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族歌剧《同心结》谈歌剧人物塑造中的唱腔与表演

2023-04-12王宏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唱段咬字歌剧

王宏伟

2023年4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系列讲座在天津音乐学院北院体育馆内举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宏伟以1981年创作、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同心结》为例,通过讲演结合方式,从剧情概要、创作主旨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歌剧人物在不同剧情中的唱腔与表演塑造方法,为在场学员和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师课。

歌剧《同心结》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总政歌剧团的编剧田川、任萍,作曲家黄庆和、王云之、刘易民五位艺术家共同完成。这部歌剧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围绕“同心结”发生的温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黄继光及战友们保家卫国的峥嵘历程。整部歌剧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生动,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战士们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跃然其中。

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结合的产物——以声乐和器乐为主,结合了文学、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体裁。通过音乐和表演来讲述故事。歌剧表演在本质上是二度创作过程,能否正确表达歌剧的思想内容、真实地再现原作的表现内涵,则主要依托于演员的唱腔与表演。王宏伟先从歌剧表演中分寸感的平衡、角色塑造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情感对歌剧的重要性三方面,对歌剧表演的角色塑造进行了讲述,又从发声方法、咬字处理、节奏把握三部分总结了歌剧表演的唱腔技巧。

一、歌剧表演的角色塑造

(一)歌剧表演中分寸感的拿捏

“歌剧表演的好坏就在于分寸感拿捏得是否到位”,民族歌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分寸感,主要指肢体语言表达和音色处理方面的自然鲜活。在肢体语言处理中,应尽量表现得舒展自然,适当减少固化、程式化的肢体动作。歌剧的肢体表演虽然是将日常生活中的肢体语言加以艺术化、夸张化,但也应平衡好“艺术化”与“生活化”的界限,让观众感受到演员传递出的真实、鲜活的形体表达;而在音色处理方面,重点是要结合歌剧中的人物条件与剧情需要,通过调整个人音色来准确体现角色的年龄感。

肢体动作与音色具体处理方式的分寸感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关于形体的表达,“在歌剧人物的表达上,肢体语言实质上非常重要”,演员需要把握戏剧性的表现与日常动作二者之间的分寸感,这二者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关键演员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戏剧化,这样才能传递出舒服而自然的肢体语言。以歌剧《同心结》第一幕中的《阿妈妮你在哪里》为例,“杜鹃为什么要悲啼,因为想念亲儿女。阿妈妮跳下深坑去,可曾想念小顺姬?”在这个唱段中,顺姬趴在活埋母亲的地方,哭诉自己的不幸命运与对阿妈妮的思念。这一动作时,首先应该符合日常的动作习惯——演员的头应向下看,因为她所寻找的阿妈妮是被埋在地下的。在有关眼神处理的问题上,演员首先要准确地分析、理解剧情和唱词,从而明确不同唱段中个人的眼神交流对象,以及应流露出的情感。此外,演员还应通过分析剧本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好与各个角色之间的距离感。如《穿过小溪,留下枣树坡》片段中,朴顺姬与黄继光是大哥哥与妹妹的关系,因此二者在重逢时虽欣喜激动,但要考虑到兄妹关系与解放军这个身份,所以两人不能出现过于亲密的肢体接触。演员在表演时虽会受到剧本和乐谱的局限,但毕竟歌剧表演是一种二度创作,所以演员在尊重原作真实性的前提下,也具有相对灵活的创造性,例如,演员可以根据时间限制、舞台距离等适当调整舞台调度,必要时也可以选择边走边唱。而在音色处理方面,以主角朴顺姬为例,饰演朴顺姬的演员在塑造角色形象时应该重点参考《同心结》主角朴顺姬的年龄——仅14岁的小女孩,这就要求朴顺姬的扮演者在处理个人音色时必须注重音色的年轻化,不可过于成熟。因为,年龄感的准确拿捏主要依靠音色的转变去表现剧中人物的年龄。

