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及人物刻画·点评

2023-04-12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宣叙调咏叹调运河

印 青

一、歌剧音乐创作

最近十年,我一共写了四部歌剧:2012年由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运河谣》(王宏伟、雷佳主演);2016年国家大剧院制作、演出的史诗歌剧《长征》(阎维文、王宏伟等主演);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创作、东方演艺集团演绎的《扶贫路上》(以扶贫干部黄文秀的事迹为主要内容,王丽达主演);2022年由中央歌剧院演出的《边城》(根据沈从文的同名小说改编,雷佳主演)。20世纪90年代我参加过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另外还写了《这湾海水》《桃花谣》等音乐剧。今天,我主要谈《运河谣》和《长征》两部歌剧的音乐创作。

(一)宣叙调的运用

这两部歌剧风格完全不同。《运河谣》是一部传统的、历史的歌剧,表现的是明代万历年间运河上底层老百姓的生活,通过几个小人物反映运河的整体面貌。雷佳饰演水红莲,王宏伟饰演秦啸生,王莉饰演关砚砚,孙砾饰演张水鹞,这四个人物是歌剧的核心。《长征》是一部题材宏大的史诗性歌剧,角色众多,由阎维文、王宏伟、关致京、王喆等主演,有名有姓的演员就有二十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唱段,音乐相对丰富。创作这两部歌剧我遇到的一个共同难题是如何解决宣叙调。中国民族歌剧从最早的《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洪湖赤卫队》《江姐》《刘胡兰》等等,都非常经典。进入二十一世纪,推动民族歌剧向前发展,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如何丰富歌剧音乐表现力的问题。因歌剧是舶来品,表现手段非常丰富。除了各个角色有大量的合唱、重唱、宣叙调、咏叹调,还有一些歌谣体的短小歌曲及交响乐队,比如间奏曲等场景音乐。在过去的经典歌剧里,这些手段相对少些……《运河谣》作为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民族歌剧,我想到的是音乐如何让当代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接受。我在旋律上、整体布局想了很多,但主要考虑的是宣叙调的问题,这也是当时比较棘手的问题。

我认为歌剧必须得有宣叙调——它以道白方式表现音乐,经过反复思考和实验,将宣叙调的音乐性与中国人“四声”发声结合好,与中国人讲话的节奏和语言发声的质感相统一。同时,宣叙调对表现人物的戏剧性、人物内心的刻画,尤其是角色内心的情感表达,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甚至比咏叹调还重要。因此,我在《运河谣》《长征》中,大量使用了宣叙调。还有一部分大段音乐中,我用了咏叙调——边咏边叙,一边歌唱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一边诉说剧中所发生的故事,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运河谣》中张水鹞有一句骂人的粗话“奶奶的狗屁李小管”,在歌剧舞台上如果用语言骂出来,会很难听而且很粗俗,我让他唱出来,张水鹞内心不平、嫉妒又狠毒的形象得以鲜活生动地表现,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

在宣叙调中,节奏的处理非常重要。很多作曲家问我,宣叙调似唱又像说,节奏怎么处理?如果自由,乐队怎么跟得上?我的方式是按板式写。比如《长征》,到达陕北后,彭政委碰到战友,想问自己爱人情况的唱词“洪医生,还好吗”,我在“洪医生”的后边空了两拍,表现彭政委那种又想问又不敢问、欲言还休的内心世界。后面弦乐进来,预示着一种不祥(洪医生已经牺牲),场面是很感人的。很多评论家都关注到这一点,认为这样的处理别具匠心,表现得非常巧妙。

其他人物的宣叙调我也下了很多功夫。我一边弹琴一边念,反复琢磨人物以什么样的感觉唱这句词,有时写宣叙调要比写咏叹调花得时间还多。因为宣叙调要带着感情说故事,要么是问、要么是答,要么是若有所思的内心独白,这个时候宣叙调的写法要让观众听得舒服、明白,而且觉得好听、感人。就像《长征》中团长的唱词“老彭,革命需要你”,单纯念,听起来有些假,唱出来再加上配乐的渲染,观众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二)重唱、合唱的运用

在中国民族歌剧中如何发挥重唱、合唱的表现力?西洋歌剧的重唱特别好听,因为它们发声一样,意大利语歌唱的元音就五个,而中国字的元音有十个,加上前后鼻音、舌音有几十个之多,音色的变化、合唱声部和声的效果怎么出来?西洋歌剧几个声部唱不同的词,音色是一样的,显得很好听。中国歌剧的重唱怎么办?二重唱还好,三重唱尤其四重唱,音色要统一在同一个共振点上,还要发挥出每个人的特点,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运河谣》中秦啸生、水红莲和关砚砚在船上的三重唱,我采用了“鱼咬尾”——先把第一句唱清楚,在这句唱到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歌词与下一句第一个音的词的音色、发音是一样的,在拖长音的时候把它放在比较圆润的音节上,这样旋律在进行的时候就不打架了。在民族歌剧的重唱中,音怎么进行、字怎么安排是非常讲究的。

