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确定”的时代需要校长“确定”的自我领导力

2023-04-07李建华韩董馨

中小学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约束力学习力创造力

李建华 韩董馨

摘要校长自我领导力是校长在工作岗位上的自我要求、自我需求和自我追求,是通过自我领导来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校长自我领导力包括学习力、约束力、创造力和榜样力。面对变革,校长首先要通过学习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培养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行为。约束力即“日有所持”,校长要通过锻炼形成坚持的“肌肉”,同时做好时间管理。保持创造力,需要校长沉浸校园,体会教育,感受师生,通过创新组织建设集体创造力。榜样力要求校长寻找自己的精神坐标,在做事中让自己成为榜样,并且帮助教师成为榜样,通过互为榜样彼此赋能。

关键词 校长领导力;自我领导力;学习力;约束力;创造力;榜样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3-0025-04

回首过往三年,世界经历复杂而跌宕的大变局,教育迎来重大而深刻的新变革。穿行于“变”的波峰浪谷,我们一边直面“后疫情教育时代”,一边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在“不确定”中坚守“确定”,使命艰巨,风雪载途。党的二十大对教育提出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国务院“双减”报告总结经验并澄清认识,义务教育新课标引领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加强家校社协同有着标志性意义,教育数字化的图景正徐徐展开……这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大事件里,站立着一群至关重要的人物—每一位平凡又不凡的中小学校长。

无论是站在起点还是身处拐点,在中小学校园里,校长是把“千里之外”化为“一米之内”的那个人,是把时代变量化为行动原则的那个人,是一手握着方向盘、一脚踩着刹车板的那个人。时代在考验教育,教育在考验校长,考验校长的自我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校长的自我领导力就是校长在工作岗位上的自我要求、自我需求和自我追求,是自己与自己的“死磕”,是通过自我领导来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本文基于我们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主要从学习力、约束力、创造力和榜样力四个维度阐述对校长自我领导力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力是校长自我领导力的核心内容。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应是“学到老,活到老”。老,不是时间和年龄的概念,而是思维和心态的指标;学习意味着沉浸、思考、实践、总结,它如同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生飞轮”,具有持续运转的动力。在变革中,校长首先要通过学习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即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说的拥有“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行为”的人,[1]如此才能做到对新时代教育“心中有数”。

1. 培养训练有素的思想

校长是出思想的人,是给方向的人,是夯实愿景和价值观的人。拥有“训练有素的思想”,就是指校长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依据现在眺望未来,由此打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而这样的思维品质往往源于校长拥有长期学习与思考的习惯、结构化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一定的敏锐度和批判精神。

2021年,国家颁布“双减”政策,对此,校长首先要透过政策看到国家此举背后的本意和初衷:把教育还给学校,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生态还给国家。站在这个思想原点,我们系统学习了几乎所有和“双减”相关的政策文件,结合我校“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双减”背景下学校发展与改革的思路,写下了《“双减”,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作业问题》一文,结构性地探讨作业的现实问题、政策性问题、弹性问题、人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由此,学校以作业为支点撬动教学改革,“国庆假期实践作业”连续四年持续升级,几次被作为典型范例在全國报道。2022年全校更是有7项作业研究课题立项,41名教师的作业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校长训练有素的思想来自多年的经验积累,更来自系统全面的主动学习。每一座思维金字塔都是从阅读、思考、写作的一砖一瓦建起的。学校的日新月异,离不开校长的日思夜想。

2. 培养训练有素的行为

校长行为的训练有素体现在拥有学习的具体抓手,就好像攀岩墙上有很多凸起的“岩点”,通过抓住最近的“岩点”才能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我们认为,校长学习的“就近抓手”是五个动词,它们也是我校教师的“成长五件套”:研、读、写、讲、种。研,就是研究。研究儿童,研究课堂,研究教学,这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最重要的就近“抓点”。读,就是读书。读书是在教师心中播下种子,形成全校共读的场。写,就是写作。写作是开花、结果的生长。我们的写作是积极的、自由的,可以写儿童、写教育、写学校。我们认为,写是每一个想写的人的权利,而不只是能写的人的专利。讲,就是讲故事,是一种表达。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平台,如行政会演讲、读书分享、故事分享。种,是种地。学校有300亩的田园校区,在那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种地。当教育人从校园走向田园、从教师变成农夫的时候,种地就种出不同的关系,种出明亮的师德,种出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珍贵存在和美丽不同。6年来,全校教师共同做这五件事,孜孜不倦,循环往复,校长因此在很多场合可以表达自如,老师也因此被同行夸奖“能说会做”。人是思想的“芦苇”,更是行动的“竹石”,行为的训练有素成就的是教师的精神长相。

