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气体实验通用防污染装置的改进优化
2023-04-10曹桂祯龚孟增许奕欣
曹桂祯 龚孟增 许奕欣
摘要: 为防污染装置量身定做了更适用的气体发生和液体排出专用仪器,制作了吸收能力更强的尾气处理装置,引入喷淋装置提升了消除残留气体的效果。介绍了防污染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改进了该装置在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中的操作,使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关键词: 有害气体; 防污染装置; 实验改进优化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03-0076-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问题的提出
本刊2022年第10期“有害气体实验通用防污染装置的设计”一文[1](下称“原文”),提出了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从气体发生装置中排出液体,通过固液分离、冷却、稀释、中和等方法来终止反应,用鼓气球排出装置内残留有害气体的设计方案(见图1所示)。原文虽有涉及有害气体的发生与终止、排出与吸收装置,但对装置的制作只停留在将现有仪器(包括可直接网购的仪器)进行组合,沒有为该装置量身定做专用仪器,导致使用起来仍有诸多不足。此外,原文对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也缺乏详细介绍。为此,本文对该防污染装置的制作、操作等细节问题作了如下进一步改进优化。
2 实验装置的改进优化
2.1 气体发生与液体排出装置的优化
(1) 原装置的不足:①加料瓶的瓶底低于下端支管(底加厚会造成加热慢),必须倾倒才能完全排出液体,由于该装置连着多个仪器,操作起来不方便;②使用该装置时,聚四氟乙烯活塞(图1中活塞K)与液体接触,热的液体会使聚四氟乙烯活塞膨胀,影响活塞的转动;③加料瓶的底面积较大且是平底,实验时得加入较多的试剂,试剂量大又会延长加热所需时间,不便于课堂快速演示。
(2) 优化装置的制作:图2-a为笔者定制的专用仪器(下称“特制试管”),图2-b为该特制试管的规格图。
(3) 特制试管的优点:①内径小且圆底能节约药品,高硼硅玻璃材质耐高温可直接加热;②反应过程中活塞没有接触液体,加热时活塞膨胀不明显,不影响活塞的转动;③下支管末端制作成向下的弯管,方便与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塑料管(可网购)相连;④下支管选择相对较大的玻璃管,以便与四氟乙烯活塞匹配和防止折断;⑤上支管倾斜向上,可避免喷淋而下的液体流出。
(4) 特制试管的排液原理:如图2-c所示,打开特制试管下支管活塞,用止水夹夹住上支管,用气筒往试管内打入空气,即可将试管内液体压出。此外,特制试管底高于聚四氟乙烯管的末端,虹吸作用也有利于试管内液体排出。笔者将特制试管应用于实验中,排液效果良好。
2.2 有害气体尾气吸收装置的优化
(1) 原装置的不足:原尾气吸收装置只将导管插入液面下,气液接触面较小,易造成有害气体无法完全吸收。
(2) 尾气吸收优化装置的制作:如图3所示,①找一个大小适中(能增大气液接触面,瓶体又能浸入吸收液中)、韧性较好(钻孔和塞紧瓶塞时不易破裂)的塑料瓶;②用锥子在塑料瓶壁上均匀钻出小孔;③往瓶中加入碎瓷片(吸附气体和增加重量,用一段时间后更换);④导气管下端伸至瓶底并塞紧瓶塞,上端通过单向阀与排出尾气的装置相连;⑤将塑料瓶放入烧杯中,加吸收液至瓶颈。
(3) 尾气吸收优化装置的特点:碎瓷片能吸附气体,“多孔瓶”(相当于多孔球泡)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塑料瓶壁减缓了尾气的排出速率,尾气从接近瓶底的导管口冒出,增大了其到达液面的距离,延长了气液接触时间,从而提升了尾气吸收能力。
(4) 吸收效果的判断:有害气体产生过程中,若尾气吸收装置没有气泡冒出,说明尾气已被“默默吸收”,反之则未被完全吸收。不过,在用空气排出装置内残留气体时,由于空气不能被吸收,吸收液中有气泡冒出是正常的,此时有害气体是否被完全吸收,可根据冒出的气体有无气味等方法来判断。
2.3 消除残留有害气体装置的优化
(1) 原装置的不足:用往加料瓶中打入空气来排出残留气体,由于压入的空气会与残留气体混合在一起,空气主要起稀释作用,需要压入大量空气才能基本消除残留气体。
(2) 优化装置的制作:①网购一个外径小(最大处小于15mm,以便安装在橡胶塞上)、接管端小(约4mm,便于与导气管相连)、喷孔较小(约0.62mm)、只需低压(工作压力1.5~3kg,满足手动所能提供的压力)和流量可调(可调成喷雾状态,便与残留气体充分接触)的塑料(金属材质的易被腐蚀)喷头;②把喷头安装在特制试管的橡胶塞上,涂上密封胶以防漏气,喷头只能稍露出橡胶塞,以便喷出的液体充分覆盖管内残留气体;③将自制气筒的打气端与喷头相连,抽气端插入待喷液体或露置于空氣中。
(3) 优化装置的特点:图4-a为自制气筒[2],图4-b为喷头,图4-c为喷淋排气装置。有了自制气筒
