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教堂建筑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
2023-04-08费嘉昱
作者简介:
费嘉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插画。
摘 要:建筑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人类需要“表达生活情境”的象征性艺术作品,以从中获得意义。人类建筑空间精神气质的传达可以增强人对所处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明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感悟自身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获得意义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确认自身的存在是具有意义的,否则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从建筑空间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构成“住所”的基础,因此一个建筑空间的精神气质传达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光之教堂;建筑空间;场所精神
光之教堂作为宗教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精神场所。安藤忠雄将宗教信仰、灵性和空间结合起来,通过精神内化来塑造与强化空间的氛围和意义。当人身处于教堂空间时,他也暴露于庄严的教堂环境中。信仰者在教堂空间做祷告,期望从中获得希望、救赎等的同时,也可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入思考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因此,本文将从建筑形式中的形状、色彩、光影以及材质方面来分析光之教堂建筑空间中精神气质的传达,进一步体会建筑空间场所精神的营造。
一、几何元素的抽象空间形状
建筑设计,究其本质,是一种造型活动,最终要体现于具体的形式和空间关系。柯布西耶也在《走向新建筑》中写道:“建筑是那些组合起来的体在光线下精妙、恰当和出色的表达。”空间关系也是现代艺术的一大贡献。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抽象艺术逐渐成了西方艺术创作的主要流派,由点、线、面、体所构成的几何元素成为空间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是对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光之教堂建筑空间可看作以点、线、面、体形成的简单抽象几何形体,如图1。其组合赋予建筑以丰富的情绪感受,以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光之教堂整体造型十分简洁,主体为一个标准的长方形,一道与长方形箱体结构呈15度角的L形斜墻斜切长方体。这道L形的独立混凝土墙将空间分隔成两部分,大的成为教堂主体空间,小的三角形则是主要入口空间。建筑入口增加的一段狭长的走廊,让教徒还没做礼拜就已经能在廊道中得到心理的沉淀,增强教徒进入黑暗教堂空间中看到十字光束产生的心灵和视觉上的震撼。进入长方形主厅后,往下走的阶梯是由排列规整的木地板铺成的,空间中摆放着整齐的几何形桌椅,点缀空间,严谨有序的排列使空间更庄严肃穆。两个矩形空间中间又嵌入弧形和圆点进行点缀,使几何的生硬感得到缓解。建筑空间墙面是分布整齐圆孔装饰的灰色墙面,借用现代主义的语汇,使整个建筑既庄严又灵动。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受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影响,通过开口将光线引入建筑空间。在几何建筑形状的基础上,安藤忠雄又将自然元素进行提炼与表现,通过抽象化的十字形光束,形成内部与外部和谐的空间关系,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受时间与自然的存在与变化,赋予建筑以自然的力量。整个建筑通过点、线、面、体仿佛构成一幅至上主义的抽象画,将情感与理性完美结合,以画面的纯粹展现极致的精神力量。安藤用单纯、简洁、概括的点、线、面、体空间语言唤醒人们对有机生命、真实之美的感知,以此表达他的建筑认知和精神追求。
艺术创造根植于人的心理需求而去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也是如此,通过抽象的几何形状呈现建筑精神气质,满足观者的心理需求。
二、增强心理感知的色彩表达
色彩作为视觉设计中很重要的元素,能够对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色彩的三要素是所有色彩都同时具有的三种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到色彩,反过来,色彩可以传达信息以及影响人的情感。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对比、色彩心理等刺激观者感官体验,使人产生情绪反应、联想、联觉等,让人更深层地感受建筑精神气质,产生对建筑的认同,从而感受建筑存在的意义。
光之教堂建筑色调以黑、白、灰为主,除了建筑外部和内部空间的色彩,光的色彩也对观者的空间感知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光线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建筑师可以通过使用不同色彩的光线,来赋予空间特定的情绪和氛围,实现空间和人的情感共鸣。安藤忠雄用清水混凝土墙的绝对围合制造了一个封闭黑暗的空间,通过东立面的十字架形开口让光渗透进来,使之从一个黑色体块变成一个发光的盒子。光之教堂打造的黑暗空间是一个更加深沉且引人深思的信仰之所。当黄色的光束打入教堂时,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让人产生肃穆、庄严、神圣的感觉,给人以心理暗示。人的视觉系统在外界颜色、光线的刺激下会激发人脑中与此颜色相关的记忆与经验,通过联想、联觉等进一步增强在教堂中的情感体验。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色彩设计符合地域性,回应自然,呈现地域文化。教堂设计融合了日本当地文化与东方哲学思想,如“少而简约”“重视细节”“顺应自然”等。光之教堂在整个建筑空间色彩上采用简约、静谧、沉着的色彩,其设计也非常讲究制作的精细。安藤忠雄在使用清水混凝土时,色彩常采用较为柔和的高级灰。简单、素雅、纯粹和宁静的色彩使整个建筑以极简的形式呈现建筑空间地域色彩文化特征,增强观者心理感知和文化认同感。
