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秸粉碎长度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控效果

2023-04-06李秀芹陈立涛刘莉崔彦韩晓辉蔡晓玲陈哲韩玉芹程瑞玲李树洋张志英张颖张立娇王永芳董志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麦茬虫量株率

李秀芹,陈立涛,刘莉,崔彦,韩晓辉,蔡晓玲,陈哲,韩玉芹,程瑞玲,李树洋,张志英,张颖,张立娇,王永芳,董志平*

(1.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5;2.馆陶县植保植检站,河北 馆陶 057750;3.景县植物保护检疫站,河北景县 053500;4.辛集市植保植检站,河北 辛集 052360;5.吴桥县植保植检站,河北 吴桥 061800;6.磁县植物保护站,河北 磁县 056500;7.正定县植保植检站,河北 正定 050800;8.石家庄市鹿泉区植物保护检疫站,河北 石家庄050200;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二点委夜蛾是2005 年我国首次在河北省发现为害夏玉米的生态性害虫[1~4],2011 年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发生为害[5],其发生为害程度与气象条件和生态环境关系密切[1,6]。二点委夜蛾成虫具有惧光性和聚集性,喜欢在遮阳避光的环境内栖息。在大面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夏玉米贴茬播种,在田间普遍形成了“麦茬上覆盖麦秸”的生态条件,有利于二点委夜蛾的发生。特别是小麦机械化收割后留有的高麦茬(高度25 cm 以上)上覆盖长麦秸(长度20~30 cm),“麦茬为柱,麦秸为顶”,营造了1 代成虫聚集在麦秸下空隙内栖息产卵,孵化的幼虫隐蔽在麦秸下为害玉米幼苗的环境。这种高麦茬,长麦秸、麦残体多的环境是二点委夜蛾严重发生的潜在威胁。

在小麦收割机上加装麦秸粉碎装置进行麦秸粉碎,能破坏“麦茬上覆盖麦秸”造成的空隙环境,阻碍成虫进入活动和产卵,大大压低虫源基数,从而达到防治该虫的目的。2012 年在吴桥县进行了粉碎麦秸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小麦收获后利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麦残体粉碎1 遍后还田,防效高达87.85%[7]。2013 年在辛集市调查发现,机械粉碎麦秸的田块平均有成虫2.16 头/m2,较未机械粉碎麦秸田块的成虫数量(13.35 头/m2) 减少83.8%[8]。2013 年以来,通过大力宣传推广,河北省在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麦秸粉碎装置的机械作业范围不断扩大,老式收割方式逐渐被替代,麦秸粉碎面积逐年增大。但从2014 年各地的秸秆粉碎示范情况发现,虽然都是进行了麦秸粉碎,但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差异却较大[8],防效高者可达到90%以上,低者仅为30%左右。分析发现粉碎长度大小应该是导致各地防治效果差异的原因,麦秸粉碎的长度越短、越碎,田间麦秸覆盖度越低,麦秸覆盖造成的空间缝隙越小,成虫就越难以钻入产卵,越不利于成虫躲藏和幼虫栖息,从而减轻为害。但截至目前,有关麦秸粉碎长度对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的影响效果尚未见明确。基于此,我们在河北省内多年对不同麦秸粉碎长度下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以期探究麦秸粉碎长度对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的影响,为该虫的绿色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不同麦秸粉碎长度的应用面积占比调查

在小麦收获后玉米出苗前,夏玉米主产区各县测报区域站在该县随机调查3~5 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20 个田块,每个田块调查面积不小于667 m2,人工常规尺量麦秸粉碎长度。麦秸粉碎长度标准按麦秸中80%以上的长度进行统计。统计麦秸粉碎长度≤5 cm、5.1~10 cm、10.1~15 cm、>15 cm 的田块面积占比。

1.2 不同麦秸粉碎长度的幼虫为害情况调查

在2 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此时玉米生育期为3~5 叶期),选择有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麦茬高度(15 cm 左右)相当,人工常规尺量麦秸粉碎长度分别为≤5 cm、5.1~10 cm、10.1~15 cm 的3 种田块,每种麦秸粉碎长度选择3~5 块田,每块田均随机五点取样,每点选择1 m2,调查苗基外延15 cm 范围内的虫量,统计百株虫量。同时,随机五点取样,顺垄选择20 株玉米苗,调查植株被害情况,统计被害株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秸粉碎长度对二点委夜蛾防控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1)显示,各地麦秸粉碎长度差别较大,麦秸下的虫量和被害株率差异明显,其中百株虫量为0~34.1 头、被害株率为0~19.6%,指标值均随麦秸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表1 不同麦秸粉碎长度的二点委夜蛾防控效果Table 1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wheat straw crushing length on A.lepigone

从各地不同麦秸长度的防效看,麦秸粉碎长度≤5 cm 时防效最好,百株虫量防效为89.5%~100%,被害株率防效均高达100%,与当地对照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麦秸粉碎长度5.1~10 cm 的防效次之,其中,景县百株虫量防效为92.0%、被害株率防效为79.7%,其他各县百株虫量防效为67.3%~84.3%、被害株率防效为55.5%~83.3%,与当地对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景县麦秸粉碎长度11.1~12 cm 的田块百株虫量防效为60.0%、被害株率防效为55.0%。

从不同麦秸长度的平均防效看,麦秸粉碎长度≤5 cm 的田块,平均百株虫量防效为97.4%,平均被害株率防效高达100%;麦秸粉碎长度为5.1~10 cm的田块,平均百株虫量防效为80.3%,平均被害株率防效为70.1%。