约束力是校长自我领导力中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一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自律才有自由,律己才能达人。自我约束的另一个表达就是“日有所持”。校长在职业生涯里,应该有自己的持守,有自己的取舍。我们常说,坚持很贵,贵在坚持。王阳明也说,“持志如心痛”。校长“心痛”了,学校就不同了。

1. 锻炼坚持的“肌肉”

2022年10月11日,受疫情影响,郑州市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再次转到线上。那段居家教育的日子,我们通过学校视频号向全校师生发起一个挑战:每天做俯卧撑30个。这个挑战源于“校长的13项坚持”之一。视频发布没多久,就有孩子加入坚持运动的队伍,更有孩子一起加入“云端日精进”的打卡行列。班级群里运动打卡、读书打卡、趣配音打卡……每天热火朝天的“坚持”,成了那段有点灰暗的日子里孩子们居家生活的一抹亮色,小坚持让时间有了颗粒感。我们一直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想在某个领域达到一定水准,必须通过日复一日的不间断练习,正如运动员用每天大量训练形成“肌肉记忆”才能保证赛场上稳定的高水平发挥。艾瑞德学校之所以每年平均有20多篇文章公开发表,被称作“高产学校”,是因为校长和教师一起坚持了4年多1000多天2600万字的精进写作打卡。身强体壮才能屹立风中,坚持的“肌肉”里包裹着卓越的“骨骼”,勤勉的“匀速”里蕴藏着突破的“惯性”。

2. 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不语,却会给出答案。每天早晨7:00,“校长60秒”在学校公众号准时上线,它是2020年疫情的产物,至今已1000多天。每天一分钟的背后,从写稿到录制常常要花百倍的时间。很多校长一定纳闷这些时间从哪里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也有人曾经说过,决定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看他8小时之外做些什么。校长们每天在学校的日常工作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但是8小时之外每个人做什么是不同的。每天下班后,即使什么事都不干,我们也一定要完成当天的“日课”(读书、写作、运动、听网课、朗诵名人语录等)。饭可以不吃,这个不能不做,不做就会“心痛”,晚上睡不着。忙中偷闲,绝非等闲,校长的时间管理就是处理好“人与当下”,在“重要”和“紧急”的四象限里找到自己的价值指针,然后忠诚于自已一生的光阴。慢慢我们就会意识到,好运其实就是时间与汗水的联合出品。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预测未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己创造它。作为校长,我们也应将自己的“创造指数”作为衡量工作活跃度的指标。校长的创造力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自我寻变求新的内在驱动,另一个是学校现实需求的外在拉动。保持创造力,需要校长把一个好奇的自己浸泡在鲜活的校园生活中,体会教育,感受师生,并和他们融为一体,也就是“把自己的指尖搭在学校的脉搏上”。

1. 成为“学生”:寻找创造的源泉

我们总对时代的变化津津乐道,其实教育最该深入探讨的是时代中人的变化—学生一茬一茬地完成着成长迭代。想创造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学校,校长需要先成为“学生”,用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体察学校,往往学生的兴趣点就是创意点,学生的吐槽点就是突破点。学生上网课期间,我们不满足于简单地进行课表挪移和课堂照搬,而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学生,不断追问自己:孩子在屏幕前坐得住吗?他们此时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一番设身处地的前思后想之后,一篇《重构线上教学,我們每一个人都要在场》成为号召全校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地图。文中提出10个对线上教学的建议:跨点学科,搞点合作,多点动手,少点作业,来点翻转,整点项目,调点比例,融点生活,增点温度,加点运动。随后,“云上学校”一下子鲜活热闹起来:周一云升旗、云上茶话会、云上亲子歌会、云游动物园、云上解说世界杯、线上家长沙龙、云端新年联欢会……全校诞生了18个创新小项目,沉潜在教师脑海中的想象力变现为学生云端学习的万花筒。我们没有局限于把教学搬到“线上”,而是把学校办在了“云端”。

