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本征态与零相角点分析

2023-04-07陈绍南

重庆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实部相角输出功率

龚 舒,陈绍南,肖 静,侯 湘

(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电力调度控制中心;b.电力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23; 2.重庆大学 自动化学院,重庆 400044)

当前电能的传输方式主要为有线输电,但其存在很多问题,如接触电火花、线路老化。且在一些特殊场合,如煤矿井下、水下等局限性很高。MC-WPT技术实现了电能从电源侧到用电设备端的无电气连接传输。由于电源端和负载端的电气隔离,该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灵活等优势,在电动汽车、医疗行业、家用电子产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MC-WPT系统输出功率受频率和传输距离影响很大,在SS补偿拓扑结构下,当系统耦合系数超过一个界限后会出现频率分裂现象,在原谐振频率点处的输出功率会随着传输距离减小急剧下降[1]。文献[2]把其分为过耦合、临界耦合、欠耦合3种情况。为了解决过耦合情况下频率分裂所导致输出功率降低问题,目前有使用频率跟踪[3-5]、减小耦合系数抑制过耦合发生[6-7]、增加阻抗匹配网络等方法[8-10]。改变耦合系数大小需要另外增加机械结构来调节耦合空间位置,不适用于位置不可移动情况;增加阻抗匹配网络需增加大量元件,带来额外的损耗。此外,改变耦合强度和增加阻抗匹配网络的实质都是调节系统参数使得系统不存在频率分裂现象。但目前没有相应的参数准则使得系统工作在临界耦合状态。在调节系统参数使得系统退出过耦合时,容易降低系统的最大能效。频率跟踪因为实现便捷,调整速度快,具有仅需调整系统工作频率而不改变系统结构参数的优势,成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现有的频率跟踪直接以检测发射和接收端的电流或功率对频率进行跟踪,此时逆变器输出的电压、电流存在较大相位差角,不能以软开关方式工作,开关损耗较大,难以兼顾输出功率和效率。

针对过耦合状态下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发生频率分裂导致原谐振点的能效降低,且目前频率跟踪无法实现电压电流同相位的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可以在过耦合状态下以零相角状态工作并输出最大功率的方法。先通过实本征态计算系统的本征工作条件,后经过零相角计算出在耦合系数变化时谐振点的频率变化。再与实本征态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仿真验证分裂谐振点的系统性能优势,即在过耦合区通过分裂零相角点的跟踪可以保证稳定的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

1 系统建模与理论分析

1.1 实本征态

以串联-串联(SS)型为例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两线圈结构的MC-WPT系统由2个RLC回路组成。其中下标1和2分别表示发射回路和接收回路的相关参数。Rpj,Lj和Cj分别代表第j个线圈的等效串联电阻,自感以及补偿电容;ij和uj为第j个回路的电流和补偿电容Cj两端的电压(j=1,2),v和RL为电源电压和负载电阻,M为2个线圈之间的互感。

图1 两线圈结构MCR-WPT等效电路图Fig. 1 Equivalent circuit diagram of MCR-WPT with two-coil structure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S为系统的系统矩阵;In×m和0n×m分别表示n×m阶的单位矩阵和零矩阵。

系统矩阵S的特征值为该系统的本征频率。可知求解矩阵特征值的公式为

|λI-S|=0。

(5)

将式(4)代入至式(5),可得

|LCλ2+RCλ+I|=0。

(6)

将式(2)代入至式(6),可得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L1C1L2C2-M2C1C2)λ4+(L1C1R2C2+L2C2R1C1)λ3+

(L1C1+L2C2+R1C1R2C2)λ2+(R1C1+R2C2)λ+1=0。

(7)

把式(8)的实部和虚部分开,分别等于0可以得到

此时可分情况讨论

1)如果r1+r2=0,由式(10)可知必须满足ω1=ω2。此时物理结构上满足宇称对称。此时不妨令ω1=ω2=ω0。将r1+r2=0和ω1=ω2=ω0代入至式(9)可得

当(12)成立时,系统工作在实本征态。此时系统结构满足宇称对称,也就是所说的宇称时间对称态[11-14]。

2)如果r1+r2≠0,不失一般性也可假设ω1=ω2=ω0。将r1+r2≠0和ω1=ω2=ω0代入至式(9)和式(10)可得

当系统参数满足式(13),尽管系统结构参数并不满足宇称对称,但系统仍然工作在实本征态,该状态称之为实本征态破缺态。

1.2 零相角

由电路方程可以计算出副边电路等效到原边后输入阻抗的实部为

输入阻抗虚部为

为了保证系统谐振工作在零相角状态,需要使虚部为0。使虚部为0的条件有

1)

2)

