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新技术 增强教学趣味性

2023-04-10徐倩

小学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趣味性信息技术

徐倩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使这样一门既富有情感又具有哲学意义与现实价值的学科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跟道德与法治课堂相融合,势在必行。本文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探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路径;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8-0091-03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视野宽泛而精确度不够,是当前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中的一大问题。对于一些常规知识话题,学生已经司空见惯,教师也很难进行创意性设计;而有些涉及国家制度、国家机构甚至一些专业法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比较远,学生既不感兴趣也很难理解。因此,以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才能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合信息技术的现状

部分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融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将信息技术作为“电子粉笔”“电子黑板”,也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忽视自己的引导作用,放手让学生查阅电脑材料,对道德与法治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产生了误解,自以为如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而小学生智力尚未完善,分析信息技能相对欠缺,胡乱搜集信息而缺乏层次性,不但可能无法系统获取信息,而且容易被不良信息干扰。

部分教师技术水平不够,操作先进设备往往不得要领,对高级软件的使用一知半解,上课时对使用的设备不熟悉,偶尔还会出现因故障而延长课堂时间的情况,影响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电子设备更新速度快,需要教师有效驾驭信息技术,不但要达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准,而且要具有运用高级软件技术的能力。教师唯有提升自己,方能紧跟时代步伐,熟练驾驭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设备功效。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学生接收、处理和使用信息能力出现差异,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仅注重课堂课件的“华丽”和“花哨”,却忽视了学情,所设计的课程往往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实际效果,没有重视学生的差异。教师也需考虑学生掌握与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尽量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环节,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合信息技术的价值

2022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学校新的课程变革迫切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进行变革,而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在思维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变革,以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进步和素养提升的双重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不但包含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家乡风土人情,更告诉学生为人处世的原则,引导学生表情达意。将信息技术融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能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更能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联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进而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我除了带领学生学习书本上的教材内容外,还借助信息技术资源,利用游戏闯关模式,先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进行“少数民族知多少”连一连;再用地图拼图游戏拼出中国地图,为少数民族选择正确的地点,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区域。其后,借助视频让学生大致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然后用小调查软件,选出广受大众欢迎的少數民族美食。在信息技术直观化手段的帮助下,学生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各有特色,文化、习俗也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运用,给了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尽知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合信息技术的路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就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情况看,在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得紧密而且容易掌握的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形成价值观的共振。但也正因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也很难教出新意。然而,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所以我们要跳出教材,更广泛地挖掘生活中的事例,融合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新的教学情境,贴合当下的社会现实。

比如,“我们是班级的主人”这一单元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弄清楚自己在学校班级中的职责,并培育学生的责任心。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从班队课上学习了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如何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出新意,教出与班队课不一样的趣味?我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课前录制小视频,让学生模仿新闻播报员,播报班级新鲜事,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现场小调查,了解学生对班级事务的知晓情况。结合秋季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寻秋天”,组织学生发表意见,讨论提案,最后利用信息技术现场投票,确定方案。在决定班级事务时,要求学生遵循程序,从而体现班级事务的民主性原则。在这一环节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班级投票能够省时省力地直观呈现学生现场讨论的结果,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因为人人都参与了,所以他们很在乎最后的结果。道德与法治课堂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兴致,同时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互动的高效开展。

(二)立足课堂需要,充实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所谓的“立足于课堂需求”不但应考虑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更应考虑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充实。比如在教学“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时,需让学生认识祖国的辽阔疆土和五十六个民族,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比较匮乏,很多学生没有去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更没接触过少数民族人民,这时信息技术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我首先从国际化的视角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领土,直观呈现可以旋转的地球仪。学生通过拖动电脑屏幕,找到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了解我国的国土面积,利用信息的整合提高对中国领土的全面认知,从而提升了中华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激情。在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投票选出几个最想了解的民族。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接着向全班汇报自己选择的少数民族,其中不乏学生自主搜集到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还利用3D技术,现场试穿少数民族服饰,从而沉浸式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特点。

(三)构建学生交流平台,补足学生的需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學设计才更容易被接受,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及健全人格。所以,教师需积极构建相应的课程互动渠道,让学生从日常经历中提升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不但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几十分钟,还应延展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要通过知识渠道的搭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比如在教学“骄人先祖灿烂文化”这一单元中的《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我设计了活动体验课,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穿越回古代。学生选择自己想变成的角色,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四大发明,学习资料包大多以图片、动漫、纪录片为主。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节约了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速度。接着,让学生组与组之间比一比,看谁的发明更厉害。学生通过组际互动,既激起了好胜心,又在竞争中对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产生了更深的了解。最后,再由学生自己进行网络投票,选出心目中最厉害的发明。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还成立了“发明小组”,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这个兴趣小组里的成员会将自己平时的小发明进行分享,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选出“发明大王”。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网络平台互动以及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激活,教学的趣味性得到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质与专业教育能力,为学生开阔了解知识的眼界,让学生从多姿多彩的教学中感知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加深体验感,从而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何自军.信息技术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J].天津教育,2019(6).

[2]童明星.把握课程方向,适应学生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8(9).

[3]胡兰芝.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启动路线规划[J].名师在线,2019(4).

[4]童明星.把握课程方向,适应学生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8(9).

[5]胡兰芝.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启动路线规划[J].名师在线,2019(4)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趣味性信息技术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