(二)角色塑造是歌剧表演的灵魂支柱

“人物塑造是歌剧表演中易被忽略而又起着支柱作用的灵魂”。从之前饰演《同心结》中黄继光的成功经验得出,角色塑造在歌剧表演原则中的地位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歌剧表演的各个环节,歌剧演员要始终遵循“角色塑造是歌剧表演的灵魂支柱”理念。我们始终强调,演员在二度创作中的个性与原作的真实性这二者要统一,根据这一原则,歌剧演员若想更准确生动地塑造出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就应当在歌剧演绎中坚持以剧情为核心、在符合剧情需要的基础上二次创作。除此,也要注意技巧与表现的相互配合,若是仅注重技巧而忽略艺术表现,表演就会沦为没有灵魂的纯粹炫技。以黄继光的母亲为例,在唱段《黑夜沉沉漫无边》中,从这一角色的身份背景出发,演员要认识到“所有的技术都是为音乐与人物服务的”,所以,基于黄妈妈是一位淳朴的农村妇女这一身份背景,演员就应摒弃过多的程式化舞台表演习惯及咬文嚼字的表达方式,通过自然的声音和动作,塑造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进而将黄妈妈蓄积于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孩子厚重而深沉的爱充分表现出来。

(三)情感表达是歌剧表演的最终目的

如前所述,角色塑造是歌剧表演的灵魂支柱,但毕竟歌剧艺术是以音乐为表达内容的主要方式,而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所以,角色塑造虽在歌剧表演中起着支柱作用,但真挚的情感表达却是歌剧表演的最终目的。“所有的技术都是为音乐、为人物服务的”,对于歌剧中的唱段、对白等组成部分,不仅要立足于生活实际、结合歌剧特殊的综合表演形式,还要兼顾文学性和艺术感。立足于“技术要为音乐、人物而服务”的表演原则,就要求演员有细腻丰富的歌剧舞台呈现处理方式,从而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歌剧剧情,与歌剧中角色设身处地般感同身受并产生情感共鸣。在遵循前述原则的基础上,演员的唱腔和表演应始终保持情感充沛、收放自如,才能将人物的情感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宣叙调的语言表达上,应把所有的歌唱都变成诉说”。宣叙调是歌剧艺术的一种形式,歌剧剧情往往在宣叙调中展开。宣叙调在歌剧中的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所以它的旋律相对平直,采用半说半唱方式。剧中人物李承德是《同心结》中的反派角色,他的唱段部分多为宣叙调,此人物和演唱的目的是推动剧情进行,例如,在《今天你落在我手里》这一片段的宣叙调演唱,“原来你是朴昌浩的独生女,今天落在了我手里,我要亲自送你到阴曹,去会见你那亲爱的阿妈妮!”这个唱段描述了李承德抓住朴顺姬,并想要把她杀掉的场景,在这里,李承德的饰演者首先要注意自身所有的情感表达都应“让观众恨之入骨”,然后通过语气与节奏、节拍的控制变化,在唱段中抓住人物情感,通过诉说方式进行表达。

二、歌剧表演的唱腔技巧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

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的要求与标准,可概括为七个字:“声、情、字、味、表、养、象”。其中“声”排在第一位,也是民族声乐人才应具有的基础素质,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声音才是美的、艺术的,也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美“声”才能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演唱的音色动人与否直接取决于发声方法,因此,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声乐表演能否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歌剧艺术形式主要通过音乐尤其是声乐来刻画人物形象和传达作品内容,所以,只有歌剧演员借鉴和使用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毫无负担、全身心投入角色塑造中,并传递出优秀人物的气质。

(二)正确的咬字习惯

“在歌唱技术的学习上,西洋唱法对唱腔、找位置的过多强调,使演员们在唱中国作品的时候,忘掉了自身的语言习惯”。以王宏伟演唱《抬头仰望夜黑的天》为例,在“抬头仰望夜黑的天”“那一弯月亮已落下山”等句子中,演员尤其要注意尾字的咬字习惯,最后一个字“天”“山”言前辙的归韵必须准确无误。有时,演员的地域方言也会影响咬字,所以,演员要努力克服自身方言口音的影响,注意演唱时尽量减少地方口音。

一方面,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生理条件是决定演唱质量的基础性因素,而正确的咬字习惯会使生理器官更好地运用,从而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另一方面,在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中,无论戏曲或说唱艺术,历来都以咬字清晰为唱功的基本要求,所以歌剧演员在演唱中国作品时,保持清晰的咬字是重要的前提。

