,高职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欲望强烈,但是往往存在含胸的现象,腰腹部力量不够,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按照人体解剖学原理,将一学期的塑形瑜伽学习内容分为六个项目,分别为项目一:舒活肩颈,如何练出天鹅颈;项目二:矫正驼背,如何打开胸腔;项目三:强健核心,如何练出小蛮腰;项目四:开肩美背,如何保养脊柱;项目五:盆骨改善,如何练出小翘臀;项目六:腿部塑形,如何练出大长腿。

2.“怎么学”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个步骤。

(1)课前预习,先学后教

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准备相应的电子教案、多媒体学习课件、相关的瑜伽体式视频(如中国大学慕课)等相关课程资源,并根据教学内容变化实时更新,利用在线课程,学生课前在泛雅平台上观看教师上传的学习视频,先模仿着学,这是预习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时,这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课中探究,提升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会提示学生利用辅助练习工具,化繁为简,利用瑜伽带辅助训练,打开胸腔;利用瑜伽球辅助训练,强健核心;利用瑜伽椅辅助训练,美化腿形;学生边自学边思考,提高学习效能,为完成瑜伽体式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3)课后拓展,勤于练习

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练习方法,课后利用多种辅助训练手段,提升锻炼效果(如图2)。

(二)“创”——鼓励学生不断探究,积极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谁来创”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的过程。在组合创编之前,教师提示学生创编瑜伽组合时遵循以下创编原则:动作由易到难,重心要逐渐变化。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积极讨论,进行瑜伽组合创编。

2.“创什么”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已经掌握了肩颈类瑜伽体式,例如骆驼式、弓式、蛇伸展式等,掌握了核心类瑜伽体式,例如船式、侧板式、鱼式等,掌握了针对腿部的一些瑜伽体式,例如幻椅式、战斗一式等。在掌握了瑜伽基本体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创编出针对肩颈的组合、针对核心训练的组合、针对腿部塑形的组合以及针对全身训练的瑜伽组合,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突破常规,进行组合创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用”——引导学生勤练乐思,学以致用,突破自我

1.保证结构化运动技能的形成

教师在安排瑜伽课教学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学习结构化知识技能,每一次课都应该是组合技术的练习,每一次课都安排小组展示活动或者是小组竞赛活动(如表1)。

2.迁移性任务,服务社会

每一位学生都来自一个家庭,倡导学生课后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庭成员,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家庭成员,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为健康中国行动增添一份力量。

四、“学+创+用”三维联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线上线下,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中都是教师先教,学生被动地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本课程教学中,课前通过发布教学视频和肌肉解剖知识,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自主学习,并结合自身问题,提出需要解决的形态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思考改善方法,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辅助练习手段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辅助练习,提高瑜伽体式标准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瑜伽带、瑜伽球、瑜伽椅等辅助手段,提高动作的标准性,打开学生的胸腔,强健学生的核心,塑造优美的腿形,将动作化繁为简,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合作探究,点燃学生创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完成了肩颈类、核心类、腿部塑形类组合创编,提高合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了与同伴沟通与合作的职业素养。

五、结语

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人较好地成长。体育课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体育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实践,不仅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如何教”。而学生的成长要靠切身体验,不仅仅靠教师的说教,高职瑜伽课要实现“有运动量”“有创新”“有表演”的三有课堂,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高效瑜伽课堂建设,以期通过体育的力量助力学生“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迪.“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2]吕海康.“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24):346-347.

[3]严彩梅.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大学教育,2017,12(5):142-143.

[4]张蕴,王钦敏,林晶.疫情背景下“一主体三环节”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典型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59-62.

[5]李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瑜伽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体育视野,2022(1):131-133.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