三、营造精神力量的光影设计
象征手法是设计师对从地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符号进行筛选、解构使其转译到建筑空间中并与空间中的功能属性相结合的手法。《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也写道:“象征性的手法,可以将文化以抽象性和具体化的形式形成另一个场所的意义。”在建筑空间中,光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影的存在可以影响人们对建筑空间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安藤忠雄深入理解宗教信仰的核心,从自然元素中提取出光的符号进行抽象化和象征隐喻,触发人的情感反应,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光之教堂中,“光”十字架的作用超越照明,其象征意义更为重要。
在教堂建筑空间内,光影效果是光之教堂独特魅力的体现。光线的方向、强度都对光影产生重要的影响。安藤忠雄通过设计制造出光与影的共生,在整个空间内,所有采光几乎全依赖墙体上水平和垂直开口的十字架形空隙。从光之教堂平面布置上可看出,“光”十字架开在南立面位置。教堂南立面并不是完全朝南的,而是与东西方向呈30度角。南立面有了这一夹角之后,可以保证从早上到中午室内光线都十分充足。自然光在透过空隙进入教堂内部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不断更新色彩,教堂内的十字架光影也随之移动,空间由静态变为动态。在不同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下,如图2所示,自然光会呈现多样的颜色和亮度,让十字架的光影更能营造氛围。同时,光线的变化韵律也使观者更深层地理解自然。
光影还与宗教建筑的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宗教建筑往往希望通过空间和光线的设计来传递虔诚、敬畏和灵性的情感。如意大利万神殿穹顶圆洞中射入的日光,给人宁静、神秘的精神力量,从而加深人的情感体验。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巧妙地对光影进行利用,打造出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教堂空间。台阶的刻意安排加上“光”十字架,通过光与影营造空间戏剧性的效果,增强观者处于空间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获得精神力量。
四、形成场所特性的材质使用
“‘特性是比空间普遍而又具体的一种概念。特性一方面暗示着一般的综合性气氛,另一方面是具体的造型,以及空间界定元素的本质。特性是由场所的材料组织和造型组织所决定的。”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特性的场所。而作为宗教场所,光之教堂的场所特性则更需要庄严性。安藤忠雄通过对材质的处理和使用,以及与光线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营造场所特性,更进一步传达建筑的精神气质。
材质是建筑的语言。“就某个程度而言,建筑材料及技术不只是达到实用目的的方法,它们本身就是目的。”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建筑材质的选择、质感的表达,直接影响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光之教堂中都采用具有真实感的材料,比如朴实的清水混凝土。地板和桌椅采用具有亲和力的木材、玻璃、钢筋等。在对墙面的处理上,安藤忠雄选用高级灰的混凝土墙。他将混凝土运用到了极高的水平,严格把握细节,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以一种绵密质感来呈现,仿佛丝绸般。
在建筑设计中,光与建筑材质的相互作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材质的运用和选择可以影响光线的传播和散射,从而对建筑空间光感产生影响。在十字架开口及大面积窗户上,安藤忠雄选用透明的玻璃,材质的透明性对光线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透明的玻璃窗使室内外的光线相互穿透,增强空间的通透感。材质的反射特性、材质的颜色和质感也会影响光线的分布。细腻的混凝土墙面对光线的反射相对较少,空间中的木质地板、桌椅等能够使光线产生更多漫反射,会增加光线的柔和度和层次感。材质表面的质感和颜色也会一起影响空间的视觉重量以及声学特征,如铺满教堂地面的木板材料的质感与密度都影响着空间的声学特征以及人走在地板上的感受。
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通过对材质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对光线的利用,使整个场所更加庄严肃穆,营造的场所特性使观者更能产生情感共鸣。
五、结语
在光之教堂中,安藤忠雄通過形状、色彩、光影、材质等方面的手段,营造特定氛围,提升建筑的精神内涵,让人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空间精神气质的传达与建筑的形、色、质以及光影息息相关。建筑师通过对建筑精神气质的传达,也使建筑拥有区别于其他建筑物的精神特质,使其独一无二,别具特色。
参考文献:
[1]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王才勇,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9.
[2]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
[3]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亚伯克隆比.建筑的艺术观[M].吴玉成,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6]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4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1.
[7]康定斯基.点、线、面[M].余敏玲,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8]林倩.主题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以苏绣博物馆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