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陈多媒体应用研究

2023-04-12张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可持续性多媒体

摘 要:多媒体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主要的表现手段,一方面突破了硬性的物理空间限制,打破了单纯的线性传播模式,突显了陈列展览的主题和内容,拓展了展览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丰富了展陈形式,塑造了视觉上的“精彩飨宴”,可以让展览所表现的主题内容、核心观点、科普信息有丰富且多维的演绎,让观众更加主动地关注展陈内容,同时展品通过多媒体形式也可以“活”起来,在观众与展品之间架起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体验,产生良性互动,从而可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展陈主题。

关键词:陈列展览;多媒体;可持续性;可融合性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20

近年来全国博物馆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展陈技术手段也随着展览数量和质量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多媒体几乎在博物馆展览中成为必备项目。但对于很多博物馆而言,多媒体在展陈中既是“亮点”又是“痛点”,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形式,但很多策展人、设计师对于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其实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也就造成了很多项目多媒体与空间风格不统一、功能布局不合理、信息传达不充分等尴尬的问题频频产生。同时,多媒体既已成为展示空间的常用和必要手段,但多数高校相关专业并不开设有关多媒体形式的课程,少数开设的课程也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有些初入博物馆的新人对于概念和想法侃侃而谈,但到实际的操作运用步骤却止步不前。

1 博物馆展陈多媒体概述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已屡见不鲜。如今,多媒体凭借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受到博物馆和参观观众的青睐,并在博物馆展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分析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览中应用多媒体的现状,研究和分析展览中出现的多媒体技术与展陈表现、展览内容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期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多媒体应用和升级提升提供相应的技术方案上的支持。

2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陈现状及多媒体现状分析

2.1 展陈概况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其中陈列部分建筑面积16902平方米,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资源与环境厅和矿物岩石厅等①。展陈中多媒体以科普性、互动性、知识性、参与性等多种形式贯穿其中。

2.2 多媒体技术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情况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陈中多媒体技术主要有:音视频技术、数字触摸屏技术、场景多媒体合成技术、虚拟现实、全息影像数字媒体、复合动态全息数字媒体、交互数字媒体、4D动感影院(特效影院)及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等,全馆展陈共涉及多媒体展项70余项。根据每个展厅表达内容的不同,所采用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按照功能性归纳为:演绎类和互动类。区别于传统文博类博物馆,按照地学类博物馆中多媒体的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2.2.1 演绎类—装置演绎

通过球形的外部造型结合特装结构以及声光电来展示地球演化内容信息,内容影片更是结合外部造型形象表现地球内部结构、外部形态、演变过程等,进而把难懂的科学性内容简单化。球形造型与挑高空间相互结合,让展陈内容生动自然且营造出非凡的参观体验(图1)。

2.2.2 演绎类—空间演绎

设置在恐龙厅的23米动画演示屏,结合建筑结构大回廊、大空间,利用9具恐龙骨架展品制造视觉和空间感染力,提升沉浸感。同时展陈场景中使用红色砂岩、仿真动植物模型与多媒体相结合,丰富了展陈的层次性、艺术性和科学性。针对中央大厅恐龙的骨架,定制复原科普影片,用于演绎恐龙的生活场景(图2)。

2.2.3 互动类—互动信息类

资源与环境展厅以安徽的自然资源为展示主体,突出矿产、国土等资源。以地质大剖面为背景,利用电子沙盘多媒体展示安徽的行政区划、交通、资源分布等多重信息。展项设置科普影片、沙盘动感动画,通过多媒体一体机与电子沙盘进行信息互动,分类别、分体系进行信息展示,观众可以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选择展陈内容(图3)。

2.2.4 互动类—互动游戏类

把专业的恐龙科普知识融入游戏互动中,能够让传达的科普内容信息更加简易,让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观众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所传达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同时通过轻松欢乐的游戏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在展示空间中的气氛得到了调节,特别与恐龙主题的展厅相得益彰(图4)。

2.3 多媒体技术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陈中的优势体现

展陈中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生动形象地科普了古生物、地质专业知识,帮助解读其内涵;同时很多多媒体设置寓教于樂,激发探索欲望,提升沉浸感;深度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让藏品“活”起来,尤其是枯燥的古生物标本得到全面的诠释,丰富并突出了重点展示信息。

