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玉器形态内涵研究

2023-04-12张春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汉代形态玉器

张春明

摘 要:在中国玉器史中,汉代玉器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汉代玉器的形态造型是了解其艺术风格与审美形式的重要方式。文章主要针对汉代玉器常见形态和文化审美内涵开展了总结研究。

关键词:玉器;汉代;形态;内涵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35

0 前言

玉为石,但非普通石,在中国古代既是礼器与象征物,同时也是实用品,很长一段时期中玉文化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汉代时期,礼仪用玉逐渐弱化,丧葬、装饰、辟邪用玉实现繁荣发展,与之相应的是汉代玉器的形态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和发展,在继承前代中有所扬弃与创新。

1 汉代几何形玉器的形态

1.1 圆和类圆形玉器

玉璧是圆形扁平状穿孔玉器,是重要的传统玉礼器,象征天宇与太阳,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截至当前是形制最完善、发掘数量最多的几何形玉器①。玉璧分拱璧、系璧:拱璧包括谷纹璧、蒲纹璧、大璧,是供奉、持握的礼器;系璧是佩饰用玉璧,形体较小,多佩于腰间。谷纹璧的璧面上为纵横有序的谷钉,寓意五谷丰登和风调雨顺;蒲纹璧的璧面上为寓意欣欣向荣的瑞草;大璧为青玉材质,代表天空色泽,是古代天子礼天所用,称为“苍璧礼天”。根据玉璧的孔径大小,有瑷、璧和环之分。

经过商周时期的发展,因礼制衰落,一改玉器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玉璧在春秋战国时期多作为殓葬用玉、佩饰玉和礼仪场合手执信物使用。同时,因使用者和用途范围的拓展,玉璧的材质、形态等均有所发展与创新。在材质方面,多用新疆白玉、青玉和碧玉等。佩饰玉璧直径多小于10cm,礼器或殓葬玉璧直径多为15~25cm。西汉玉璧在沿袭战国时期风格的同时,形体有所增大,甚至可达30~50cm,边沿在战国三角形立缘基础上有所加宽,呈方形立缘剖面。璧面上的蒲纹和谷纹颗粒起凸较浅,上部浑圆,大且分布稀疏②。西汉玉璧璧面多使用组合纹饰,或再配饰吉祥文字。璧面划分内外两区,内区绘刻涡纹或蒲纹,外区绘凤纹或龙纹,如形体较大,则分外、中、内三区绘刻蒲格涡纹、凤鸟纹和双身龙纹。发展至东汉时期,玉璧的数量有所减少,这一阶段的玉璧外缘立面呈现出一定弧度,璧体也有所加厚,多见外缘透雕有吉祥话铭文等的玉璧,也有分内外区绘刻蒲纹、涡纹和鸟纹、兽面纹的玉璧,尤以游丝毛雕为著。东汉之后,玉璧逐渐开始少见。

出廓璧和重环玉璧是汉代玉璧进行的典型装饰和造型创新。前者是在玉璧外轮廓外增加装饰,后者是在璧“肉”部分增加镂空环状装饰,仅余少数衔接点。以汉代典型重环玉璧为例,云纹璧和谷纹璧内外环上的纹饰相同,仅纹饰疏密或纹样组合有所不同。龙纹连环璧内环为三组盘错的龙纹,外环为规则谷纹,两者结合寓意祈求五谷丰登和风调雨顺,内外环间的衔接点为龙头,并使龙纹得以延伸到外环,寓意统一和谐。

1.2 弧形和半圆形玉器

“半璧为璜”(源自《说文》),璜也是最古老的玉器形态之一,在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中即有发现③。玉璜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窄弧形,一是圆心处略有缺口的片状半圆形,两端打孔后系绳佩戴,多为组玉佩饰的配件,且各时期的形态变化很大,除基本圆弧形特征外,仅少数保留有规整半璧形。璜在新石器中期为佩戴用饰品,形状不规则,素面简朴,商周后开始刻有谷纹、勾云纹、蒲纹,并将其制成螭、龙等动物形象,且多为双虎或双龙联体,这一阶段的玉璜大都是作为礼器之用。春秋之后玉璜开始逐渐作为随葬品与配饰之用,汉代正处玉璜发展由盛至衰的转折期和巅峰期,多作装饰品,用料考究,造型多样活泼,纹饰精美,如已出土的西汉双龙首璜。再如狮子山楚王墓葬中的龙凤纹玉璜,在已出土漢代玉璜中最具代表性,整体采取浅浮雕,构图饱满且层次分明,两面均无留白,共雕刻有2个兽面,4只凤鸟和20条龙,系孔周围也有圆形浮雕外框。

