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研究

2023-04-12杨静锦

职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联网

杨静锦

摘 要:本文从中职电商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在分析中职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及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一种互联网+新型工作室的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为中职院校培养应用型电商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新型工作室 校企合作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互联网+新型工作室’的中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20A018)”的研究成果。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及分析

(一)现有校企合作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近年来各中职院校普遍重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订单合作办学模式

中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办学,在招生时即签署就业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学生的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由中职院校承担,学生的实训课程、跟岗实习、顶岗实战均由企业负责,订单班学生毕业即就业。

2.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模式

中职院校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学科设置和实训实习需要,本着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原则,寻找有电子商务服务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校内、校外电商实训和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训实战及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要。

3.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模式

学生一、二年级在中职院校完成全部的理论知识学习,三年级到学校推荐的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践。中职院校指派一到两位专业教师与企业对接,到企业跟班辅导,共同管理学生。

(二)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上述三种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学生由学习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收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的效果。但从用人单位的用工反馈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来看,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育人目标不清晰,育人模式单一化,个性化、专业对口培训较少,缺少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学生就业满意度低。

第二,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校企双方责权不明,合作项目难以推进。目前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通常是由校企雙方领导层决定,由企业相关人员对接学校的专职教师具体执行。在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效果评价等方面容易出现分歧或矛盾,存在技术应用与生产需求不同步、培养标准与行业标准不对接的现象。学生的思想道德、责任心、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达不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及企业的用人要求。

第三,合作企业的岗位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不对口,达不到通过实训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的目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从目前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的情况来看,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实习岗位与专业知识、技能不匹配的问题,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

第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本土传统经济转型的效果不明显。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辐射面较窄,与企业合作力度不大,与本土支柱产业、品牌企业产教融合度不高,难以完成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强调的服务区域经济、振兴本土产业的使命。

综上所述,探究一种基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助力本地经济企业转型、促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等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大势所趋。

二、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趋势,建立工作室是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一种创新。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成立工作室,选取企业真实生产岗位和生产项目,按照企业真实的环境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营造真实的生产、服务工作环境,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标准等产业先进元素有机融入实训过程,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工作室借鉴企业管理机制,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学习载体,还原企业工作真实场景,使师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目标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目标,即健全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地方龙头企业、小微创新型公司等密切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托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因材培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区域经济数字化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助力本地经济发展。

三、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运作思路及现实意义

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 “互联网+新型工作室”为中心、校企共建为合作基础、项目实战为合作主体、双师指导为合作保障、成果共享为合作目的的长效合作机制,重在深化和细化“合”的内涵,即校企合作双方在项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设备、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推行共建工作室、共组团队、共营项目、共育人才、共享成果的合作模式。笔者以广西工商技师学院为例具体介绍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运作思路。

(一)校企共建是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

1.学校投入

(1)教师:3~5人,人员配比以老带新,工作室对接项目比传统教学更加具有挑战性,团队既需要有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资深教师,也需要一些有较强自我学习能力与奉献精神的年轻教师。

(2)学生:可在高年级通过测试、自荐等多种方式筛选在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突出的学生。

(3)场地:因为工作室设立在学校,要求工作室运转不能影响原有教学秩序,所以需划分指定地点作为场地。

(4)设备:项目运营需要专业设备,如摄影棚、直播间、电脑等相关硬件设备,保证工作室对接的项目正常运转。

2.企业投入

(1)企业导师:项目运营需要师生团队成员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学校教师更擅长理论教学在相關项目专业知识等方面比较欠缺,各专业课程的整合及教学需有相关实战经验的资深企业专家给予指导,否则项目实施的方向、节奏等偏离市场,不易成功。

(2)真实项目:企业与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首先要围绕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所针对的企业岗位进行筛选,客服类、销售类、直播类、摄影美工类较容易成功;但涉及运营、专业数据分析等较难、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项目,不建议中职院校对接。

(3)业务培训:在学校专业课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结合以往实战经验及员工入职培训要求进行技能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真正具备岗位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4)运营资金:项目能正常推进,离不开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学校可以提供项目运营的学员,项目资金往往超出学校正常资金预算,企业需要针对每次项目投入相应保证资金。

