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及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2023-04-12林佳赐尹可丽
林佳赐 尹可丽 黄 颖 刘 瑶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昆明 650500)
1 引 言
根据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报告,中国重度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接近3.4%,且有超过47%的致残率(Huang et al.,2019)。抑郁患者伴随高复发率与自杀率,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安全(Ledford,2014)。如何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难题。作为一种慢性且容易复发的疾病,抑郁症患者需要长期的抗抑郁治疗,然而抗抑郁药物大多伴随副作用(Givens,2016)。
膳食模式(dietary pattern)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摄入各种食物的组合,是摄取膳食营养的主要方式(Hu,2002)。已有研究证明,膳食模式与心理健康有关,特别是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得到了较多关注(Ruusunen et al.,2014)。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可能为治疗抑郁提供一种辅助性方法。与常规治疗手段相比,膳食治疗所需要的费用低、治疗方式灵活,并且没有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Altun et al.,2019)。然而,当前以我国居民为对象的膳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利用膳食干预和治疗抑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1 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结构及测量
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是个体对即将做出的行为进行判断(Ajzen,1991),膳食行为意向是指个体对将做出的膳食行为进行评估与判断。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的直接因素,在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能够决定行为的发生(段文婷,江光荣,2008)。此外,行为意向由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到的控制感所决定(Ajzen,1991)。因此,膳食行为意向不仅反应个体的膳食行为,还包含个体的膳食风格、偏好和口味等非行为因素。本研究探讨的膳食行为意向是以健康为导向,即健康膳食行为意向。
以往研究很少涉及膳食行为意向,多采用假设驱动的方法考察个体实际的膳食行为进而确定膳食模式(Schulz et al.,2021)。假设驱动法是基于特定膳食模式或指南,以健康和疾病预防研究提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综合性地考察个体的膳食模式(Schulz et al.,2021)。然而,以膳食行为确定膳食模式的方法存在局限。单纯对膳食行为的考察无法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建议完全匹配,中国平衡膳食指数尚不能准确测量个体的膳食模式(Stookey et al,2000)。此外,对比膳食行为,膳食行为意向更多地反映个体对于膳食模式的认知和态度,因此考察个体的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具有必要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称膳食指南)是结合当前膳食营养与健康的证据转化为平衡膳食的指导性文件,旨在帮助人们科学选择食物与合理搭配膳食。膳食指南针对中国居民,结合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膳食平衡、油盐、糖类和食量控制这六个膳食因素给予对应的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2021)。根据膳食指南,本研究假设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包括对上述六种膳食因素合理的评估与判断。
1.2 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抑郁症状是抑郁症的表现形式,抑郁症状筛查能够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识别与预测(Pine et al.,1999)。在关于膳食与抑郁症状的研究中,研究者多考察单一营养素或同一类型食物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张宁宁等,2021),然而以该视角考察膳食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存在诸多问题,它脱离了实际生活(于斌,牛凯军,2015)。近年来关于膳食模式的研究已成为衡量饮食如何影响健康的有效方法(Wolongevicz et al.,2010)。相较于单一营养素或同一类型食物的研究方法,膳食模式结合多样化的食物组成,更贴近日常生活,并能够考虑整体饮食的复杂性(Ruusunen et al.,2014)。
营养流行病学中,存在三种主要膳食模式,分别为地中海膳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和东方膳食模式(于斌,牛凯军,2015)。其中,地中海膳食模式是一种被推崇的健康膳食模式,它以摄入植物性食物为主,强调多用橄榄油并适当地食用肉类与葡萄酒(Serra-Majem et al.,2006)。近来的研究表明地中海膳食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状(Sadeghi et al.,2019)。与之相反,大量研究表明以高比例的红肉、甜食和精制谷物等为特点的西方膳食模式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Ruusunen et al.,2014)。当前,学界对于涵盖亚洲群体的东方膳食模式少有研究。一项针对日本工人的研究表明,以摄入大量蔬菜、典型的日本食物、较多的豆腐和肉类为特点的日本膳食模式能够降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Suzuki et al.,2013)。
根据以上的讨论,健康的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呈现负相关关系(Sadeghi et al.,2019)。尽管有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膳食模式能够降低抑郁症的患病风险(Weng et al.,2012),但是根据2021 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的膳食结构已得到较大改善,传统的膳食模式已不足以适应当今中国人的膳食情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2021]。膳食指南推荐多摄入谷薯及全谷物、蔬菜水果、和奶制品等,并限制油、盐和添加糖的摄入,其推荐的食物摄入与地中海膳食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Serra-Majem et al.,2006)。因此本研究预期基于膳食指南的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关系,并对抑郁症状具有预测作用。
