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探究
2023-04-11李美玲
李美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核心素养教学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结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特征,对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活场景元素引入、任务驱动模式使用、课堂互动交流加强、课外实践作业设计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以此实现学生人地协调观、学科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力、地理实践能力等发良好培养,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112-03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初中地理与人们工作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向社会,现在初中教师将眼光放在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上,期望能够通过有效教学与引导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一定的素养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想要真正落实这一新理念,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创新,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基于此,针对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教育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根据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特征,优化初中地理核心教学。
1.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
(1)终身性
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学生在原有的地理基础知识上生成稳定、长久的地理品格与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会随着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满足人们终身发展的需求。从人们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长效性特点,能够持续对人们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此外,地理核心素养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如学科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等,都会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受益终身。由此可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终身性特点。
(2)渐进性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讲究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并不是人们生来就具备的能力,需要经过后天教育,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理核心素养具有渐进性特点,它是一个动态性过程,随着阶段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教育阶段,地理核心素养也不尽相同,且核心素养培养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到后期的复杂,地理知识是不断积累的,随着阶段发展,地理能力也日益提高。由此可见,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具有发展性、渐进性特征。
(3)实践性
除了以上两个特征外,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作为初中一门基础学科,地理与人们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重要的地理核心能力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区域认知力,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区域地理情况,正确运用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区域人文文化与自然文化。又如,学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本质。而这些能力,都体现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性。
2.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来看,在初中地理知识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探索。而且核心素养培养加强了地理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地位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也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跟不上”的情况出现。
(2)推动课堂教学创新
开展核心素养教学对地理课堂教学创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教师会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比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认识各个地区地理情况,以及自然气候环境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推动了课堂教学创新,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探索。
(3)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强化初中核心素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教学就是以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提升为核心,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如人地协调观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锻炼等。因此,在初中地理知识教学中,核心素养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生活,
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如前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这方面工作,当下初中学校和教师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地理教学,以此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1)引入生活场景元素,培育人地协调观
地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地理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切入,通过引入生活场景元素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为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发价值观,教师需要结合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寻找地理知识与生活元素的联系,以生活元素作为引子,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将得到极大丰富,同时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中国水资源”学习为例,为了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与调查自己身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首先,从自身家庭生活用水方面入手,调查家庭在水资源方面的利用情况,观察家庭用水是否有根据具体用途进行划分,如洗菜、冲厕所等。其次,从本区域污水厂处理情况入手,了解整座城市的污水处理情况以及污水处理流程,深化学生对水污染认识。再次,从郊区农田灌溉时水资源利用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现在农田灌溉的方式,如为什么要将原来的灌溉转变为喷雾作用等。最后,从附近的河流、湖泊入手,了解近年来河流、湖泊水流变化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我国水资源将会有一个更深刻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使用任务驱动模式,锤炼学科思维力
在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任务驱动模式作为当下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较快速完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具体操作中,任务驱动模式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任务设计阶段、任务实施阶段、任务总结阶段。在任务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思维层面的引导,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内驱动力,锤炼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与改善自身不足,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中国地形”为例,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读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地形图,总结归纳我国地形分布特点。其次,在具体教学任务安排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关的任务,如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条件,了解我国地形特点,然后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比如:我国具体地形走向,为什么会出现西高东低的情况,我国地形三大阶梯分界线又是什么?以此通过问题设置引领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互相讨论,针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分析,发表自身的看法。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客观点评,如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的沟通不足等情况等,促使学生加以改善。
(3)加强课堂互动交流,增强区域认知力
课堂教学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在开展知识教学时,需要加强课堂互动交流,通过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力。所谓区域认知力是学生对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进行分析,通过把握其中的地理要素从而了解区域,实现区域良好规划。这一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在具体知识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与困惑。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区域能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多跟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其中困惑。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相讨论方式增加互动,同时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借此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为例,在进行这一节知识学习时,教师应让学生运用地图,具体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范围,并且对每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并引用《晏子使楚》这个历史典故展开话题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并找到秦岭——淮河的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介绍秦岭概况。在这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互动氛围,教师还可以举行评价活动,让学生自己当评委,针对每个学生介绍的区域自然概况进行评价,选出其中区域自然特征表述最准确的同学,以资鼓励。此外,教师也需要做好引导者角色,多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困惑之处,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相应的问题。
(4)设计课外实践作业,提升地理实践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需要从学生的课外作业入手,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外实践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地理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课外实践作业设计中,要紧扣地理课文内容进行设计,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实践作业的难度,避免出现作业难度超纲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在实践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指导学生解决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需要对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学生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的行政区划”学习为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我国行政区域,教师可以布置“手绘地图”作业,让学生利用画笔或者其他东西绘制出我国政区图,如让学生利用经济农作物绘制“五谷杂粮的中国”。通过完成这一作业,学生对我国行政区划分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大幅提升实践能力,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每个行政区域形状进行一定的分析,然后参考行政区所处的经纬度,根据自己的理解绘画政区图。在每个行政区绘制完成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将每个省份的简称标注进去,这样也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保证作业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任务驱动模式应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学习单位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堂互动交流,通过问题询问或者话题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区域认知力。最后,初中地理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学会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状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窦锦俊.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17).
[2]韩淑锋.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17).
[3]刘旭林.初中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J].家长,2022(17).
[4]张学礼.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J].读写算,2022(16).
[5]王秀芳.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