2. 创新组织:激活创造的合力

有时我们不缺乏好想法,但是缺乏对新想法的接受能力。校长的创造力要想转化为学校的集体创造力,最重要的不是建立一所依靠校长完成创新的学校,而是要努力创设一个善于拥抱新想法的创新型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之后,我们深深感受到育人方式革新的主动权必须握在教师手里。于是,我们重新调整了学校人员结构,提出学校新发展阶段的“四驾马车”:劳动教育、幼小衔接一体化、大阅读、翻转学习。每一项工作形成一个项目组,由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具有鲜明的去中心化、项目化、跨学科的特点。老师们所有的创新想法都能尝试,想在哪个年龄段选实验班都被允许。就这样,我们实现了校园无“保洁”、处处有劳动,完成了从3岁到12岁的一体化分级阅读清单,小先生、小组合作、走课成为教研热词。如今,我校“四园联动”劳动教育成功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在“首届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评选中获奖。只出“金点子”永远不如去开发一座金矿,校长不仅自己要会推陈出新,更要学会“点石成金”,要以自我创造力促进学校成为创新型组织,让人人都是创造之人、人人都有发展之心。

榜样力是让大家有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感觉,是塑造有血有肉的人间标杆,书写离自己最近的传奇故事。吉姆·柯林斯在《卓越基因》中指出,“1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的领导是‘报时’,而打造一种文化,使之超越任何单一领导者所带来的繁荣,是‘造钟’”。[2]校长的榜样力并非来自校长时时刻刻的耳提面命—那样的校长是在“报时”,而是要建设一种共同践行价值观的文化,使组织成员能够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造钟”。正所谓管理者手里要举旗子,而不是挥鞭子。

1. 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榜样,犹如我们的精神坐标。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坐标:工作方面学习稻盛和夫,让热爱成为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校长方面学习蔡元培,做个能“向校工鞠躬回礼”的校长;教育方面学习陶行知,把“解放儿童”作为毕生的教育追求。虽然无法成为他们,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虽然他们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读他们的书。与此同时,我们在学校发起“寻找自己的精神坐标”的写作打卡活动。当我们写出自己的榜样并在公众号发布后,全体中层干部和教师也都纷纷明示自己的榜样,这些榜样中有学界的、商界的,还有身边的同事。这些精神坐标不仅是每个人仰望的星空,也是激励大家持续前行的动力。

2. 榜样是做出来的

校长做事的时候,要对自己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成为榜样。躬身入局,首先是入自我成长的局。人因事美,因事生情,把事做漂亮,人自然就高大起来了。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跟我上,是榜样;给我上,是命令。近年来,我们学校老师一直坚持在小黑板上练粉笔字,校长也不例外,只要在学校,每天必写,从未间断。这表明了作为校长的态度:写的是坚持,写的是样子。我们常跟老师们开玩笑:一个5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能做到,你们刚30多岁怎么能做不到?正所谓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去指挥战斗,让指挥战斗的人听得见炮火,校长既要能扛旗也要能射击,既要能指挥也要能冲锋。

3. 互为榜样,彼此赋能

榜样是一种赋能,互为榜样就是彼此赋能。校长不仅要成为教师的榜样,也要帮助教师成为榜样。一方面,校长不要认为自己在学校里职位比其他人高,就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有时适度示弱也是榜样。校长要学会说“我也不会”“我也不懂”“我也没想到”。这个过程中校长和教师就成了一起成长的同路人、赶路人,无形之中就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另一方面,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善于在教师附近寻找榜样,当大家互为榜样,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在变好。2022年暑假前,校长为29位中层干部每人写了一篇打卡日志,每篇1500字左右,最后结集成书。这就是把他们作为榜样来写的,这也是在树他们的样子。

有人形容这个时代是“高速路上拐大弯”,十分考验驾驶员自身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因此,校长对自我的领导要永远先于领导他人。我们改变不了外面的“大海”,那就去改变自己的“小溪”,我们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校长的自我领导力,就是在持续学习、自我约束、勇敢创造、树立榜样中勾勒职业写照,书写生命答卷,它帮助我们重新回归到自我教育的常识中,即行动就是文案,行动就是答案,行动就是铁案。在今天做校长,我们不如先放下时代“不确定”的焦虑,做个“确定”的自己。教育的复杂多变在“无边落木萧萧下”,但个体的成长也在“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确,一个人若是学会了仰望,何处不是月明?

參考文献:

[1] 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俞利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34.

[2] 吉姆·柯林斯,比尔·拉齐尔.卓越基因[M].陈劲,姜智勇,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196.

(编辑 崔若峰)

猜你喜欢

约束力学习力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总经理办公会通过的劳动规章制度有法律约束力吗?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
大学生内约束力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