我在两部歌剧中采用了大量的合唱。歌剧作为舶来品,是有一定规格的。我们谈民族化,歌剧的基本规格、观众对于歌剧基本审美的需要不能失。合唱如何与领唱、管弦乐队交融,而且还能出彩,是我考虑比较多的问题。

(三)人物的刻画

我一向认为,歌剧是音乐的艺术。当然,编剧、导演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物。音乐要好听,要有高超的技术,而且要让中国观众接受,国外观众也能接受。做好这点,人物刻画准确最重要。歌剧是音乐的艺术,但本质上是戏剧。人物通过形体表演、演唱准确地表达内心世界、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不好听的旋律都变得好听了。《运河谣》《长征》和其它几部歌剧,拿了不少奖,我经常说,不是音乐好听,是演员表达得好。我为演员提供好的音乐、好的旋律,给他们表达的空间,表达得准确了,情感升华了,就容易打动观众,觉得旋律好听。

《运河谣》的四个主要人物中,水红莲是一个艺人,性格泼辣俏皮,刚正不阿,在运河上卖唱,见多识广又重情重义。在刻画她的过程中,我选择了她有情感的那一面,她的音乐主题既柔美又有内心的刚强。关砚砚是南方人,爱情幻想者,书香门第,爱上李小管又被他抛弃,她的音乐很哀怨、忧郁,所以我选用了苏州地区的风格。秦啸生是书生,但有知识分子的清高,桀骜不驯、刚正不阿,性格有两面性,我采用大调的主题,音乐有力量同时又有书生气,可塑性很强。作曲家在设计音乐主题、动机时,只有把人物吃透,演员在二度创造时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取得更好的舞台效果。

长征是一部宏大的革命历史史诗,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奇迹。从结构上说,歌剧最好是在同一个空间里使人物之间产生冲突矛盾,这样便留出更多的空间让音乐发挥。但歌剧《长征》是线性的,从瑞金出发,经过湘江之战、遵义会议,一直到爬雪山过草地,最后陕北大会师。难题是音乐风格如何统一,音乐要贯穿、人物要有清晰的发展脉络。

剧中的人物平伢子,十六岁参军,小崩豆似的孩子,刚出场的音乐是单纯、欢快的;湘江之战,看到战友牺牲,心灵受到震撼,唱了一段咏叹调《梦中杀敌》;到了第五场《遵义会议》,已经会跟战友开玩笑了;最后在草地上为了帮战友试吃野菜掉队,牺牲在沼泽地,牺牲前唱的十几分钟大段咏叹调“战友们,替我向新中国致敬”。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平伢子在进步,精神境界在提高,这个人物在整部剧中就贯穿了。

在设计每个人物音乐主题时,我还设计了两个器乐主题。一个是悲壮的行进主题,另一个在平伢子身上表现得较多。这两个主题一直贯穿,时不时出现,用来勾连整部剧的音乐。因为音乐必须跟着地域走,从瑞金出发,要有江西特色;湘江之战,要有湖南民间音乐元素;过雪山草地,西藏的锅庄、弦子音乐引入;到了陕北,陕北的音乐出来。通过这两个主题的贯穿,音乐就统一起来了。还有一个红军群像的主题,几个主题同时贯穿进行,整体布局上比较严谨。在《长征》中,西洋大小调的作曲手法更多一些,同时在运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民族音乐不能丢,这是我们的魂。

《长征》的很多唱段唱得比较多,像《三月桃花心中开》《我的爱人》,平伢子、洪医生的咏叹调等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唱之前都要研究透。比如洪医生,她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书香门第,有文化、很内敛,革命的信仰非常坚定,我给洪医生设计的音乐主题就是要有文化。彭政委也是,他博学多闻,后来当兵,和洪医生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理想,生活中结为夫妻。因此他们的音乐设计要有文化,形象的塑造要高端、挺拔,和声的配置、转调的运用都要“洋”一点,但总体还是民族化的。

《三月桃花心中开》也是我设计的贯穿全剧的一个唱段,在剧中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是村姑在村口唱的,送别红军;第二次出现,第三幕男女红军对歌的时候,平伢子问“这样的红军你们爱不爱”,小学教师参军的万霞用这首歌来回答,婉转地表达了歌曲的内涵;第三次出现,是彭政委得知洪医生牺牲,以悲愤的心情唱完咏叹调之后,全体女红军战士上场合唱《三月桃花心中开》,又仿佛回到红军出发的时候,乡亲们送别的歌声,听到这里很多观众流了眼泪。

