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运动心理暗示法训练技巧

2023-04-11邵长富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田径高中生情绪

文 / 邵长富

暗示训练法应用到高中体育田径运动中,是以“暗示”的形式来调节学生的训练心理,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田径训练氛围,调动起高中生的训练潜力和运动创造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素养。在传统高中体育田径训练中,教师很少关心学生的心理情况,重在以高强度训练来提高其运动水平,不符合新时期“以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现阶段,教师在组织田径训练活动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的发展状态,将心理调整和身体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全面引导学生以积极心理投入到田径运动当中,因而,怎样使用暗示训练法是当前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暗示训练法分析

1.1 言语暗示

顾名思义,言语暗示是教师使用语言,来对学生实施的心理暗示。教师通过变化语速、语调和节奏来为学生传递相关的信息。言语暗示所使用到的语言结构比较单一,经常用正面、积极的口头表达方式,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表述产生期望或信任等正向情绪。教师要从细节方面对学生潜在的进步因素进行暗示,如“很好”“继续”“很棒”“不错”等,以满足高中生的期望值为目的,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心。

1.2 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以眼神、手势、表情等与肢体相关的暗示动作,其区别于言语暗示,是在无声的姿势中来完成的。体态暗示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有着显著的作用,既能达到较好的指导效果,又可以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如,当学生在田径训练中的注意力发生转移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眼神、拍手等形式来提醒学生,在不点名中达到很好的暗示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竖大拇指、拍肩膀、鼓掌等动作暗示,来无形当中给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由衷地产生持续奋发的内在力量。

1.3 标志物暗示

标志物暗示,是日常体育训练中教师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暗示方式。由于一些原因,学生无法在被动状态下一下子吸收全部的知识,通过设置一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体育知识的记忆。因此,在田径运动的训练期间,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标志物暗示这一训练方法,来促使学生对训练过程产生积极、正面的良性心理反应。如,在“跳远助跑”的训练项目中,教师使用比较醒目的海绵垫作为暗示的标志物,让学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来具体掌握助跑节奏,提高训练的活性。

1.4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消除学生疲劳感和紧张情绪中有着明显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心理暗示训练的方法,来调节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关节、韧带和肌肉的状态,将学生的生理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恢复在田径训练中的体能和脑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舒服的姿势坐在休息区,跟着教师的指示来调整呼吸、放松心情和四肢,帮助学生在强化血液循环下适应田径训练的强度,这种心理放松的时间,保持在3~5分钟,便可以达到很好的舒缓效果。

1.5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强调的是学生自我的心理语言暗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态来进行自我谈话,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消除消极、负面的不利情绪因素,避免在田径训练中因为过于紧张的神经状态影响到正常的发挥。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给学生正确进行自我暗示的方法,根据高中生现阶段实际田径训练的情况和身体素质,采用合理地引导方式,帮助学生灵活使用自我暗示法调节心情。如,在训练中丧失热情时,可以通过自我谈话重拾训练兴趣。

2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暗示法训练技巧的策略探究

2.1 结合暗示法训练,摆脱无趣情绪

在高中体育田径训练中,有些训练项目缺乏韧性,是比较乏味枯燥的。在日常田径训练中,一直重复相同的训练内容也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抗拒情绪,最终导致整体的训练效果低下。在“中长跑”的体能练习中,相对训练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耐力素养才能很好的坚持下来,在具体动作和技巧上学生因为过于疲惫会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甚至从心理上比较排斥“中长跑”的训练。对高中生产生的这种无趣情绪,教师便可以结合暗示训练法来加以引导,扭转学生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充分激发出在耐力方面的潜能。

例如,在“1000米”或者“800米”这些“中长跑”的田径训练项目中,教师可以使用轻松、愉悦、舒缓的音乐来对学生进行暗示。在不同的位置和速度上,通过改变音乐的节奏和频率,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呼吸的节奏,让学生摆脱无趣的训练情绪。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熏陶暗示下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跑步训练中转移出来,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学生在“中长跑”体能训练中的耐力。教师也可以选择刘翔、苏炳添等运动员的照片贴在跑道的合适位置,让学生在优秀运动员的陪伴下共同完成“中长跑”的训练,从这些标志物的暗示中,逐渐摆脱在田径训练中的无趣情绪,加强在技能和动作方面规范练习的效果。

2.2 采用游戏暗示法,提高训练热情

结合游戏暗示,是高中体育田径训练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调动起学生对田径运动训练的兴趣,在提高训练积极性的同时增强运动能力。体育教师在设置游戏活动时,要对现阶段的理论教学和运动技巧仔细地研究和分析,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良性的练习活动中达到学以致用的训练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相关训练游戏时,还要考虑到高中生的心态、身体素质、情绪等状况,完善游戏设计的环节。

