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角洞”到“二郎洞”之西王母石室的命名

2023-04-12普娃多杰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石室二郎西王母

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观,体现了对各族人民“多元”的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的尊重。在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上,多元一体的民族观,有助于突出国民内部坚持平等、和谐、团结的原则。维护国家统一和发扬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习俗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息息相关。在我国西部旅游业持续火热、 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人们往往在景区和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之间寻找联系,在两者之间做街接,用神话故事为景区背书。因此,“关角洞”这一出现在多民族文化交汇地带的景点背后的文化背景是多元的,具有多元特色。

1 西王母石室名称的由来

西王母石室景区(民间称 “二郎洞”“关角洞”)是位于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西南约20多公里的关角山下的一座小山,高仅20多米,外部入口和城墙采用汉式建筑结构,城墙内部有很多经幡和玛尼石(藏族传统民间艺术品)。汉族传统居房建筑为斗拱挑檐的木结构,俗称“大屋顶”。这种建筑形式,最早萌芽于半坡遗址草泥木柱网结构和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榫卯结构的房屋。布局的特点一般是平而向纵深发展。西王母石室的外部建筑也是按照这种结构修建,平面布局以大殿为主体,左右建筑对称且里面的用途和使用功能各异,大堂中央建有藏传佛教内容的佛像(宗喀三师弟)并摆放着佛经。摆放经书的殿堂中央矗立着两尊高大的佛像,分别为道济和观世音菩萨(汉传佛教的佛像),顺着往里走就到了石洞内部,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着弥勒佛(或称东来佛祖、未来佛),中央供着西王母及其侍从两人、托塔天王,再往右有类似玉皇大帝的像。再顺着右侧的方向从洞口出来——由于当地人信奉藏传佛教,佛教徒对供奉的佛像和佛经按顺时针方向转经,所以人们只会从右侧出来——又能看到两尊佛像,这两尊佛像是按照藏传佛教的风格建的,分别为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像。除此之外,还挂着两尊唐卡,画面画着阿尼智合塞(保佑天峻境内一切的山神)和日嘉儿愣布像(在关角境内的山神)[1]。

陈佐帮在《从二郎洞到西王母石室》(《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年第2期)一文中写到:

“50年代,我们看到的院墙己破败不堪,只见到30余青石砌成的院墙,但以上描述的建筑规模依稀可辨……70年代,铁道兵修筑青藏铁路时,用青砖将其洞砌成高18米、宽0.9米的洞门口,左侧山坡上书写了‘二郎洞三个红色大字,字体非常醒目。”

因此不难看出“二郎洞” 这个名称,是铁道兵部队在此施工的时候为该石室取的新名字,是根据藏语的“gling”的读音音译过去,发音近似“二郎”,因此叫“二郎洞”。实则按照意译,“gling”应翻译成“丹珠儿石洞”。所谓丹珠儿为西藏大藏经二藏之一,《丹珠儿》主要收录的是佛弟子及后世学者对释迎车尼佛语录的注疏。对于院内青石砌成的院墙,民间相传原由一百零八个石碑组成,寓意着丹珠儿一百零八段,后期由于各种原因遗失。西王母石室的石洞的确有异于其他石洞的特征,不仅在当地,周围许多村庄有在此举行法事的习俗。它还被很多内地的信众关注。但是该石室被命名为 “二郎洞”的历史也仅仅只能追溯到修建青藏铁路之后的时间。在此之前,该石室并不叫“二郎洞”。实际上,当地人因石室在关角山,多称其為关角洞。

该地为何又叫西王母石室,仅因为里面有西王母的像吗?首先要确定,西王母石室不是寺院。该地的人们只是通过寺院或活佛的指示在此举行某种宗教活动。在西王母石室建寺是为了祭祀西王母之类的“说法”本身就是不严谨的、很难说通的。且该地当地人并没有西王母相关的文化认同,他们多以佛教为信仰。

关于该地名为西王母石室,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该石洞被命名为 “二郎洞”,才有人根据二郎神所在的神灵系统,“牵强附会”,将其命名为西王母石室。二是因为里面有西王母像,当地人用西王母代称该石室,因此该石室被命名为西王母石室。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名宇与二郎神所在的神灵系统相关的神佛信仰有关,只是一种代称。