1.3 方形和矩形玉器

方形和矩形玉器主要为玉牌和剑璏。小型玉牌用于配饰,大型玉牌则用于玩赏陈设,多见于汉代制品。方矩形是玉牌最为常见的轮廓形态,如梯形、半圆形,如汉代镂雕兽面纹牌即为梯形玉牌④。此外,还有多块玉件组合形成的玉牌,但存世罕见,极为珍贵。这类玉牌或由动物、人物玉件构成整体玉器,但拆分后无完整图案,如汉代的龙纹组玉板,或由具有独立图案的玉件组成,如镶嵌玉组画、文字组牌饰等,逐渐演变为组玉攒盘、插屏等。玉牌多为单面装饰,饰纹常见凤鸟纹、兽面纹、螭龙纹等对称状纹样,雕琢手法精妙多样,镂空装饰也常和纹样重合,整体造型更具丰富性。剑璏(玉制剑鼻)为剑饰,底端有矩形贯孔可穿系革带,面部大都是方形或矩形,两端朝下略弯曲,中心略有鼓起。汉代剑璏的表面常见云纹、谷纹、勾连谷纹、勾连云纹和蟠螭纹、阳线兽面纹。

2 汉代动物形玉器的形态

2.1 蝉形玉器

蝉在古代象征清高、通灵和纯洁,“蝉蜕于污浊,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佩戴玉蝉象征高洁,在逝者口中放玉蝉寓意复活再生,精神不死⑤。两汉玉蝉材质多为新疆青玉和白玉,蝉身为扁平正菱形,两边薄而中间厚,形象简洁概括,寥寥数刀即使用粗阴刻线刻画出头翼腹,背部双翼如柳叶状对称。蝉头分小圆头和平头两种,两眼外凸,眼似钉帽。玉蝉上腹部刻有两条交叉弧线表示鸣腔,下腹部横状弧线表示腹节,两翼末端有尖锐之感。汉代玉蝉造型准确,雕琢精细,纹饰简洁,特别是坡形线光滑圆润,线条挺秀,洁净平整,呈现出“汉八刀”的典型特点。

2.2 猪形玉器

古代认为人去世后应手握权力、财富离去,新石器和商周时期逝者多手握兽牙、贝币。猪形玉器多作丧葬之用,死者双手持玉猪,称为握猪,广泛流行于东汉时期,象征财富和墓主人的地位,同时也寓意财富越生越多,子孙后代富贵⑥。汉代玉猪多使用阴线雕刻法,于扁圆柱或圆柱上雕刻,细端为玉猪头部,表情温和,用数道堆叠阴线表示拱起的猪嘴,再用阴线于对应位置刻画眼睛和耳朵。阴线刻画玉猪四肢,生动沉稳。汉代玉猪采用的多是经典“汉八刀”雕法,工艺生动简练,线条流畅简洁,布局匀称。

2.3 虎形玉器

虎形玉器称为琥,在玉器上采用浮雕、平面线刻或圆刻技法绘刻有虎纹。玉琥为六种瑞玉之末,文献记载在祭祀活动中,琥以白虎身份祭祀西方,虎符也作为帝王发兵命令的象征⑦。汉代盛行道教,四灵五行、畿纬学说流行,虎被广泛用于辟恶驱邪,故虎纹玉器多用为历朝之冠。汉代玉琥多作为玉铺首等四灵纹的纹饰图案,独立琥形佩头状似龙头,以绳纹饰轮廓线。汉代片状的玉琥很多都被抽象为方折形,口齿大张,虎身内部则用绳纹、云雷纹、谷纹等几何纹装饰。眼部为“臣”字眼或圆眼,屈足呈行走状,长尾后卷。此外,狮虎等汉代盛行的被神化的异兽原型也多为玉琥。

3 汉代人形玉器的形态

人形玉器虽然数量较少,但在我国玉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雕刻艺术与造型艺术的有效代表。人形玉雕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一直是对社会发展演变和人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⑧。如殷墟妇好墓中的圆雕玉跪人,身着精美服饰,上刻饰卷云纹、几何纹等,是古代饰玉的杰出代表。至两汉时期,人形玉器发展繁荣,造型、数量均非常丰富,器型较小的用于佩饰的玉人十分多见。