3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陈设计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博物馆为了追求展陈的新奇和高科技,从而采用“拿来主义”片面、单调、刻板地融入多项新媒体技术,出现了“千馆一面”、大同小异的现象。实际上如何定位多媒体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存在形态,如何处理多媒体的共性及个性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与博物馆展示形式和内容的兼容性等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分析的。

3.1 表现形式与主题内容脱节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馆中运用了大量多媒体新技术,如恐龙幻影成像、地震带分布演示、与恐龙赛跑等多媒体展项,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全方位体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理想状态②,但在展示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表现形式与展现主题内容契合度不高、有所脱节,多媒体技术机械、片面的使用导致与展览表现形式和展览内容千篇一律等问题。

3.2 过于“炫技”功能表达减弱

博物馆展陈使用的多媒体越来越“炫酷”,多媒体作为展陈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展品的主导地位。但所有形式的背后如果没有引人入胜的展示内容,那么先进的技术也终将没有生命力。重点表现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表现充分融合在一起,展览主题表达借助多媒体形式,观众通过设备辅助理解展陈内容,才是博物馆对多媒体有效的应用。

3.3 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设计

博物馆展陈多媒体设计应充分结合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定位、展品特性去使用相适应的多媒体形式,同时充分考虑展馆需要和受众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陈出新,创造特色鲜明的多媒体展项。然而,“定制化”的成本远高于“通用化”技术成本,设计中忽视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以致同一展馆、展厅中,相类似的多媒体展项多次出现。这直接导致多媒体变成了技术堆砌,使得各馆之间千篇一律,将展陈的主题和内容流于空泛。③问题的背后,主要是一方面博物馆方忽视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只从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和技术应用来考虑;另一方面多媒体制作方对展示内容缺乏了解,机械地把内容融入多媒体。

3.4 主题内容展示不清晰

展陈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中由于策展人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人员之间缺乏设计前期沟通和技术交底,导致各自关注展览的角度不同,表达展览的重点也出现偏差。技术人员在多媒体使用上会过度关注技术的应用,以为用技术表现丰富内容来传播就不会出现问题。忽略策展时的科学知识(科研成果)、展示内容、形式设计表达三者之间的合理性转换,产生展示主题内容不够清晰明确,更是在展品—展示内容—观众三者之间产生信息传播障碍。

3.5 保养维护及更新

伴随场馆开放运行时间长久及使用频率较高,很多多媒体设备出现硬件耗损及软件故障,常常需要及时保养维护,针对软、硬件的问题及时更新、更换。

4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展陈多媒体实践案例的应用探索

多媒体作为展陈表现手段之一,在展陈多维空间中,其与灯光、展柜、场景等共同融合在展示内容和形式设计表现中,在实际布展中应综合考虑其合理性,把技术与内容充分融合。博物馆在展陈内容和形式设计时应该通过对所要展示内容的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展示效果、展示目的,充分考虑参观者的需求,从而引导参观者深入解读展陈的主题和内容。

4.1 展陈设计多媒体的需求分析

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参观观众的需求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年龄的变化,年轻化成为博物馆参观群体的显著标签。根据《中国博物馆主题游消费趋势报告2019》显示,博物馆参观年龄构成中,“90后”占比43.2%,其中“95后”占比24.9%。同时年轻化的另一个体现则是亲子参观活动的火热。另一方面观众从静态观展到动态地参与互动、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庞大的年轻群体在参观偏好上与以往大有不同,需要展陈策划更加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和需求。

4.2 我馆展陈多媒体项目优化的理论思考

当前,我馆展陈设计多媒体出现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应从两个方面积极改善:第一,在多媒体设计之初直至落地甲方(馆方)应全程参与,主要是对展陈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展陈重点起主导作用。第二,多媒体设计人员应充分理解展陈的内容与形式,在满足馆方需求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深入研究“主题”背后所表达的“内容”,在设计阶段把内容转化成艺术语言、科普语言,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展项科普目标。

4.3 地学类博物馆多媒体的应用原则

作为地学类博物馆应突出地学主题特点的应用原则,在展陈中应充分挖掘地质古生物的时代特征和细节,尤其是展品背后的故事,用多媒体灵活新颖的表达形式来诠释展品、科普知识,进而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应用原则,突出馆藏特色、地域特色。以观众为主体充分考虑“人”的参观感受和文化提升。

