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成绩相似性与友谊对青少年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基于纵向社会网络分析*

2023-04-12王凌飞鞠佳雯边玉芳

应用心理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相似性友谊

王凌飞 张 航 鞠佳雯 边玉芳**

(1.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南京 210017;2.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南京 210017;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4.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5)

1 引 言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同伴支持则为他们如何应对提供了重要资源(Bokhorst et al.,2010)。以往研究发现,具有良好同伴支持的青少年,通常具有更好的身心健康状态和更少的问题行为(Turner,1999;Holt &Espelage,2007)。寻求支持是青少年获取同伴支持的重要途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学业、人际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主动寻求同伴支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Yan,2018;Zander et al.,2019)。向他人寻求支持、建立寻求支持关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教师和家长采取有效策略促进青少年支持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是青少年的重要活动,对他们的升学与就业等有深远影响。寻求同伴支持是青少年理解知识点、应对学业问题、提升学业成绩的重要途径(陈英敏等,2018)。人们通常向能解决问题的人寻求支持,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帮助同学处理学业问题,常常是被寻求支持对象(Zander et al.,2019),因此学业成绩对青少年寻求支持关系有重要影响。前人通常关注学生个人的学业成绩对其支持关系的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支持关系存在于两人之间,两人的学业成绩可能共同影响他们之间的寻求支持关系,如果只分析其中一人的学业成绩难以探讨这种影响。敏感交互系统理论(sensitive interactions systems theory)认为,寻求支持者和被寻求支持者双方的特点、特点匹配性以及双方关系都会影响支持关系的建立(Barbee& Cunningham,1995),启示青少年双方的学业成绩相似性也可能影响寻求支持关系。一方面,学业成绩相似性可能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社会资源理论(social resource theory)指出,人们可以通过交换社会资源建立支持关系,比如金钱、信息与社会支持(Lin,2000;Törnblom & Kazemi,2012),因此当两名社会成员均具有可交换的社会资源时,他们之间更可能建立支持关系。而学业成绩相似的青少年具有类似的支持资源,可能通过学业上的帮助实现资源的互换,促进寻求支持关系;成绩相差较大的青少年间建立支持关系的可能较小:其中成绩好的青少年可能因为不能从成绩差的同学那里得到足够的学业支持,不大会和后者建立支持关系(Hartl et al.,2015),而成绩差的学生预计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可能拒绝自己,也不大会向后者寻求支持(Kretschmer et al.,2018)。另一方面,中国青少年学业竞争较激烈,学业成绩相似的学生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他们可能感受到彼此的威胁,从而不利于他们之间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比如青少年为了避免对自尊的威胁,会选择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比较(金春寒,2007),而在向学业成绩好或者相似的同学寻求支持时,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威胁到自尊(Wang et al.,2021);按照公平理论(Pritchard,1969),学生会比较自己和同学在学业上的产出/投入之比,两人的产出/投入之比不等时可能出现不公平感,而学业成绩相似意味着相似的产出,于是成绩相似的学生间寻求支持时可能更容易感知到不公平:寻求支持一方认为寻求支持使自己的产出/ 投入之比高于对方,不公平感阻止其寻求支持,而被寻求支持一方认为支持他人使自己的产出/投入之比低于对方,不公平感阻止其提供支持。总之,学业成绩相似性对青少年之间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在初中生群体中探讨这一问题。

在学业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过程中,友谊可能起到中介作用。一方面,学业成绩相似性会促进友谊的建立。已有研究发现,学业成绩相似的学生更可能建立友谊(沙晶莹,张向葵,2020;Flashman,2012),这是因为相似的人容易理解彼此,增加相互信任和预见性,降低沟通难度,减少因认知失调造成不适的可能(Taylor et al.,2005),因此容易建立友谊。而具体到成绩相似性上,首先,成绩相似的学生通常在学业取向和动机上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促进了青少年的交流和互动,会促进友谊的建立,而学业动机不同的青少年间的互动较差,不利于友谊发展(Kretschmer et al.,2018;Laninga-Wijnen et al.,2019);其次,学业成绩体现了个体学习生活的广泛特征,例如可以通过学业成绩推测他人的性格特点和娱乐方式等,人们更愿意和这些特征上与自己相似的同伴交往(Flashman,2012),比如成绩差的学生会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只顾学习、严肃而无趣,不愿和后者交往(Kretschmer et al.,2018)。另一方面,友谊会进一步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比如有研究发现高中女生经常向朋友寻求支持(Sears&Mcafee,2017),初中生乐于向朋友请教数学问题(Zander et al.,2019)。友谊对支持关系的促进作用,既因为朋友间比较熟悉,青少年清楚哪些朋友有能力解决问题,又因为人们通常担心被他人嘲笑和轻视(Pabian,2019),而被朋友轻视的可能性较小,从而避免这种尴尬。因此,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可能通过成绩相似性→友谊→支持关系的途径而实现,但前人尚未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将探讨学业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过程中,友谊是否起中介作用。

