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有温度、重创造”的信息技术课

2023-04-10胡晓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主张信息技术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一线教师思考课程、思考教学,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主张,并在具体的课堂实验中不断验证、调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关注人文价值,让技术课堂有温情;关注创造力培养,让技术课堂有创造。

【关键词】教学主张;信息技术;创新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7-0076-04

【作者简介】胡晓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

一、教学主张的提出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还有很多的领域需要一线教师持续深化对课程性质的理解,思考课程理念的内涵,创新课程实践的思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学习方式用自己的话语和方式去表达和践行,这些话语和方式就是教师教学主张的雏形。教学主张的形成如同大树的成长。大树成长需要时间,需要日照、水分和营养,需要削枝强干的修剪。同样,教学主张的形成和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学理念、经历的教育实践、共同成长的专业伙伴、阅读的教育书籍、专业成长路上得到的指导等密切相关。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形成了“有温度、重创造”的教学主张。这一教学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1.信息技术教学要“有温度”

这个世界上人们所能感受的温暖与美好,常常并不在宏大的宣示而在于细节,在于心灵深处闪现的人性光芒,在于解决问题的行为细节。信息技术就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如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价值体系中对于正义与友善的定义和崇尚,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有温度的,有学科价值的。雨果曾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使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关注技术革命的人文问题,有负责任的技术行动力,这其实就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信息社会责任”。

2.信息技术教学要“重创造”

信息技术教学要“重创造”,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鼓励实践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简单地模仿和重复会影响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提供开放性强的课程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创新。

笔者在入职的第一年就开始教授研究性学习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技术创新,入职的第四年开始担任科技辅导员,教学生如何创制科技作品。在这样的执教生涯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浓厚。有了兴趣,学习变成了有趣的事情,学生的创造力也在被不断地激发,而“会创造的孩子身上会发光”。这样的教学经历告诉笔者,信息技术课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创造。

教学主张与教学实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了教学主张应当进行实践,实践应当伴随教学主張的发展。教学主张是一种见解,这种理性层面的主张必须通过实践去证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完善,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否则,它只是理念,只是口头的“主张”而已,只是一种可能性。教学主张是指向行动的,是为行动服务的,唯有行动的改进才是它真正价值的体现。

二、“有温度、重创造”的信息技术课例

下面以借班上课的“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课教学为例,谈谈何为“有温度、重创造”的信息技术课。

1.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第一课。今天的高中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信息系统的机会很多,如经常使用的校园卡、地铁、图书馆等。

因为学生将进入一个新模块学习,教学上宜慢不宜快。从学情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信息系统的经历,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概念化,需要反复进行概念与体验之间的对接。鉴于此,本课设计主线为:从真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入手,让学生建立实践的直观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形成信息系统的概念,能够分析信息系统的基本元素;迁移应用,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实践创新,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加工;认识大型的复杂系统,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的分析,学生能够说出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特点。

(2)分析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应用问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选用信息系统。

(3)应用对信息系统的初步知识,可以创造性地绘制一个简单信息系统的设计简图。

(4)通过视频连线,认识一个远程的复杂信息系统。

3.学习环境设计

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的视角,学习环境的设计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特色环境,传达非语言的信息甚至比语言更有教学效果。本节课将专业型智能人体测温双光筒机(下文简称“测温机”)布置到机房,并在每张课桌上摆放一个非接触式手持测温仪,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快速进入学习内容。

4.课堂实录

(1)课堂导入。

学生在进入机房时,每人均需要经过测温仪。

师:今天进入机房时,每个人都测温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经常需要测温,大家都见过哪些测温装置?

生:手持测温枪、测温门、测温摄像头等。

师:这些测温装置都包含着物联网传感器、芯片、网络等,是我们应对疫情的技术武器之一,都属于一个信息系统,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信息系统的组成。

【设计意图】说明技术在服务人方面的应用,同时将生活中的设备、眼前的设备与信息系统建立关联。

(2)观察和思考。

学生拿起桌子上的简单信息系统——测温枪,观察其组成,感受其工作过程。学生也可以到机房入口处,触摸、分析感受测温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思考一个问题:信息系统有哪些组成元素?