综上,本研究通过两项子研究探讨我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组成及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1 通过编制《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问卷测量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结构,并初步考察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加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研究2 通过更换被试再次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并改变抑郁症状的测量工具进一步探索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2 研究1
2.1 方法
2.1.1 被试
采用问卷网收集问卷987 份,回收有效问卷974 份。男性361 人,女性613 人,平均年龄29.66±8.21 岁;通过问卷网重新招募111 名被试进行重测信度检验,间隔2 周。男性47 人,女性64 人,平均年龄26.32±5.31 岁。
2.1.2 材料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自编。该问卷由23 题,调味适当(7 题)、膳食平衡(5 题)、食物多样(7 题)和食量控制(4 题)四个维度组成,要求被试报告自己的健康膳食行为意向。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5 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膳食行为意向越健康,越符合膳食指南的建议。
抑郁症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汪向东等,1999),要求被试回答过去一周内症状出现的频度。1(没有或很少)~4(绝大部分或全部),4 点计分,共20 题。计算抑郁严重程度指数,抑郁严重指数<0.50为无抑郁,0.50~0.59 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 为中至重度抑郁,≥0.70 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
2.1.3 程序及数据处理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问卷》的编制,参考膳食指南的膳食建议初步编写题项。将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分为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膳食平衡、油盐摄入、糖摄入和食量控制六个维度共34题。施测后,进行信效度检验,确定正式问卷,据此采用相关分析和判别分析考察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20.0 和AMOS22.0 分析。
2.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Harman 单因子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n=974)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7 个,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4.25%(<40%),说明不存在明显共同方法偏差。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项目分析结果表明,各题项高、低分组间的差异均显著,与总分相关系数均大于0.4,所有题项可进行因素分析。将数据进行随机分半为样本1 和样本2。对样本1(n=484)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 值为0.956,Bartlett 球 形 检 验 统 计 量7275.19,p<0.001,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大平衡法转轴,根据题项筛选标准(吴明隆,2010),剔除11 个题项,结果得到4 个因子23 个题项,累计解释总变异55.25%(表1)。因子1 涉及油盐糖等调味品的摄入情况,命名为调味适当;因子2 衡量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命名为膳食平衡;因子3 囊括不同类型食物摄入的考察,命名为食物多样;因子4 衡量对食物摄入量的控制,命名为食量控制。
表1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4 因素结构(n=484)
使用样本2(n=490),对探索性因素分析后的23 个题项进行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χ2/df=2.13,CFI=0.94,GFI=0.92,IFI=0.94,TLI=0.94,NFI=0.90,RMSEA=0.05,说明模型合理。聚敛效度检验发现,4 个维度的平均方差抽取量为0.38~0.52,组合信度为0.78~0.85,量表整体的组合信度为0.95;区分效度检验各维度对应的AVE 均大于两两维度组合相关系数的平方,说明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可接受(表2)。
表2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问卷的区分效度(n=490)
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整体(n=490)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各维度α 系数为0.77~0.85;重测信度结果(n=111)为0.78 (p<0.001),各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69~0.75,说明问卷信度良好。
2.2.2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与抑郁症状的描述统计
采用数据样本(n=974)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平均得分为3.82±0.59,四个膳食因素平均得分在3.74~3.95之间。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表明无抑郁478人,占49.08%;轻微至轻度抑郁236 人,24.23%;中至重度抑郁239 人,24.54%;重度抑郁21 人,2.16%。
2.2.3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样本2(n=49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与抑郁严重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14,p<0.001),各维度均与抑郁严重指数显著负相关。
以膳食因素为自变量,抑郁症状类型为因变量进行判别分析,一个区别函数达到显著水平。第一个判别函数Wilks’Λ 的值为0.95(p<0.001),第二与第三个判别函数结果均不显著。以标准化典型判别系数来看,与第一判别函数相关较密切者为食量控制和食物多样(表3)。
表3 膳食因素对抑郁症状类型的判别分析(n=490)
分类正确交叉结果显示:无抑郁样本的分类正确预测率为39.19%;轻微至轻度抑郁样本的分类正确预测率为23.13%;中至重度抑郁样本的分类正确预测率为35.20%;重度抑郁样本的分类正确预测率为55.56%。4 个自变量对抑郁症状组别样本的区分正确率为34.08%。
3 研究2
3.1 方法
3.1.1 被试
采用问卷网收集问卷769 份,回收有效问卷763 份。其中男性269 人,女性494人,平均年龄30.57±12.36 岁。
3.1.2 材料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同研究一。
抑郁症状: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中文版(汪向东 等,1999),要求被试回答过去一周内症状出现的频度。0(没有或几乎没有)~3(几乎一直有),4 点计分,共20 题。计算题项总分,≤15 为无抑郁症状,16~19 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 为肯定有抑郁症状,分数越高代表抑郁症状越严重。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
3.1.3 程序及数据处理
对问卷进行施测,数据收集后采用相关分析和判别分析考察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 20.0 和AMOS 22.0 分析。