可以看出,麦秸粉碎长度越短,百株虫量和被害株率均越低,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越高。在生产上进行麦秸粉碎时,将麦秸粉碎长度控制在5 cm 及以下,能够有效防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

2019~2021 年河北省大区示范结果表明,麦秸细粉碎(长度≤5 cm)的被害株率防效均达到92%以上(表2)。进一步验证了麦秸细粉碎至5 cm 及其以下可高效控制二点委夜蛾为害的观点。

表2 河北省大区示范麦秸细粉碎(长度≤5 cm)下二点委夜蛾的防控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ect of wheat straw crushing length ≤5 cm on A.lepigone in a large area of Hebei Province

2.2 2020~2021 年田间不同麦秸粉碎长度的面积占比情况

2020~2021 年连续2 a 以农业生态调控为主的“二点委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列入河北省的农业主推技术,2021 年列入农业农村部的主推技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小麦收获时将秸秆粉碎的技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小麦收获配套农机逐渐完善,麦秸粉碎技术越来越好,麦秸细碎化程度越来越高。

对2020~2021 年河北省各地麦秸粉碎长度≤15 cm防控措施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进行调查,结果(表3)显示,2020 年麦秸粉碎长度≤15 cm 的防控措施面积占比为75.18%(其余为麦秸长度>15 cm),其中麦秸粉碎长度≤5 cm、5.1~10 cm、10.1~15 cm 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5.26%、58.16%和14.54%;2021 年麦秸粉碎长度≤15 cm 的防控措施面积占比为72.21%(其余为麦秸长度>15 cm),其中麦秸粉碎长度≤5 cm、5.1~10 cm、10.1~15 cm 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1.17%、53.32%和14.69%。2 a 平均麦秸粉碎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为73.70%,其中麦秸粉碎长度≤5 cm、5.1~10 cm、10.1~15 cm 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8.21%、55.74%和14.62%。

表3 2020~2021 年河北省各地麦秸粉碎长度≤15 cm 防控措施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Table 3 Propor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of wheat straw crushing length ≤15 cm in summer corn sown area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20 to 2021

可以看出,近2 a 来小麦秸秆粉碎长度≤15 cm 的面积占比达到了70%以上,其中长度≤5 cm 的面积占比不断提高,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生存的有利环境,为科学高效防控二点委夜蛾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麦秸粉碎长度≤5 cm 的防控措施面积相对于夏玉米播种面积来说占比仍然较小,仅30%左右;大部分麦秸粉碎长度为5.1~10 cm,占麦秸粉碎中的比例为50%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3.1 小麦收获时秸秆粉碎长度受多因素的影响

小麦秸秆粉碎是在小麦收割机里加装麦秸粉碎装置,对小麦进行脱粒后再切割小麦秸秆,将其再粉碎后抛散到田间,使小麦秸秆长度大大降低。当小麦秸秆粉碎长度≤5 cm 时,秸秆可以沉落到麦茬之间,形不成“麦茬上覆盖麦秸”的生态环境,二点委夜蛾成虫没有遮阳的生态环境,就不能在田间产卵造成为害。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并不能全部将麦秸细粉碎至5 cm 以下,因为麦秸的粉碎长度受机械、环境、天气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麦秸量多少、小麦成熟度大小、麦秸干湿程度、收割时间早晚、收割机行进速度等,即使同一台收割机,收割不同的地块,麦秸粉碎的长度可能也不相同。为了加强二点委夜蛾的防控效果,对预测偏重发生的地块,在麦秸干燥度较好的中午时段收获,降低收割机行走速度,麦秸粉碎长度会较短,达到5 cm 及以下,能提高防控效果,一次性作业能够显著降低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为害。同时,今后还需注重收获粉碎装置的改进,从而进一步降低麦秸粉碎长度,提升防控效果。

3.2 根据小麦秸秆粉碎长度,配套其他生态调控措施,高效控制二点委夜蛾为害

根据河北省调查,近年来小麦麦秸粉碎长度在5 cm及以下的面积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夏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还是较小。有50%面积的麦秸长度还是在5.1~10 cm,这部分长度虽然对二点委夜蛾也有一定的防效,还是还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后期还应依据虫量等实际情况,在玉米播种时与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等其他的措施配套应用,以达到最好防效。对于麦秸长度在10.1~15 cm 及以上的地块,可以考虑用灭茬机进行灭茬,或者秸秆离田利用等措施。

3.3 采用小麦秸秆细粉碎生态调控措施,从源头控制二点委夜蛾为害,绿色又高效

二点委夜蛾为典型的生态性害虫,是20 世纪初我国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机械化收割造成的田间大面积“麦茬上覆盖麦秸”引发的重大害虫。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小麦收获时秸秆粉碎长度在15 cm 以下的面积占比达到70%以上,大大降低了二点委夜蛾的整体为害程度。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景县有麦秸未粉碎田作为空白对照,发现麦秸粉碎长度为10.1~15 cm 时对二点委夜蛾也有55%的防效;而其他县没有未粉碎的空白对照调查数据,以粉碎长度10.1~15 cm 的田块作为对照,导致麦秸粉碎长度5.1~10 cm 田块的防效计算结果偏低。实际上麦秸粉碎技术是破坏成虫的栖息地,从源头治理,是一种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值得大力宣传推广。

猜你喜欢

麦茬虫量株率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麦茬地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麦地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