玉舞人源自战国时期,发展至汉代盛行,是典型的汉代人形玉器佩饰,整体造型主要呈现动态化的舞女动作,强调气势韵律。“翘袖折腰”是汉代舞蹈代表性动作,在汉玉舞人中也最为常见。玉舞人整体呈片状,神态安详,面容姣好,腰身、头颈微扭呈“S”状,长裙短衣且袖长曳地,右臂撑腰或斜探,左臂举过头顶,做翩然起舞之状。玉舞人多用弯转纤细阴线刻画纹饰,或以凸起卷云纹等作为装饰。汉玉舞人多为成对出现,或由数个玉舞人形成一组,舞人表情、发式、服饰等刻画简洁流畅,细致入微,感染力极强。汉玉舞人不注重修饰发型,头部为平定,借舞姿利用长袖遮盖头部。在服饰方面,汉玉舞人使用数道阴刻线表示衣纹,无细节雕刻与纹饰,突出表现夸张的人物姿态和大动作,舞人服饰衣袖为直筒袖,整体呈现出粗轮廓、粗线条构图和简洁人物形象。

汉代还十分流行使用秦朝翁仲形象制作辟邪配饰,玉翁仲琢磨疏简,造型凝练。脸部刻画是区分汉玉人和玉翁仲的重要依据⑨,玉翁仲多采用抽象表现手法,用三道或六道短阴刻线雕刻脸部五官,而玉人的嘴、鼻、眼等则雕刻精细。汉玉翁仲刻画的是年轻男子形象,发髻微凸;身着长袍,衣袖狭窄,两手拱握在胸前,作塞入衣袖中之状;颈部、腰下采取撤刀法雕刻,令这两个部位呈三角斜平面的平塌状,腰部更具轮廓感的同时,突显头部;衣服下摆处为鸡笼状。汉玉翁仲前后身均有7~8道阴刻线,纤细有力,雕刻手法洗练精到。

4 汉代玉杯和玉印形态

汉之前和明清时期是玉杯集中出现的两个阶段,品类丰富精美。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玉杯多为直身高足,杯深较大,器型简单但装饰复杂精美⑩。以西汉螭虎云纹高足玉杯为例,形似现代高足酒杯,器型规则周正,杯壁较薄,内壁平滑光洁。汉代玉杯外壁多用卷云纹、谷纹、勾连云纹、勾连谷纹等作为装饰,由上端开始,最上方通常为卷云纹或勾连云纹,中间两部分为谷纹或勾连谷纹,最下方为素面,各部分之间以双弦纹或弦纹作为间隔。汉代时期受西亚风格影响衍生出了玉制角形杯,以广州南越王墓的夔龙纹玉角杯最有代表性。玉角杯为半透明青玉材质,仿犀角形中空状,口沿为椭圆形,向下逐渐收紧,在近底端呈卷索状缠绕器身下端。杯内底部和下端卷索状镂空处均有明显重叠管钻痕迹。自玉杯口沿处立姿夔龙纹向后环器身延伸卷缠,先为浅浮雕,逐渐为高浮雕,到底部采用圆雕,空白处使用单线勾连雷纹填补。汉玉角杯造型精巧,同一玉杯上使用线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衔接自然且舒展流畅,各种纹饰既有变化而又和谐,审美价值极高。

印章艺术在汉代时期发展到了巅峰期,驼、螭龟、马等玺印分别作为帝王百官印玺之用。印座多呈瓦状或覆斗状,大都没有纹饰,印顶钮的造型丰富,动物造型尤为精美。动物造型类型极为多样,既有虎、蛇等现实动物,又有螭、龙等虚拟形象,风格多样。写实类风格多使用圆雕技法,如兔钮玉印和龙钮玉印,形象逼真,比例精准。

5 汉代玉器的文化审美内涵

5.1 兼容并包的思想观念

汉代玉器在品类、造型、艺术风格、图案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多样化和自由不羁的特征,主要是因为汉代工匠治玉理念上的兼容并包和创新,汉代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均对玉器有重大影响,秉持儒道互补并重的创作观念。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儒家思想开始占据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玉器、青铜器等艺术门类均受到重大影响k。“君子贵玉”,以佩饰和礼器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得到进一步继承发扬。虽然汉代的礼玉制度已逐渐简化,祭祀六器仅余璧、琥、璜,且只玉璧较盛行,但以玉祭天思想仍然被信奉,礼制精神与礼仪形式仍存,而琥、璜等礼玉用器逐渐发展为装饰用玉和实用玉器l。在官方提倡儒家思想学说的同时,民间道家学说却广泛流行,“天人合一”观念和厚葬之风盛行,丧葬玉器也实现繁荣发展,葬玉制度逐渐完备。此外,宗教文化、社会生活和神话中的阴阳五行、辟邪压胜、长生观念等均对玉器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很多兽生双翼、人面兽身等玉器造型和辟邪用玉,如玉翁仲、玉獬豸、司南佩等。如东汉早期吕仁墓中的玉辟邪,辟邪呈怒吼状,仰首张嘴,肩负双翼;全身用阴线刻有细节装饰,线条流畅细致;头顶与背部有插座,但所插物品遗失。玉器造型威武生动,气势凛然。再如东汉时期的小型摆件玉座屏,其上的镂空纹饰即为东王公和西王母等题材,有“天人合一”之意。

