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项目化学科实践的案例与反思

2023-04-12盛建国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逻辑起点项目化学习初中物理

【摘 要】“构建实践型育人新模式”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学科实践是发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大概念引领的项目化整体设计、“物”“理”相融的实践型学习方式、催生精彩观念的表现性学习评价,这些以项目为核心的学科实践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让物理课堂生机勃勃、凸显特色,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功能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科实践;项目化学习;逻辑起点;行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1-0068-04

2022年4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学科实践”作为学科育人的实施路径成为本轮新课改的亮点和焦点,并将以占学科课时总数10%的学科实践课堂的变革,撬动学科课堂的整体变革,引领着学科实践育人新方式的构建。笔者通过对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三个案例“欧姆定律的应用”“制作简易扬声器”“变阻器”的剖析,提出三条策略,或许可为分析学科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实施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实践育人新模式:项目化“学科实践”的逻辑起点

1.实践育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从课程目标来看,素养的内化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实践。新课标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主体内化的过程,而学科实践活动正是实现素养内化的有效路径。素养的内化和发展必须基于实践,经由实践,并最终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从课程实施来看,实践是落实生本理念的必由之路。强化学科实践活动,就保障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实现自主建构提供了保障,这是落实生本理念的实践体现。离开了学科实践活动,我们的教学往往会回到“坐而论道”的说教式育人模式。

从课程评价来看,实践是对内隐的素养进行展示和评价的有效途径。首先,素养内隐性的特点决定了素养的评价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其次,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生亲历体验,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团队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个性的发展,而学科实践中的表现性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展示和素养发展变得具体可见。

2.学科实践是发挥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在回答“如何育人”这一关键问题上给出了明晰的逻辑关系和实践路径,那就是: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培育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形成合力,达成素养育人总目标。而在学科育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科特质”和“实践意识”是两大关键,即用学科的教学方式来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用实践的意识和方式来进行学科教学,构建“学科实践”的实践育人新方式。(见图1)

3.项目化“学科实践”是物理学科实践育人的一种有效方式

所谓项目化“学科实践”,就是寓学习目标于项目化的学科实践活动中,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实践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内容和途径,“以实验为代表的实践行动”和“以科学方法为代表的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的两大特色。初中物理教学的学科特质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都决定了初中物理教学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手脑并用的实践型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丰富体验、启发思维。项目化学科实践以“大概念引领的项目化整体设计”为基础,以“物”“理”相融的经验学习方式为途径,以催生精彩观念的“表现性学习评价”为特色,直观体验与理性思维并重,让学生在学习中手脑并用,在发现并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锻炼并培养关键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寓教于乐、于做中学、于研中悟的方式中体验学习中成功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二、知行合一育素养:项目化“学科实践”的行动策略

1.大概念引领下的“项目化”整体设计

大概念引领下的项目化整体设计是指将教学任务转化为项目任务,以任务驱动、活动进阶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科实践活动富于任务性、故事性和逻辑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实现“做中学、做中悟、研中学、研中悟”。

例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欧姆定律的应用”一节,教材的教学思路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教学环节:一是“伏安法”测定电阻阻值;二是应用欧姆定律解电路的计算题。经过项目化整体设计后,课堂围绕真实问题“怎样用3.7V的锂电池,让‘2.5V、0.3A’的小灯泡正常发光?”展开。三个项目任务层层递进,逻辑顺畅,从设计电路到计算電阻,从自制电阻到测量电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了解决真实电路问题的一系列环节,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育人,润物无声。(见下页图2)

本课的项目化教学设计是在“初中物理电学”这一大概念的引领下,基于对初中电学的整体把握设计的。(见下页表1)欧姆定律的应用属于“层级4:规律应用”中的大概念“解一个串、并联电路”。这是对层级3中两个电学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是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贯穿全课的设计、计算、制作、测量等学科实践活动,实现做中学和研中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物”“理”相融的“实践型”学习方式

在初中物理“电磁转换”一节的授课结束后,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电磁转换的体验,深化其对电磁转换规律的理解,笔者设计了以“制作简易扬声器”为核心任务的“电磁转换”学科实践单元复习课。学生通过制作简易扬声器并展开系列探究,能感受科学的奇趣体验、收获学习中的新发现、领略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学流程如下。

(1)制作新产品:简易纸杯扬声器

项目引入:教师提问:“有网友说,用纸杯、漆包线和磁铁,就能制作一个纸杯扬声器,这是真的吗?”

之后教师出示扬声器实物,展示其振动发声的现象及扬声器结构图,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扬声器原理,分析这一说法能否实现。

学生根据所学的原理知识进行分析,认为该说法已经提供扬声器的核心部件,可以制成扬声器。那么,线圈绕在哪里?怎样让纸杯振动发声呢?教师提供两种方案(如图3),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制作验证。教师在操作前对制作要领进行简要指导,包括漆包线固定及线头去漆等。

项目制作:學生分组制作扬声器,并利用小型音箱的喇叭输出接口测试自己的纸杯扬声器能否正常发声。

项目展示: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扬声器,其他各组同学根据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音色(主要是振动时有没有杂音)以及制作外观的美观程度对产品进行评价打分。

(2)探究新问题:扬声器是否能当话筒

学生认为扬声器不能当话筒使用,教师进行验证,将扬声器接入音响的话筒输入口,然后对着扬声器讲话。学生惊奇地发现:这时的扬声器竟然变成了话筒,同样能将人声放大。本来放音的装置成了拾音的装置,学生表示不解,受到强烈的思维冲击。师生围绕扬声器和动圈式话筒的原理进行分析,学生终于明白,其实两者原理结构相同,只是工作时能量转化(信号转化)方向相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学生在倍感奇妙的同时对电磁转换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课是一节基于项目化学科实践的单元复习课,其优点主要有三条:一是获得奇趣体验,学生感觉到自己做的纸杯扬声器真的能发出声音;二是促进“物”“理”相融,学生理解了电和磁真的可以互相转换;三是指向实践育人,学生感悟到从科学原理到产品原型的过程是艰辛的,亲身实践为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催生精彩观念的“表现性”学习评价

思维和素养都具有内隐的特点,因此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素养发展可视化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学科实践活动中要重点关注“表现性学习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需要说出来、画出来、做出来、演出来。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交流、展示、评价环节做实做强,让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个性成长的表现性评价成为新课改的亮点。

在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思路,将原来教材后的应用实例“电位器”前移,设计为一个学生自主摸索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经验猜想电位器可以调光→自主摸索发现电位器接法的规律→反思性观察电位器构造悟出变阻器变阻的奥秘→观察滑动变阻器构造后根据原型启发,实现迁移,自主悟出变阻器的接法→实验验证,获得成功体验。每一步,学生的表现性评价都十分重要,学生的实践发现、规律总结都需要“说”出来(见图4)。同样,在前面的实践课例“制作简易扬声器”中,学生制作的扬声器产品也需要“秀”出来,进行展示和交流。在形式丰富的各种表现性评价中,学生的心智不断成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科实践,作为新课标理念在课堂落地的重要行动,从内容、方式到评价,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创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项目化学科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符合物理学科特质、适合初中生身心特点、切合核心素养理念并充满活力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盛建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运河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221)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逻辑起点项目化学习初中物理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演变
建构体现学术自由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