【设计意图】马克思认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本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为后面的提问做好准备。

(3)分析信息系统的元素。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测温信息系统有哪些组成元素。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最后绘制出测温信息系统的元素组成图,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强化学生的认知。

(4)生活中还有哪些信息系统。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列举生活中的信息系统。学生说出了图书借阅系统、12306购票系统、校园卡管理系统等,并说出其组成元素。

(5)选用测温信息系统。

提供一组真实情境,请学生分别为火车站进站口、医院入口、酒店入口、小吃店门口选择一个测温信息系统,如智能测温门、智能测温仪器、测温枪等。

【设计意图】不同的测温信息系统价格、功能、使用成本都有差异,选择的过程是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过程。

(6)改造测温信息系统。

师:同学们,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文明成果在我们的面前铺陈开来。未来你们将要接过技术创造的接力棒,用你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给世界带来向上、向善的变化。今天,我们做个尝试,完成课堂作业“改造测温信息系统”,每2人一组,改造专业型智能人体测温双光筒机,设计一个更加适用于学校门口的测温仪器,要求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用绘图标注增删的功能,并配上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动态点评指导。点评时不能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既要体现前面所学的信息系统的组成知识,也要点评学生的创新性、可行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信息系统的理解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例如:加上网络,远程响应变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为防止测温遗漏,加上随机抽查功能,形成的随机系统;信息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使用者的隐私等。

(7)远程连线信息系统工程师。

教师提前约好了一位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员L老师远程授课,他是大国重器“天和”核心舱信息系统设计的参与者。用远程会议系统把L老师连线到课堂,在他的工作场所介绍不涉密的系统的研发过程、运行情况,并鼓励学生立志学习工程技术,专业立身,工程报国。

【设计意图】突破课堂的空间限制,应用信息系统将学生带到有技术深度的现场,拓展眼界。突破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天花板,将身处技术前沿的专家连线到课堂,讲出更多深度的技术原理,尤其是学习专家身上的奉献精神、专业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反思

1.有温度的技术中体现着学科育人

这节课围绕“测温”这条主线来展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好个人的保护,配合疫情防控,这既是一节信息技术课,也是一种灾难教育。我们谈及测温系统时,要告诉学生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开学很多人付出了劳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当谈到技术为人服务的时候,教师要说明信息系统在解放劳动力方面的作用:自动图书借阅系统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自动售票系统减少排队的压力,但是考虑不会使用手机购票的人群,传统售票窗口仍要保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不断渗透这些对社会的关怀,让学生明白技术不是冰冷的,工程师是有爱心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受此理念影响,在“改造测温信息系统”环节,有学生提出对于体温偏高的学生进行面部识别时,要保护好使用者的隐私。

2.重创造的实践渗透着生涯规划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当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創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专业立身,工程报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爱上技术,在课堂中不断体验技术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报考工程技术类专业。

选择不同场景的测温信息系统,就是鼓励他们去思考系统的选择,综合考虑多种元素。而改造系统就是完全放开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创新,在教师点评的时候从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角度去评价,找到方案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名师应当是思想者——谈教学主张与名师成长[J].人民教育,2009(1):43-46.

[2]汤建英.教学主张是“长”出来的[J].江苏教育,2015(23):66-68.

[3]付宜红.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周年之际对王湛同志的专访[J].基础教育课程,2021(17):5-17.

[4]胡晓军.我的信息技术教学观:有温度、重创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7):11-12.

[5]胡晓军.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学习空间建设的标准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J].江苏教育,2022(83):7-9.

猜你喜欢

教学主张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环境英语”的主张与实践
“生长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愿景
明确的教学主张是教师成熟的标志
CL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