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方式探索

2023-04-10陈露露

小学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陈露露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科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教师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于教学实践。基于此,笔者对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探究,以“立足生活,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8-0010-03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探索知识,体会科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即“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将知识隐藏于生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却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小学科学就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分析的一门学科,它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概述

(一)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讲授的是结论式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脱节,很难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从而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教师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也不感兴趣。另外,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了解不够,仅从个人经验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科学在小学中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它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而在生活化的教学中,科学知识可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在科学课中,各种技能和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则是激发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领悟科学技能、提高知识水平的关键所在,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基于现实生活,生活化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与科学有关的事物,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科学的认识与理解,以科学的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小学是学生由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理解科学,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科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生活和教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目标。陶行知先生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张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丧失,成为被塑造和传递的客体,在课堂上缺少实际应用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为途径,以书面考试为监督手段,最后形成一种与生活完全隔绝的教育机制,而且教师讲授的方式基本上以理论阐释为主,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自然无从谈起。科学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应用理论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益处。只有把生活融入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科学的好处,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生活化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并利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情境,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于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科学实验中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需要教師对教学内容和目的有一个清晰认识,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识程度,把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生活化的环境中,从而引起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比如,在《栽小葱》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栽种方式和生长过程,了解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并使他们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栽小葱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学生对小葱的了解仅限于菜市场买来的认知阶段,并不了解小葱是如何栽种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通过播放农民叔叔栽种小葱、小葱成长过程的照片、录像,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对小葱的栽种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在完成环境创设之后,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中土壤收集,小葱栽种、浇水、施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保证学习效率。

(二)利用生活化的资源

目前,小学科学虽涉及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但仍然存在知识容量不足、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和补充,从而扩宽他们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所需的各类教学内容,则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加工。

比如,在进行《认识液体》这一课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关于液体的知识,了解液体与固体的不同之处,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了解液体的特点。由于液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液体物质形态多种多样,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液体资源,如纯净水、牛奶等,向学生展示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密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液体来做实验。在实验时,教师可让学生把等量的纯净水和浓盐水倒入不同的玻璃杯里,然后把同样重量的东西分别放入玻璃杯,让他们观察玻璃杯里各种东西的漂浮状态。这个时候,学生可以看到,盛有各种液体的玻璃杯里的物品,漂浮的程度是不同的。为了加强学生的认知,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向学生传授有关流体密度的知识,并列举一些有趣的事例,例如“死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入生活化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引入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它可以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并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学引入既要保证选择的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又要保证所选的内容具有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实践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将教学引入作为一种切入新课程的方法,很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从提高课堂质量的角度来看,教学引入是新课启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引入活动中,教师要使学生顺利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将其与新课程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从而为新知识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加顺畅地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比如,在进行《土壤的成分》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户外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小花园、小菜园等地的土壤。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你觉得泥土包含哪些成分?”“你能发现两种不同的泥土吗?都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协作。学生在认识土壤后,还能适时地利用土壤,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成分。同时,由于引入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四)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的“生活化”,摆脱传统观念的约束,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自我,提高知识学习水平,并通过探索式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材料,代替实验材料,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灵活、轻松地获取有关知识。

比如,在讲解《多姿多彩的植物》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对植物的种类、基本的构造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会安排“找出两三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并做好植物笔记”的作业。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会观察自己所处生活环境中的花卉和绿植,了解植物根、茎、叶的特点,并进行图文式记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阅植物生长的条件,对植物生长所需的气温、水分等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发现植物不同,所需的生長条件也不同。总之,在日常作业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丰富知识,使他们对植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充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五)组织生活化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回顾生活经历的同时,获取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实践活动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和组织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掌握科学知识。

比如,在《种子的成长》这一课结束后,学生掌握了植物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同时,对植物在不同时间段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具体的种植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自己动手种植胡萝卜和韭菜等植物,并根据它们的生长需求,合理地浇水、施肥等,直到成功培养出一株植物。在此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些学生在栽种的过程中,发现一株枯萎的植物,他们会通过查找阅读文献的方式得知,这是植物缺水所导致的;有些学生在栽种的时候,发现胡萝卜的根茎并不是很大,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发现胡萝卜的生长需要施肥;等。总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法,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所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探索更多的有利于小学科学学科发展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科学的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层次,使知识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之中。只有使科学知识变得生活化,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理解知识,并亲身体验所学的知识都是真实存在的,真正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金明.寻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线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1):31-33.

[2]葛恒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180.

[3]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4):68.

[4]金银马.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6(Z2):182-183.

[5]张菊芳.披上“生动”的外衣: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的形成[J].新课程(上),2017(1):174.

[6]张俊.课堂透视:对科学探究“四镜省身”:小学科学有效探究的实践追寻[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1):47-49.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