此时实部为Rinre=R1+(Rp2+RL)可以看到此时实部为定值不随k值变化而变化。而系统的工作频率需要随耦合系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式(17)计算得到零相角频率为

式中:

或者通过2条件计算可以得到

2种方法得到的式子计算结果相同。

系统在耦合系数kk1时有3个或2个,此时还需要注意,通过(ω0M)≥(Rp2+RL),即

计算得到的虚部出现多个零相角点是不准确的,当k=k2时,新分裂出的2个零相角点中的1个与原零相角点ω0重合,当k>k2时新出现的另外2个点将分布在原零相角点的两边。kk>k1时有3个;k=k2时其中一个和原点重合变成2个,k>k2时还是3个(如表1所示)。

表1 耦合系数和零相角点关系

图2 耦合系数小于k

图3 耦合系数k1k2虚部图Fig. 3 Imaginary part diagram with k1k2

可以清楚看到零相角点位置的变化。在原边Rp1一定的情况下,输入阻抗实部越大,即副边反射到原边的阻抗实部越大,系统的效率就越高。对式(14)输入阻抗实部求导计算得到实部最大值点为

通过式(23)发现电路参数固定后实部最大值点频率为固定值,不随k的变化而变化,且最大点频率和边界值k1点所对应的零相角频率相同,即把k=k1代入式(18)。

1.3 零相角频率和本征态频率的对比分析

本征态计算得出的结果为虚部为0的ω,ω=ω0为一直的零相角点,当k>k1得到另外的零相角点即

该式同零相角频率计算得到的结果式(18)相同。

并且得到的边界耦合系数k1也是一样的。

从而证明了实本征态和零相角点的相关性。

而另一个条件

得到的|r|为原零相角点ω0处随k值变化的副边到原边的反射阻抗。由于出现的多个零相角点处副边反射到原边的阻抗恒为Rp2+RL,在特殊情况Rp1=Rp2+RL下,若由于耦合系数过大发生频率分裂即k>k1则可以通过调整工作频率保持式(11),系统工作在谐振点处并保证恒功率输出。

2 不同频率下的系统特性对比分析

基于图1所示的电路图,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中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仿真参赛如表2所示。基于所给电路参数,可知电路的原谐振频率为85 kHz。

表2 仿真参数值

如图4所示,蓝色是原谐振频率、绿色圈是本征频率、红色是零相角频率。可以看出,本征频率和零相角频率是一致的,且随着耦合系数增加,谐振频率个数变化和上面分析相同。

图4 不同模式下谐振点频率随耦合系数的变化Fig. 4 Variation of resonant frequency with coupling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modes

如果在耦合系数过边界点后,工作频率使用式(11)得到的频率进行跟踪,可以保证输出功率维持稳定。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模式下输出功率随耦合系数的变化Fig. 5 Variation of output power with coupling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modes

不同互感下,原谐振频率处系统输出功率在出现多个零相角点前是逐渐增加的,但耦合系数k>k1后原谐振点处的功率反而会由于耦合系数增大而减小,但其实在其他零相角点处依然保持较大的输出功率。

图6 不同模式下效率随耦合系数的变化Fig. 6 Variation of efficiency with coupling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modes

随着耦合系数增大如果系统工作在原谐振频率点处,效率会单调增加。但在过耦合情况下,多谐振点处的系统效率却维持一个定值,该定值的大小与原副边的阻抗有关。

图7 不同耦合系数下输出功率随工作频率变化Fig. 7 Output power changes with operating frequency under different coupling coefficients

通过改变耦合系数k,观察在不同频率下系统的输出功率。可以看到在过边界点后最大输出功率不在原谐振点附近,出现明显的分裂。随着耦合系数的逐步增大,最大功率点向两边远离如图6、图7。

3 结 论

基于实本征态理论和零相角点分析,得到SS结构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过耦合情况下会分裂出多个零相角点。并且证实这2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在过耦合区域通过跟踪非原谐振点的零相角频率,副边折射到原边的等效阻抗为恒定值,此时系统的输出功率也为恒定值,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频率分裂导致的输出功率急剧下降,保持输出功率在零相角点处为最大。从而实现系统保持恒功率和恒效率输出。

猜你喜欢

实部相角输出功率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基于实时服役参数的交流接触器电寿命最大化控制策略
例谈复数应用中的计算两次方法
配电网30°相角差线路不停电转供方案探究
浅谈正Γ型匹配网络的设计
基于相角差的绝缘子表面污秽受潮检测系统设计与仿真
一种基于电涡流和实部互阻抗检测的金属温度监测方法
小电流接地故障初相角模拟试验控制系统的设计
适用于智能电网的任意波形输出功率源
基于双层BP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