例如,在“短跑”这一田径运动训练中,教师将“急速情报”游戏融入到训练活动中。教师在训练之初,为所有学生都明确了游戏的规则,让学生扮演“情报员”的角色,将手中的“情报”通过短跑快速地传递给下一个组员,以用时最短的小组获得游戏活动的胜利。将趣味的游戏情景融入到“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激烈且富有挑战气息的竞争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在短跑训练中的运动潜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正面的暗示,让学生在踊跃、积极地投入到“急速情报”的游戏活动当中。这种新奇、刺激的竞赛游戏活动,对高中生有着极大的新引力,既能够使其在心理上获得轻松、快乐的运动体验,又可以从跑步速度、技巧上获得强化,同时帮助教师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2.3 构建平和的心境,引领放松训练

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一般比较大,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学生放松情绪,对学生在动作掌握和要领学习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如果高中生在田径训练期间情绪过于紧张,很难将身心一直投入到实际训练当中,对动作要领的掌握也存在着阻碍现象,甚至会因为注意力的分散发生危险,严重阻碍田径训练的效果。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有机的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平缓、愉悦的心理环境,通过暗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和身体上的放松。

例如,在完成高强度的田径运动训练以后,教师以“暗示法”来带领学生共同打造平和的心境。教师首先让学生舒服地平躺在课前准备好的放松垫上,引导学生将眼睛缓慢地闭上,将四肢以最舒服的状态舒展开来。然后教师通过录音机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在吸气、吐气之间逐渐将训练中紧绷的情绪放松下来,让肢体也变得柔软、平和。接下来,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随着音乐逐渐放空自己的思想,感受祥和、安静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下,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够快速地回归到最佳的水平,让在高强度田径运动训练中消耗的体力,逐渐随着音乐平缓地恢复起来,相应地减少了运动中出现的紧张感和疲惫感。

2.4 合理的自我暗示,启迪训练思维

自我暗示是以学生自我调整为主的方式,需要教师通过合理地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进行自我调整的暗示方法。教师可以从思维启发为主要引导方式,结合感悟引领的指导理念,来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语言或者肢体动作等因素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起到摒除不利训练心理因素的作用。自我暗示可以应用在田径训练前、训练中以及训练后的各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暗示下有意识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训练或者比赛上,在有效发展意志品质下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在“跳高”的训练中,首先教师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准备性工作以后,让学生从心理上对“安全”绝对的放心下来。然后结合讲解和具体示范的形式,将“跳高”运动的动作要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全部掌握了正确的“跳高”技巧,之后,教师以启迪和引领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技巧来实际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具体的身体情况来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跳高”方式。接下来,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教导学生使用“我可以”“我一定能跳过去”“我能行”等自我激励方式来克服恐惧和畏难心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针对部分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一对一地疏导,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暗示方法克服现有的心理障碍,树立对“跳高”运动的自信心。

2.5 假量调节法暗示,完成超量训练

体育教师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评价中引入的一些“善意谎言”对学生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有很大的帮助,是当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暗示教学策略。假量调节的方法,实质上是对田径训练中的一些数据进行调节,如对重量、距离、时间等进行合理地假量输出,为学生构建出一种“假象”,来对高中生在训练中的心理施以暗示作用,帮助学生在运动中实现超量训练的目标,对提高高中生的田径训练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结合“假象”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训练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把控“假量”训练中的“度”,怎样通过控制“量变”的范围,来充分将学生的运动潜能激发出来。在“跳远”运动项目中,教师将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通过“接力跳”的形式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实际评价中教师结合分层教学的模式,将“正假量”和“负假量”引入到小组训练评价当中。如,对缺乏自信心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采用“正假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善意的谎言”中认为自己表现是突出的,提高在“跳远”活动中的积极性。对于过于自信且成绩突出的学生,为了防止其产生消极、惰性的心理,则以“负假量”的形式,使其在训练中适当地感受到挫败感,以“打压”的方式让他们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田径训练,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和身体状况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组织田径训练活动时,要善于使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其中暗示法在田径运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暗示法的教学路径有很多种,需要教师认真剖析田径训练的教学情况,以及高中上现阶段的心理状态,探究多元化的暗示引导教学模式。结合自我暗示、言语暗示、体态暗示、心理暗示、标志物暗示等多种方式,可以快速将高中生的情绪和心理调整到最佳练习水平,提高其在训练中的兴趣,对训练效果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田径高中生情绪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情绪认同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