5.2 礼制世俗使用并举

自周朝起,玉器便作为礼制的代表,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礼崩乐坏”,玉器礼化功能减弱,装饰性增强,逐步开始世俗化m。两汉时期继承了使用玉器祭祀朝拜的礼制,但礼制色彩逐渐弱化,开启了玉器的世俗化发展。特别是在西汉,玉器的伦理和礼制特征进一步弱化,和日常生活实现了更深入的结合,造型、种类日渐多样化,圆雕、高浮雕陈设品数量增多,玉器文化更具个性化和艺术化。尤其是在东汉之后,玉器的生活化、世俗化和吉祥化趨势更为明显,世俗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至唐宋时期,葬玉、礼器玉数量大减,装饰吉祥玉、陈设玉大量出现,到明清时期已发展为“玉必有意,意必吉祥”。

5.3 写实写意并用

汉代玉器的表现手法在单一化平面雕刻的基础上,逐渐向写实化立体圆雕发展,写实类动物、人物题材逐渐增多,形态传神有趣,线条流畅,纹饰精巧,写实主义手法突出。陕西蒲城贾曲汉代遗址挖掘出的圆雕玉卧牛为现存汉代体量最大的俏色圆雕,生动传神地呈现了牛在劳作后的慵懒疲倦神态。玉牛为卧姿,头部微抬起,双角后腹且一角有些微残缺,双目圆睁,嘴唇微开,牛尾垂卷。牛面部用阴线刻有两个圆圈纹,腹部刻“估”字,身上刻有少量阴线。这件玉器在下黑上青底灰白的玉料基础上进行了雕刻,形成了牛腹白色、身躯黑色和背部青色的整体效果。汉代圆雕玉人像是写实玉器的典型代表,人物比例准确,神态自然。另一方面,汉代玉器中的动物、人物或花草造型均不是自然“写生”形态,多通过提炼概括和夸张的方式呈现造型对象的气势与神韵,利用简单线条呈现鲜明的形象。如南越王墓组玉佩中的玉犀形璜,形态夸张有力,首尾大致对称,背部朝内弯曲,四肢呈蹲曲蓄势状,表现了犀牛的威猛有力,写意特征突出。

6 结束语

汉代玉器的形态造型洗练概括,厚重朴拙而又富于变化,题材多样,注重神态刻画,多用高度概括表现手法,追求形态和意蕴的统一和谐美,能够代表古代玉器的最高创作水准。同时,汉代玉器在塑造呈现中华民族的人格情调、精神世界及审美追求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注释

①黄豫民,杜益华.浅析西汉时期徐州地区出土玉面罩[J].文物天地,2022(11):24-28.

②张庆丽.浅析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汉代玉耳杯[J].收藏与投资,2022(10):47-49.

③洪石.秦汉玉容器及相关问题探析[J].华夏考古,2022(1):69-83.

④乔万宁.沟通天地的神器:汉代玉璧造型与功能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104-108.

⑤吴桐.汉代玉璧的形态分类试析[J].亚太艺术,2021(1):49-59.

⑥陈东.论西汉早期楚国出土玉器制作之地[J].东方收藏,2021(11):83-85.

⑦李银德.汉代楚(彭城)国葬玉研究[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0(00):276-293.

⑧周倩.浅析徐州博物馆馆藏汉代玉[J].东方收藏,2020(19):105-106.

⑨刘云辉,刘思哲.汉代圆雕人物和动物玉器艺术成就试析[J].河南博物院院刊,2020(2):28-40.

⑩张垚.荆楚文化视域下汉代玉舞人的物质文化内涵[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68-69.

k边泽星.汉代玉舞人功能考[J].大众文艺,2020(10):253-254.

l朱乃诚.汉代玉蝉研究[J].文博学刊,2019(1):4-16.

m杨金萍.古代纹饰畫像中蝉的生命文化内涵[J].医学与哲学,2019(4):72-76.

猜你喜欢

汉代形态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