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2023-04-10冯丹赵微肖义虎

化学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双减初中化学

冯丹 赵微 肖义虎

摘要: 解读文献并建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深度学习的关联,调查分析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为例,提出基于“学生为主,素养为本”的化学作业设计一般策略为:(1)贴合课标,结合教材,分析学情,细化指标;(2)典型新颖,设问科学,外显思维,层层递进;(3)目标侧重,分层定制,教评一体,多元评价。

关键词: 作業设计; 深度学习; 初中化学; 双减; 复分解反应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03-0085-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2021年7月,教育部提出“双减政策”,要求作业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初衷,众多教师学者都在思考如何使作业“减量提质”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有学者提出应注重知识设计的连贯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有学者认为应运用宏微结合的思想关注知识的整体性,通过因材施教环节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设计真实情境发挥作业的实践性;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适当衔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模型运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本质;还有学者则提出三个作业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明确作业目的、渗透知识本质、提高学生兴趣等等[1~3]。由此可知,促进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多种形式且与学情紧密相连,以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运用化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交流协作的能力、自我反思与诊断的能力等。

为此,本文调查了笔者所在校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探索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

1  初中化学作业的现状调查

2022年3月6日分发“化学课后作业情况问卷”对

笔者所在学校全体初三学生施测,共计635人。问卷基于核心素养,分别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情感态度与方法运用等方面展开调查,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1  作业完成情况的现状分析

就作业难度方面,有66.9%的学生认为每天的化学作业题目比较简单,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33.1%的学生认为题目较难,完成时间经常会超过30分钟。成绩水平、作业完成时间与作业难度均呈显著关联,即学习越困难的学生觉得完成作业难度越大,完成作业也越慢。从侧面可知,作业设计难度的不合理,势必会引起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就课堂专注与自觉性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3/4的时间都能专注课堂,学习越困难的学生专注课堂时间越短,并且不会自觉完成一些额外的化学作业,而专注课堂时间越长的学生,也并不认为课后作业越简单,这说明作业设计未充分考虑学生学情,教师课堂所讲知识与作业之间的适切性不强。此外,学生每天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与完成额外作业的概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作业的量越大,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越弱。

1.2  学生情感态度与学习方法的现状分析

就情感态度方面,有90%以上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对化学学科的喜欢,80%以上的学生表示与其他学科相比,自己更乐于先完成化学作业,且课堂专注时间越长的学生,对化学的态度越积极。80%以上的学生赞同采用分层布置化学作业的方式,且主观能动性越强的学生,越希望采用此方式来提升自己。60%的学生希望能布置一些实践类的化学作业,可见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更大。就学习方法方面,其中有88%的学生会主动整理错题,80%的学生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5%的学生会再次重做错题,但只有38%的学生会深入分析错误原因。面对最容易失分的实验题,80%的

学生表示自己具有畏难情绪,感觉装置太复杂或题目中给出的资料不知有何用处,70%的学生认为自己审题不仔细,会遗漏关键信息导致失分。对于错题为何会反复出错,大多数学生表示课堂中的知识点与案例能听懂,但换到其他范例上就不知从何着手,可见学生对化学思维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较差,习惯于死记硬背。

根据以上学生问卷,总结发现化学作业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评价指标不明确;(2)作业题目缺乏有效性与创新性;(3)作业设计缺乏对能力水平的关照;(4)作业布置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5)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枯燥;(6)作业缺乏精准及时的反馈。

2  化学作业设计策略分析——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为例

根据上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2.1  贴合课标,结合教材,分析学情,细化指标

作业目标的制定是作业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与课程目标,可将作业设计目标分为基础巩固、方法凝练、思维训练、能力提升与情境迁移五大板块(如图1)[4],具体板块的侧重依托于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继而细化作业目标,将其设计为具有

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依据评价指标寻找或命制情境典型新颖、描述科学严谨、问题外显思维、顺序层层递进的作业题目,再通过分层布置形式与多元评价方式,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展现作业真正的价值。下面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详细阐述。

解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5],提取关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相关内容为“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及简单应用”,具体包括“从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等视角辨别常见的复分解反应”“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与表示复分解反应,并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欣赏复分解反应造福人类的独特价值,学习化学家的创新精神”等。继而找出教材中其上位学习有“物质的微观构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的五种常见类型、物质的溶解性”等,下位学习为“设计粗盐提纯等物质分离的方案、化肥的简易鉴别”等。接着分析授课班级的学生学情,整体位于年级中前列,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因此可在新课标基础上适当进行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最终,确定该主题下的作业目标为:“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微观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初步建立从宏观到微观看待物质反应的视角,培养微粒观的建构,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继而按照作业评价指标的要求,找出“知识点、能力水平、任务类型”,以“能+水平+能力任务”[6]的形式制定下列作业评价指标:

