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群文阅读教学的三条途径

2023-04-12张晓庆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群文阅读新课标

张晓庆

【关键词】群文阅读;新课标;深度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1-0087-02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高中语文课程结构设计理念特别凸显了综合性和整体性,教师备课时更注重群文关联,阅读教学的阅读量大大增加,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突破性的教学实践被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采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到有些群文阅读教学注重了量的累加,却忽略了阅读深度的挖掘;注重了“群”的表象,却流于单篇的简单叠加。如何在群文阅读视域下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值得思考和探究。笔者在群文阅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切口、深挖掘、广拓展的做法,较好地促成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深化,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小切口

群文阅读需要选定议题,议题选择切入点要小,小切口直观,更有利于师生驾驭。议题与主题不同,议题是围绕主题设立的拟讨论问题,以主题为核心,是对主题的具体化。在拟定议题时教师要有系统性思维,充分解读新课标和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分层级和梯度,由浅入深,由小及大。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选编了5篇诗歌和2篇小说,都是对青春的吟唱。群文阅读的主题可以定为“吟唱青春,实现价值”。这部分属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部分,结合涉及的文体——诗歌和小说,笔者将群文阅读的第一层分两个部分:从诗歌创作的独特性入手,拟定议题为“赏意象,品诗味”;而小说群文的议题定为“析形象,悟内涵”。第一层群文阅读,重在针对性阅读,引领学生把握不同文体作品的文意和文法,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方法;第二层群文阅读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打破文体的束缚,进行更高层级的群文阅读,这时议题可以拟定为“吟优美语段,唱青春华章”,凸显学生在赏读作品时产生的人生思考和感悟,由读到思,由彼推己,由文学到生活,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切实服务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生活质量。

2.深挖掘

议题的小切口,有利于深度阅读的开展。要促成阅读的深入,笔者认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挖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或表格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教师依据具体学情巧妙设疑,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促使其思维由浅表走向深入。

例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选录了5篇古今写景抒情的美文,教学时笔者将《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进行群文阅读。在第一层次的群文阅读部分,笔者要求学生填写表格。

通过填写表格,教师极易在学生思考梳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荷塘月色》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美文,它对景色细致入微的描摹,营造的朦胧、静谧、优雅的意境,是现代人追求的诗意。《故都的秋》一文选择的景物是衰颓的,如何引导学生从这些衰颓之景中读出美感,理解郁达夫的审美情趣,就是教师要带着学生深入挖掘的。接着,笔者在学生自主选择《故都的秋》中的段落进行赏评时,放慢脚步,引领学生精细化阅读。如学生提到了“落蕊”,笔者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师:在来来去去的生活道路上,我们的目光大多在五光十色的繁花上,谁会去关注凋落的花呢?

生:即使李清照写“满地黄花堆积”,也是因为这落花和她的心境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师:那此时此刻的郁达夫呢?

生:“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是何等的悠闲自适,可见,郁达夫是有意欣赏“落蕊”的。

师:《故都的秋》中不只有“落蕊”,还有“牵牛花”“枯草”“扫帚的纹路”“秋蝉的残声”等,皆来自生活,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为什么郁达夫把这些景物捡拾起来,分享出来呢?

生:让我们从“俗世”中感受到“雅趣”。

此时,教师再指导学生修正表格答案,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两位作家的写景特色与审美情趣。

3.广拓展

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要用开放的眼光对待群文文本的选择。笔者提倡群文的多样性,只要有较强的关联,能提炼出统一的议题,皆可为我所用。

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关于“儒道”的对比感悟,在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又重新被提起,于是笔者联系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曾学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这三篇文章,进行了前后贯通的群文阅读教学。在分层进行的群文阅读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梳理了儒家名篇,让学生以“思理想社会,识处世姿态”为切入点,对话先贤,汲取智慧养料,“观今”“鉴古”,把握学习古文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学生体悟到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思想一脉相承,从描畫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到努力践行,先哲们的探寻从未停止。学生在反复赏读和比较篇目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先哲们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执着,并潜移默化地将其精神植根在心中。在学生对儒家有了充分的认知后,再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

*本文系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0ZJY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群文阅读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