在人际关系领域,社会网络分析是研究两人间、多人间关系的有效途径,比如研究者通过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群体中的友谊关系,发现友谊存在三元传递性,而且两人之间人格、行为的相似性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周奕欣,2017;Fortuin et al.,2015),而传统的线性模型较难探讨这类问题。因此本研究将采用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综上,本研究拟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青少年学业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并探讨友谊在学业成绩相似性和寻求支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2 方 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北京市6 所公立学校36 个班1126 名学生进行间隔一年的追踪调查,第一次调查时学生为初二年级(T1,2016年春),第二次为初三年级(T2,2017 年春)。T1 时学生平均年龄为14.29 岁(SD=0.48),男生555 人,女生570 人,1 人未报告性别;独生子女774 人(68.7%);城镇户口576 人(51.2%);单亲家庭83 人(7.4%);父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比5.4%,初中30%,高中和中专23.2%,大专14.7%,本科及以上26.7%;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比7.4%,初中29.8%,高中和中专22.4%,大专17.6%,本科及以上22.8%。学生所在班级的班级规模在19~39 人之间,T1 和T2 分别有2.13%和10.92%的学生未作答。根据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的要求,班级规模要大于或等于15 人;每个班级网络要存在一定比例的稳定联结;缺失比例要足够低;班级之间没有拆分和合并(Rambaran et al.,2020;Ripley et al.,2020)。本研究的数据符合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的要求。对于缺失数据,Rsiena 会采用临近时间点的数值进行自动插补(Ripley et al.,2020)。

2.2 测量工具

2.2.1 寻求支持网络

寻求支持网络通过寻求支持提名获得,题目为“你有心事或遇到问题时,会向你们班里的同学寻求帮助,或者跟他们说吗?如果是,请写出他们的学号”(Wang et al.,2021)。学生参照印有本班所有学生名字和学号的名单,从中选择寻求支持对象,提名人数不限。

2.2.2 友谊网络

友谊网络通过友谊提名获得,题目为“你是否经常和班级里的同学待在一起?如果是,请写出他们的学号”(苑春永,2013;Santos et al.,2017)。学生按照本班名单选择,提名人数不限。

2.2.3 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为数学测验和语文测验成绩的均值。数学和语文测验分别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中的数学、语文学业成就测验(董奇,林崇德,2011),数学测验共使用28 题,语文测验共使用38题,内部一致性α 系数分别为0.819 和0.820。

2.3 数据处理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通过自编的Matlab 程序,将寻求支持网络与友谊网络的提名数据转换成邻接矩阵(Ripley et al.,2020)。

(2)通过R 包“sna”(Butts,2019)获得每个网络的基本指标;通过R 包“Rsiena”(Ripley et al.,2020)获得两次调查间的变化指标和Jaccard 指数以说明网络的稳定性;获取友谊网络和支持网络间的Jaccard指数,通过R 包“ape”(Paradis&Schliep,2019)获得Moran’s I 自相关系数,以说明友谊与支持关系数的联系(Moran,1950)。