(二)项目实战是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的主体

前期校企共建为项目实战运营打下基础,工作室主体工作是项目建设、项目运营、项目评价。

1.项目建设

企业和工作室成员就引进项目进行对接,组建项目运营团队,确定项目运营方案。

2.项目运营

组织成员架构:设项目经理1名、企业导师1名、工作室老师2~4名,参与运营的学生若干名(视项目情况而定)。人员职能分配。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运营全权负责,包括人员的分工、各方的协调与沟通、运营质量的把关、合格验收等,制定项目运营的相关制度。企业导师:负责项目运营的技术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主持处理项目运营中的技术问题及项目评价。工作室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运营并给予技术指导,对学生进行培训并解决运营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做好和企业的沟通协调,对工作室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参与运营的学生:熟悉岗位要求及技能,完成相应岗位工作。

3.项目评价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运营的总体评价,包括运营方案的实施、目标的达成等;企业导师负责对参与项目的成员进行技术评价,工作室教师负责记录学生日常工作,并整理成档案。

(三)校企双师指导作为保障

1.根据真实项目共组校企双师教学团队

校企双方根据项目需要推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双向流动,校企互兼互聘。工作室设有企业的指导老师、业内专家等流动职位,并柔性特聘拥有绝技、绝艺、绝活的业内专家、技术能手来工作室授课,学校骨干教师通过工作室参加企业的生产过程、技能培训、技术开发,促进校企有效沟通、人才双向交流。校企共组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集双方优势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互联网+新型工作室实战教学师资水平。

2.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共设项目实施方案

模块化课程教师队伍以培训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企业职业技术要求为基础,以工程实际案例为模块化课程,实施共同设计的工程项目,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作为实际工程项目培训教学内容,实现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对接。

3.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共同进行实战培训指导

工作室主要采用真实任务式实战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企业岗位需求将项目教学分为岗位认知、岗位培训、岗位实战、职业分析、岗位轮岗、职业规划等模块。在项目实施阶段,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结合学生学习经历、实战经历,让学生完成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到重塑自我”的循环学习。其中,学校教师以理论教学与教学管理为主,企业导师以项目实战、运营为主,双方分工合作,协同指导,使学生在项目实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专业岗位技能,又受到了职业认同感、责任感、道德感熏陶。

4.校企双师教学团队共参实战考核评价

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价体系。教学理论评价以学校为主,实践技能评价以企业为主。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在项目实战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动态评价,记录学生的各种实战数据,形成成长足迹,记录在档。这些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录用的重要依据、学生就业时专业能力的重要凭证,可有效缓解学校与招聘企业信息对接合作不畅通、评价导向不统一等突出问题。这种评价体系可以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相匹配。

(四)校企双方共享工作室运营项目资源及成果

工作室环境的实际运营,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战锻炼,提升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提高了教师的实战能力及教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及专业水平的提高,助力本地中微小创型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实现了多方共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技能和素质,毕业生普遍受到了聘用企业的热烈欢迎。工作室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电子商务各工作岗位的内容,提高了职业技能。学生通过真实项目接触企业真实环境及职业岗位历练,提高了就业能力。

二是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参与“互联网+新型工作室”的教师,既是校内教师,又是项目主管,具有双重角色,新型工作室给教师提供了提高实践能力的场所,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从而学校建立了一支高水平、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是推动了教研,师生考证能力及参赛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运营工作室,推动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申报课题,开展教学改革,丰富了专业资源库,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在企业专家和真实项目的带动下,师生的实战能力大幅度提升,学生参加抖音直播比赛、创新创业比赛获奖、专业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人次明显增多。

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工作室通过企业真实项目运营,教师与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以员工身份进行学中做、做中学,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为社会、企业、学生三方带来了经济收益,扩大了学校在当地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五是服务区域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互联网+新型工作室对接区域龙头企业,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化。同时把中小微企业纳入校企合作范围,推动越来越多的传统中小微企业开始“触电”拓宽网络销售渠道,有利于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四、小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基于互联网+新型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现在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不少细节急待完善,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真实的企业项目、企业管理制度、岗位工作过程不仅惠及学校师生也惠及企业,是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谢臣英.校企合作中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定位[J].机械职业教育,2010(11).

[2]张亚翠.浅析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1(6).

[3]王蜜宫.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新生代·下半月,2019(4).

[4]刘幸福.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10).

[5]王光华.构建“五共模式”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J].学周刊·上旬刊,2014(9).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