4.4 多媒体应用的建议

4.4.1 功能定位

首先在展厅设置多媒体展项前,需要合理规划空间环境,对展项功能进行定位,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参观方式和体验互动进行不同类型多媒体展项的选择与深化,需要根据预设的内容章节和参观方式来合理地设计多媒体展项。

4.4.2 可持续性

对于常设展览的多媒体而言,一定是可持续性的,这里的“可持续性”主要指“可持续指数”,即展项设备的易损和更换率,展项内容的可替换性两方面内容。根据开馆近十年的经验,多媒体设置需要充分考虑更新换代问题,这样对后期展览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展项设计之初就要预想并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展陈展项可以在较长的周期时间段内完整、优质地呈现给观众。

从内容、展品出发对展项内容的可替换,对于常设展览而言可以使展陈内容及时更新的同时大幅提升对观众的吸引力。从多媒体内容运维和管理维护角度来看,展馆内的多媒体演示内容,如图片、視频、投影等内容可持续更新,最大化设备利用率,提升社会投资效益。毕竟现在展览维护管理越来越注重项目的后期运营,这方面的可持续与维护维修的成本有很大关系。

4.4.3 从观众需求角度出发

伴随参观需求的多元化、年轻化,博物馆展陈设计要更加精细、更加有层次,而作为博物馆展陈设计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技术也应该以观众为导向,在多媒体规划前进行充分调研、准确定位。在布展过程中,以参观观众为导向合理设置多媒体展项,展览运行中及时收集观众反馈意见,并进行有效调整。

4.4.4 充分考虑线上展览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与普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线上参观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选择。通过关注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展览信息、展陈细节。正是由于这种便捷性让线上展览的需求成几何倍增长。

5 关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多媒体升级改造的思考

5.1 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与升级改造的方向

随着展陈工艺技术的不断升级,观众更加追求快节奏、绿色环保、健康的观展方式。目前,多媒体在展陈布展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投入费用也不断增加。因多媒体展项多涉及一些大型屏幕、互动场景、动感声效,其运行中会产生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同时伴随高耗能是博物馆行业面临的难题。充分考虑到参观受众的舒适度,应该更重视绿色、环保及以人为本的多媒体展项。

5.2 创造经济适用型多媒体展陈体系

面对展陈新材料、新科技、新形式的层出不穷,馆方应该是审慎的态度。虽然很多技艺很超前、酷炫,但技术先进、设备昂贵的多媒体设备未必就适合博物馆展示内容。从实效性角度来看,多媒体技术的更迭非常快,大大超过常设展陈内容体系的更新速度。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中,多媒体设备及其技术终端共涉及70余项,前期新馆建设单就多媒体一项就投入巨额资金。目前,场馆实行免费开放制,日常运行以政府全额拨款为主,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博物馆运行和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多媒体更新速度较快,在考虑展项的设置和使用时,既要考虑到展项的单体成本,也要长远考虑展项的运行成本及后期更新维护成本。所以,多媒体设计要以“经济合理”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5.3 博物馆展陈设计多媒体的趋时与理性回归

近年来,对多媒体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思考不断深入,出现了辩证的观点:一种是加大利用新科技来充实博物馆陈列形式的创新;另一种则是强调返璞归真,去技术化凸显“展品”的核心展示。所以在展陈中设置多媒体应慎重考虑、反复论证。多媒体设计是一门综合了技术与艺术的表现形式,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衡好数量和质量之间的问题。针对展陈的内容和展期进行分类选择,如展品丰富的展览中少设置多媒体展项,晦涩难懂的展览适当增加多媒体展项的辅助。所以,在展陈多媒体升级改造中应综合考量比例、形式和内容,理性地作出调整。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展陈工艺的不断成熟,展陈的展示手法和手段也不断丰富,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博物馆展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考量多媒体展示形式时,应根据展项的具体内容、需求、定位来进行,以充实展览内容,注重观众的参观体验,增强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④好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多媒体展项,一定是内容为王,而非炫技,一定是充分考虑到內容、信息传播、观众需求等重点环节,同时兼具创新性、独特性、合理性。

注释

①胡远超,张强,周栗.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陈列展览的实践与体会[J].安徽地质,2017,27(2):150-153.

②③邹旭.多媒体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④崔美丽.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7):87-89.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可持续性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浅谈刘青霞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