(3) 通过基于行动者的随机模型(Stochastic Actor-Oriented Model),采用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探讨学业成绩和友谊对寻求支持关系的作用。该方法分为两步,首先对每个班的模型进行分析,获得各班的结果,各班模型均遵循相同的模型设定;然后通过元分析整合所有班的结果;这两步通过“Rsiena”实现(Ripley et al.,2020)。按照这一方法,本研究分析两个模型,模型1 探讨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模型2 探讨友谊在成绩相似性和寻求支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的模型包含三种效应(对各类效应的说明见表1):比率效应(rate effects)反映不同时间段网络的变化情况(通常不在模型中显示);选择效应(selection effects)反映单一网络中关系的变化;跨网络效应(cross-network effects)用于分析友谊网对支持网的影响(Rambaran et al.,2020)。模型1 的模型设定:A.控制结构效应以获得无偏估计,在支持网中控制互惠性、传递性、三元回环、受欢迎效应和活动效应(Ripley et al.,2020;Snijders et al.,2013);因为青少年同伴交往存在明显的性别隔离,本研究控制同性关系效应。B.探讨学业成绩对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控制学业成绩的AltX 和EgoX 效应,通过SimX 效应探讨学业成绩相似性的影响,其中AltX 探讨被寻求支持者学业成绩对其未来被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EgoX 探讨寻求支持者的学业成绩对其未来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SimX 探讨学业成绩相似性对成员间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

表1 本研究所使用网络效应的说明

模型2 的设定:A.控制友谊网和支持网的结构效应。B.探讨学业成绩在友谊网和支持网中的作用。A、B 两步设定同模型1。C.放入友谊关系对寻求支持关系的跨网络效应。

续表

3 结 果

3.1 描述统计

表2 的部分1 呈现了友谊网和寻求支持网的基本信息,T1 和T2 时青少年的人均友谊关系数都多于人均支持关系数,这也与两种网络的密度相一致。部分2 显示,两年间两种网络中均有许多关系生成、消失和维持,Jaccard 指标说明36 个班的两种网络在两年间都有一定稳定性,适合纵向网络分析(Ripley et al.,2020)。友谊和被寻求支持的Moran’s I 为中等值,表明朋友们在被寻求支持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友谊和寻求支持的Moran’s I 则较小,说明朋友们在寻求支持上相似性较小。部分3 中,友谊网与支持网的Jaccard 指标说明两种网络在T1 和T2 都有一定的重叠。

表2 友谊网与寻求支持网的描述统计

3.2 学业成绩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

首先探讨各班级中学业成绩对支持关系的影响,再通过元分析整合36 个班的结果,结果见表3 模型1。结果显示,控制结构效应和性别效应后,AltX 效应显著,说明学业成绩高的学生未来有更多同学向他寻求支持;EgoX 效应不显著,说明学业成绩的高低不会影响学生向多少同学寻求支持;SimX 效应显著,说明学业成绩相似的学生间更容易建立支持关系。

表3 学业成绩对友谊关系和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

3.3 学业成绩和友谊对同伴支持关系的影响

首先探讨每个班级学业成绩和友谊对支持关系的影响,再通过元分析整合36 个班的结果,结果见表3 模型2。结果显示,友谊网络中AltX 效应显著,说明学业成绩高的学生未来有更多同学选他做朋友;EgoX 效应不显著,说明学业成绩的高低不会影响学生选择多少同学为朋友;SimX 效应显著,说明学业成绩相似性促进了友谊的形成。

在寻求支持网络中,跨网络效应显著,说明青少年更愿意向朋友寻求支持,结合学业相似性对友谊的促进作用,学业相似性可以通过促进友谊而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SimX 显著,说明在控制友谊对支持关系的影响后,学业成绩相似性仍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

4 讨 论

4.1 学业成绩对学生个人支持关系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同伴向其寻求支持。按照社会资源理论(Lin,2000),人们倾向于向有较多社会资源的成员寻求支持,学业成绩高的青少年学业能力更强,有较多的学业支持资源,这会促进他人向其寻求支持,前人关于学业寻求支持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Zander et al.,2019)。但是控制了友谊的影响后,学业成绩对被寻求支持关系的动态影响不再显著,同时学业成绩对友谊的动态影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在班级中更受瞩目和欢迎,能吸引更多的同学选他作朋友(Gremmen et al.,2017),从而促进友谊关系的建立;而青少年常常向朋友寻求支持,从而表现为学业成绩好的青少年在未来会更多被寻求支持。

