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传承 文化浸润
——中华文化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路径探析
2023-04-06马瑞
马 瑞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优秀传统文化做支撑,国家与民族精神命脉也将无以延续。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语言的书面呈现形式,内容涵盖民俗、历史、天文、文学、地理等多个方面,以文字方式记录了古人先贤的思想,记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初中正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强化文言文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之美,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认知。
一、初中文言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
(一) 丰富的古典文学积累
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古典文学占据较大比重,历经3000 余年岁月的更迭,几经历史之考验,其内容和形式得以完善和发展,更加能够呈现中华文化之精髓。中国古典文学以文言文形式展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民族信念和美学的追求,同时蕴含教化功能,“文以载道” 是古人先贤文学艺术创作的初衷之一,同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将自己的美好理想赋予其中,展露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发读者深思。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初中学生建立正确价值理念不可或缺的形式。[1]
(二) 深切的人文伦理关怀
儒家提出诸多道德范畴,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温、良、恭、俭、让、宽、惠、敏等都是“仁” 的理念的展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文化已经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生活和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这种思想融于文言文篇章之中,既是对人与人关系的反思,也是对人类发展的研究,正是因为儒家文化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深入剖析,对和谐发展路径的深入探索,独善其身、达济天下境界的延伸,才让中华民族得以持久发展。学习初中文言文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人文伦理关怀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受生命、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帮助学生体会生命的情感,实现中华民族核心理念的延伸。[2]
(三) 经典的审美意趣培养
宗白华先生曾说,生活中总是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这为人们所肯定,而生活的美所拥有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则需要人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数千年发展过程中,文人墨客对于美的感知均凝结于文学作品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既是古人先贤思想理念的体现,也融入了古人先贤对于美的研究和探索,阅读文言文无疑让我们的思想境界升华,让我们逐渐萌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意识和情趣。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美,从吟诵朗读中感受美,让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品位得以传承。
(四) 闪耀的民族精神塑造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拥有极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古典文言文中融入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并学习文言文,让文中的民族精神浸润心田、融入血脉,悄然之间对人的人格、品行产生影响。研究初中文言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能够让学生拥有心怀天下、重情重义的爱国情怀,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之精髓。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语言轻文化
很多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和内容的学习,但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文言文语言教学上,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阐释不足。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疏通“寡” “粟” “畔” 等字音,引入“留” “删” “换”“取” “补” “直” “调” 等多种注释疏通方法,并带领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翻译,但对于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的渗透则较少讲解,未能将文言文教学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这让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大打折扣。[3]
(二) 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串讲、精讲等不同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重点进行文言文内容翻译,看似让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有所把握,实际则让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支离破碎。学生既未能真正融入文言文之中进行文本学习,又难以真切感受文言文的优秀传统文化,未能对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思想进行细细品味。这让文言文教学呈现出应试态势,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文言文终身学习思想,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丧失兴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 实践开展不足
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很多教师对于文言文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有所认知,认可并接受文言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念,但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输出有所不足,这也让学生未能从文言文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多样性。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以及传统文化的意识还未能从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中得到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在书本上记录句子翻译、文章主旨等分析笔记,但未能将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厚重文化进行记忆,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并未能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三、中华文化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路径
(一) 挖掘文化元素
文言文中蕴含着极具内涵的传统文化,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挖掘,通过文言文文化价值内涵的传递,帮助学生领悟文言文深意,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只有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例如,教师在教学《曹刿论战》 一文时,文中曹刿“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所以做出“逐之” 的决定。很多教师在进行此文教学时,往往赞扬曹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指挥家。但是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曹刿为什么看到敌方车辙印记混乱、军旗倒下才让追击呢? 抑或者在进行此问题讲解时候草草收尾,将曹刿和庄公进行对比,将两个人的形象、品格进行对比。其实,在进行此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剖析,西周开始中原各地作战的主要工具便是战车,车战中军队的形式非常重要,春秋时期作战军队一般分为三大方阵,分别是中军的主帅以及左右两个侧翼,三个方阵之间需要协同作战,联系的媒介就是军旗和战鼓。[4]如果一支军队军旗倒了,车辙印记混乱,则说明三个方阵已经失去联系,军队已经溃不成军,可以判定军队已经没有进攻能力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才能让曹刿在看到齐国军队军旗倒了,车辙印记混乱的情况下,判定齐国军队已经混乱。
再如,教学《岳阳楼记》 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不可简单停留在文言文的翻译上,而是要带领学生穿越历史,让学生体会并感受范仲淹所处的历史时代,那是历史上最混乱分裂的时期,那是民不聊生、混乱不堪、人人为己、不顾礼义廉耻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仲淹发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呼喊。[5]
(二) 采用多种教法
中华文化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依托于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展开,借助不同的教学形式,既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内涵,又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融入文言文之中。探索趣味性、生动性、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是文言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春望》 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杜甫生平经历的纪录片,在“安史之乱” 的时代背景下,杜甫抛下妻儿独身一人追寻朝廷,为国尽忠,却在途中被叛军困居长安,战争的气息在诗中得以展现。也正是因为杜甫所处的时代特点,让其在诗词创作中融入了更多悲怆沧桑的时代色彩,他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体会到了“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的不平等。生死离别的痛苦、战争的苦难都可以通过影像等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让学生对杜甫生平予以了解,也让学生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所感知,更能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古诗词的内涵。[6]
再如,教学《狼》 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篇文言文的文化内涵。该文言文通过狼与屠户的对比,赞扬的是屠户能够看透狼的本质,并在面对凶狠的狼的时候沉着冷静。而在新时代环境下,有了动物保护的声音。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过去和现在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古人先贤的思想和认知,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多样化、合理化地进行文言文解读。只有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独立的眼光审视事物、认识事物,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深度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 理论融合实践
理论知识的教学离不开实践沃土的应用,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文言文理论学习中掌握学习技巧,在文言文阅读中应用所学习的技巧,才能让学生寻找到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阅读之乐,并让学生从文言文阅读中反刍技巧、理论的掌握。
例如,《陈涉世家》 中卜者对吴广说: “足下事皆成,有功。” 其中“足下” 一词在教材中注释为“古代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辞”。而“足下” 为何为敬辞,可以让学生来讲解。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了解到了其中的文化故事。春秋时期,重耳流亡在外,性命堪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随从介子推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饥饿的重耳吃,最终让重耳活了下来。重耳后来回到自己的国家,当上了晋文公,但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并没有提及救下自己性命的介子推。介子推也没有找重耳要求赏赐,一直隐居山林。重耳知道后内心非常愧疚,便派人请介子推,而介子推却不愿出山,重耳希望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出山,但在大火重重包围之下,介子推依然未出山,最终被烧死在大树下。[7]重耳十分懊悔,最终将树木做成木屐,时常感叹: “悲乎,足下!” 让学生讲述这个历史小故事,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此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更加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领悟一词、一句之由来。
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反复学习文言文阅读,可以第一次进行文言文阅读,第二次进行文言文抄写,第三次进行文言文讨论等,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实践,帮助学生寻找到自己文言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寻找、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四、结语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渠道,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不断探索。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的开展不应仅局限于解释词语、背诵和刷题,在中西方思想文化碰撞的今天,更加需要牢牢守住我们的传统文化,探索文言文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