与喷头的配合使用,打气、喷水、喷溶液可根据需要随时切换,不仅能提高消除残留气体的效果,还能满足实验的其他需求。喷淋过的液体可循环使用几次,充分发挥其吸收作用。实验结束时,可往特制试管内喷入清水进行清洗,以备下个班级使用。
3 实验操作的优化
3.1 优化装置的常规操作
图5为优化后的防污染装置,使用该装置的主要步骤有: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K1,打开K2和止水夹,用自制气筒往装置内打气,若尾气吸收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加入试剂启动反应:在有关仪器中加入试剂,启动反应(如将浓盐酸加到二氧化锰中,加热)。
(3) 终止有害气体产生:当反应不需要气体时,打开活塞K1,关闭止水夹,用自制气筒打入空气,将特制试管中的液体排到烧杯中(如将硫酸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液压入到NaOH溶液中),及时关闭K1。
(4) 消除残留有害气体:关闭K2,打开止水夹,用自制气筒往特制试管中喷入适量吸收残留气体的液体(如NaOH溶液);打开K2,用自制气筒往装置内打入空气。
3.2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优化操作
(1) 原操作的不足:原文中把未反应的硫酸排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水会局部过热而暴沸,影响实验安全。且由于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大部分滞留在加料瓶内,与未反应的硫酸一起排到水中的较少,加上黑色副产物的干扰,往往不容易观察到溶液的蓝色。
(2) 优化后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6所示。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好试剂;
② 加热后,反应迅速进行,很快就能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特制试管内产生白雾;
③ 往特制试管中打入空气使试管内的白雾散去,可看到试管底部沉积粉末状黑色固体,溶液无明显颜色;
④ 打开K1,关闭特制试管的上支管止水夹,打开K2,打入空气,将特制试管中的大部分粉末状固体和液体一起排到空烧杯中;
⑤ 关闭K1,打开特制试管的上支管止水夹,关闭K2,往特制试管内喷入少量水,无迸溅现象,所得溶液的蓝色不明显;
⑥ 往特制试管中喷入氢氧化钠溶液,有淡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此操作“一举两得”,既能说明反应生成硫酸铜,又能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硫);
⑦ 往特制试管中打入空气,排出装置内残留气体。
(3) 文献支撑:2000版的人教版教材[3]支持笔者的上述做法,该教材是这样介绍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操作的“……把试管里的液体倒入废液缸,在盛有固体剩余物质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水溶液的颜色”。也有不少文献[4, 5]介绍了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优化、改进。
3.3 注意事項
(1) 要控制好反应物中酸的用量,用于终止反应、吸收尾气和消除残留气体的碱要足量。
(2) 尾气排出速率过快会造成无法完全吸收,因此要控制产气速率和排气速率。例如,往亚硫酸钠中加入硫酸制SO2时,滴加硫酸的速率要适中;用气筒打气排出装置内残留气体时,推拉气筒不宜过快。
(3) 消除残留气体时,宜先喷碱液再打入空气。理由是,反应液刚排出时,特制试管内残留气体的浓度最大,此时喷液能“聚而歼之”消除大部分残留气体,提高消除效率。
(4) 特制试管的下支管比较长,容易断裂,要轻拿轻放,转动活塞时要用另一只手保护支管。
(5) 与尾气处理装置相连的单向阀要选用不带弹簧、氟橡胶材质的,以防被腐蚀。
参考文献:
[1]曹桂祯, 饶慧伶, 许奕欣. 有害气体实验通用防污染装置的设计[J]. 化学教学, 2022, 44(10):71~74.
[2]曹桂祯, 叶秋香. 全景式喷泉装置的再优化[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2, 39(10):54~55.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35.
[4]李文杰.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 2019,(7):63~65.
[5]张红卫. 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 202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