演员要形成正确的咬字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演唱效果的增强,也符合中国作品的艺术表现要求。歌剧演员在演唱中除了要保持咬字清晰外,还应在同一唱段中保持稳定统一的咬字开合度,咬字开合度影响着演唱的音色、音量等,所以为了使一个唱段呈现出和谐效果,就要保持统一的咬字开合度,同时,也要在科学咬字吐字的基础上,通过语气和语势的变化,将歌剧形象的内在情感表达出来。

(三)准确的节奏把握

“表演的核心是人物,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这里的节奏,一方面指乐曲的节奏,另一方面是指表演的律动节奏。首先,我们来看乐曲的节奏。节奏是音乐感性材料的基础要素之一,它具有表情性,并通过对音符不同时值的编排表现不同的情感色彩,节奏存在于时间之中,它通过不同的时值进而展现出松弛或紧张的表情变化。如前所说,歌剧表演的首要目的在于准确传达作品的思想情感内容,所以对节奏的准确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场带有紧张情绪的剧目,若是演唱者拖延了歌唱的节奏,剧目的情感表达就会呈现出另一种感觉,进而影响剧目情绪的正确传达。

另一方面,节奏指表演的节奏律动,歌剧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它一定是流动的,所以,演员在表现一幕剧情时,应要让剧情随着音乐向前不断发展。抒情性的段落最容易出现这种节奏律动停滞不前的问题,演员要意识到,即便是处理速度较为缓慢的段落,也不能过于拖沓。因此,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律动节奏把控的准确性。除演唱外,歌剧演员还要兼顾身体的表演,所以也要以节奏为依据,机动处理表演时的走位。

三、歌剧表演的心得感悟

从多年的歌剧表演经验看,歌剧表演与歌剧唱段演唱的不同之处在于,歌剧通过歌唱来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因此,歌剧中的唱段是人物角色的表达,重在歌剧角色的塑造;而歌剧唱段演唱不同于歌剧表演的是,歌剧唱段表演不仅是对歌剧中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主观情绪理解的表达、演员的自我展示。所以,歌剧表演的演唱是为了表现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即歌剧演唱服务于人物塑造。从过往的歌剧表演经历中,可以总结出的是,在表演前歌剧演员必须要对作品创作的背景深刻了解,然后将整部作品的剧本与乐谱仔细研读与体会,以此获得深度的间接情感体验,进而,结合演员本身所具有的优异演唱技巧与表演技巧,将技巧融入人物形象,才能表现出角色真实、细腻、丰富的形象。

综上所述,“歌剧整体表演中人物塑造、情感表达、角色表达,是一个有机贯穿过程。”在练习并掌握科学唱腔技巧与艺术化形体语言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剧情与人物形象,不断揣摩人物、打磨细节,最终才能将歌剧角色塑造得形神兼备。

结 语

在本次大师课中,结合《同心结》剧中的几位主要角色在舞台上的表演,王宏伟为学员们讲解了歌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与演唱技巧,在讲述中,师生们一同回溯了那段浴血奋战的艰难历史,重温了伟大而崇高的抗美援朝精神。王宏伟对人物、角色、演唱技巧所作出的丝丝入扣讲解与分析,使大家对中国民族歌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今年恰逢朝鲜战争胜利70周年,在大师课最后,王宏伟表示,希望能用这样一部平凡而伟大的歌剧将抗美援朝精神延续下去,使当代青年铭记千千万万像黄继光一样的英雄对祖国、对人民最深切的热爱和曾作出的无畏牺牲。他对学员和广大天音师生寄予殷切期望,希望青年演员们勇担“作品服务时代”的使命职责,希望大家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不负众望,勇于担当,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动中国民族歌剧繁荣发展。在当代中国,身为音乐从业者的我们,要持有明确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发扬传统、面向世界,创作出民族复兴所需、人民幸福所求的民族音乐成果,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唱段咬字歌剧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绵绵古道连天上
一弯新月挂半天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走进歌剧厅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火呀火呀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