还有一个问题是现今石洞内部的西王母神像怎么解释呢?或许对于一个外来者说,这十分令人疑惑:该地区的居民不是信仰道教,为何供着西王母的像?然而对于周围土生土长的村民来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西王母石室的命名是当地与内地互相交流的结果。每年的冬季,近过年时,就有内地的信众到此探望看守西王母圣殿的看守人,并细谈此地是西王母的圣地。只是这些人士讲述的关于西王母石室的前因后果仅能追溯到修建青藏铁路之时,铁道兵部队在此施工,为其命名为“二郎洞”这一故事。由此可以推断,西王母像是之后放置进去的,是内地的人们将该地区与自身所在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产物。由于该地区本身宗教氛围浓厚,内地施主对此高度认同,于是将其也改造成为自身文化信仰的圣地。内地很多信众财力雄厚,经常赞助修建这里的寺庙和佛像,当地人对他们将其命名为西王母石室的举动,也没有什么负面的情绪。因为他们不仅能够获得来自内地的资金支持,还能照常在此地举行各种宗教仪轨(原指密部本经所说诸佛、菩萨、天部等,于秘密坛场之密印、供养、三昧耶、曼茶罗、念诵等一切仪式轨则,后转为记述仪式轨则之经典的通称),外地人并没有对他们的宗教信仰进行干涉,因此,也就没人追溯命名为西王母石室的渊源了。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变化和媒体产业的发展,有藏族民众居住的一些地区开始流行类似《西游记》等文化,当地人愈发接受了多宗教共存的文化结构。在文化越发频繁的交往交流下,“本是同根生” 的思想情结越发强烈,促进了多民族的团结与进步。当地在举行宗教活动期间,甚至会有老人在给孩子讲解石室内容的时候,一边讲着“丹珠儿” 的内容,一边指着石室内部的神灵像说是《西游记》里面的某种神灵。这不禁令人意识到: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景区每年能给本地带来15万左右的经济收入,本地人接受外来文化,除了所吸收的文化有其内在价值外,必定是该外来文化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显然,西王母石室既有文化价值,也能为当地民众带来经济效益。二、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包容性。即使西王母石室里有西王母这一外来神,当地人也不会像基督教信徒那样,对内地来的信众冠以异教徒的名称,何况只是简单地安放了西王母的像而已,没有新的理论和新的宗教仪式随着西王母的像传入,没有人干预或改变他们原来的宗教信仰。慢慢的,西王母石室就成了当地藏族人和外地游客都能来此祈福朝拜的神庙了[2]。

2 西王母石室举行的宗教仪式

在西王母石室举行的宗教仪式有通常在农历四月举行的娘乃节、晒佛节。娘乃节:“娘乃” 系藏语音译,此节是一种闭斋念佛的节日,藏族人民家里的中老年人往往特别重视这个节日,会在西王母石室进行斋戒,一次期限为两天,守戒者第一天全天只吃午餐,下午太阳落山后可喝清茶,第二天全天不进餐,不喝水,不说话等。第三天早晨,吃少量稀饭开斋。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参加。同样在四月举行的还有晒佛节(一般在四月十五日)。通常来说“晒佛” 晒的都是大佛唐卡,晒佛都有专门的晒佛台,晒佛前第一步就是将晒佛台收拾干净,所有人整装待发,一群僧侣鸣号为大佛开路,从高处往下展示其唐卡的内容。

3 西王母石室体现的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3.1 西王母石室体现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虽然西王母石室地区举行的具体仪轨是以单一民族和单一宗教形式的仪轨进行,该地方不存在与道教相关的仪式和仪轨。但西王母石室所在的天峻县在历史上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藏族、汉族、撒拉族、回族等民族,因此总的来说,民众的宗教信仰也呈多元化。而西王母石室内供奉有佛教、道教、民间崇拜的神灵,他们同处一庙、同处一殿,而和谐相处,共同佑护着当地民众,体现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关系。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由于媒体的不断宣传,不少内地的道教信众到此烧香拜神。相比于以前,西王母石室也有所变化。之前单木门的石洞,如今变成了宏伟的宫殿,香火连绵不绝。各种民间的山神崇拜也在此集聚一堂,展现其各自的职能和应尽的义务。西王母石室,充分体现了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除此之外,西王母石室说明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是我国多民族交流交融的产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3.2 西王母石室体现的文化本土化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是一种外来文化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任何一种文化传播到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内部时,传入地的适应程度和文化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开的文化必定要“入乡随俗”。西王母神灵对于当地的藏族群众来说,是一个外来信仰和宗教。但是,藏族群众并没有把它孤立和边缘化。文化传播的结果要根据传入地的文化接受程度和范围来判定,与两个民族之间接触的持续时间与密切程度息息相关。西王母石室的存在说明,中华各民族是相亲相助、紧密相关的手足关系,也是文化本土化的一例证。

3.3 西王母石室完善了宗教世俗化的功利需求

人類学家李亦园在其《台湾民间宗教的现代趋势》一文中提出“台湾民间宗教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功利主义趋势”一说,对于研究西王母石室很有启发。西王母石室有功利主义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西王母石室的“香火”上。因为,西王母石室的经济收入来源不仅仅是周围居民中的佛教信仰群众,还有内地的道教及其他信仰的群众。西王母石室的香火来源多样,当地人对西王母石室的包容与非佛教信仰的民众对其的资金支持是离不开的。

4 结语

多年来,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宗教活动有序开展,宗教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睦相处,宗教关系积极健康,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滋生蔓延、宗教和教派冲突此起彼伏形成鲜明对比。实践证明,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是坚决的、全面的,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成功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宗教实际的。西王母石室的形成,是与该地的多元文化和多种宗教信仰共存的特殊环境息息相关的,是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不管是关角洞、二郎洞,还是最后官方命名的西王母石室,都体现了各种文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交融。在此,不谈哪种命名更为适合该景区,值得强调的是,西王母石室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收益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西王母石室的研究,加强人们正确的历史记忆,从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用

[1] 彭措·汪什代海简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4

[2] 陈佐邦.从二郎洞到西王母石室[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 (2):28-29.

[3] 张月芬,孙林.汉族西王母神话与藏羌民族猿猴神话的关系[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7(4):24-30.

作者简介:普娃多杰(1998一),男,藏族,青海天峻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石室二郎西王母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4K Pro-UHD是当下最适合家庭的技术 专访爱普生内藤惠二郎、服部大
女娲补天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日本列岛封土石室墓的展开与连云港石室墓
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封土石室墓
老兵王二郎
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