4.2 学业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直接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友谊的影响后,青少年之间学业成绩的相似性仍对二人间的寻求支持关系有促进作用,说明青少年更愿意向与自己学业成绩相似的同学寻求支持。根据社会资源理论(Lin,2000),支持资源在支持关系建立中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成绩体现了他在学业方面提供帮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在学业方面的支持资源(Zander et al.,2019)。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成绩差的学生无法为自己提供有效的帮助,往往不向他们寻求支持;而成绩差的学生会担心成绩好的学生会拒绝自己的求助,他们往往不敢向成绩好的学生寻求支持,通常只能向学习不好的学生寻求支持(Kretschmer et al.,2018),从而表现为学业成绩相似的学生间更容易建立支持关系。此外,学业成绩一定程度上受学业期望影响,学业成绩都高的同学,更可能具有相似的学业期望,对学业的看法类似,相互间更认同对方,乐于交流和讨论学业问题;相比之下,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学业期望往往较低,也不太愿意向学业期望高、学业成绩好的同学寻求支持(Flashman,2012),并体现为学业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积极影响。本研究未发现学业成绩相似性对支持关系的不利影响,这可能因为初中生群体中学业成绩相似性对支持关系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遮掩了自尊威胁等的作用。

学业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正向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相似性有助于寻求支持关系的形成与维持,这为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但其消极意义亦值得关注,寻求支持关系更可能存在于学业成绩相似的学生之间,这会助长学业上“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不利于学生们的共同发展。在学业成绩相似性起作用的同时,如何促进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向成绩好的学生寻求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友谊在学业成绩相似性和寻求支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学业成绩相似性能够促进两名学生间的友谊关系,同时友谊能够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说明学业成绩相似性能够通过友谊的中介作用而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青少年寻求支持时需要先分析谁有能力帮助自己,对方是否会负面评价自己(Pabian,2019),有的青少年还担心会打扰他人,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后再确定寻求支持对象(Barbee& Cunningham,1995)。综合考虑这几点,朋友是比较好的寻求支持对象。首先,朋友值得信赖且关心寻求支持者的幸福(Berndt& Mccandless,2009),不大可能拒绝求助人;其次,青少年对朋友很熟悉,清楚哪些朋友有能力解决问题;最后,帮助朋友时,助人者不那么计较时间和资源的投入(McGuire,2003)。学业成绩相似的学生间往往在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有关的价值观上比较接近,这种相似性会促进他们的交流,促进友谊发展,从而间接促进他们之间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

本研究发现,学业成绩相似性既可以直接促进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也可以通过友谊间接促进寻求支持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一方面,青少年在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利性考虑,一部分支持关系建立在学业资源交换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友谊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学业成绩相似性通过促进友谊而间接影响寻求支持关系。

4.4 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在青少年群体中验证了社会资源理论,发现学业成绩相似的青少年之间更可能建立寻求支持关系,说明青少年彼此能够交换资源是他们建立支持关系的重要原因;并且发现友谊也会影响寻求支持关系,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彼此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共同影响寻求支持关系,这深化了对社会资源理论的理解。其次,将敏感交互系统理论推广到青少年学业支持方面,说明探讨青少年的学业支持不仅需要分析个体的支持状况和影响因素,还需要对关系双方特点的匹配性进行分析,为青少年学业支持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在实践意义方面,本研究探讨了学业成绩相似性对青少年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及机制,对于青少年寻求支持关系的干预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4.5 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1)探讨了初二到初三时寻求支持关系的变化情况,未能探讨初一时寻求支持关系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2)探讨了成绩相似性对支持关系的影响,考虑到青少年中存在一些小团体,未来研究可以探讨成绩相似性对小团体的影响;(3)探讨的学科有限,未来研究可以探讨其他学科的成绩相似性对支持关系的影响,以得到更丰富的结果;(4)学业成绩高低和学业成绩相似性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比如学业成绩高的学生间学业成绩相似性的积极影响可能更大,未来研究应探讨这一问题。

5 结 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业成绩相似的青少年之间更容易建立友谊和寻求支持关系。学业成绩相似性对青少年寻求支持关系既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也可以通过促进友谊而间接促进寻求支持关系。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相似性友谊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以城为“媒”话友谊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友谊之路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