歌剧艺术调动了所有的手段,包括作曲家的想象、安排以及对戏的认识。歌剧《长征》没有对立面、没有敌我矛盾,从头到尾都是为了革命理想、为了红军荣誉、为了共产主义,但情节起伏跌宕又有情感的冲击,剧本写得很好,加上音乐的设计,描绘出红军长征动人的历史画卷。

《运河谣》《长征》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歌剧,我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我的目的也跟很多作曲家一样——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出一点力、做一点贡献,让民族歌剧在新时期有新的发展。

二、歌剧唱段点评

1.歌剧《长征》中洪医生的咏叹调《永别的时刻就要到来》(演唱:学员张灵珊)

这段咏叹调的内容是洪医生在狱中写给彭政委的一封信,表达的是临终前对爱人、孩子的不舍以及对未来胜利的憧憬,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进入角色,注重几个层次的变化。第一段表达的是对爱人的思念,演唱时要深情;第二段是要彭政委寻找孩子,演唱时更加凄美、急切;第三段“我将坦然地面对敌人的枪口”,咬字要更加坚定。要注意细节,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在不同阶段丰富的心理变化。

2.歌剧《长征》中彭政委、洪医生的二重唱《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演唱:学员李勇君、杨雅雯)

演唱时的人物感稍微欠缺一些。这个唱段的背景是红军要转移,而彭政委的爱人洪医生必须留下来照顾伤员,在离别时刻,彭政委的第一句唱词“我不知道说些什么” 应该更多地表现出胆怯的一面,第二句声音可以放出来一点。要把两个人内心的纠结展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展示声音的音色美。好听容易动听难,人物的准确刻画更为重要。

3.歌剧《长征》中万霞的咏叹调《三月桃花心中开》(演唱:学员张夏乐)

前面速度稍快了一点,演唱时一定要沉下来。这是这部歌剧中唯一的“歌谣体”咏叹调,民歌风味。因为歌剧舞台上需要音量,我在设计时有意将调定高,总是在F、G调之间转换,因此这首歌尽管“小”但却很难唱。在歌剧背景下这首歌曲的演唱还可以再大气一些,同时也要注意吐字归韵的方法,这对人物的准确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

4.歌剧《运河谣》中秦啸生与水红莲的二重唱《灿若星辰的目光》(演唱:学员陈思里、潘田果)

重唱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互相让。女声唱的时候,男声要让一些;同样,男声演唱时,女声也要让一些。两个人初次相识后,由于相同的命运由好感转为怦然心动,相互之间还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唱的时候要收住,这样塑造的人物才丰满。歌剧所有的唱、吐字、感情,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5.歌剧《运河谣》中秦啸生的咏叹调《你在哪里啊红莲》(演唱:学员王靖)

细节处理得过多,唱得有点碎。秦啸生经过前面的斗争,到这里已经很成熟了,他跟水红莲的感情也很成熟了。旋律基本都是大线条的,没有了小书生气的感觉,应该深沉而大气、悲悯。最后从梦幻回到现实,情感、音色要有很大的变化。

6.歌剧《长征》中万霞的咏叹调《雪啊雪》(演唱:学员袁晓群)

这一唱段描述红军过雪山的场景,虽为万霞所唱,但此时她更像是天上的女神,俯瞰雪山,红军战士在走,有非常唯美的一面,演唱时拿捏住这一点就行了。

三、交流问答

1.您如何从一个作曲家的角度把握音乐与歌词的逻辑重音,从而给演唱者以更大的二度创作空间,更好地表现人物?

我在《运河谣》《长征》中大量地运用咏叙调,又唱又说,又在表现、又在说事、又在抒情,音乐性非常好,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中国字念出来。该唱就唱、该说就说,有时说着唱、有时唱着说,跟四声平仄、逻辑起伏、音乐进行结合。此外,更重要的是情绪、情感、人物,用什么样的语气,就有什么样的旋律、节奏。这时候,你就要琢磨剧本、琢磨角色,琢磨人物的性格——如《运河谣》水红莲的唱段,要考虑到她俏皮的一面——人物琢磨透了,音乐感也就出来了。

2.您在民族歌剧的创作中,是否会吸收新疆十二木卡姆、西南地区的傩戏等民间音乐素材?

如果我要写新疆题材的歌剧,肯定会引用十二木卡姆的素材。十二木卡姆是我们民族音乐的经典,并且是传承很久的经典。我对十二木卡姆略有研究,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在创作的歌曲里用了很多,比如前一段时间创作的《画一个新疆》。今后我写歌剧,肯定还会用到十二木卡姆的因素,因为我很喜欢。

猜你喜欢

宣叙调咏叹调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秋天咏叹调(组诗)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试论中国京剧念白与西方歌剧宣叙调审美之异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人生咏叹调
浅谈西方歌剧宣叙调与中国戏曲念白的异同
论歌剧宣叙调的学习中练唱伴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