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使用策略研究
2023-04-06郭自青
郭自青 叶 威
教科书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参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 》的核心理念编写而成。它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培育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本。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由必修课程(共四册)、选择性必修课程(共三册) 和选修课程(共三册) 构成,在内容上涵盖了社会主义学说、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文化、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其内容多、容量大、难度大、涉及面广,理论性强,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新教材在扩展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展示了较强的优势。然而,教材内容的变更和丰富,教材知识结构与体系的变化等也为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何使用新编教科书,成为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新教材的困惑和疑惑等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本质和课程理念,通过深度思考,结合学生的教学反馈,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新编教科书的使用策略。
一、深刻理解课程本质,必须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明确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坚持高站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去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本质和核心价值,进而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理顺思想政治课政治属性的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厘清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相关内容。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为起点,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探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现实目标,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远大理想,这就为政治性和价值性指明了方向;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详细阐述了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知、理解与认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理论,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提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中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明确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导向。
可见,新编教科书在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等各个方面都坚持了鲜明的政治方向,明确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将坚定的政治性和明确的价值性作为教学目标,增强以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施中重点通过情境设置、合作探究等方式将政治性和价值性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评价中,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坚持新课程理念和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课程观审视新教材
新编教科书与旧版教科书在内容、形式和逻辑结构上有着较大的区别,课程资源更多样、课程结构更新颖、课程逻辑更复杂。高中思政课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惯性的影响,在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式上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和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思政课教师不应只围绕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解题” 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我们应该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思政课发展规律,把思政课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高中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于学科基础概念和整体教学设计之中,生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之中。政治认同的基础在于通过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增进了解,强化理解,坚定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基础在于通过建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把握知识学习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中坚持求真导向,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的基础在于全面理解依法治国,深入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既要能够从宏观上树立法治意识,也要从微观上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的手段解决争议。公共参与的基础在于让学生能够参与学习、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技能、获得情感。
重新审视教材,就应该注重把握思政课的整体知识与逻辑,在把握整体知识与逻辑的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碎片化的知识里面没有核心素养”;应该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取途径与方式的更新,不局限于知识的讲解和重复地做题,更应该倾向于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去探究知识的缘由和本质。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得是动态的过程,知识的理解是参与的过程。新编教科书理论性较强,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理论性知识的处理方法较为单一,主要原因在于不敢轻易去改变理论的阐述方式,生怕出现偏差,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担心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有误;有的教师认为理论知识多是结论性的知识,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我们必须改变这一观点,要充分认识到“越是有理论深度的知识,越需要探究;越是结论性知识,越需要生成”。只有在探究中获得的知识,在生成中获得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熟记于脑、铭记于心。新编教科书中尤为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在每册教科书中都设计了“探究与分享” 和“综合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获得真知,也印证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属性。
三、新编教科书的使用必须坚持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教科书是国家事权,代表的是国家意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科书是国家意志在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上,切忌从自身出发去理解、阐释、运用教材。我们应从政治高度和价值导向上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认真分析、精心梳理、挖掘其内涵与本质,从国家意志的层面去理解教材、阐释教材、运用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关键能力的提升、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核心价值的塑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根据国家意志、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用教材,这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规范性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教师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育教学的重点;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确定教育教学的难点。二者都是教师根据客观情况和教学目标做出的判断,至于判断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对学生的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决定了高中思政课新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延展性,即高中思政课新教材的内容是根据国家的发展状况不断调整的,是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扩容的,这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围绕变化而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调整,这是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性要求。
规范性与创新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规范性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规范内开展,不能越界,否则国家意志则会出现解读不清、理解不明,产生偏差,不利于思想政治课政治属性和价值属性的彰显。创新性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顺应社会发展、教育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变化,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更好地落实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核心素养。但是规范性不等于固守,创新性不等于颠覆。我们必须认识到坚持规范性是创新的基础,坚持创新性是规范的要求。我们坚持规范性必须立足时代变化,是坚持创新的规范,我们坚持创新性必须在遵守规范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是有规范的创新。
四、把握教材的呈现方式、理解教材的逻辑顺序、感悟教材的核心价值,积极开展议题式教学
新编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最大的变化是将“探究与分享” 纳入正文,不再以辅助文的地位出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遵循了“真实情境设置—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结论性知识呈现” 的基本思路。这样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思政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真正做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为学生学习思政课,教师推进教育教学指明了路径,为更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为我们提供的情境和设置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内容,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知识生成和论证的过程,更易于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但并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在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基础上的素养,离开学科知识谈学科核心素养无异于“空中楼阁”。把握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才能深刻理解教学逻辑,也就是教学实施的逻辑;概括出教材内容的构成逻辑,从而通过从总体上把握整体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其核心价值。学科的核心价值是学科内容、学科结构和学科逻辑的确定性指向,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学科的核心价值才能科学地使用新编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性质,要求开展议题式教学,并对议题式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与细致的介绍。教师教学用书对教材内容运用议题式教学方式也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应该说,运用议题式教学方式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理课教学,对于高中思政课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通过议题式教学可以将教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不再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置身其中,而是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的设计师,通过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知识的获得体验;通过设置问题,明确任务,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加强思维碰撞,通过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升华。挑战在于很多教师对教材内容体系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议题设置、在真实情境设置上,不能充分反映教学要求,不能有效把握教学内容;挑战还在于很多教师受教学习惯的影响,喜欢用自己选取的情境,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知识背景去设置问题,这种具有明显个人偏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容易丧失学科本身的科学性与价值性。
议题式教学方式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支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既解放了教师,又锤炼了学生,既落实了知识,又生成了知识,既凸显了教师主导,又彰显了学生主体,在主导性与主体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塑造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的使用刚刚进入高考元年。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编教科书的使用方法,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好。