(1) 能判断物质的溶解性情况,并根据溶解性情况从生成物角度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

(2) 能结合“宏-微-符”三重表征方法认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构建微粒观;

(3) 能结合微粒观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总结归纳出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离子对;

(4) 能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迁移至陌生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除杂模型;

(5) 能结合除杂模型,查阅资料解释真实情境中的除杂方法,并做出决策;

(6) 能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深度理解复分解反应,认识实验探究的流程,感悟实验探究的乐趣。

2.2  典型新颖,设问科学,外显思维,层层递进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将知识联系紧密化、方法应用归纳化;以生活生产为依据,将情境真实化、设问科学化,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基础巩固与升华凝练。如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中,将教材原有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改成微观反应示意图,搭建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的衔接桥梁,促进学生的微粒观念形成;将教材第75页[7]根据物质溶解性直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拆解为先根据物质溶解性寻找反应离子对,继而再判断具体反应是否发生,外显学生的认知过程;将教材课后习题中单调的文字题改为文图交叉式、绘图式、思维导图式或游戏闯关式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也可以在题目中融入化学发展史,让学生在感受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阅读能力;在题目中融入最新的科学报道,让学生在感悟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迁移能力。通过删减、改编、融合或加深等方式设计作业题目,不仅能保留对典型知识点的考查,还能确保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作业效果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

当然,任何时候形式都不能大于内容。在化学作业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题材新颖、综合性强的题目,但其多半只是被简单地罗列与堆积,思维跨度大,难以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认知障碍点。而有效的作业应当关注题目背后体现的核心素养,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中,根据作业评价指标设计出下列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详见表1。

2.3  目标侧重,分层定制,教评一体,多元评价

作业评价指标拟定完成后,需要合理实施才能展现真正价值。这便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按作业的难度水平对其进行分层取舍,再结合多元的评价方式,达到各层学生学有所得。

2.3.1  目标侧重,分层定制

对于学困生而言,作业目标应主要加强概念的理解记忆,增强学习信心;对于学中生而言,作业目标应主要加强学科方法的迁移运用,关注学法指导;对于学优生而言,作业目标应主要加强思维能力的拓展提升,适当进行初高中衔接。

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为例,将课中作业按“学科能力表征模型”[8]进行难度水平分类,记录于表2。按照由“输入”到“简单输出”,再到“高级输出”的设计模式,对作业进行排列。布置作业时,学困生侧重A类-学习理解能力提高,学中生侧重B类-应

用实践能力提高,学优生侧重C类-迁移创新能力提高,以此帮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快速发现问题所在。此外,也可以采取其他分层形式,如周末作业可以在统一布置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给学优生创造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比如自主设计题目、挑战思维导图;给学困生充分自由的时间,督促完成归纳整理错题的作业,避免其为应付作业胡乱完成,削弱作业效果。

2.3.2  教评一体,多元评价

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是现今提倡的主流评价模式,在作业中也如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会让学生更愿意思考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应用”为例,比如在记录实验现象的课中作业完成后,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双方交流探讨,直到被评价同学达到认同为止;比如在课后作业完成之后,学生自主填写评价表(见表3),根据得分自查障碍点,继而由其他同学评价得分,帮助寻找解决方法,再由教师指导反馈与总结评价。

3  反思与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在“贴合课标、符合学情、结合评价、关注差异”的基础上设计的初中化学作业,不仅能快速、精准地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点,促进学生作业完成速率,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此外,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还具有发挥家校合作功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等作用。现今,作业已逐渐被教育各界所重视,其潜藏的功能与价值也在逐步被挖掘,而今后的作业设计也必将更具科学性与规范化,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梅馨.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 (47): 150.

[2]林智文.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J]. 数理化学习, 2019, (11): 21~22.

[3]黄晓春.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作业设计[J]. 数理化学习, 2021, (3): 19~20.

[4]季正宇, 王伟群.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德国梅克伦堡州中学化学作业设计与分析[J]. 化学教育, 2021, (13): 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標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7~30.

[6]支瑶, 宁燕丹. 基于学科能力视角的高考化学命题研究[J]. 中国考试, 2018, 319(11): 39~45.

[7]王晶, 郑长龙.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75.

[8]王磊, 支瑶. 化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模型[J]. 教育学报, 2016, 12(4): 46~56.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双减初中化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