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宣叙调的学习中练唱伴奏的重要性
2015-08-26黄彦
黄彦
摘要:随着歌剧文化在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歌剧表演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本文将针对人们在歌剧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之——宣叙调的演唱进行探讨,阐述伴奏练唱之于演唱者掌握作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声乐 宣叙调 伴奏演唱
一、歌剧宣叙调的概念
“宣叙调”一般指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音乐作品中类似朗诵的曲调。它是将歌曲语言的自然起伏旋律化和节奏化而形成的严谨的歌调。因此,宣叙调又译作朗诵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换而言之,就是“附有旋律的对白”。它通常在优美的咏叹调之前,具有“引子”的作用,是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独唱段落,是歌剧中衔接故事与抒情之间的重要音乐形式。宣叙调的演唱以其对音准、节奏、语感、调性等因素的特殊而复杂的要求成为歌剧表演艺术的学习中一个无法规避的难点——它要求演唱者不但要具备更高的声乐技巧,而且要对音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伴奏在宣叙调作品中的地位
无论是单纯的钢琴伴奏还是复杂的交响伴奏,都是蕴含着丰富内容的载体,它发挥着烘托诠释主旋律的作用,使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得以更完美的展现;它奠定着人声演唱的音乐基础,使音乐作品更具层次性、完整性和艺术的感召力。通俗来讲,伴奏对于人声演唱的作用犹如绿叶之于红花:独花无叶不成景。综合宣叙调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伴奏在宣叙调中,既起到了烘托音乐的氛围、增大作品感染力的作用,也发挥了让整个音乐的过渡清晰明了的功能,是一个具有完整音乐结构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进一步的说,它也为其后优美的咏叹调进行了铺垫。
三、在宣叙调学习中练唱伴奏的作用
所谓练唱伴奏旋律,就是演唱者通过对伴奏旋律的亲身体验,从整体的层面认识作品,理解伴奏与人声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人声的演唱更好地融入和完成宣叙调。笔者将在下文逐个阐释其具体作用:
(一)调性和色彩的自我提示
伴奏与演唱在宣叙调中通常是如影随形的,然而伴奏在很多听众的欣赏中,往往是经常被忽略的角色,但在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中,伴奏是功不可没的。
提示音乐作品的调性和色彩,是作曲者设计伴奏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在音乐作品的演唱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调性。音乐中调性的确定可与绘画中基调的选择同理而论,因为一个音乐作品需要围绕所选择的调性而展开,演唱者需要依据所确定的调性而进行表演,所以调性的确定才显得如此重要。一支宣叙调的完成,需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与伴奏严谨而默契的配合。因此熟悉伴奏旋律是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掌握和表达作品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除此之外,演唱之前对伴奏谱做必要的调性及色彩分析也是非常有用的,其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由于宣叙调中的人声演唱通常是单声部的,在歌曲调性转变的时候,单单从人声部分去确定转调之后的音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时用和声谱写就的伴奏就可以充当预示调性的作用,比如我们常见的有通过间奏来对调性进行预示,采用改变演唱声部之下的支持和音的办法来帮助演唱者对音准的捕捉。
(二)速度与强弱层次的奠定
此种作用也即伴奏旋律在情绪层次上的提示。音乐情绪需要通过音乐的速度和强度来准确表达,在歌剧宣叙调中,伴奏也是情绪最重要的铺垫。在音乐情绪的变化之处,伴奏对演唱的引导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因此,演唱者对伴奏旋律的熟悉程度在宣叙调的情绪表达上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作曲家常常会利用控制伴奏速度的方式以达到控制整个宣叙调的进程的目的。例如:在一些需要表达悲伤情绪的地方,作曲家可以减缓旋律速度让情感更细腻地抒发,或加快旋律的速度让情绪更强烈地宣泄,同时突显音乐的起伏感和层次感。
再者,伴奏还有声音力度变化的强化作用,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渐强、减弱的起伏和语气的表达方面。有些宣叙调中所需要表现的愤怒感和急迫感仅仅通过人声是很难诠释的,其中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人声的力度变化相比伴奏乐器而言是非常有限的,而伴奏却发挥了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极大地帮助了演唱者达到更好的音乐完成度。
(三)作品风格的把握
伴奏在作品风格方面的提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合作过程中,作品风格的把握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的要求都是极高的,也是伴奏在其音乐功能上的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何以见得?这种配合下的演唱和演奏,能让聆听者的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或留下和谐、美好的印象。这种效果的达成,需要演唱者对所演唱的歌曲的风格和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和精准的判断,需要演唱者在表演前对作品从整体到细节都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体会,从中提炼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乐感与语感的提升
宣叙调是一种比一般歌曲作品更考验演唱者的音乐修养的戏剧音乐作品,我们已经知道,宣叙调近乎一种有音高有节奏的朗诵,因此唱词中语气的表达是演唱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当演唱者对语气、音乐层次的体悟和表达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宣叙调作为剧情推动的音乐效果才得以体现。而通过对伴奏的熟悉,可以让演唱者站在作曲家的角度思考,体会作曲家意图营造的音乐氛围,更好的用音乐语言铺垫情绪和展开剧情,从而提升演唱者的语感和乐感。
四、结语
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管是伴奏旋律还是人声旋律,乐谱只是符号、图形,是视觉感受而不是听觉刺激,如何把看到的记谱符号转变成声音,把一个个无机的音符转化为有机的音乐,唯一的途径是熟悉乐谱(包括人声旋律和伴奏旋律),通过对乐谱的阅读与试唱,才能真正把符号变成声音。因此,乐谱的熟悉好比胸中栽竹,这样在表现作品时才能胸有成竹,只有当演唱者心有伴奏才能与之配合,达到人与作品合为一体的境界,这样相互的融合而形成的音乐才能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