3.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Harman 单因子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6 个,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3.84%(<40%),说明不存在明显共同方法偏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使用数据(n=763)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χ2/df=3.83,CFI=0.91,GFI=0.90,IFI=0.91,TLI=0.90,NFI=0.88,RMSEA=0.04;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四个因素的α 系数为0.73~0.86。结果再次表明该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
3.2.2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平均得分为3.83±0.56,四个膳食因素的平均得分在3.76~3.92 之间。根据CES-D 得分情况,无抑郁症状212 人,占27.79%;可能有抑郁症状84 人,11.01%;肯定有抑郁症状467 人,61.21%。相关分析表明,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及各因子均与CES-D总分呈负相关(表4)。
表4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n=763)
以膳食因素为自变量,抑郁症状类型为因变量进行判别分析,一个区别函数达到显著水平。第一个判别函数Wilks’Λ 的值为0.92(p<0.001),第二判别函数结果不显著。以标准化典型判别系数来看,与第一判别函数相关较密切者为食量控制和食物多样(表5)。
表5 膳食因素对抑郁症状类型的判别分析(n=763)
分类正确交叉结果显示:无抑郁症状样本的分类正确预测率为58.96%;可能有抑郁症状样本的分类正确预测率为20.24%;肯定有抑郁症状样本的分类正确预测率为53.75%。4 个自变量对抑郁症状组别样本的区分正确率为51.51%。
4 讨 论
膳食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国民膳食营养与国民素质提高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国民营养计划,2017)。本研究考察了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特征及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对了解中国居民的膳食行为,认识膳食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促进中国居民的膳食与情绪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4.1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组成与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主要由四个膳食因素组成,分别为膳食平衡、调味适当、食物多样与食量控制。食物多样是指食物摄入的多样化,多种类食物的摄入能够促进身心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Mitrou et al.,2007),荤素种类共构有益健康。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纳入食物多样这一维度,提示中国居民未出现某类食物偏好。其次,调味适当是指个体对油盐糖摄入的合理程度。油盐糖常用于烹饪调味或者评价食物口感,摄入过多食盐、烹调油和糖会影响健康,引发诸多与肥胖相关的疾病(Hashem et al.,2015;Kang et al.,2016;Russell et al.,2015)。膳食平衡是指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比例。合理的膳食结构对维护健康,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洪忠新,丁冰杰,2017)。食量控制是指根据自己的食量进食,杜绝暴饮暴食。《博物志》有言:“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根据自身的食量合理地进食对身心健康有良好益处。因此,调味适当、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和食量控制涵盖了中国居民日常健康膳食意向与行为。
4.2 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研究1 所调查人群中表现出轻微至重度抑郁的症状者占50.93%,其中重度抑郁达2.16%;研究2 所调查的人群中肯定有抑郁症状的人数占61.21%。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居民的抑郁情况不容乐观。
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能有效预测抑郁症状情况,其中食量控制和食物多样均对抑郁症状有预测效果。已有研究表明抑郁患者出现的食量变化与抑郁症状有关(Simmons et al.,2020),本研究结果表明食量控制可预测抑郁症状,合理进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少的抑郁症状。单一类型食物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已得到较多研究证实(于斌,牛凯军,2015),而本研究提示摄入食物的多样化同样对抑郁症状有积极影响。
4.3 应用与局限
本研究揭示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该结果为预防抑郁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操作点。《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高中及高校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内容(国家卫健委,2020)。学校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时,可考虑将学生的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纳入考察范围。对食量控制和食物多样这两个膳食因素不合理的学生进行膳食指导,并结合其他心理健康的评估,对需关注的学生进行重点追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将健康膳食模式的知识普及与宣传设计到活动方案中。在个体心理辅导与治疗过程中,从膳食模式出发考虑抑郁问题,也是供心理咨询师选择的辅助性方法。
本研究亦有局限。横断性研究设计限制了对于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之间因果推断,需进一步的研究检验。本次调查于新冠疫情期间进行,公众抑郁问题较为严峻(冯正直等,2020),并且只针对抑郁症状进行考察,尚需要多学科、多方法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所得结论。除抑郁外,膳食模式是否与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关,对这类问题的探讨有益于人的身心福祉,未来研究可继续考察膳食模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 结 论
(1)编制的《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适合研究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原创性测评工具。
(2)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由调味适当、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和食量控制组成。
(3)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与抑郁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食量控制和食物多样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