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探索
2023-04-11黄嘉群
黄嘉群
[摘 要]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有目标意识,一切设计环节都要围绕目标展开。先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确立学习目标,然后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最后围绕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有序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并且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逆向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8-0014-03
课程标准强调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教、学、评之间有相关性。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评一致性”和逆向教学设计内涵
当前,教、学、评相互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崔允漷教授等专家积极推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他认为,“教—学—评一致性”包括在目标指引下的三种含义:一是学—教一致性;二是教—评一致性;三是评—学一致性。在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下,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让评价促进学习,做到“所学即所教”“所教即所评”“所学即所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呢?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即先确立学习目标,再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最后围绕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让评价过程伴随学习过程,确保学习过程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笔者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对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二、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
(一)研究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教、学、评一致性”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的“评”,都应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教材特点方面,应研究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内容;研究“学习提示”,明确课文内容和学习策略;研究“单元学习任务”,明确核心任务、学习活动及其步骤等。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包括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和两首古代诗歌。教师根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教学提示”,依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相应劳动者的高尚事迹,感受古代人民热烈的劳动场面,感悟劳动的崇高与美丽,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体会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意义,面对学习与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乐于付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学习三篇人物通讯,分析作者的报道角度和立场,理解新闻的倾向性;确定优秀新闻作品的评选标准,评选优秀新闻作品;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尝试选取一些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等写作人物通讯。
3.学习新闻评论,概括作者观点,梳理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角度和立場,体会新闻评论直面现实的特点;运用新闻评论的写作手法,联系现实,选择角度,尝试写作新闻评论。
(二)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为确保目标、评价与教学一致,在设计学习活动之前,可先进行评价任务设计。威金斯和麦克泰格两位美国课程专家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先确定评估证据,包括选择评估方式、设计核心任务、制定表现性的评估标准等,以使学生明白“我现在在哪里,将要到哪里”,然后围绕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促成目标实现。
如何设计评价任务呢?评价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诊断学生学习情况的功能,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一步审视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保证学习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教师以具体情境为评价载体,以学科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标,设计了以下评价任务。
劳动节即将来临,为了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优良传统,营造浓厚的尊重劳动的校园氛围,学校文学社举行了以“致敬最美劳动者”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观察身边的劳动者,发现平凡劳动者身上的不平凡之处,提炼劳动者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写一篇人物通讯和一篇针对本则人物通讯内容的新闻评论。作为活动组织者的你要拟定优秀新闻作品的评选标准,并在班级举办优秀新闻作品推荐会。
(三)设计学习活动,有序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在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之后,教师有了易于操作的框架。根据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进一步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安排相应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学生学习水平相当的活动,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驱动下,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开展自评、互评等评价活动,发挥评价促教与促学的功能,实现学评共建、以评促学,进而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活动一]梳理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和劳动精神。
1.阅读三篇人物通讯,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其中的典型事例,归纳人物精神,分析作者角度和立场。梳理两首古诗的表达特点,通过诵读与想象,体会劳动之美。
学生应全面梳理典型事例,分析穿插其中的相关评价,从中归纳人物精神,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通过记叙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等事例,表现他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以及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通过记叙张秉贵关照排队的人群、关注柜台外的每个人、劝慰情绪不好的顾客等事例,表现他热心地为人民服务,“心有一团火”的精神。《“探界者”钟扬》通过记叙钟扬为了“种子事业”援藏,努力为人类建立种子宝库的事例,表现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及科学精神等。
《芣苢》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通过诵读,学生体会到了古代人民劳动的热情、欢乐。《插秧歌》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劳动场面。学生通过诵读,从“抛”“接”“拔”“插”等动作中,感受到了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
2.赏析三篇人物通讯,概括其报道的典型事例,梳理它们的细节描写,概括其特点。
这三篇人物通讯中的事例,首先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具有在场感,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其次有从正面描写的,也有从侧面描写的,能从多方面表现人物特点;最后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文章主题,体现新闻的导向性。
三篇人物通讯选取典型细节,通过生动传神的外貌描写、个性化的行动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有力地展现文章的中心主题。
3.评价任务:通过学习人物通讯,明确了可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等方式表现人物特点。请观察身边的劳动者,发现平凡劳动者身上的不平凡之处,提炼劳动者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探讨这些品质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写一篇人物通讯。
学生首先观察身边的劳动者,明确写作中心,再在选取典型事例的基础上确定描写的主次和详略,并运用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还不时穿插议论进行评价,展现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体现新闻的导向性,然后针对完成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选出组内最好的文章进行展示。
[活动二]评选优秀新闻作品。
1.确定评选标准。结合本单元的三篇优秀人物通讯,明确“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标准。小组合作交流,初步明确相应标准的关键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便进行优秀新闻作品的评选。
2.挑选优秀新闻作品。通过个人研读和小组合作讨论,运用勾画圈点、评点批注等阅读方法,深入研读各小组展示出来的新闻作品,概括新闻作品内容,制作思维结构导图,并从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新闻作品。
3.评价任务:撰写“优秀新闻”推荐书。个人撰写 150字左右的“优秀新闻”推荐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提炼推荐理由。推荐书由新闻出处、作者、标题、新闻概要和推荐理由等构成。其中,可从新闻是否有价值、新闻性和时效性是否强、报道角度是否独特新颖、结构层次是否严密、语言是否生动、细节描写是否到位等角度撰写推荐理由。
[活动三]撰写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现实针对性。新闻评论讲究有的放矢、针对现实、有感而发。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归纳中心观点,梳理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体会文章是如何逐层推进、深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的。
标题通常为新闻评论展现的中心观点,即“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一观点正确、新颖和独特。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第二部分对文章观点进行深入探讨,阐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第三部分结合社会风气,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最后一部分呼吁每个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全文先引出主题、说明本质,然后辩证分析、探讨工匠精神内涵,最后总结评价。全文内容逐步推进,逻辑结构严密。
2.评价任务:对新闻评论而言,角度的选择非常重要。思考本篇新闻评论的角度,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从所选的优秀新闻作品中任意选择一篇,思考可从哪些角度撰写新闻评论,归纳选取新闻评论角度的方法,并写作新闻评论。
学生归纳出如下选取新闻评论角度的方法:首先,要有问题意识。选取角度时,能够抓住关键问题,透过复杂的现象看透内在本质,对主要问题反复比较,抓住主要矛盾,深入思考,选好评论聚焦点。其次,选取独特的角度。尝试超越自身的利益身份,成为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站在不同利益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选择对解决当下现实问题、矛盾有关键作用的角度,发表独到的见解。
三、逆向教学设计的启示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學理念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师仅仅是指导者、评估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逆向教学设计始终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一切学习活动的落脚点都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是学生,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评估,准确、全面地捕捉个人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等,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二)增强目标意识
逆向教学设计要求凸显强烈的目标意识,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立难度略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然后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与学习活动,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一切环节都要围绕目标展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任务和目标,围绕目标展开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教学活动,确保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教学活动要嵌入评价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机制,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策略,让评价伴随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关注学习结果,关注获得结果的策略和方法,主动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运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关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是否学会”等核心问题,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旨归,进行逆向教学设计,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并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2] 李卫东.整体设计: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评一致[J].中学语文教学,2021(6):4-9.
[3] 沈国全,杨丽琴,朱婷.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评价为例[J].语文建设,2021(9):9-13.
[4] 李宏绯,孙玉凤.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为例[J].语文建设,2022(15):70-73.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