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站在儿童的视角
2023-04-07王亚丽
王亚丽
前段时间,笔者中午在校值班看餐,看到一些孩子就餐磨磨蹭蹭、边吃边玩,30分钟过去还没吃完,就“吓唬”道:“谁在11点40分还没有吃完,谁就站在教室后面吃!”话音刚落,站在身边帮忙维持纪律的一个学生低声且很认真地说:“老师,你的饭还有这么多,到时间没吃完的话,是不是也要站到后面去?”看着他一脸期待,我忍不住笑着回答他:“对!”
吃完饭,跟班主任李老师聊起此事。原来,这番话,他也跟李老师说过,这个调皮鬼!
面对这样的“质问”,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这学生有点“越界”了,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连不经意间笑着和学生家长说起这件事时,家长也会立刻严肃地说:“这孩子太没大没小了!”可我和李老师听到这句话时,第一反应都是以笑和肯定的答复回应,学生很开心,还不忘提醒我们俩:“老师,你赶快吃哦,要不也要站在后面了……”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话:“理解意味着我们得变回孩子,去与面前的孩子合二为一,了解他们的愿望、爱好、行动、感受与体验,了解眼下的一切对于他们当下生活的意义。”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言行,才可能知道,他们所做一切的出发点在哪,应对也会更为合理、恰当。面对孩子“老师是否也要站到后面去”的疑惑,如果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挑战师威”“想看老师的笑话”;可当你顺应孩子的思路做出回应时,你才可能听到后面“老师,你赶快吃哦,要不也要站在后面了……”这句温暖、善意的提醒,孩子仅仅是不想让你也受到“惩罚”。
由此,笔者想到了我们的教学行为。当我们认为有的学生太“笨”,理解不了词语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可能是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方法不适用的缘故。当我们认为学生的习作太简略、不够生动形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否是因为以他的水平,还没有达到把好词佳句运用自如的地步。当我们觉得写过100遍的词语学生还是会写错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可能是孩子没有找到更好的记忆词语的方法……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教学中孩子的问题时,你可能会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工作需要,笔者观看了很多关于魏书生老师教育思想的视频。魏书生老师的课堂简约但高效,他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没有什么过人的管理秘诀,但他的班级能自觉运转,他的课堂任务高效达成。他的语文习作课,一个几句话都不会写的学生,最终却能以几百字呈现于试卷之上,有秘诀吗?没有!他只是让孩子从用一句话记录日常开始,每天增加一句话,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逐步给予孩子自信,才有了最后的成果。对待中学生如此,对待小学生更要如此,小学生不会主动表达自我,那么我们就要蹲下身子,以兒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中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儿童问题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孩子就是孩子,他并不是小大人,他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因此,课间,我们要做一位可爱的老师,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从而真正读懂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从真正意义上和孩子感同身受。这才是爱孩子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